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相爭如何解?

傳統電廠彈性調度問題之釋疑

Tony Yen
能源轉型文摘
3 min readNov 11, 2018

--

關於電力系統中,煤氣之間的彈性調度問題,我發現我一直有一些說明不清楚的地方,導致之前的幾篇文章放在一起看的時候,可能會有所誤解。最主要的關鍵在於,我不同文章背後的問題意識有所不同,這裡我容做一次簡短的概念說明:

  1. 如果是討論「在固定的傳統機組結構底下如何調度不同電廠」,我會認為要盡可能讓燃煤機組做最大程度的環保調度,以減少電力系統的碳排並且提高再生能源可併網容量。真要這麼做,就有必要提升燃煤機組的彈性能力(當然不論如何提升,它的彈性能力依然比燃氣機組差)。
  2. 不過,如果是討論「未來傳統電廠結構如何設計」的問題,我會認為越早讓彈性能力較佳的傳統電廠取代較差的,是當前政策規劃的首要任務(這部分還可以參考一些不特別反核,但亦支持當前電業法第95條之一立法方向,如 Kuowei Cheng 鄭國威相關論述)。這會讓前述的兩個目標在更小的阻力下達成。
  3. 「要不要蓋深澳電廠」或者「要不要保留核能機組」屬於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台灣不需要在一座燃煤電廠〉或者〈殘載與彈性:能源轉型下新的電力系統調度思維〉主文講到電廠配比時討論的議題),但2025年20–30–50等等個別政策下,煤氣如何搭配則屬於第一個問題(〈太陽能跟風能無法成為基載,而我一點都不在乎〉或〈當再生能源發電量逐漸成長時,傳統電廠能夠良好搭配嗎?〉主文討論的議題)。
  4. 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第二個問題討論的是「甚麼樣的政策情境最有利於達成目標」,第一個問題討論的是「在特定政策情境下技術工具如何操作,以達成目標函數的最佳解」。
在特定的傳統電廠配比下,如何調度煤和氣以達到最小碳排以及最大程度的再生能源滲透量,屬於第一個問題;圖為僅考慮燃煤機組技術限制和最小碳排量下的一個可行調度模式
傳統電廠如何配比能和再生能源做最好的搭配,屬於第二個問題

當然除了上述定性上的大觀念之外,這兩種問題最後都需要電力系統的調度模擬才有比較定量的解答,這也是我目前正在研究的東西。至於台灣未來能不能用到我目前所學的東西,會和11/24「基載至上」對決「彈性優先」的公投結果息息相關。

--

--

Tony Yen
能源轉型文摘

A Taiwanese student who studied Renewable Energy in Freiburg. Now studying smart distribution grids / energy systems in Trondheim. He /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