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荼羅的中心 與泰式無所不包的框架 從原人到男性 不是鎔爐而是聚合的族群觀點

https://www.matichon.co.th/book/news_3267084

「印度教的影響和印度文化的影響不能混為一談,印度教做為一種宗教,與曼荼羅做為一種概念一樣,事實上它們不是泰國文化的指導力量。」看到McDaniel這樣寫著,我突然覺得腦子的卡榫有接合上的感覺。答案早就在那裡,是我一直要找泰國宗教裡的印度教。

Van Roy的 “Siamese Melting Pot“今年二月剛發行了泰文版,講的是曼谷市各種族群的早期歷史,曼谷王朝前150年,種族的異質性。理論上是比較薄弱的,是使用坦比亞的曼荼羅概念。McDaniel以Ethnicity and the Galactic Polity 為題,回應了Van Roy的這本書,雖然行文頗尖銳,不過他提出的方法論,及如何再思考族群的歷史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拉瑪三世的母親是穆斯林貴族之後,三世為其蓋的清真寺,及這件事本身所代表及含括的社區性意涵。或是更縱深去看Van Roy所提及的泰米爾人士,真的去拉出一個銀河似的感覺(McDaniel研究印度教、佛教,自然對Van Roy所提及的泰米爾印度教人士到曼谷從事皮革業有點納悶,因為這在印度是非常低賤的工作,在印度通常是華人做,其觀念影響所及,樂師通常也不是高種姓,因為會接觸到皮革),那或許有一點線頭雜亂,不過有人為此做出比對,更多思考點,還寫出來,之於一個曼谷愛好者,這不就是很珍貴的事情嗎。

甚至曼谷中心點的移動,那到底是在何方(真的是市柱之廟嗎,瞇眼),歷史如何將之定位或是其於地理空間上的定位。如曼荼羅這樣的結構設定,或可歸於Geertz的象徵符號,被借用來成為東南亞王權被認為相襲的符號框架。然而,它被置於如曼谷這樣多種族、宗教、象徵、歷史下去觀看,破綻百出,這是最適合的觀看的方式嗎?是我們也需要去調校自己設定的方式。

另外一個可以與之比對的,沙拉碗、馬賽克、百衲被都好,泰文把各式語言的源頭,收攏進泰文的框架之下。梨俱吠陀第十卷的原人歌 puruṣa sūkta中的原人 púruṣa ,頭首生出婆羅門、雙臂成武士、大腿成吠舍、小腿成首陀羅,為種姓社會制度的起源。 原人(或譯神我) púruṣa 即為泰文中 บุรุษ (男性)的字源,prakṛti 為物質之根源,在泰文中成了 ปรกติ (普通、正常之義。若巴利語源成 ปกติ,因佛教也用了這個字,佛教與婆羅門信仰互相借來借去,就是想要拚過對方),有其連接點,又發展出泰文脈絡的意涵,不管梵文宇宙、巴利宇宙,都為泰文宇宙納於其光譜之中。

7月4日聽劉宇光老師講泰國護林僧。護林僧與泰國現代化僧學教育的互動很精采,環環相扣另又切到冷戰後的國際政治。護林僧不是新的研究,也早有專書出版,劉老師刻正也在寫護林僧的專著。有佛教、當地神靈,但同時也把樹木崇拜、精靈崇拜、國王崇拜帶進來,置於上座部佛教的敘事下。這是佛教嗎?當然暹羅兩度佛教現代化之後,中央象徵現代,與地方必須兼容神靈的敘事會有其對立。但是把土地名義獻給拉瑪九世,在某種程度上,卻是阻斷開發商及想插手於中間的地方政府的方式,於是國王崇拜成了一種可以運用的保護傘。再看回Somdet To收服幽魂娜娜,帶著她的某片頭蓋骨,其實這是印度火化喪禮中,魂靈從人身體中脫離的必要儀式。然而我們並不意外,這也成為上座部高僧展現神通的傳奇之一,即使它並不符合上座部教義。

另外,印度史詩羅摩洐那改編而成的拉瑪堅,為什麼在泰國玉佛寺院的迴廊壁畫?它是印度故事,卻在佛教寺院出現,除了因為羅摩的角色是國王的典範之外,上座部框架無所不包,連拉瑪堅都必須轉換為佛教所用,巨大夜叉守護著各個門口。濕婆在拉瑪堅裡是白帥帥,不像在印度神話裡因為在火葬場來去所以髒兮兮。這裡的神觀已不太一致。(即使佛教將濕婆吸納為大自在天,居於色界之頂,但其形象與拉瑪堅壁畫中之純淨潔白形象仍不相似)

โองการแช่งน้ำ Ongkarn Chaengnam(效忠之水的詛咒),是阿瑜陀耶府初期由婆羅門負責宣讀王公貴族宣誓效忠儀式中使用的文本,亦是曼谷王朝效忠之水 น้ำพิพัฒน์สัตยา 的起源)的儀式。在此儀式中,婆羅門會誦念泰文的咒語文本,文本使用文字是難的,召喚神靈、婆羅門神祇、佛教神祇等神聖力量。參加儀式的人都必須喝水,如果喝水之人違背忠誠誓言,就會遇災禍而亡。婆羅門所召喚的 52 個神聖力量之名中,佛教佔了12 個。

拉瑪九世的效忠之水儀式

從儀式專家的角度來說,這是婆羅門於進入暹羅之後的轉向。從暹羅的宗教文化及統治結構上來看,什麼似乎都是泰。可是那的確不是鎔爐合一,或許有所混雜,但它沒有失了蹤跡,而是成為結構的一部分。若我們留神凝視,若我們積累了足夠的、可區辨之的能力。

參考資料

Somkiat Wanthana. (2019). Ongkarn Chaengnam: Amnat Khong Kan Sapchaeng Rue Amnat Khong Kan Chapchong โองการแช่งน@าํ : อำนาจของการสาปแช่ง หรืออำนาจของการจับจ้อง.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44(1), 19–40.

McDaniel, J. T. (2018). Ethnicity and the galactic polity: Ideas and actualities in the history of Bangkok.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49(1), 129–148.

--

--

satie tang
曼谷一滴 วันดี

泰語愛好者,興趣是讀泰國新聞,以及曼谷城裡的大城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