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甜點食譜/ Trifle 乳脂鬆糕

趁英國草莓季結束前來介紹給大家我最喜歡的英國甜點之一 :trifle乳脂鬆糕 (●’◡’●)ノ

我第一次認識trifle是小時候看哈利波特,描述霍格華滋的大長桌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甜點,其中有一道trifle乳脂鬆糕。第一次讀到乳脂鬆糕,照字面上的意思我完全無法想像是長什麼樣子或味道,只能自己腦補應該很好吃吧。直到來到英國之後,才終於看到trifle的真面目。

第一次與trifle的相遇不是什麼光鮮亮麗正式的場合,而是宿舍對面的連鎖平民超市tesco的冷藏庫。某日連續上八小時疲勞轟炸的課,又有一堆作業壓在肩頭,又冷又餓的騎腳踏車回宿舍順便去超市隨便買些什麼回去果腹,當時在折扣區看到一大碗擠滿鮮奶油的甜點,包裝上寫著trifle,心想咦這不是哈利波特在吃的嗎?於是就帶了一碗回宿舍。

回到宿舍後飢腸轆轆身心都疲憊到了最高點,隨便煮了晚餐半躺在椅子上邊吃邊看影集,甜點就是直接抱著一大碗家庭號trifle直接挖來吃。這商業出產的trifle有四層,最下層是草莓果凍,接著是海綿蛋糕,再來是一大層淡黃色的卡士達醬,最後最上層擠滿鮮奶油。

我形同枯槁的挖了第一口來吃,立刻感受到難以言喻的療癒。這溫度是剛好的冰涼,口感是不需太多咀嚼的濕潤,甜度有底下那層果凍酸甜平衡,對一個身心俱疲的人來說無比順口。這一大碗公家庭號的trifle讓我一匙一匙盡情挖到吃不下,吃完之後心情是無限滿足眼皮也逐漸沈重,刷個牙倒頭就睡,窩在被窩裡覺得身心舒暢。

之後trifle就成了我的救命食糧,能邊看電視邊挖trifle來吃是我住宿舍寫論文時最大的樂趣。我從不限制自己吃幾口就好,要吃就是要吃好吃滿,這時候若還不對自己好,那還要等到何時?

搬離宿舍跟小英住在一起之後我就沒有再買tesco小超市裡的trifle了。不是因為它變得不好吃,只是我不想破壞我一個人在壓力中盡情享受trifle的美好回憶。再來也是我已經結束了獨居宿舍每日獨自面對課業的孤獨日子,雖然生活上有新的挑戰,但我覺得還沒逼到極限,不應該輕易把這對我來說具有特殊意義的trifle拿出來吃。

雖然我不再買trifle,但幾個特殊日子我還是會自己做來吃。要做trifle可以非常簡單,也可以非常繁複。簡單版本是在於一切內容物都可以買現成的,只要一層一層裝到漂亮的玻璃杯裡就好。繁複版本就是全部都從頭開始做起,小小一杯trifle要花我兩天,但基於某種無聊的自尊問題,我幾乎都還是選擇從頭開始做。

/trifle的歷史/

Trifle最早出現在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統治的時代。這時的英國經歷了宗教改革,解散修道院。許多修道院的地被新一代的鄉紳與商人圈地做為畜牧業。這時期的牛乳製品需求與產量都漸漸提高成為主流。也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了需要使用大量乳製品的甜點-trifle.

不過當時的trifle跟現代所認知的版本非常不一樣,最早期的trifle是鮮奶油混合糖、薑與玫瑰水,放在銀碗裡的甜點。一直到十八世紀英式烹飪之母Hannah Glasse在她的經典名作《The Art of Cookery Made Plain and Easy》中才紀錄了現代版本的trifle作法。

Hannah的trifle使用了用小牛腳做成的果凍(估計是當時尚未有商業用吉利丁,因此使用牛腳等富含膠質的部位製作果凍),堆上餅乾、小蛋糕與鮮奶油,接著再堆上一層黑醋栗果凍、覆盆子果醬與餅乾蛋糕,最後混合檸檬皮屑與鮮奶油打發,盡己所能的堆到最高(lay it in your dish as high as you can possibly raise it),就完成了震驚四座的18世紀宴會餐桌寵兒trifle.

