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繪本故事創作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Published in
Oct 6, 2020

--

在繪本類型故事閱讀之後,會進入創作的階段,我參考的是南雲治嘉《繪本設計》這本書,它從設計原理到範例選擇,都令人能清楚了解繪本創作的幾個步驟,進而延伸應用讓自己思考故事時更加清晰。

第一步是構思。

需要先決定主題:「這本書就是為了OOO的繪本」,從用途出發,想要說明社會層面的故事?孩子冒險的故事?科學知識?當作給孩子的信⋯⋯或者教孩子生活的書?

決定了主題之後,可以發想概念:我們所選擇的這個主題,設計的方向性為何?要透過什麼方法才能做到?躍動色彩和角色,或是柔和明亮的作品?在《話圖》一書中也提到:「藍色與憂鬱、黃色與快樂、紅色與溫暖,直接源自我們對水、陽光、火的基本感受,畫家可以運用適當的色彩,喚起特定的情緒」,而我們這次想利用什麼概念來進行創作?

第二步是設定對象。

  • 繪本的讀者群、適合在什麼場合閱讀、自己讀還是別人讀
  • 什麼會影響對象閱讀:故事情節、表現方法、尺寸、形狀

接著才是發展情節,這也是本堂課著重的重點。

故事是聊出來的,學生在提出概念之後,可能會有很多奇怪的設定,比如希望以一種鳥當媒介,要選鸚鵡還是候鳥?鸚鵡與人類世界的關聯性更高,而候鳥只能在緯度高低移動,哪個更符合所要傳達的事物?這樣的角色設定是否足夠明顯又不會太直接?這樣的情節安排是為破除刻板印象,但會不會反而加深另一個刻板印象?

將故事情節具體列出,待寫完故事情節,可以再回頭思考故事書寫需要直線進行、並列、地圖、波浪,或倒敘,為什麼?

最後是書寫文字與圖畫配置。

繪本是文圖並列的文本,能以圖像表示的,不要以文字說太多,「她是莉莉」也許不足以令讀者想像出莉莉的樣子,但有了圖畫,絕對能夠完整呈現莉莉,那我們便不需要說「她是莉莉,一個長頭髮的女生。」除非這是其中的關鍵訊息,我們想特別強調。

故事語言上,作者提到盡量使用日常生活場合裡使用的語言、減少說明場境的文字、製造輕快的韻律感(押韻、措辭、反覆),有效使用擬聲詞,簡單來說,繪本的文字並非說明圖畫,而是做圖畫所不能做到的事,比如節奏與韻律,相互搭配、加強、反襯文字;而圖畫在視覺上的幫助,可以提供給讀者直接經驗以及資訊。

目前為止,還未成形的故事雛形⋯⋯

一、

「我」身邊有個朋友。

他的名字叫憂憂,他每天都會跟我玩,但其實我不喜歡憂憂,因為他常常會跑出來欺負我,我和同學玩的時候,憂憂會搶走我的玩具;

我在吃點心的時候,憂憂會打翻我的碗;我在睡午覺的時候,憂憂會在我身邊大吼大叫;

媽媽來接我的時候,憂憂會扯我的頭髮;

我問爸爸媽媽:「怎麼才能跟不喜歡的同學分開?」爸爸媽媽反問我:「你為什麼討厭他?」

二、

每一種熊(貓熊、棕熊、北極熊、馬來熊)在介紹自己,後面都會說「我是世界上最棒的熊」 — — 帶到鸚鵡的故事,他跟他的主人一起看電視,知道了世界上有很多種熊 — — 有一天,鸚鵡從電視上學到一句話:「我想要認識世界上所有的熊」他就飛走了 — — 他先到附近的動物園,遇見貓熊 — — 遇見馬來熊 — — 遇見棕熊 — — 遇見極熊 — — 他都會跟他們說「你們都是世界上最棒的熊」 — —

三、

莉莉是一隻生在普通家庭的河馬,有一個嚴肅的法官爸爸、有一個古板的老師媽媽,莉莉是家裡唯一的小孩。

七月三十是莉莉的生日,他想吃牛排,爸爸說,不能吃牛排,因為算命師狐狸說不能吃牛;他喜歡穿短褲,媽媽說,短褲是男孩子穿的,他不讓莉莉穿;他喜歡玩玩具槍,爸爸和媽媽一起說:「莉莉!把玩具槍放下!孩子應該好好念書!」

四、

好深好深的森林裡,住著一群毛茸茸的小精靈,小精靈活在山林裡,跟著風兒跳舞、和露水歌唱,小精靈們每天都過得好快樂;

但他們最喜歡的,還是在太陽升起之前,穿上自己最喜歡的衣服,小精靈長老們在季節交替的時候,都會召開一場舞會,所有精靈們都會盛裝打扮,一起參與這場盛會;

又到了舉辦舞會的這天,小毛球穿上了自己最喜歡的衣服,急急忙忙地跑出門,一到了會場,卻看到精靈們都在吵架,「藍色不能跟藍色一起跳舞!」、「紅色跟紅色也不行!」(長老在罵人)「你不可以同時是黃色又是綠色!」,小毛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大家要吵架呢?」

突然,長老們指著小毛球說,「你是男生,你不可以是粉紅色!」

這是學生成品的其中兩頁,象徵著春夏秋冬小毛球們的快樂。

課程執行到後來,發現三個月的時間完全不夠,就延長了時限讓學生慢慢完成,什麼時候完成,就什麼時候送印。

--

--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相信陪伴與分享的力量,認為教育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更好。 謹記陳爸說:「我們要愛孩子,等他們長大,他們會用我們愛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