【文思不藏私】@刻意練習的好奇

Vince Huang
【文思不藏私】
4 min readFeb 10, 2018

經歷了三天『李崇建』老師的『自我成長』到『生活運用』的閉關後,我發覺我的聽力變敏銳了。阿建老師的書給我一次『自我覺察』,阿建老師的 CD 又給我了一次『找回覺知』,阿建老師的課更給我了一次『深層反思』。老實說『覺察』只是開始,過往的習性得要『刻意練習』才能內化。感謝阿建老師這三天一直讓我很放鬆的『哭』,也踏出『舒適圈』勇敢且『不要臉的學習』。

『哭!還哭!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三天課程結束後,在捷運一對『母子』的對話場景令我非常震撼。以前的我或許只是匆匆一撇,對話的內容我應該不會有任何感受。但上完課後,好似任督二脈被打通,對周遭的『對話情境』特別有感。

探索冰山五部曲

三天的課程,阿建老師透過一次又一次冰山探索脈絡的對話中,我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覺察』,重拾天真者的好奇,不挖八卦、不給答案、不講道理、不用指責、以豐富的眼光好奇地接受別人的觀點、期待與渴望,慢慢的建立起『一致性的溝通』頻率。

  1. 探索:『不解決問題,以關注人為主軸』、『回溯時間,探索問題的成因』、『詢問具體事件,在細節處提問』。
  2. 核對:核對語意、核對期待、核對界線、核對目標。
  3. 體驗:敘事述情、停頓體驗、感受歷程。
  4. 轉化:引發渴望、確認資源、調整期待、正向肯定、更新觀點。
  5. 落實:回到問題檢視、找到原有衝擊、獲得全新應對。

五個自由

我希望我能『刻意練習』並能保有『薩提爾』的『五個自由』。

  1. 自由地看和聽,來代替應該如何看、如何聽。(The freedom to see and hear what is here, instead of what “should” be, was, or will be.)
  2. 自由地說出你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The freedom to say what you feel and think, instead of what you “should” feel and think.)
  3. 自由地感覺你所感的,來代替應該感到的。(The freedom to feel what you feel, instead of what you “ought” to feel.)
  4. 自由地要求你想要的,來代替總是等待對方允許的。(The freedom to ask for what you want, instead of always waiting for permission.)
  5. 自由地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冒險,來代替總是選擇安全妥當這一條路,而不敢興風作浪搖晃一下自己的船。(The freedom to take risks on you own behalf, instead of choosing to be only “secure”.)

薩提爾冰山模式 vs. ORID

此外,我發現了『薩提爾冰山模式』跟我學習過的『ORID(焦點討論法)』的探索過程相似,也是希望讓資訊能聚焦。從『行為與應對』去觀察『客觀的事實』、從『感受、感受的感受』去喚起『內在的回應』、從『觀點與期待』去驗證『意義的詮釋』、最後從『渴望與自我』去引發『決定性的改變』

方格筆記本 vs. ORID

另外我也習慣將 ORID 與『方格筆記本』去聯結。筆記本上只寫『事實』與『結論』是感受很淺的,透過對『感受與詮釋』去體驗『事實』,最後才會生成出『有意義的行動』。這部分也與探索冰山的過程非常相似。

推論階梯 vs. ORID

推論階梯(Ladder of Inference)這個概念是由哈佛大學著名的管理及系統學者 Chris Argyris 所提出的一種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我個人也很喜歡把它跟 ORID 給結合。當然它跟『薩提爾的冰山模式』探索我們心智模式的運作的想法是相同的。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大腦很可能是偏頗、不可靠的,需要不時地由梯子上往下檢視自身的反射性情緒和思考,才能發現出我們心中『真正的問題』、尊重不同的觀點、建立起理解的連結。

【請用你的掌聲來投票與支持】
感謝你認真的讀完這篇文章,你的支持會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如果你還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 1~4 個『掌聲』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5 個以上『掌聲』
文思不藏私 Facebook 粉絲專頁
如果你對我這一系列文章有興趣歡迎『Follow』我或『分享』給你的朋友
也歡迎你將你的看法『回覆』給我

--

--

Vince Huang
【文思不藏私】

A Product Owner in software company, interests include agile/scrum, machine learning and mobile design. https://www.linkedin.com/in/kuoyu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