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雜冊:聲音的時空魔法
在進行混音工作時,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就是使用如 Delay (延遲)、 Reverb (殘響) 等,一般稱之為「空間系」的效果器,來塑造整體音像的空間感;但比起空間,其實有更大一部份的參數是在做時間上的調整,或許用「時空」來描述它會更為貼切一些。
如何實際使用空間系效果器?請參閱:Delay 延遲效果實際應用
我們能看到空間,是因為光線進入眼睛,再加上雙眼的對焦來取得距離感;那麼如果我們要用聽覺來感知空間,又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呢?
假設我們面前有一個發聲物體,當它發出聲音後,聲波直接被我們的耳朵接收,我們稱這個聲音為「乾聲 (Dry)」;但聲音通常是朝四面八方擴散的,在撞擊到牆壁一次後反彈到耳朵的聲音為第一次反射,撞兩次牆壁的聲音為二次反射,以此類推。我們把這些撞牆的聲音叫做「濕聲 (Wet)」。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遠比光速來得慢,約為 340 m/s ,因此只要空間夠大,我們的耳朵就可以就藉由乾聲與第一次反射音之間的時間差感受到空間的大小。這也就是為什麼空間系效果器的參數,有很多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緣故了。
另外,如果想塑造發聲物體與聆聽者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的話,除了上述的大空間塑造,還有幾個可以調整的參數。
左右聲道的大小聲 (Pan)
藉由調整左右聲道的聲音比例,可以決定聲音來源與聆聽者的水平關係。兩邊比例一樣,則聲音來自正前方或正後方;全部在右聲道,那麼就是在正右手邊的聲音。
左右聲道的時間差
雖然左耳到右耳只有相隔短短幾公分,但對於乾聲的接收還是會有微小的時間差異,來自偏右方的聲音勢必右耳會比左耳先接收到,在實際混音時不妨試著添加看看。
聲音的音量與 EQ
相同的兩個發聲物體,越靠近聆聽者的聲音越大,這是因為音波在空氣中傳遞時會衰減的緣故;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樣的距離下,高頻率的聲音會比低頻衰減得更加嚴重,所以在混音時,如果想要使聲音靠後,除了降低音量外,在高頻做適度的衰減也不失為是一個好方法。
如果想要塑造來自後方的聲音的話,由於耳殼會阻擋乾聲直接進入耳朵,因此在這個部分也要稍微調整下 EQ 才會更趨近於實際的聲音。
模擬空間有了更逼真的方法了?請參閱:IR 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