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馬都是真的!──《外婆家的馬》導讀

兒童文學家
childsliterature
Published in
Jun 29, 2021

文/柯倩華
圖片提供/柯倩華、小天下

《外婆家的馬》榮獲2019年第六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從來自台灣、香港、澳門、中國大陸和新加坡共三百六十一件參賽作品脫穎而出。這個精彩的圖畫故事以幽默的手法闡釋兒童想像、親子關係的主題,角色生動,情節層次分明且喻意豐富,兼顧敘事與藝術性的圖像細節,贏得專業評論的讚賞。台灣版發行前在幼兒園講讀,反應熱烈。小孩從封面開始便被吸引,興致勃勃的進入故事情境,對書裡像孩子般淘氣的馬很感興趣,不斷發現和討論「埋藏」的圖像細節,跟馬一起玩得很高興。許多小小孩篤定的認為:「這些馬都是真的!」

這樣真假不分的認知觀點,正呼應故事男孩角色的特質,也是真實小孩在童年初期普遍的特質,就是經常存在於想像與現實重疊的狀態。書裡幻想的情節,成人可能視為想像遊戲;對小孩而言,就是日常生活(馬的舉止行為反映小孩熟悉的日常經驗,只是多了平常無法企及的痛快歡樂)。所以,小孩能悠遊於虛構與現實之間,經歷並感受故事的意義與樂趣。這本書成功貼近兒童的觀點和需要,創造真正屬於兒童的世界,讓他們成為故事主角,自由發揮想像力並感到滿足。

「想像」是圖畫書的經典主題,莫里斯‧桑達克主張「想像是小孩的內在力量」,約翰‧伯寧罕認為「小孩雖依賴大人,卻有獨立而豐富的想像世界。」《外婆家的馬》印證了這些概念,卻在兒童處境上有不同以往的重要突破。過往許多圖畫書將兒童與成人放在兩個分離(甚至對立)的世界裡,當成人出現,兒童的想像就停止、消失了。但在這本書裡,兒童光明正大宣告自己的想像,並向成人發出邀請;成人接納和配合,使兒童的想像不再是暗地裡自娛自樂,而是實際成為成人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想像」與「愛」兩大主軸巧妙結合,勾勒理想的童年:兒童與成人在愛裡連結,是彼此關照、一起成長的同伴。

這樣的理想不是天方夜譚,這個故事源自作家謝華和外孫幼時(現是十六歲的昂揚少年)的真實經驗。簡約的文字刻劃出踏實的成人角色,外婆忙於照顧小孩吃喝拉撒睡和家務,對小孩的想像不很清楚也無刻意誇讚,就是完全接納。她記得馬的數量也配合演出(買菜),像是說:「這些馬都是真的!」角色的辛勞和情感由圖像準確表現。

畫家黃麗是研究型插畫家,她於2008年出版《安的種子》後,為了更理解兒童觀和圖文敘事,潛心研讀兒童發展、心理學、圖畫書、文學和電影等理論書籍。她曾說,創作圖畫書是用文字、圖像語言和文圖關係去搭建一座內在情感通道,讓讀者進入其中自行感受並建構意義。而構圖和角色的細節,都是為了故事內容和情感的縝密設計。為了畫馬,她去西安附近的茂陵(漢武帝墓)參考大型石雕(如〈馬踏匈奴〉石刻),打磨三年才完成這本書。每匹馬的表情、眼神、動作都很鮮活並各有特色,例如:玩魔術方塊的、吃蘋果的、看故事書《馬頭琴》的……兼顧生物形貌和擬人個性。一直在畫面裡的竹竿,最後置於男孩背後;氣球換成竹竿、馬換成老虎,象徵小孩自主發展的想像。

幼教專家李坤珊在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評語裡對封底圖像做了深刻的注解:「外婆和孩子共騎白馬……而手執韁繩的,在駕駛座上的,是小孩。在真正的愛裡,成人是一位經驗工程師,他把孩子送上駕駛座,然後退位。」外婆家的馬,代表親子間的愛與兒童的主體性,都是真的。

--

--

兒童文學家
childsliterature

《兒童文學家》關注兒童文學創作,一年二期,由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編製、發行。本刊所有文字、圖像、影片以及資料,未經同意請勿重製使用。 Copyright © 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