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有那些前置作業要準備?

在家工作很爽嗎?關於在家工作的前置作業準備

在過去五年半中我大概有四年可以算是在家工作,最近因為疫情,身邊很多人也開始在家工作。

這篇就簡單寫寫這幾年在家工作的心得,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 在家工作是什麼感覺?

● 想要在家工作順暢、效率提升,有哪些前置作業要準備?

你以為的在家工作 vs 真實的在家工作

有些人以為在家工作很爽,但真實的在家工作很可能是一片混亂。

就是一片混亂 …

尤其最近又停課之後,更混亂了。

為什麼在家工作很混亂?幾個常見原因:

● 雜事、突發狀況太多

● 跟同事之間溝通不便

● 缺東缺西

於是就會一直分心、工作一直被打斷、一直無法進入工作流狀態,效率超低,大半天也做不完一件事;跟同事一直雞同鴨講,我的清楚不等於你的明白,平常轉身就能叫人,現在則是傳訊之後不讀不回不知道要等多久。

如果沒有做好準備

在家工作會讓工作效率大幅滑落

在家工作的前置作業

做好這幾件事會讓一切大幅好轉,效率提升了、溝通順暢了~

想要在家工作效率高,是有一些準備工作的:

● 規劃好一個可以排除其他因子的工作區域

● 建立跟同事之間的溝通原則

● 準備好工作會用到的器具、檔案

假設家中有書房,那書房當然是比餐廳更好的工作區;或如果就是要在餐桌上工作,那就把餐桌收拾乾淨,至少在工作的時候要像個工作桌。

工作會用到哪些東西?例如紙筆、讀卡機,就先準備好;工作可能會用到哪些檔案?雲端連結開好,或至少加入書籤。

當一切都準備好,有工作的樣子,工作效率自然就提升了。進階一點就是也常有人提的「儀式感」,透過某些行為來讓自己進入工作狀況。畢竟家平常是生活跟放鬆的地方,如今突然要轉換成工作模式,利用一點小儀式來協助自己達成。

關於工作的儀式感,舉例來說:

● 一樣換上上班時會穿的服裝

● 泡一杯咖啡

● 放工作時專聽的音樂

正確的儀式感可能可以讓我們更容易進入工作模式,進而提升工作效率。

我覺得在家工作也是一個檢核點,檢核自己平常在工作上是否有做到井井有條,至少歸檔、整理這些都有做好;也可以檢核自己在放鬆和工作模式的切換是否快速順暢。

溝通和人際維繫是在家工作最大的難題

一個是工作上的溝通和協作,另一個是同事之間的八卦閒聊。

前者很重要很好理解,但你知道後者其實也很重要嗎?根據一些研究,團隊之間八卦閒聊的有無對整體工作表現有顯著影響。

針對前者,就是要跟同事們先討論好彼此溝通和協作的模式,例如要確認彼此在電腦前的時間,遇到什麼事情傳訊息、什麼事情寫 email、什麼事情打電話 … 甚至可以進一步討論訊息的格式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擅於用文字溝通)。

針對後者,短期還好,時間拉長就會很需要,這有一些線上線下的解決方案。

有些長期遠距的公司,會定期舉辦員工活動,聚餐或是出遊等等。有的則是在工作期間開一個線上聊天室,沒有要討論什麼就開著讓彼此能聽到彼此,偶爾講講幹話。

更進一步的線上解決方案,有人設計出了這個線上虛擬辦公室:
這東西很有趣,在線上模擬人們在真實世界的互動 (例如要走到對方旁邊才能跟對方說話)。

長期在家工作的另一個難題:信任

如何讓彼此看不到彼此還能信任彼此?

你看不到對方的時候,要怎麼信任對方還是有專心工作?
對方看不到你的時候,要怎麼信任你還是有專心工作?

不信任主要來自「不知道」和「看不見」

「不知道你在做什麼」和「看不見你在做什麼」,時間拉長就不信任了

要破解的作法也很簡單,就是讓對方知道和看見

● 更頻繁更主動的溝通能讓對方知道

● 工作可視化能讓對方看見

在工作中養成「主動回報」的習慣真的很重要啊 … 關於工作可視化,讓人們可以看的到你的工作狀況,工作日誌是一種,不太夠好的一種,專案管理工具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夠好的一種。

近期可能是被迫在家工作,但我真心認為長期而言在家工作的比例會一直提高,科技會讓我們可以愈來愈遠端協作。之前有單位做過調查,普遍來說人們甚至願意為可以在家工作減少部分薪水,企業也可以因此租更小間的辦公室省點租金,長期而言這會是「回不去了」的一種趨勢。※ 最後小提醒:在家工作會讓活動量減少 (少了通勤的移動),記得保持運動習慣~

相關閱讀

--

--

東東 (吳東軒)
一個 NF2 罕病患者的斜槓人生

業務出身的行銷人,確診 1/40000 機率的 NF2 罕見疾病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喜歡思考、喜歡書寫、喜歡自由,也是一個加密貨幣愛好者,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著有《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一書,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eohex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