除了小牛腳果凍,1970年代的trifle還喜歡加上糖漬當歸*與櫻桃做出綠葉配紅果的復古裝飾,在英國飲食史上具有高知名度的作家Elizabeth David伊莉莎白大衛在1970出版的《Spices, Salt and Aromatics in the English Kitchen》一書上就提到她最喜歡用糖漬當歸裝飾trifle.

*大家看到當歸可能會先想到藥膳雞湯或羊肉爐,不過英國的當歸除了拿來做甜點,還是製作琴酒的重要原料喔!

/trifle 作法/

英國現在的trifle可以做出許多變化,並沒有規定特定的口味。水果、巧克力、焦糖等等都可以做成trifle。 但就算如此看似隨意,依然還是有很多讓英國人爭執不休的眉角。例如trifle該不該放果凍還是只能放果醬(某些大廚嚴正聲明:trifle絕對不能有果凍!),或是用了市售的卡士達粉會不會玷污trifle名聲,諸如此類戰也戰不完。

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trifle應該是老牌超市M&S出的莓果trifle,這款M&S號稱「最棒的」trifle是零售業中銷售最快的甜點。吃起來甜而不膩,在台灣人圈中也非常受到歡迎. 。

不過有些人認為,最好吃的trifle通常是自己家做的那個。也只有自己做才可以調整甜度、水果與奶油的比例以及喜歡的酒類與蛋糕體。在家庭餐桌上的trifle,最常扮演的就是聖誕佳節最後端出來讓全家鼓掌歡呼的華麗甜點,或是平時七拼八湊的清冰箱料理。

以現代角度來說最經典的trifle配置是果醬(有些會放果凍,但可能會被戰)、浸泡甜雪莉酒(也可以用別的酒)的原味海綿蛋糕(我喜歡用madeira cake)、卡士達醬、打發鮮奶油與新鮮水果等配料,擺在透明的杯子裡上桌。

Trifle的容器最好都是選用透明、有深度的杯子或大碗,可以讓人看到豐富的層次。至於要裝在單人杯還是一大缸就因人而異。

這次我就以英國自產草莓來製作很適合夏天的草莓trifle:

準備材料:

1.草莓果醬(簡單版的就用市售,但小心太甜)

  • 草莓
  • 砂糖
  • 檸檬汁

2.maderia cake

這款蛋糕很容易做,請隨意搜尋google食譜挑一個順眼的即可。你也可以買市售的原味海綿蛋糕,一樣很OK

3.卡士達醬

一樣,隨意估狗找順眼食譜即可,我自己也沒有固定的食譜。但如果你可以用天然香草莢與好一點的雞蛋製作,味道就會更升一級。(或者你也可以買市售的卡士達醬,我個人覺得很自己做的味道差蠻多的)

4.鮮奶油

5.新鮮草莓

6.甜雪利酒或其他偏好酒種(也可省略做無酒款,不過英國家裡吃的版本幾乎都會有酒)

作法:

前一天晚上做好果醬、蛋糕與卡士達醬,隔天依照果醬-蛋糕-雪莉酒-草莓-卡士達醬-打發鮮奶油的順序擺進玻璃碗即可。

trifle的自由度很高,你想換成什麼水果或口味都可以,只要你一層一層堆好,蛋糕裡有酒,不要跟六人行裡的瑞秋一樣加了一層絞肉進去,基本上都不會錯的太離譜。

補充說明:

  1. trifle還有好幾種前身/衍伸版本的甜點

fool. 直譯是傻子的鮮奶油混水果甜點

syllabub. 加了卡士達、鮮奶油、白酒與檸檬汁的甜點

zuppa inglese 義大利版本的trifle,直譯是英國湯

2. trifle除了當甜點,在英文裡也有零碎瑣事的意思。“a trifle” 意思是稍微,略微

--

--

Hsuan
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When the cake talks,

飲食人類學背景,現職廚師。目前住倫敦 food anthropologist/chef/wr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