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一堂課】@The Creative Facilitator – Effects of Self-Efficacy in Action @IAFKorea2017

Vince Huang
【生命中的543】
5 min readAug 17, 2017

IAF Korea 2017 第一天,我選的課是由新加坡 Dr. Seow Bee Leng (萧美玲)所設計的工作坊『The Creative Facilitator — Effects of Self-Efficacy in Action』。其中的『Self-Efficacy』我傾向翻譯成『自我效能』,簡單來說這是一門利用創造力來進行引導的示範課程。課程一開始,我在自我介紹時,就開門見山的說,我希望我能從這門課的學習中『偷』一些東西,之後能運用在我的 Scrum Maste 引導中。同一堂工作坊中還巧遇到 Eric Tseng & Laura Hsu,更是今天學習到最多的地方。

廢話不多說,這是一篇學習摘要,我不會完整的紀錄所有過程,但是會介紹一些工作坊過程中我所『偷來的技巧』進行分享。另外,工作坊中我也『不要臉的』把等待飛機時,從 Terry 的『視覺引導』中學到的幾招,偷偷的用上,感覺踏出第一步才有接下的動作。

Terry 的『視覺引導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 Bee Leng 的說明中,其實是與『Personal Resources』、『Situational Resources』、『Facilitation Experiences』及『Value Tasks』息息相關。唯有把充分了解這四個因素,才能提升自我效能,接下來才能『精進引導技術』(Facilitation Excellence)。

Attitudes precede Actions, Actions succeed Attitudes.

個人資源(Personal Resources)可以從四個面向去『自我覺察』,分別是『盲點』(Blind Spots)、『聾點』(Deaf Spots)、『麻木點』(Numb Spots)及『模糊點』(Blur Spots)。透過了解自己四個面向的問題後才能提高自我雷達(Radar)的靈敏度,讓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更有效率。

創造力引導

過程中運用了很多創造力引導的手法,因為整場都是用英文說明,我只好自己把這些手法翻譯成中文,有需要了解更深入的朋友可以私下找我。

  1. 奇偶對決(Odd vs Even):兩兩一隊,一位為『奇數者』,一位為『偶數者』,伸出右手,保持約 30~50 公分距離。主持人會從喊數字開始(最好用英文),若為奇數則『奇數者』擊『偶數者』掌,『偶數者』則想辦法躲避,擊到則為『奇數者』得分,沒擊到則為『偶數者』得分。若為偶數則亦然。
  2. I(我的觀點)vs. U(別人的觀點)分析法:利用一些問卷讓受訪者找出現在的心態狀態,是『我 OK』或『我不 OK』與,是『你 OK』或『你不 OK』,並找出情緒與解決之道。
  3. 數字,單字登出法(Check-out):工作坊上午場結束時,每個人給一個分數(1~10)及一個單字描述上午所學的狀態,例如我覺得『有樂趣』(Funny)『五』分。
  4. 利用小道具增加學習點:例如利用小道具自我介紹。
  5. 共創『I C U』來了解客戶需求:重要(Important)、舒適(Comfort)、理解(Understanding) 讓『想要』(want to …)的慾望更強烈,想要不是『必要』(have to)。因為『想要』是從自我觀點出發,『必要』則是有強迫的含義。我自行加註為『Expect to … / Desire to … / Aware to … / Pursue to ..』。並搭配『學習者中心』(Learner Centric)、『客戶中心』(Client Centric)在『關鍵時刻』(Moment of Truth)發揮功效。
  6. 五種情境討論法:從『Blaming』、『Discounting』、『Giving Orders』、『Giving Excuses』及『Cannot / Have to』來找出這些情境的用語,盡可能來自我反思。
  7. Spot It Card
  8. Point of You Card

好書推薦

--

--

Vince Huang
【生命中的543】

A Product Owner in software company, interests include agile/scrum, machine learning and mobile design. https://www.linkedin.com/in/kuoyu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