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林良的散文和童詩──兼及童詩〈白鷺鷥〉的探源追索

兒童文學家
childsliterature
Published in
Dec 19, 2020

文/林世仁
圖片提供/林世仁、陳玉金、林瑋、林武憲

2020年7月18日,週六下午,兒研會於「93巷人文空間」舉行文學下午茶。我應邀談林良老師的散文和童詩,會後,理事長囑我把當天談話整理成文字。因為會中我曾舉童詩〈白鷺鷥〉為例,會後林瑋特來提供小時候讀此詩的印象。10月10日兒童文學學會於台灣圖書館舉辦「永遠的小太陽」作家與作品研討會,夏婉雲老師專題發表「淡雅和溫暖 ──林良三首〈白鷺鷥〉詩的探討」,引來林武憲老師提問型式上的異同。顯然,〈白鷺鷥〉的型式變化似乎仍值得探本溯源,因此特將兩場會後的小小追踪與發現,彙整、擴寫成以下新篇。以文章體例來說,〈白鷺鷥〉應該另成專文。但想著是兩個學會串出來的同一個話題,便讓它夾帶在文中,權當是這篇「駱駝文章」中的那一個大駝峰吧~^_^ )

林良老師是兒童文學界的小太陽,這「小太陽」來自他的同名散文。林老師曾名列台灣第一次評選的「十大散文家」(1977年,源成版《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選集》),足見其散文成就。台灣三次評選十大散文家中,只有這一次入選者皆為大陸「戰後來台作家」。第二次1994年朱衣版的《簷夢春雨──當代台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本省籍作家已過半。第三次2018年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評選的「當代台灣十大散文家」中,除林文月出生於上海外,都已是台灣本地出生。前後三次評選,恰好反映出台灣散文的時代遞變。所以,如果以時間軸來看,林良散文所代表的,是戰後由大陸來台的第一代文風。

從內容上看,林良散文略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論述散文。核心是《淺語的藝術》,旁及《陌生的引力》、《豐富人生》等。另一類是抒情散文,核心是《小太陽》,輻射而出的是《鄉情》、《小方舟》、《在月光下織錦》等。在抒情散文中,林良的散文核心或許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家的文學」。大男人寫家,寫小時候的家、成家後的家和三女兒的家。(附帶一記:這「家的文學」發想自一次聚會。2012年10月24日,兩岸交流於福州。福建少兒社的編輯們與國語日報社前總編輯黃莉貞討論林良簡體書的行銷焦點。我旁坐於側,一時興起,提出「家的文學」。福少金海燕拍手叫好,並補上「愛的文字」。這八字便成為當時福少推出林良作品的行銷主句。)

而不論是論述或抒情,林良筆下的文字都有一個特點:不疾不徐、從容溫暖。林良是用「散步的速度」在寫作,從來不用「跑步的速度」或「衝刺的速度」說話。在他筆下,看不到激昂、蹦跳、狂野或是讓我們心跳停不下來的語速。《小太陽》的內容形塑了「愛家的爸爸」,這種寫作口吻則強化了他「國民爸爸」的觸感,讓人即之也溫。讀他的文章像聽一位溫暖的爸爸說話,即使是講述人生的大道理,讀者也樂於接受。因為許多道理我們雖然心裡都明白,卻仍然渴盼著聽到一個溫柔的聲音,為我們暖暖的再述說一遍。

林良的童詩主要收錄於1993年10月的《林良的詩》和2017年12月的《蝸牛》。前者黑白印刷,收詩三十八首。後者彩色印刷,收詩七十八首。有趣的是,《林良的詩》突顯了兩個現象。一個是編輯的巧思:全書由成人文學界和兒童文學界的詩人共同點評。另一個則是為書寫序的陳義芝先生破題的第一句話:「林良先生寫詩?是的,林良先生寫詩!」這句話突顯出成人與兒童兩個文學場域基本上並不太交集,同時也反應出成人文學界對林良詩藝上的陌生與驚喜。

