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的必勝方程式

hkmalls
港mall專題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un 28, 2020

--

說到近日最具話題的店舖,除了七月七日開幕的驚安殿堂銅鑼灣分店外,就是位於德福廣場的無印良品旗艦店了。

德福分店剛於六月二十二日開幕,更令德福廣場出現多年沒見過的場面,顧客需要分批排隊入店,氣勢能夠媲美驚安分店開幕。

這間分店有何特別之處?無印良品一路走來,在香港的業務其實並非如此一帆風順的,就讓筆者跟大家走進這間無印,再說一下故事。

根據2001年壹週刊的報導,無印良品首次在港開設分店,是在1986年。當時,無印良品仍然是日本西友集團成員,後來在新城市廣場開設分店的西田,就是西友和永安集團合營的。

無印良品於1988年首次撤出香港,直到1991年回歸,於尖沙咀海洋中心、銅鑼灣黃金廣場等地開設分店。

報導中亦指,部分無印貨品能夠在當時位於金鐘太古廣場的西武Loft中找到。此時,無印良品已從西友集團獨立出來,成為現今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劃。

到1998年,無印良品再次撤出香港,報導指當時的無印分店燈光暗淡,定價亦遠較日本為高,亦促使水貨店開始售賣無印水貨。

直到2001年,無印在港設立分公司,並和西田合作,在新城市廣場開設分店。新分店和現今分店的風格相約,分店光線十足,定價亦較貼近日本。

這次的回歸看似一帆風順,無印近年更在港推出餐廳Cafe &Meal Muji及書店Muji Books,亦積極開分店,近年在九龍塘又一城、葵芳新都會廣場及金鐘太古廣場開設新店,甚具規模。

不過,灣仔合和中心分店在二月結業,也許為無印良品響起了警號。

香港先後經歷了社會運動和COVID-19,嚴重打擊零售市場。而去年冬季和暖,亦令一眾時裝品牌失預算,要大幅減價促銷冬裝,其中當然包括無印良品。

而且,近年無印良品的新店,例如葵芳新都會廣場分店,雖然設計富時代感,可惜卻沒有引入新元素,令品牌缺乏增長動力,更被新對手驚安殿堂後來居上,搶盡人氣。

這次在德福廣場的新店,在二期四樓前PIAGO 超市部分。PIAGO 自從在去年三月結業後,舖位丟空至今。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商場業主港鐵不願減租。PIAGO之前承租兩層樓面,推算月租約三百萬元,即分層亦需一百五十萬元。

而據市場消息,Donki 不論在尖沙咀、銅鑼灣或中環新店的租金亦是相若,明顯德福的叫租偏高。

至今,五樓部分將會分拆租出,已經公佈的有室內遊樂場Namco,以及已開幕的Pacific Coffee。經濟日報報導,曾於PIAGO 超市內的MOS Burger有意回歸,很可能會承租五樓的部分樓面。

位於四樓的無印良品旗艦店,面積二萬四千平方呎,無印這次更一拼租了旁邊的小舖,作咖啡店之用。

德福旗艦店的賣點,除了餐廳及Found Muji外,還有首次在港推出的食材市集、茶米工房及客製刺繡服務「刺繡工房」。

先談食材市集,其實就是衝著驚安而衍生的小超市。食材市集佔地只有平常超市的數行,有日本直送水果、少量乾貨和凍櫃,除了冷藏食品屬自家品牌外,大部分都並非無印良品品牌。

當然,無印與日本有機超市合作,售賣日本新鮮食材,對粉絲來說是個喜訊。但如果進一步引入非無印品牌的貨品,或會令品牌效應淡化。食材市集面積偏細,相信也是實驗性質,倘若效果不錯的話,可能會推廣到其他分店。

茶米工房是另一個亮點,有專人為顧客介紹日本米和茶葉。不過售賣日本米的專櫃,在其他日式百貨如一田、以及元朗的UNY新店也可找到。茶米工房的優點,在於有專人協助和提供意見,也是無印的其中一項增值服務。

不過,在香港始終無法完全體驗日本人的服務態度,就算形似,精神上還是有些距離。

最後要介紹的,是日本已有的刺繡工房。顧名思義,就是在各項布料上,為顧客刺上不同的圖案。有關的詳情和收費,可以在官方網站上找到。

刺繡工房的感覺,有點像去日本自製合味道杯麵的感覺(笑),大概也是玩味居多。

至於咖啡室和以日式三餸飯聞名的餐廳,相信大家很熟悉了,也不用筆者多作介紹。

無印這次開新店,成功製造萬人空巷的現象,除了因為香港人「餓日」太久之外,也許是因為Donki 的成功,而令和風再次流行起來。

大西北是Donki 至今尚未涉獵的地區。但早於九十年代,日資百貨先後在元朗、天水圍及屯門開店,至今AEON 屯門店除了仍然是屯門市廣場的旗艦商户外,亦正進行大翻新,將引入自家家居品牌HOME COORDY。

而收購了香港UNY業務的恆基發展,亦終於有動作。除了即將在尖沙咀開設全新形態的超市外,在元朗千色匯的UNY亦已經開幕。下星期跟大家走入元朗,看看在大馬路以外的商場。

--

--

hkmalls
港mall專題

遊香港 逛大小商場 🇭🇰 Patreon @hkm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