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爸爸的花兒落了-文本分析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Published in
5 min readJun 27, 2018

我認為蒲公英散開來的畫面,就像主角「闖過來了」一樣的狀態。

本週做了一個新的嘗試,試圖在3個小時的課程中,不要切換活動,就學習單及提問、討論來分析文本,選取的文本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此篇的意象豐富,且和學生生活情境極度相似。

我們的孩子也常處在被身旁的人們提醒「做大人」的時候,可是大人究竟是什麼呢?應該做些什麼才是「做大人」?是否一定要失去什麼?試圖透過文本分析後的思辨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答案。

開頭提到的話語,是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來的,意料之外的答案,當時的問題是「本篇篇名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請試著整理文章中有關花的訊息,並填入下表。」

作者林海音在文中是這樣寫的:

我心情緊張的手裏捏緊一卷鈔票到銀行去。等到從最高台階的正金銀行出來,看著東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種滿了蒲公英,我高興的想:闖過來了,快回家去,告訴爸爸,並且要他明天在花池裏也種滿了蒲公英。

在我的擬答之中,結合前後文預設蒲公英的比喻可能是勇敢,但孩子的描述又更為生動,讓人好像看見蒲公英飄散的畫面就在眼前。

學習單設計

此次的學習單設計從讓學生瀏覽文章 — — 做簡摘——找主角 — — 釐清事件 — — 解讀題目— — 文章對於長大的解讀 — — 對孩子來說,長大是什麼。

沒有最佳解讀

除了蒲公英的意象之外,還有許多不錯的解讀及討論,是我認為很值得分享的部分。

孩子的學習單,關於角色分層的部分

角色分層

當我們在釐清文章中每個角色對於讀者的意義及份量時,有一些人認為主角的弟弟妹妹在文中無足輕重,應放在第三層;有些人認為弟弟妹妹和主角有血緣關係、感情很好,應放在第二層(此為常有的誤解,無法區分文章外與文章內的角色作用);在爭論之時,有個孩子提出了一個能說服大家的答案:「弟弟妹妹應放在第二層,但不是因為血緣關係,我覺得是因為弟弟妹妹讓主角知道,自己應該負起責任了。」這個說法讓大家停下了原有的想法,開始細細討論這個可能性。

花的隱喻

整理訊息的部分,孩子們都可以做得很好。但在討論篇名的「花」指的是什麼的時候,有一半的孩子認為是石榴花,有一半的孩子認為是夾竹桃,在文章中都可藉由原句獲得,因此兩個答案其實都是有道理的、很棒的。

「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台時一樣!」

旁邊的夾竹桃不知甚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

夾竹桃派找到的兩個句子,是很明顯的比喻。石榴派找到的句子,也同樣能夠回應及解釋篇名。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氣,問妹妹們:「是誰把爸爸的石榴摘下來的?我要告訴爸爸去!」

院裏大盆的石榴和夾竹桃今年爸爸都沒有給上麻渣,他為了叔叔給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節,石榴花沒有開得那麼紅,那麼大。

這兩個句子不是一般我們解釋課文時,會用來比喻篇名的夾竹桃花,但從這兩個句子來看,石榴用來比喻爸爸的狀況,也是恰當的。

長大這件事情

後面的思考討論,題目的設計是先查找文章中關於「做大人」的訊息,接著判斷哪些行為是「做大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認為什麼是「做大人」,中間那個題目是這樣的:

爸爸對於「做大人」的想法是什麼?英子用什麼行為證明自己是大人?

在這個地方孩子也做了漂亮的回答,有人說主角在那麼小的年紀,能夠獨自去銀行完成事情,就是以「行為」證明自己長大;有人說主角在經歷爸爸變故的時候,在「心態」上的平靜,就是一種成長。

關於長大,孩子們的想法

後設認知的重要性

這次我也嘗試使用整份文件直接編輯孩子答案的方式進行, 將答案打在投影幕上可以清楚讓孩子知道現在討論的重點、討論到哪裡,咖啡色的即是孩子的答案,在後來與觀課老師的議課中,有老師提到,這樣是否無法得知每個小孩目前的狀態?有沒有人只是抄上去,但他其實沒有學會?

一方面我在課程設計上,重要文句會先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再發表答案,因此孩子會經歷:「我寫了一個答案,但我的答案跟其他人的不一樣,我要選擇哪一個。」這本就是我希望的事情,我們無法決定獲得之所有的小孩在每一個點都得到了答案,但先寫完再看別人答案,無論答案是否相同,選擇答案的過程很值得討論。

另一方面,不是每個孩子都在一樣的起跑點,但在文本分析上,他如果習慣這個脈絡,鷹架就可以一次拆掉一點點,下一次他就能夠從50%抄寫變成40%抄寫,我很期待這樣的改變,也會透過課後收回學習單,來檢視學生的思考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當然很有可能這個學生的狀況偏向抄寫而非自己作答。

能夠得出這些答案的孩子,在之前可能十分鐘的賞析文本都無法做,會很不耐煩、容易放棄,但現在卻能這麼有條理地進入課堂、專注了三個小時的文本分析,說出能說服人的答案,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觀課老師於觀完課後也向我表示他很享受這堂課的提問討論狀況,於是花了一點時間詳細記錄下課堂風景。

--

--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相信陪伴與分享的力量,認為教育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更好。 謹記陳爸說:「我們要愛孩子,等他們長大,他們會用我們愛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