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蜂鳥與謊言》作品賞析

兒童文學家
childsliterature
Published in
Jun 29, 2021

文/張子樟
圖片提供/張子樟、未來出版

熟讀各類小說的人,常有一般人無法理解的「考古」毛病。每次讀完一本新作品後,往往喜愛回溯比較以往已經細讀過的作品,然後追索新作品的創作方法、表達方式或「互文」程度等等。詳讀《蜂鳥與謊言》這本新著,也可從這幾個角度去剖析。

鬩牆與爭寵

作者這本新書的部分架構似乎隱約取材自《聖經》。其中「兄弟鬩牆,姊妹爭寵」的故事,一向是人類社會自古以來的共同現象。《聖經》中以撒和雅各兄弟以及拉結和利亞姊妹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說明。本書作者必定對這些故事非常熟悉,有意無意之間,擷取後加上另一層面貌,使得故事稍帶訓誡意味。在此書中,以撒和雅各雙胞胎變成言真和言妍雙胞胎;拉結和利亞姊妹變成李允剛和李允志親兄弟。哥哥該隱殺害弟弟亞伯的故事避開了。剛開始翻閱時,有些替作者擔心,因為舊瓶裝新酒,稍一不慎,互文現象就容易走味。幸好作者清楚時空截然不同,在故事新說和表達方式這兩方面,另闢更理想的途徑。作者既然想描繪當代青少年的某些困境,自然得提到或使用某些現代科技產物,消減作者與讀者的距離,才能進一步宣揚某種理念。如此一來,故事本身才能比較完整,吸引更多讀者。融入較新的科技理念,可以更契合青少年的知識層面。

奇幻與寫實融於一爐

故事從李允志和冒姊姊之名的言妍兩人在警局巧遇開始。言妍撲朔迷離的種種奇遇,把魯莽衝動的李允志弄得一愣一愣的。他也不知道該不該相信這位美少女「親身體驗」的超現實故事。讀者也許會錯認這篇作品是奇幻,不禁佩服言妍的說故事能力,但實際上是作者展示寫作功力,為讀者虛構現實世界根本不存在的虛無縹緲空間。故事說服力的多寡當然得視作者的鋪陳能力。兩人不斷論辯的是「說謊」這個人類歷史上恆久以來早已存在、永遠無法根除的弊病(文中對謊言的虛實之辯,讓筆者想起以色列作家愛德格‧凱里特的短篇〈謊言之境〉中的描述)。

在言妍被父親接走後,李允志回到現實世界,免不了與哥哥來段舌戰。哥哥的一番大道理讓他啞口無言,乖乖準備到新學校去上學。

李允志以為他轉校後會與言真同班,沒想到見面後,言真一口否認彼此認識。這當然是作者給自己出了難題。如何解決言妍的化身之謎,同時化解李家兄弟之間的種種誤會,並且能自圓其說,讓讀者心服口服,完全要看作者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高度發揮,其間經由不少手機簡訊的來回互動,讀者慢慢破解作者設下的謎團。最後真相大白,言家父親答應言妍返校正常學習,不再居家自學。其中過程,李家兄弟出了不少力氣,兩人之間的誤會隨著自然化解,故事中人人皆大歡喜,也讓陶醉在閱讀之樂的青少年讀者鬆了一口氣。

創作動機與閱讀功能

在討論這本作品的鋪陳方式和表達技巧後,我們不妨回頭來思索作者的創作動機。大衞‧洛吉(David Lodge)在《小說的五十堂課》(The Art o f Fiction)一書談到動機時說:「我們既已知道小說告訴我們的故事不是『真的』,我們到底還想從小說中得到什麼樣的知識呢?傳統的答案是:人心的道理。小說家總有管道可以知道,他筆下角色懷藏的那些歷史學家、傳記作者、甚至心理分析師不知道的祕密想法,因此小說多少能夠提供我們一些範例,讓我們瞭解人行為的動機。」另外,美國已經過世的閱讀專家露伊絲‧羅森布萊特(Louise Rosenblatt)也告訴我們,閱讀在提供樂趣(pleasure)之餘,還能增進瞭解(understanding)和獲得訊息(information)和意義(meaning)。

至於涉及現實社會層面,或許本書作者想藉由言家姊妹和李家兄弟的言行,來檢視已經實施超過半世紀的國中教育給予孩子現實生活的利弊。這方面的檢視往往見仁見智。然而隨著時代的劇變,現代社會普遍少子化,類似本作品中的鬩牆和爭寵現象就完全消失了。往後作品若有此類描繪,不需作者加注,讀者知道他所閱讀的是「純屬虛構」的奇幻故事。

--

--

兒童文學家
childsliterature

《兒童文學家》關注兒童文學創作,一年二期,由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編製、發行。本刊所有文字、圖像、影片以及資料,未經同意請勿重製使用。 Copyright © 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