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

紅鶴老爸陣線
紅鶴老爸陣線
Published in
6 min readOct 6, 2019

--

「小丑」不愧是DC反派排行內,不需要超能力、即可位居前幾名的經典人物!當然,這次的起源電影也找對了演員與導演,讓DC的這部電影即將成為『獎項收集器』。上次類似的電影是2017年福斯、漫威的「羅根」。兩部都同時涉及親子議題與精神疾病(羅根偏重於老年失智)的討論,但顯而易見的,「小丑」的描繪則又更深入了。

— — — — — — — — -以下有雷,摘錄台詞 — — — — — — — — -

每次社工都問我這段期間有沒有負面想法?我要說的是:我一直只有負面想法!

(社工在自己被裁員前講:)沒人在意你!也沒人在意我!

不是我的笑話,你感覺到不好笑,是「體制」要你覺得這個笑話不好笑。

當你逼著已經受壓許久、未獲良好治療的精神病患要裝成跟其他人一樣「正常」時,你就要承擔我爆發的結果。

小丑是反派?還是創造他的病態社會才是反派?

但,同一個亂世塑造出小丑、也同時孕育了蝙蝠俠。

— — — — — — — — -以下真的有雷 — — — — — — — — -

在國外ACEs實證與研究當中,認為造成兒虐的原因有幾大類,除了一般常討論的身體虐待、性侵猥褻以外,本粉專主要探討的則是家庭離異、父母離間子女症候群(PAS:parental alienation syndrome);但其中一類在國外明顯被注意到的則是:『父母一方有精神疾病』也會造成兒虐與童年創傷、甚至讓精神問題延續跟複製到下一代。

上述這段並非要妖魔化或污名化精神疾病患者在親職教養的影響,因為若能定期就醫、「病患具備病識感」(這很重要!)、家庭支持系統完整,其實多數精神疾病患者仍都可以結婚生子、教養孩子。目前國內問題則是:

一、在裁判離婚的範疇內,國內家事訴訟制度尚未如美國部分州或澳洲一樣「高度非訟化」或採「無過失離婚」,而是採取了離婚破綻主義、過失主義(國家希望儘量維持家庭『形式』的完整、降低離婚成功率),只要「承認或被調查出自己有任何精神疾病」、就會對自己訴訟不利或降低取得孩子親權的機會,在此誘因或動機下,當事人會極力潛藏自己疾病的客觀事實

二、、普遍對於精神疾病的負向標籤,降低當事人就醫的規劃與想法。真的心理有狀況之人,可能會壓抑自己的病識感。某種程度上已經不是隱瞞或對外說謊的問題了,而是:自己有狀況,但真的沒意識到。

三、社會文化因素:

1、長期把「孩子當成自己私產」的惡質傳統下,不論自己有無精神狀況,他/她都不願意讓出孩子,而希望繼續控制孩子,或「希望孩子陪伴他/她」、避免自己成為孤單的病人。

2、社會其他的性別歧視或刻板印象,更讓他/她不能因為治療自己精神疾病或透露自己心理有狀況而「減損了己身對外的良好父母形象」。過往聊過「幼兒從母」會造成雙重壓力、雙重歧視(https://reurl.cc/L1mv9a ),其實也是同個邏輯。

以上,可不是小編自己靠歸納想出的,是真有實例、且小編也認為自己個案也遇上了。以本粉專曾經揭露過的網友自述案件,也有過類似的陳述,例如:「利用體制陷害配偶與孩子的媽媽」(https://reurl.cc/6g0VjO )。最近一年多來,認識的眾多個案、所陳述的故事,也有這種「不接觸外界」、「但把聲請保護令當水喝」的異常對造。例如:因為覺得書狀上的描述對己造成精神壓力,故聲請保護令……。

