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和愛書人都該讀的一本書:《製本仕事人》

誰說編輯不讀書
誰說編輯不讀書
7 min readJan 8, 2019

請容許我借助大自然的偉大現象來形容「書籍出版」這件事。我認為「書籍出版」就好像是涓涓細流從山頂慢慢匯集,花了許多時間終於形成一條河川,而河川的水最後流入大海的那一瞬間,就像是一本書終於完成。 ~出自《製本仕事人》前言。

試著想像一下,你最近讀過的任何一本紙本書,在送到你手上的過程中,究竟會經過多少人之手?

沒錯,既然是紙本書,而且是一本具有重量、從裡到外都是由一張張紙張(還可能由不同質材的紙張)組合而成的書,書頁是由造紙廠負責生產印刷紙張的專業師傅所生產出來的。

那麼在一頁又一頁的書裝訂成冊之前呢?將一張張的大紙經過印刷後適當裁切,再運用折紙機、封面機等完成書籍裝訂,則需要具備資深經驗的專業師傅層層把關下,才能完成一本放在手心裡無論如何都無可挑剔的書。

對書這麼有品味的你,拿到一本書時鐵定會正面反面側面欣賞一下書封和書背的設計美不美,再快速翻一下內文的版式對不對(版式太擠、字太小根本就是要讓讀者拿眼球互相傷害啊),比較龜毛的讀者可能還會留意內頁標題和內文的字級對不對或選的字型好看嗎?版型設計是否有什麼巧思?……主導書籍內外風格的那雙手,取決於設計封面及內文版式的美術設計師的美學判斷。

Penguin Group出版雋永的經典童話故事,美麗的刺繡書封讓人讚嘆,封面設計者不因為讀者是兒童就輕忽怠慢。

接著我們來到內頁的內容面。

作者決定寫一本書、出版社決定為作家出書,一本書問世的過程需要「多麼痛的領悟」!責任編輯在過程中如何透過「聆聽」與「閱讀」作者來共同產出一本書、該用什麼樣的企畫概念同時與作者和設定的讀者溝通、該用什麼樣的細節盡可能呈現作者筆下的世界、該下什麼標才能畫龍點睛而不會讓聰明的讀者森七七(見下圖)、內容面完成後面對市場時又該如何行銷…..以上種種都牽涉到一間出版社每個環節人員的專業知能及出版素養。

一本談行銷的經典翻譯書,但各章標題主標卻不知所以然,副標反而才是重點。這本經典好書堪稱是我心目中下標爛番茄獎的前三名。

喔!千萬別忘了校對和排版人員更是專業,這兩種單打獨鬥的獨行專業工作者,卻往往是被遺忘的幕後英雄。此外,如果你手上讀的是翻譯書,還得有人負責與其他國家洽談版權代理,才有機會將國外的書引進國內,然後再經由專業譯者的精確翻譯,才能將一本好書呈現在你眼前…….

呼!書的一整個製程如此說起來還真是不容易呢!無怪乎《製本仕事人》這本書的作者稻泉連先生會在前言處,會以「河川的水最後流入大海的那一瞬間」,來比喻當一本書的出版完成時,出版職人內心的澎湃與激動。作者在《製本仕事人》這本書中透過深度訪談,呈現書籍出版過程中每個職人是如何善盡自己的本分、如何看待出版產業的價值。

左:日文版原書封(筑摩書房出版);右:臺版書名為《製本仕事人》(世潮出版)。

製本仕事人》(「本をつくる」という仕事)是一本所有身處在出版產業任一環節的人都該閱讀的好書,如果你看過日劇「重版出來」,目前對於出版業懷抱著某種「錯誤」的憧憬(笑~),也強烈推薦閱讀完這本書,再決定是否具有足夠堅定的意志再跳入火坑。

對我來說,書中相當精彩且有共鳴的章節是在第四章「校對樣稿」,作者用全書篇幅不少的分量,專訪一位受到多位知名日本作家指名委託的專業校對者,這位校對者不藏私地介紹專業校對的工作流程,以及日本新潮社為何建立起特別重視校對部門的文化,對於一般編輯或出版社經營面,應該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一般談論編輯道的書籍也鮮少有專門談論專業校對工作者的工作哲學,更顯得這段訪談的珍貴。