林良的童詩與同時期詩家有一處稍顯不同,即林良喜歡將一句話斷成兩三行,偶爾還偏愛齊底的句型。這或許是來自新詩的影響,使得詩句在淺語之中,因錯落跌宕而顯現出詩意。

〈沙發〉是我在童詩教學中必舉的例子。詩很簡單:「人家都說,/我的模樣好像表示/「請坐請坐」。/其實不是;/這是一種/「讓我抱抱你」的/姿勢。」這首詩充分表達了童詩中的獨特情感。「請坐請坐」已經是非常有禮貌的話,但仍然暗示著沙發是處於為人類服務的低下位階。「讓我抱抱你」則翻轉了人與物的關係,由高低的位階轉換成平等(甚至是再反轉)。這種萬物有情、萬物共和國的概念,恰是童詩中的有情意識。

「鷺鷥」是林良童詩中,除了蝸牛、金魚之外最常出現的主角。《蝸牛》裡收詩三首,其中一首說:「春天的田水/還有些涼,/白鷺鷥喜歡/落在牛背上。/晒過太陽的牛背,/是最柔軟溫暖的/石頭。」詩意暖暖有童趣。另一首說:「那 /隻/白鳥/飛起來了,/飛得不高,/飛得很慢,/平平的飛,/平平的滑,/好像粉筆/在綠板上/畫線──/畫得很長,/可是沒有/那一條線。」語氣是林良獨有的從容說話式,但結尾在童趣中又渲染進新詩的意象。詩的排法和結尾意象都可以讓它放在成人小詩中而不顯突兀。

三首鷺鷥詩中最有意思的是1980年《童詩百首》收錄的這一首(圖1):

圖1:1980年《童詩百首》版,林煥彰主編,爾雅出版

初讀這首詩,腦海裡會浮現出唐朝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彷彿古調的現代白話版。不同的是,詩中重複運用四個疊字讓它呈現出童詩的語境。

陳正治在1995年出版的《兒童詩寫作研究》p.220–221中,引用此詩卻變化兩段末句成圖象排列(圖2),並刪去了標點符號。這一得到林良首肯的建議,使這一首詩展現出了全新的動態趣味!據陳老師說,如此變化,可以從人的觀點轉換成鷺鷥的觀點:看完這一畝田,再去看看另外一畝田!並表示末尾的「飛」字如能再縮小,便有越飛越遠的視覺影像。可惜當年成書時,不好排版遂未能做字型上的變化。

圖2:1995年《兒童詩寫作研究》版,陳正治著,五南出版

字形排法既然開放,這首詩便得到自由,容許出現更多可能。馬景賢便也曾建議末句「飛飛飛」可用「一飛沖天」式,讓動態更加明顯。夏婉雲在博士論文《台灣童詩時空觀之研究》中特別以這首詩的兩個版本為例,來探討詩中的時空變化、視點移動與時空的深度(也與詹冰〈插秧〉對比)。論述十分精闢,並注明了馬老師建議的出處。論文之後改以《時間的擾動》出版,有心人可以參看。

有意思的是,在《時間的擾動》中,詩句的圖象排列大概因為排版之誤,出現兩種樣貌如圖3、圖4:

圖3:《時間的擾動》夏婉雲著,秀威經典出版,2018年
圖4:《時間的擾動》p.291,夏婉雲著,秀威經典出版,2018年

兩個「低低飛/飛飛飛」皆源自陳正治版本,但位置不一,和引述合為三種樣貌。這雖是排版之誤,卻恰好突顯出了圖象詩在空間上的多變可能。而這,也衍生出了另外一段巧合。

記得我初次看到〈白鷺鷥〉的圖象詩版本,是來自網上的引用,所見版本即為上述圖4。之後我在童詩教學中,不時引用它。並刻意另外作一變奏版本(圖5)以兩相對比,藉以呈現:位置不同,感覺亦隨之變化。

圖5:林世仁簡報示例

有趣的是,2015年陳玉金主持「台灣現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影音暨繪本創作計畫」,其中由國立台灣文學館委託國語日報社出版的《沙發》,便收錄了〈白鷺鷥〉。根據陳玉金提供的相片顯示(圖6),編輯最初引用的是《童詩百首》的版本,但最後定稿的卻是另一種圖象詩型式。經探詢時任總編輯的黃莉貞與美編高玉菁,推測過程如下:在編輯會議中,黃莉貞憶及聽過我的演講,遂改動成圖5的圖象排法以增加趣味。之後在與美編玉菁再討論時,為更融入趙國宗老師的插圖,又將兩段變化都往上移,形成圖7版本。