而在學術界也曾經有過類似觀察:疑似精神有狀況的當事人,為了自保或構陷他方,藉著聲請保護令彰顯自己的「正確」、或當事人認為自己精神疾病變得「更嚴重」是相對人導致、因此聲請保護令(2007年7月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家事法官處理疑似異常保護令個案之研究」:https://reurl.cc/M70Yrm )。

隨著精神醫學與心理學近年長足的發展,精神疾病也被日趨更細地分類,焦慮、躁動、過度潔癖……等等都被視為是輕重不一的精神疾病。目前體制並無法防堵、也不打算防堵這類的異常聲請(怕造成歧視、且多數患者仍可與常人一樣進行生活自理與各種決策判斷)。在部分個案裡,保護令的相對人僅能持續不斷地「接受挑戰」,上戰場(法院)應對、期待法院可以駁掉……

更深層的問題則是:法院當然也無法過濾精神有狀況的人爭奪孩子親權,如上述,輕微病情的話其實也不影響親職能力。現有的程監、家調官或社工,除非在當事人「相當明顯」行為舉止怪異時,才有機會在評估報告上紀錄。

再次聲明:我們不會也不想污名化精神病患,但目前實務上的第一線狀況,仍須客觀地呈現出來給各位。

— — — — — — — — -真的真的真的有雷 — — — — — — — — -

在本次「小丑」電影內,深受妄想症所苦的小丑媽媽『認為』自己曾跟富豪 Thomas Wayne(即蝙蝠俠父親)生下一子、因此可以準備過上優渥生活了!為了符合客觀性、還去收養了一個無辜小孩(即小丑),幻想成是自己所生。而社會底層的生活很艱困,小丑就在媽媽的謊言、控制、甚至身體虐待下成長。媽媽因為僅觀察到小丑「痴笑性癲癇」外顯狀況,以為孩子天生愛笑、不認為小丑被當時自己的同居人虐待(依照電影描述,小丑幼時被綁在電暖爐)是痛苦的,反而覺得「小丑是個快樂的孩子」,還把小名取為「快樂」(Happy)……(到了電影後段,觀眾才恍然大悟、一開始媽媽對小丑取這個小名的原因)。

高譚市當時處於貧富差距漸增、治安敗壞、社會階級衝突劇烈的狀況下(暗喻1970年代的紐約),小丑在家庭內外受迫與扭曲的前提下,沸騰的水壺就快要噴發,於一個巧合機會從同事那邊取得一把槍,發現「殺人」可以「舒壓」、並讓他人注意自己;這個「發現自己存在」重大要素、即是電影的轉折:小丑從面對社工、認為自己這種社會邊緣人可能「根本不存在」、腦中「充滿負面想法」,「昇華」到了可以主動操控自己、甚至他人生命時,終於覺得自己病癒了、不需要藥物了,也成為DC宇宙、具備『哲學思考』的重要反派!!

蝙蝠俠是在見證雙親被殺的衝擊下、成長的孩子,經過波折與磨練後則成為小丑的對立面,本次電影有不少蝙蝠俠的彩蛋、與「暗示準備重開機」的橋段。小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哈哈,因為Nolan Christopher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已經成為小編心中的蝙蝠俠、甚至超英電影經典。不知道DC想要重開機的版本能否匹敵;但,經典的存在,就是要用來超越的!

延伸閱讀:

「從醫學角度看《小丑》, 到底是個瘋子還是真的有病?」https://reurl.cc/EKR88A

「誰才是真正反派,小丑?還是創造他的腐敗社會?」https://reurl.cc/Qpbnn0

#收養 #ACEs #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 #兒童不良經歷 #兒同負面經驗 #童年逆境經驗 #童年創傷經驗 #童年困境經歷 #藥物濫用 #小丑 #joker #蝙蝠俠 #batman #PAS #ParentalAlienationSyndrome

--

--

紅鶴老爸陣線
紅鶴老爸陣線

親職教育、家事案件、相關民刑法普,與法律政策之倡議聯盟。提供第一手的個案分享與法庭觀察!https://www.facebook.com/tw.flaming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