事實上,就目前我所知的出版社生態,編輯流程中有時間容許仔細校對或願意額外花費在校對上的,是少之又少了,大部分都是出版社編輯兼校對,或是作者義務參與書稿最後一校。但是根據《製本仕事人》的訪談,你會得出一個結論:校對不是一種找出錯字的「技術」,「校對時的閱讀方法」是一種專業!那不是一個文字編輯或是作者本人所能簡單擔負起的。

校對人員不是編輯。編輯能夠當面跟作者溝通,但校對者幾乎是完全無法直接與作者打照面,只能單純透過校稿進行紙上筆談,因此做為一個專業的校對者,該如何站在每一位作者的角度去看整本書的內容,能夠精準地卻又不失禮的提出修正意見,又能夠謙虛的善盡不斷查證之責,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得要不斷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辦到。

我回憶起自己初入社會的第一間出版社,那也是一個具有校對部門文化的老出版社,當時出版社特別以校對人員的專長分門別類發配書稿,形成一個嚴密、高品質的校對系統。如果要問我是如何學習成為一名編輯?或許最大的收穫(或是說編輯教戰守則),正來自於那一份又一份經過專業校對人員看過、寫上密密麻麻校對事項的文件上吧!也影響著日後我是戰戰兢兢地如同校對一般嚴謹的態度對待作者託付的每一份稿子(嚴謹的態度對稿子,對作者則要報以無限的愛與支持……XD)

作者在訪談中記錄下:

(出版流程中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將認真完成的作品送到市場上。……

雖說這(校對)是為了作者而存在的工作,但其實更像是為了讀者而存在的。……校對是出版社的價值、是出版社的良心。

讀到這裡,凡是熱血的出版人很難不慷慨激昂啊。

《製本仕事人》第三章「六疊大的活版印刷公司」也相當精采!詳細的介紹現今出版業的主流平版印刷,以及傳統活版印刷的差異,字字句句也透露出訪談時傳統印刷師傅面對印刷產業變遷下心情的萬般寂寥……我認為每個出版人都必須細讀本章!

為什麼每個出版人都必須了解活版印刷的歷史?

因為當你明白活版印刷時代印刷一本書,得要經由:鑄字(將設計好的字型用金屬材質鑄造出來)、依照原稿上的字揀(鉛)字、在排版台上排好鉛字、在鉛字上綁上細線、放入四塊活版……才能開始進行印刷:

如此大費周章才能印刷好一本書,編輯在做稿子時,你能不慎重嗎?特別是當捧著一本剛印好的書時,你看著那一個個由雕刻師傅親手刻出的鉛字字型時,你能不臨字涕泣不知所云的感動嗎?這絕非現代平版印刷所能取代的文字之愛!

我也很喜歡《製本仕事人》一書作者把「字型」,比擬為「文字的聲音」,千奇百種的字型就好像百百款的人們,當你打開書聽見這麼多樣的聲音在對你發聲,果真是「字嗨」兩字可形容了!

說到這裡,前一陣子剛好看到有個募資活動: 迷你活版印刷機,用一台復刻版迷你活版印刷機,帶你親手體驗過去印刷職人看到印刷成品時的熱血沸騰,一起聽見活字們在大聲唱歌!

回到《製本仕事人》這本書,老實說,最初看到這本書時,單單看書封上假書腰的文案以及封底的文字介紹,所有的下標與描述都不會提升我有想看書的衝動,反而過多的資訊一度讓我誤以為這是一本獵奇性質的出版八卦。

好書還是必須細讀之後才會知道其價值,深深感覺這是一本感動職人魂的好書,希望有更多愛書人願意找到它、拿起它、翻閱它,然後請愛書的你,自己為它下一個書腰上的SLOGAN,或許那會是:

還在讀紙本書的你一點都不傻,

你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

推薦閱讀:

推薦愛書人一本繪本《書的手藝人》,由日本繪本創作者伊勢英子,以繪本方式呈現一名修書師傅修復書本的過程,非常動人!

茫茫書海之下,好書與舊書往往被淹沒於其中。希望透過我的引介,讓更多好書被看見!

閱讀下一篇:

瞧!這個人,靈魂裡住的全是音樂。讀《街角那家唱片行》

--

--

誰說編輯不讀書
誰說編輯不讀書

「人們說是出版不景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被淘汰。」出自村上龍,《老人恐怖分子》。已移至方格子寫作,歡迎關注https://vocus.cc/user/@editor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