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主管魂:重新定位自己,開啟工作的更多可能性!一張圖帶你看懂盛治仁的管理私房筆記(內有全息圖)

盛治仁先生,現為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從學術界、媒體界、政治界到現在的企業界,當過三次空降主管,一次又一次的跨入全新領域,甚至負責無前例可循的專案,繳出亮眼的成績單。

管理是理性的科學,也是感性的藝術

管理是科學,因為有一些系統性的思考邏輯和原則是共通的。管理是藝術,因為前面談的所有原則,都無法一成不變地運用在各種情境,必須視不同的人格特質和時空背景做個案調整。這是管理困難,也是最迷人的地方。

通常專業表現良好的人,有機會晉升為主管,但是做好專業職務與擔任管理職,所需要的特質和思考模式卻很不一樣。盛治仁先生在書中從轉換角色、承上啟下、準備領導與改變思維四個面向,來探討與分享作為一位中階主管該具備的心態與思維。

這本書可說是盛治仁先生的主管經驗談,雖然在書中一再強調是寫給中階主管的建議,但在看完全書後,再與過往職場經驗的印證,著實覺得這不僅是給新手主管的一本指南書,也是資深主管可以做為自我檢視的一本對話書。我試著將書中的所見心得整理為兩個部分:主管素養、管理思維,並透過一張圖來整合,希望對於閱讀這本書的你能有所助益。

一張圖片看懂

主管素養:成為主管後該如何轉換心態?又該具備哪些思維與能力?

作為部屬的思考邏輯往往是直線反應:資源不夠,所以做不到;但是當主管的態度,就必須轉成: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問題是,該從哪下手?需要多少資源?如何取得?在有限的資源下,又能如何創造最大價值?

給新手主管的三個建議

遇到狀況時,先統整可運用的資源,找出可與各方協商的機會,以爭取最大籌碼。關鍵在於把握兩大原則:對人,盡量化敵為友;對事,靈活盤點資源,跳出「非輸即贏」的零和遊戲思維,找出能雙贏的第三條路。盛治仁先生以他三次空降主管,並繳出亮眼成績單的經驗,歸納了給新手主管的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千萬不要「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將前人的智慧當作階梯,不要輕易打掉重練,而是踩著階梯往上爬,組織才能不斷進步。事情要做,但要用對方法。

第二個建議,謀定而後動。擔任主管和作為部屬的責任與角色完全不同,思考角度也必須跟著轉換。先從老闆的期待與公司目標出發,再找出公司與部門正在面對哪些議題,而其中關鍵的問題又是什麼,然後訂定清楚的KPI,透過短、中、長期的檢核點來修正期待。

第三個建議,換了位子,一定要換腦袋。當上主管後,還帶著部屬的心態在做事,不但無法取得老闆、部屬的認同,只會讓自己倍感挫折。新手主管不能只完成上頭交付的任務,更要在格局、視野上都更上層樓,必須重新定位自己。

懂得交替三頂帽子,讓你的管理風格達到平衡

管理風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當下的責任與環境。關鍵在於清楚自己個性的強弱項,一面向身邊的典範學習;一面透過機制來截長補短,納入更多元的觀點。所以說,管理是科學,需要系統化地歸納推論;管理也是藝術,無法完全複製他人做法,只能因地制宜,融合並找出適合自己的風格。

書中引用「三頂帽子」的概念說明管理風格的本質。

第一頂帽子是「主管」,憑藉的是「權力」,代表著行使權力的本質。

第二頂帽子是「老師」,憑藉的是「能力」,代表你有能力教導同仁。

第三頂帽子是「教練」,憑藉的是「激勵」,代表有能力做到適才適所,激勵成員邁向卓越。

這三頂帽子必須視情況交替著戴,也能自我訓練與檢視是否忽略其他層面,想辦法彌補不足。只要是人,就不可能讓每個人在每個時刻都喜歡你;大家都喜歡的主管,往往問題最大。

從三種角色切入,鍛鍊你的主管力

三頂帽子,是主管「向外」展現的樣貌,而「向內」可以從三種角色來切入自我鍛鍊主管力。

第一個角色是「棋手」,要有「布局」的能力,是擔任主管最重要的核心職能之一。

第二個角色是「工程師」,有「執行」的能力,讓目標落地。透過設計和建立制度,讓理念成為運作常態。確保即使有一天你不是主事者,工程依然可以持續推展。

第三個角色是「學生」,要有「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持續精進。透過學習能幫助我們在遇到問題時,發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有布局的眼光,能讓目標落地的執行力,持續學習、持續成長,就是新手主管該鍛鍊的三項能力。其中「學生」的能力,會反過來強化「棋手」的見地;而「棋手」的遠見,則是「工程師」規劃制度的起點。三項能力缺一不可,透過鍛鍊也能讓彼此相互提升。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位子,模擬他會重視的項目

在職場中,一個人能否職涯躍遷的關鍵,在於格局,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眼界與思維。當你的格局能因應職務而調整,就比較容易不斷被賦予重要任務。所以要懂得「換位思考」,站在老闆的位子,模擬他會重視的項目,長期的訓練絕對會讓你的管理思維有大幅的成長。當然,老闆不見得永遠都是對的,但當你掌握他的思考邏輯後,同理心就會多一些,也能有效拉近差距。

