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Istio打造企業內的SRE

Shawn Ho
輕鬆小品-k8s的點滴
5 min readSep 27, 2020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Kubernetes Summit,時間過得真快~三年前第一次在八德大樓參加,聽著各個大拿在台上的分享。後來連續兩年感謝VMware的贊助,讓我有機會登台,跟大家分享PKS和ClusterAPI,到今年的Istio。

看著Kubernetes在這三年的時間,由一個社群裡的新技術,到已經登上企業的生產環境。猶記三年前的Keynote是由91App的CTO開場,感覺是個酷炫的新科技,到今年是由國泰金控首席架構師開場,K8S已經步上了企業的生產殿堂,一路走來真的很令人雀躍與振奮。

抒發了自己的一點心情,來跟大家分享我今天的Slide~『透過Istio,打造企業的SRE』。這個標題,主要是希望讓大家能夠了解Google開發Istio與K8S,其實一直是圍繞在Google SRE的需求為出發。今天的分享主要分為三段:

  1. 介紹SRE的三個內涵:
  • Decision based on data: 所有的決定是以資料為基礎
  • Be user centric: 即使所有的監控數據都是正常的,但客戶只要覺得系統不穩定,那系統就是不穩定
  • Blameless culture & Share responsibility: 降低部門隔閡要由跨部門的責任分享開始(Developers, Operators, Leader) 系統,系統失效不僅是維運者的責任,程式碼品質,技術債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2. 透過Istio監控所預定的Service Level Objective(SLO)、拓墣、與Trace:

介紹SRE最重要的指標:SLO(Service Level Objective)/Error Budget,其實我在之前Blog有分享過,大家可以參照。其中Error Budget是一個量化指標,將原本SLO使用的機率,轉換為Stakeholder比較能理解的:可允許失效的剩餘時間。

一個好的SLO,必須是跟客戶感受相關連的,更必須以數據為依歸(別再說100%了)…Istio所提供的Kiali與Jaeger都提供了Out-of-box的UI,可以快速透視微服務的狀態。再配合LoadGenerator,少量的『黑箱監控』,就能夠盡可能的模擬使用者的使用狀態,達到SRE本身所應允的SLO。

3. 降低Error Budget的Burn Down Rate:

Error Budget會因為每次的系統失效或不如預期,而會越燒越少的成本。SRE必須努力維持這個數字不要成為負值。因此一個好的SRE應該盡一切努力,降低這個成本的燃燒率。可以努力的方向有四個:

  • 減少Time to detect (TTD)與Time to repair (TTR):越早發現問題,越快修好,就可以降低Budget Burn Rate。這個除了透過Kubernetes本身的Healing能力外,還可以透過GitOps的方式,降低手動操作所帶來的不穩定性(e.g. 誤篩負載與重要網路元件等)
  • 減低Impact%:在每次有變動時,能夠縮小變動的範圍(e.g. 實施金絲雀部署,或是少量的AB Testing等),就可以縮小可能因變動所造成的不穩定性。Istio裡面的VirtualService + DestinationRules就可以很有效地做到這一點。
  • 延長Time-to-Failure(TTF):Time-to-Failure多是指客觀的不可抗力因素,讓服務不小心失效(舉例:機房停電,周邊硬體失效等)。為了要能延長這個值,Istio所帶來跨叢集(Multi-Cluster)的高可用性服務,就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機制。Istio 的Multi-Cluster通常可通過Shared Control Plane or Replicated Control Plane來實現。今天透過展示打造台北+新加坡的高可用性服務,希望帶給大家一些想法和啟發。

這個Talk,希望能夠讓大家更了解Kubernetes社群設計這個產品的方向和初衷。Google相關在K8S上的開源,特別是Istio的許多功能都是為了更致能SRE,畢竟K8S平台上的自動化工具越多,SRE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為自己工作上,進行因企業需求,所客制的自動化。如果有任何的想法和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交流討論。

--

--

Shawn Ho
輕鬆小品-k8s的點滴

一個心態年輕的中年大叔。年輕時不學好~ 台大電機畢業後,去美國取得了博士學位,念完博士後,不想教書。當過補習班老師,碼農,產品總監,ISO稽核顧問,技術銷售,目前在Google Cloud跟客戶一起玩Kubernetes,也跟喜歡的客戶在金融, 政府, 電信, 高科技業內共同成長學習是斜槓人生的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