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 半職業? — 台灣非業餘籃球隊伍流變

Teddy Hsiao
雨太大雜談
Published in
Dec 15, 2020

P. LEAGUE+將在本週首度開打,將是睽違20年後台灣首度在有全本土職業聯盟開打。半職業的超級籃球聯賽 — SBL為此也宣布了新設的叛將條款。台灣非業餘籃球界會不會步上職棒界曾經分裂而惡意競爭的兩聯盟對抗後塵,值得後續觀察。本文將簡單爬梳台灣的職業籃球隊、半職業籃球隊隊伍的沿革及流變。但因為我其實跟籃球不熟XD 所以不會有更進一步的分析比較。

CBA隊伍流變(1994~2000),Logo取自http://www.geocities.ws/Colosseum/Track/4754/cba.html

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BA)在1994年正式開打,比同樣叫CBA的中國早了1年。與4年前成立的職棒一樣,一開始都是由4隊組成 — 幸福豹(幸福水泥)、裕隆恐龍(裕隆汽車)、宏國象(宏國建設)、泰瑞戰神(泰瑞電子),4隊均由甲組球隊晉升職業。職籃第二年時加入了中興虎(中興電工,隔年改為達欣虎)、宏福公羊(宏福建設)2隊,也與職棒開打後數年新增2隊類似。職籃第三年球季中,泰瑞電子因資金問題將球隊轉手漢陽集團,曾直接叫戰神隊、或冠名高雄而稱「高雄戰神」。

職籃第五年時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各隊母企業收入均不穩。該年球季進行到一半時,轉播的東森與聯盟談判破裂,最終CBA拒絕東森進場轉播,而東森也拒付權利金,聯盟周轉不靈而未打完賽季就停賽。前四年中,宏國象拿過三連霸,裕隆恐龍則是拿下首季冠軍。2000年則舉辦短期的「千禧紀念賽」,由裕隆恐龍取得冠軍,但隨後聯盟宣告正式瓦解,籃球版的「龍象大戰」也不再復見。

2000年到2003年是台灣籃球界的寒冬,原本的職業球隊除了幸福豹解散外,大多再回到甲組。漢陽集團將戰神隊賣給國民黨旗下的中廣。宏國象則轉讓給新浪網,改名新浪獅(或明基新浪獅),並進軍中國的CBA打了2001~2003兩個球季。宏福公羊解散後,許多球員轉進大華建設籃球隊,隨後九太科技承接該球隊。

SBL隊伍流變(2003~2016),台銀、金酒與璞園的Logo均有時混著使用,並不代表有先後順序。Logo取自Wiki、各球隊官網、SBL官網。

2003年,在體委會大力推動下,超級籃球聯賽(SBL)作為半職業的聯盟而成立開打。半職業係指介於業餘與職業之間,並有全國的籃球協會參與聯盟會務運作。2003~2016年間,SBL一直維持7隊的格局,但除了臺銀、台啤2個公營企業色彩球隊及裕隆、達欣2老字號之外,其他3隊在前5年都頻繁易主或讓出冠名權。

九太科技(吉祥物是象)僅參與一季便賣給東森集團成立羚羊隊,3年後賣給賽亞科技成立米迪亞精靈,使得米迪亞成為台灣運動史上第一個跨棒、籃壇的企業,但因捲入「黑米事件」,一年後就轉賣鴻亞國際,並由金門酒廠冠名贊助。2013年起金門酒廠直接接手經營權。

新浪獅則在2005、2006年分別將冠名權賣給幼敏電銷、東風老鷹。2007年賣給璞園建築。中廣戰神在2004年轉賣給緯來電視台成立緯來獵人,當時緯來與東森兩家電視台都搶進SBL市場。2007年轉賣台灣大哥大改名雲豹隊。2011年再改名台灣大籃球隊,成為SBL中最後一個隊名中含有吉祥物的球隊。2015年起,台灣大改掛母集團富邦名稱,改名富邦勇士隊。

同時,自2011年起籃協推動地方政府冠名,裕隆冠上新北、璞園冠上台中、達欣冠上台北等,但對於主客場制的推動似乎收效甚微。

非業餘籃球隊伍流變(2016~2021),新竹攻城獅近期已改冠名為新竹街口攻城獅,Logo取自各球隊官網、SBL官網、PLG官網

2016年高雄聖徒隊成立,開始了台灣籃壇新的變奏。該隊為落腳南臺灣的唯一球隊,且直接跨海參加ABL(東南亞職籃聯賽),讓台灣首度有了跨足國際職業聯賽的球隊。但沒有公司冠名支持的狀況下僅維持一年。隔年寶島夢想家在彰化成立,並承接了聖徒隊在ABL的位置。並且以新式行銷、屬地主義(甚至屬國主義)、主場經營等等模式,帶起了一波新的熱潮。

2019年間,體育署積極推動SBL轉型成中華職籃大聯盟(CBL),卻正好造成反效果。除了中央、地方政府相關球隊的台啤、臺銀、金酒表達願意加盟的意願之外,達欣直接退出SBL回到甲組聯賽,也因此失去台北市的冠名。富邦勇士跟上夢想家轉戰ABL,並取得台北市的冠名。SBL隊數下降至5隊。金酒也在一片紛亂中宣布不再冠名球隊,不久後轉賣給九太科技,這也使得九太在15年後成為唯一回鍋經營職業/半職業籃球的球隊。

CBL由於湊不了4隊,只能宣布暫不開打,但這樣的亂局反而又給了P. LEAGUE+興起的好機會。而疫情造成ABL賽程停擺,也使得富邦勇士、寶島夢想家兩隊能專注於P. LEAGUE+(不然原本可能會兩個聯盟都打)。2020年P. LEAGUE+正式成立,璞園建築新設了一支球隊 — 桃園領航猿,要SBL、P. LEAGUE+兩邊都打。新竹攻城獅則是全新成立的球隊,原先僅由新竹縣政府冠名,不久前又得到街口冠名贊助。寶島夢想家則冠名台新銀行,更名為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九太科技也曾對P. LEAGUE+表達加盟意願,但現階段並未被該聯盟接受,所以續留SBL。

至於SBL 17季以來冠軍的部分,璞園、台啤各拿下5季並列第一、裕隆拿下4座、達欣2座、富邦勇士1座(而且拿完就跳槽ABL)。九太 — 金酒系列及臺銀則從未打進過冠軍賽。若加計CBA時期的球隊前身,裕隆共取得過6次冠軍,璞園則拿過8季冠軍。

台灣的職籃/半職籃現況,應該會是SBL 5隊與P. LEAGUE+ 4隊的分別開打情形,其中僅有璞園是兩頭燒,但若疫情過去ABL重啟,則P. LEAGUE+中的富邦勇士、台新夢想家可能也要重新考慮賽事安排的情形。目前看起來P. LEAGUE+聲勢較旺,但SBL隊數較多且較有歷史,兩聯盟相互較勁究竟會造成良性競爭? 惡意攻訐? 或是最終會合而為一? 兩聯盟共有4隊有地方政府冠名(璞園重複僅算1隊),P. LEAGUE+也標榜會落實主客場制,是否真的能帶動屬地主義的發展並帶動人潮? 都很值得繼續觀察。

順帶一提,寫作本文查資料時就發現籃壇掌權者中有夠多國民黨的。籃協現任理事長謝典林是彰化縣議長,前理事長是前立委丁守中,攻城獅領隊是前立委許毓仁,通通都是國民黨籍。CBL之所以會失敗,或許跟當時由綠營的高志鵬、蔡易餘及蔡政府的體育署領軍不無關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