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文談談 Web 3.0 — 我們使用 Web 但 Web 還不屬於我們 (二)

Jayden Lin
程式猿吃香蕉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Apr 6, 2022

--

筆者曾任職 Yahoo,現在區塊鏈產業打滾,紛絲團《程式猿吃香蕉🍌

身為 Web 產業的前沿工作者,我用一連兩篇文章說明我對 Web 3.0 的觀點,在第一篇中我談到了 Web 發展的脈絡,以及 Web 2.0 產生的弊病,為了閱讀的連貫性,建議可以先閱讀上一篇文章:

白話文談談 Web 3.0 — 我們使用 Web 但 Web 還不屬於我們 (一)

接續上一篇,這篇文章我將具體談到 Web 3.0 面對霸道的平台,是怎麼做到所有權 (Ownership) 翻轉這件事,讓我們開始吧!

▍Web 3.0 :所有權 Ownership 的翻轉

我認為 Web 3.0 能夠做到所有權的翻轉,有兩個部分值得探討:

  • 數位資產的重新定義
  • 平台輕量化以及驅動力的反轉

◎ 數位資產的重新定義

我們給予平台的「價值」來自於我們創造的「數位資產」 (Digital Assets),包含我們的文章、圖片、影片,也包含衍生出的內容,例如:操作紀錄、朋友清單、粉絲按讚留言、賺的遊戲點數、搭配的遊戲造型等等。只要我們可以保有我們數位資產的所有權,那麼我們就有離開平台另起爐灶的底氣。因此:

Web 3.0 從改變我們建立/認定「數位資產」的方式開始,進而達到數位資產所有權的翻轉。

Web 3.0 對數位資產的處理,奠基於區塊鏈技術之上,我們可以將區塊鏈技術想像成由多台電腦組合成的「超級計算機」,每個參與的人有一把自己的「私密鑰匙」來啟動它。在超級計算機上面,你可以存放自己的數位資產,新聞上很常聽到的數位貨幣 (Crypto Currency) 或是 NFT (Non-fungible Tokens,非同質化代幣) 都可以儲存在裡面。

💡備註: NFT 的儲存技術可以參考 IPFS 儲存系統,而超級計算機的技術細節可以參考 Ethereum

因為超級計算機是由多台電腦組成,所以它並不屬於任何人,因此存在裡面的內容無法被少數人惡意篡改。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私密鑰匙來存取自己的數位資產,其概念有點像我們現在把資料存在雲端服務商,但差別在於雲端服務商是 Amazon 或是 Google 等網路巨頭,他們可能會查封你的資料,例如:Google與Amazon聯手封殺川普支持者群聚的社交平臺Parler,但在區塊鏈上的超級計算機並不會這麼做。

從所有權的概念去思考,我們就可以較容易地去理解那些火熱的 Web 3.0 項目,舉例如下:

❶ 去中心化金融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

去中心化金融平台會以開放原始碼的方式,定義好交易買賣的功能 (可以參考自動化做市商 AMM 的算法) 在超級計算機 (也就是區塊鏈) 上面執行,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在上面操作金融資產,平台沒有權利隨意地封殺你。

(去中心化金融著名項目 Uniswap 在 github 開放原始碼)

你可能會想,不受平台封殺這件事情重要嗎?以下舉幾個實際的例子:

雖然第二個例子較有爭議,但我想說的是,Web 2.0 時代的平台,會因為雙方立場的不同,而粗暴地讓另一方蒙受損失,我們不能夠保證我們永遠不會跟平台方發生衝突,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世界上能有中性 (Neutral) 平台的選擇,中性的平台不會在意你的想法或是我的想法,甚至人們間的對立關係對它都不重要,而去中心化金融的出現提供了人們中性平台的選擇。

去中心化金融,因為是由程式碼所定義,部署到超級計算機上後,它該怎麼運行就怎麼運行,不會被少數人惡意竄改,因此也不會因為跟某些人的立場衝突而讓你受害,它是中性 (Neutral) 的。去中心化金融目前依然蓬勃地發展中,除了幣幣交易、合約交易、流動性挖礦、質押挖礦之外,甚至還有包裝好的期權商品可以操作 (可以參考 Friktion)

❷ 遊戲化金融 (Gamefi,Game Finance)

長久以來我們在遊戲裡面創造的價值,是很難被帶走的,舉例來說:

  • 在《暗黑破壞神 2》遊戲中搭配的角色造型,能不能輸出成動圖來紀念?
  • 在《神奇寶貝》遊戲中組的神奇寶貝戰隊,撿到的道具,能不能轉讓給其他玩家?
  • 在 《世紀帝國》和線上網友對戰的戰績,或是在遊戲中累積的經濟分數,能不能直接換成實際的收入?

當然,目前許多遊戲存在著賣帳號或是轉讓道具等行為,但在遊戲化金融的世界裡,這些數位資產將有機會被遊戲設計者拆得更細,甚至可以細到遊戲積分就直接變現,並且,因為這些數位資產是存在區塊鏈上的,所以可以和其他區塊鏈上的數位貨幣等資產進行交換,提供更高的流動性。

這一個月來爆紅的 Stepn 項目,它對遊戲的設計,以及各種數位資產的處理方式,都很值得細細研究,是一個在遊戲化金融做得很棒的項目。

(Stepn 項目)

甚至,如果能將遊戲裡面的資料以特定檔案格式輸出,那麽還能做到把「資料本身」與遊戲脫鉤,這樣的做法在技術上可以稱為「輸出 Metadata」,我們可以根據 metadata 的內容,還原出原始資料的樣子,以比喻的方式來說, metadata 就像食譜,當我們知道了食譜,炒菜的廚師不再重要,不同的廚師也能還原出同一道菜來。