跨部門的合作,也需要換位思考,而且往往更困難,因為牽涉到資源爭奪與立場差異。不過,部門間的互動關係,老闆看得最清楚;願意對其他部門伸出援手,當下也許沒有直接利益,但長期來說是為自己廣結善緣、累積口碑。

管理思維:如何做好向上、對下的管理?又該如何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全書的四分之一篇幅,談的是主管素養,而後面的四分之三篇幅,談的則是如何做好管理這件事,包括向上、對下與自我管理。

向上管理,就是好好管理與老闆的關係,致力於建立互信關係

向上管理不是為了拍馬屁或迎合老闆歡心,而是能真正知道,自己為這個老闆做事,究竟會走向哪裡?試著站在老闆的立場想:如果我是他,會怎麼做決定?是否也會做出類似決定?

老闆最希望看到的是「有人站出來」,勇於擔當把事做好、做完,至於是哪個人來做其實不是很重要。這就是站在「部門主管」與「老闆」兩種角色思考出表現出的不同。因此,讓自己和老闆有同樣的工作優先順序,避免認知落差,就是拉近彼此差距的第一個關鍵。

第二個關鍵,是不僅要「做到」,更要聰明、適度地讓老闆「知道」。讓老闆知道你在狀況下,感到「放心」;讓老闆知道進度都在掌握中,感到「安心」。「不回報」好像只是件小事,但在向上管理中卻是非常重要的原則,與老闆的互信關係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第三個關鍵,是請老闆做決定時,提供「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讓他從中判斷選擇。提供多個方案並分析利弊得失,是對老闆的體貼,也是讓自己思維更縝密的訓練。

向上管理,就是好好管理與老闆的關係,致力於建立互信的關係。而信任並非一夕之間可得,好好聽、好好說,用實際行動和溝通建立互信。盡力尋找最好的說法、抓準他最能傾聽的時機,同時,預先想好有哪些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達成目的。

即使最後結果與預期不同,但至少老闆有聽到你的聲音。作為中階主管,一定要充分展現出自己的想法,關心公司的發展;但最終決策權在老闆身上,一但決策底定,你絕對會支持到底。積小信為大信,你會發現老闆不再是你做事的限制,反而是最大的支持與助力。

對下管理,主管沒有放棄溝通的權利

作為主管,要「懂得傾聽」可以說是管理的根基,而傳遞出「願意花時間解決同仁認為重要的問題」更是凝聚團隊不可或缺的動作。當大家覺得你真心在意他們的想法,自然也願意付出心力。

除了會聽,也要懂得說。很多主管在溝通時,只顧著從自己的目的出發,根本不思考這件事和對方的關聯是什麼,更別說轉換成對方可以理解的語言。對每個人,都應該轉換不同的溝通模式,考慮環境、時機、對方的立場和心情,發現這個說法無效,就換下一種再試,不要因為一次無效就放棄說,也不要用同樣的說法一再重複。

如果溝通不良,團隊中就會出現雜音與負面情緒。主管也有情緒,但成熟的主管部會被不理性的情緒主導,反而會把情緒表達當成一種管理工具運用。面對負面情緒,只要你放任不管,就會星火燎原,所以一旦察覺就採取行動,千萬不能假裝不知道。

問題即使不講,也不會消失。與其在內部暗潮洶湧,不如公開來談。坦誠以對,不見得能立刻解決或完全解決,但至少可以減少誤解,讓負面情緒造成更大的影響,無法收拾。

除了傾聽與溝通之外,另一個關鍵是獎勵與激勵;獎勵是一時的,而激勵是長期制度。獎勵應該從「員工的期待」出發,再給予員工超乎期待的回饋,讓員工「有感」,而且給予肯定的時機,最好選在對方主動開口前。方法不對,不如不要做;主動肯定,勝過被動回應。

此外,要透過獎勵、激勵來追求齊頭式公平,本身就是個錯誤期待。說清楚「為何而賞」,透過溝通釐清主管眼中看到的績效,跟員工心中感覺的落差,再思考如何找出平衡與共識,是比較適當的做法。如果希望團隊持續進步,也不能單單把聚光燈打在「表現良好」的人身上,也需要適時幫助落後群中的同仁跟上腳步。

責罵只會讓人畏懼,讚美更能增強能量和動力。

人才的「選用育留」科學與藝術

首先是「選才」。即使是認識十年的好友,都未必能完全了解對方。更何況短短一、二個小時的面試,如何找出對的人呢?盛治仁先生認為,面試也許能過濾掉明顯「錯的人」,但很難確定真正找到「對的人」。用很難的問題考倒應徵者,顯然不是面試的目的,從答案中評估對方的「熱忱」和「專業」才是重點。面對職務空缺,先想想部門需要什麼樣戰力的人,而不是少一個、補一個,團隊永遠在原地踏步。