圖6:國語日報社前總編輯黃莉貞在編輯會議中調動字句筆跡,陳玉金提供
圖7:2015年《沙發》版局部,國語日報出版

由於是源由《童詩百首》,也為了因應全書統一的格式,標點符號都沿續保留,意外形成了全新樣貌。

妙的是,這版本正是林瑋小時候,林老師為她在浴室瓷磚上寫過的版本!路繞了一大圈,竟然準準再現出林瑋的童年回憶,這真真是太有趣的巧合了!

故事還沒結束。

2017年,林良最後一本詩集《蝸牛》出版。在這可稱「定稿版」的詩集中,〈白鷺鷥〉竟然又回復成1980年最初的樣貌(圖8)!難道水流千曲又繞回源頭?林老師晚年又重新肯定了最早期的版本?根據總編輯黃莉貞表示,這其實是出於版面美觀的視覺考量!因為書中將兩首〈白鷺鸞〉同置於一個跨頁中,若採用圖象詩版本,文字恐「越界」干擾到左邊的另一隻白鷺鷥,同時左右頁的文字影像也會不太平衡。而這樣「返祖」的處理,也得到了作者的首肯。

圖8:2017年的《蝸牛》版,國語日報出版

故事繼續發展。

9月10日我收到林瑋傳來的林良老師手稿,赫然發現:手稿上的形式完全不同於上述諸版!兩段的末句都是緊接在前一句之後,而且沒有標點符號。(圖9)

圖9:林良手稿,林瑋提供

10月10日,在學會舉辦的林良老師作品研討會上,林武憲老師又傳我林良的另一份手稿(圖10)。型式不僅一樣,還附有細緻插圖。可見,林老師很喜歡這「連在一起」的型式,也或者,這是這一首詩最早的形式(?)

圖10:林良手稿,林武憲提供

一樣展翅,不同飛翔。到底,林良老師心中默想的定稿是哪一首呢?

林瑋記得小時候林老師唸這首詩給她聽時,有時是「青青山下/綠綠水田」,有時是「青青的山下/綠綠的水田」。啊,究竟有沒有「的」呢?

林瑋在學會現場回應說:

「我問過和大家一樣的問題:『白鷺鷥這首詩,為什麼詩句中有的時候有「的」,有的時候沒有;低低飛和飛飛飛,為什麼有的時候排列的樣子不同?』那回他推了推眼鏡,認真的看著我說:「我告訴妳,詩人寫詩,每次的想法都不一樣啊!」而對於朋友或主編提供他排列的建議,他也都很懂得欣賞,說:『我很珍惜朋友的好意,別人這麼說,一定是有些道理。』」

就是這樣開放的態度,讓我們收穫了這麼多白鷺鷥的舞姿吧!

一首詩能牽引出這麼多的沿伸變體,在童詩裡,〈白鷺鷥〉可能創了一個先例。

而林良老師夫子自道的童詩,則非〈駱駝〉莫屬!這是林老師晚年在聚會場合最常朗誦的一首詩。「駱駝有寫不完的/沙漠故事,/每一步就是一個字。/長長的故事夠他寫,/忘了日晒,/忘了口渴,/從來不問:/到了沒有,/到了沒有?」7月18日的分享,我便以這首詩來收結。林良老師創作一生,終於走到了他的天家。駱駝寫完長長的故事,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

(透過〈白鷺鷥〉,我們也發現:駱駝不但一直往前走,偶爾還喜歡轉一圈,逗大家歡喜呢!)

最後,僅以一張照片結束本文。

7月18日下午茶的當天上午,天空出現大大日暈。老師似乎知道大家要聚會討論他的作品,特別先出來跟大家打招呼吧。也或許,他正在天家,喝著冰咖啡,吃著巧克力,繼續寫他的人間故事呢!

2020年7月18日「兒童文學下午茶」當天上午的小太陽

--

--

兒童文學家
childsliterature

《兒童文學家》關注兒童文學創作,一年二期,由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編製、發行。本刊所有文字、圖像、影片以及資料,未經同意請勿重製使用。 Copyright © 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