以實際的例子來看,有個著名的 NFT 項目叫做 Loot,它就是定義了遊戲中的 metadata ,它並不在乎渲染這些 metadata 的是哪一款遊戲,下圖便是人們將 Loot 定義的 metadata 渲染出角色的範例。

Loot 它只要將 metadata 格式定義好,metadata 檔案可以被當成數位資產由使用者保存在區塊鏈這個超級計算機上,真正地做到讓使用者將數位資產帶著走這件事情。

因此,《暗黑破壞神 2》如果有 Web 3.0 的版本,遊戲中搭配的角色造型,也許能直接輸出成 metadata 檔案,保存在區塊鏈上,此時這份角色造型真正地成為了我的數位資產。這時候我們就不需要關心開啟這個 metadata 檔案的是哪一款遊戲了,怎麼說呢?舉例來說,如果有其他人開發出一款讀取 《暗黑破壞神 2》角色造型 metadata 的 App,我們就可以直接下載來用,從 metadata 渲染出這個角色造型樣貌來供我紀念與觀看,我們的數位資產和《暗黑破壞神 2》這個遊戲平台本身是可以完全脫鉤的。

❸ NFT (Non-fungible Tokens,非同質化代幣)

NFT 提供了 Web 3.0 數位資產的另一種呈現方式,它可以是影片也可以是圖片或文字,從「所有權」(Ownership) 這個角度去思考它,有什麼是你想從 Web 2.0 手上拿回主導權的數位資產呢? 那些轉換平台會讓你覺得很麻煩的事?也許是你的個人顯示頭像、你的粉絲群 (改從NFT 認證粉絲而不透過 Web 2.0 平台)、筆記清單或日記 (不被筆記平台綁死)、聯絡人清單、App 安裝清單、密碼認證資訊等等,除了剛才提到的金融以及遊戲之外,Web 3.0 的數位資產還有很多可能性。

總結以上我們可以發現,與 Web 2.0 不同,Web 3.0 的數位資產有以下特性:

  • 可攜性 (Portable)
  • 可交易性 (Transaction-able)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數位資產的可攜性代表當我們對平台不滿時,可以很容易地「團進團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能夠「輕易地」團進團出才能夠一併地帶走網路外部性。而可交易性重要的地方在於,當你不認同平台的時候,你可以隨時將數位資產變現離場,舉幾個實際的例子:

  • 2021 年,使用者希望在「去中心化金融」中得到更多收益,集體從 Uniswap 平台出走到 Sushiswap。
  • 同樣是 2021 年,使用者不滿意 OpenSea 的 IPO 目標,發起了 OpenDAO 活動集體出走。

當然,不可諱言地,這兩次行動都有其粗糙的部分,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發現,在 Web 3.0 賦予使用者數位資產所有權 (Ownership) 之後,其所爆發出的可能性,讓平台更願意去傾聽使用者的聲音。

◎ 平台角色的輕量化以及驅動力的反轉

從剛才的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在 Web 3.0 時代平台的角色是更輕量化的,甚至因為使用者擁有了數位資產的主導權,平台是反被使用者驅動的,近年來流行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就是這種發展趨勢下的產物。

從技術面來說,有些 Web 3.0 的平台,會是以開放原始碼的形式存在,並部署在區塊鏈上,當使用者對平台不再信任,可以很方便地複製一份程式碼另起爐灶,並帶著自己的數位資產一起出走,形成對平台的約束力。

在 Web 3.0 之下平台扮演的角色,我認為還在百家爭鳴的階段,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火花以及有趣的做法出現。但基於 Web 3.0 的特性,平台變得更加中性 (Neutral)不具立場、更加地輕量化以適應具有可攜性的數位資產、以及使用者驅動力變強,是我看到的幾個重要改變。

▍反思 Web 3.0

總結以上對 Web 3.0 的觀點,讓使用者取得數位資產的「所有權」(Ownership) 是主要目標,而達成的手段有千千百百種,不管在平台以及數位資產的處理上面,各有不同的做法。雖然我的內文是以區塊鏈的技術作為例子,但這不代表未來 Web 3.0 的實現一定是使用這些技術,只是剛好區塊鏈是目前主流的技術解決方案。

同樣的,有些觀點認為 Web 3.0 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世界,但我的看法較為不同,我認為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 依然只是手段的一部分,我甚至覺得過於強調去中心化對 Web 3.0 的發展有害的。這就好像規定你從台北到台南一定要搭高鐵一樣,為什麼我不能搭客運呢?我認為 Web 3.0 的世界會是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並存的世界,有如現今世界有能力容納不同的政府體制一樣。

▍總結

回顧我對 Web 發展的思考,在 Web 2.0 的世界,我們使用著 Web,但 Web 還不屬於我們,在 Web 3.0 的發展之下,我們可以透過數位資產的重新定義,以及平台的輕量化達到驅動力的反轉,讓我們拿回屬於我們的所有權 (Ownership)。身為 Web 產業工作者,路途很長,但也因著這些挑戰,所以事情更加地有趣,不是嗎?

Let’s build it, and make the Web even better :)

若是喜歡我分享的內容,歡迎幫我按個拍手,可拍 50下,給我一點鼓勵,或是加入我的粉絲團《程式猿吃香蕉🍌,一起分享軟體知識與心得!

--

--

Jayden Lin
程式猿吃香蕉

曾在 Yahoo 擔任 Lead Engineer,負責廣告系統,帶團隊做跨國開發,現任職區塊鏈產業。也是《程式猿吃香蕉》團隊創辦人,喜歡將實用的軟體知識以簡單生動的方式講給大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