其次是「用才」。當主管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為團隊訂立明確的目標;而且要有能力,讓每個人都清楚為什麼訂立?達成目標後又可以創造哪些改變?然後朝同一方向邁進。溝通的目的不在於告訴同仁「這就是你該做的事」,而是在過程中,把公司的期待,變成同仁真心嚮往的方向。最好的溝通結果,事同仁認為公司的目標,來自於集體討論,並結合了個人成長目標,不只是順應公司要求,而是做自己渴望的事。將公司目標轉化成個人利益,對部屬才會有驅動力。

然後是「育才」。主管要能知人善任,「知人」是把對的任務交給對的人,而「善任」則是不只能妥善分配任務,還能進一步激發部屬的潛力,讓交付任務轉變成培養人才。交付任務的第一步,先釐清藉此想達到的目標?再看短、中、長期所要完成的關鍵是什麼?最後,才是判斷誰來承接、如何分工的動作。

最後是「留才」。留才最要緊的兩大指標,就是讓新同仁盡快融入團隊、認同公司的價值與願景。如何透過制度,來讓同仁感受到工作的價值?進而激發同仁的動機,讓每個人願意與公司一起成長。當有人要離職,首要之務是釐清問題核心。大多數困難都可以解決,另外也要提醒對方,有些問題是跟著自己走的,如果個人沒有相應的改變,即使換了環境,問題仍會繼續存在。

公司在找人才,其實工作者也在挑公司。留才的本質,是企業與個人相互篩選的過程,公司有願景、文化,自然會吸引理念相同的夥伴,匯聚出更大能量。留才,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值得做的事情。

自我管理,思維比天分更重要

所有主管都有個共通難題:時間永遠都不夠用,每天都開不完的會了,哪來時間做事?

尤其是新手主管,剛接管理職肯定手忙腳亂、心浮氣躁,不知道該從何處開始。這時候,就要懂得辨別工作的優先順序來多工處理,同時搭配抓大放小的管理哲學。

許多人常用的「To-do-list」與「重要-急迫矩陣」都是簡單好上手的工具,也可以透過「視覺化」與應用「數位工具」幫助你建立自己的節奏,區分出任務的優先順序。然後抓大放小,在瞄準大目標的前提下,有技巧地去處理小細節。對中階主管來說,大、小事的區別,可以從結果來反思,想想這件事的成敗對公司影響有多大?再反過來決定要投入多少心力?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口上。而對高階經理人而言,則抓住經營核心就夠了,需要思考的反而是「授權」的適宜性。

在做決策時,善用三個邏輯要點。

第一個建議,是顧慮「利害關係人」的影響。新的決策,會對誰造成影響?如何影響?如何會對員工與客戶造成,影響決策有沒有修正空間?在現有目標上,改變方向有沒有可能共創雙贏?如果沒辦法,退一步想這個決策有沒有必要現在就執行?或者再花點時間好好溝通,爭取認同,等待更適當的時機?這不是零和遊戲,「尋找平衡點」與「達成最大共識」才是決策的重點。

第二個建議,是評估「最好與最壞」的結果。先想一遍執行時可能碰到的難題,盡量不讓決策和執行脫鉤,也有機會先做好防範措施。

第三個建議,是「傾聽不同的聲音」。遇到問題時,先不要預設立場。盡可能讓自己聽到更多元的聲音,避免決策時只由「小圈圈」決定。

最後,談到變革思維。每個新主管,都希望也的確會為組織帶來新風格。組織文化有沒有因為你的加入而變得更好?你的產品產生什麼變化?內部運作機制有沒有更加優化?

有一天,當你離開這個組織後,最終你留下的是什麼?

要帶領組織改變,經理人的第一步就是「多讀、多想、多討論」,把基本功扎穩。要對一件事形成觀點,一定得對該領域有所了解,再綜合多方說法後,加入主管判斷。

第二步,是挖掘問題,找對方向。把事情做對的前提是做對的事情,如果找錯問題、切錯方向,花再多力氣也無法解決問題,甚至是製造更多問題。

第三步,善用「說故事」的能力,提升團隊向心力,讓大家往一致目標邁進。沒有人喜歡聽說教,將目標融入故事中,可以讓同仁更容易理解,也有記憶點。你必須自己先被故事感動,才能感動別人;因此,發揮同理心讓故事更有渲染力。

莫忘初衷

不論是否擔任主管職,永遠當作第一天上班,思考正面對哪些問題?可以如何切入?轉變自己的心態,保持好奇心。同時,也當作最後一天上班,想想自己留下些什麼?

當你重新定位自己,就能開啟工作的更多可能性。這是我看完盛治仁先生這本書後的最大收穫,也希望這篇文章也能讓你有些啟發與收穫。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不吝給我1~10個掌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分享與持續關注我的最新文章。

劉奕酉|簡報.簡單報 創辦人/鉑澈行銷顧問有限公司 策略長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期許透過簡報與商業思維,解決職場工作者在工作上的問題,並展現個人專業價值。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請私訊。簡報.簡單報Blog: https://easypresentation2016.blogspot.tw/
簡報.簡單報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asypresentation/
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

--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劉奕酉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

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著有四本暢銷書/邀約請私訊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