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二屆專訪 -拆解社會大哉問找到最小行動單位【 Date Myself 】

迴響小精靈
青年迴響計畫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Oct 18, 2019

「當你信任這社會的同時,這社會同時信任著你。」-一年後芳妤心聲

「我不想當漠視者,難道大家看到新聞不難過嗎?」-一年前君芃心聲

2018 年底回顧工作坊,左:成員林芳妤,右:成員陳君芃,攝影:王維綱

內心的「如果可以…」什麼時候會開始?

Date Myself 的團隊組成,不是同學、朋友,而是在事業上一起打拼的新創同事,她們曾為了農夫踏上產地,瞭解產地故事和市場運作機制,在商場上有過兩年實戰演練的經驗。良好的默契、良善的心,讓她們在工作上沒有猜忌、懷疑。

主提案者在提案時,正面臨轉職、又不想馬上投身職場的處境,因為已經不屬於剛進職場的菜鳥,又體驗過新創公司的從 0 到 1,內心開始種下「如果可以有自己品牌」的念頭,卻始終沒有延伸這個想法… 進一次有規模的大公司、再進一次自由的小公司,還是覺得不對勁,難道真的要再明目張膽跳進下一個坑嗎

當 Date Myself 遇上迴響,她們為自己行動

「以前在公司為了客戶、老闆、消費者,已經提了幾萬個想法和案子,這次,我想為自己提案。」

沒有主題、沒有規則、沒有框架、沒有當作誘因的獎金,就是吸引她們決定提案的原因。

「一切只因我而生,一切都是為了陪我完成我的點子,一切會協助我去到我想去的地方」,就是「陪伴」這個關鍵字,讓主提案者君芃決定為自己的人生放手一試,試著去找到最想做的事。

我們聊到當初如何選擇提案的議題方向,君芃說她先被一句無力的話觸動,再聯想到生命中比較沈重的事件 ---每一個名字的重量都是真實的。過去那些記憶,其實都累積在生活中,在心裡留下痕跡和複雜情緒,讓她在迴響三的分享會上,因哽咽留下讓人省思的空白。

「2018年,台灣駐大阪辦事處蘇啟誠處長輕生,
不是因為強颱本身,而是後續的網路輿論。
Robin Williams,
Anthony Bourdain,
徐同學、
聞同學…..

網路上有人說,這是在集體,在漠視,在觀看別人自殺消息的世代。」

兩位團隊成員,沒有心理諮商、社工等相關背景,很信任迴響所提的觀念:一切只要帶著問題出發,就提案吧!「我要在青年迴響計畫,完成一個品牌,和社會溝通這件事情。」她在心裡設定了目標。後續的行動,奇妙地展開。

在 Date Myself 活動現場常見設置在各處的引導語,玖樓三峽青銀共居工作坊,攝影:楊喬安

設計思考協助團隊「有方法的動」

「就是網站上的行動迴圈,讓我知道它會給我方法,分成各種階段,就可以馬上衝,馬上停住,再馬上衝,再馬上停住。」

迴響計畫的行動迴圈

兩位成員都具有創意工作者的背景,君芃負責品牌的靈魂,芳妤負責品牌的視覺,她們都有很強的「即戰力」,然而面對如此沉重、又龐大的自殺議題,究竟要從哪裡下手?她們在迴響計畫找到剛剛好的工具。

青年迴響計畫的流程,是當成員提案報名後,會先讓參賽的行動團隊,完成線上任務包,根據任務包分階段的指示,完成關鍵訪談、分析、找到洞察,最後再回到第一步:釐清自己提出的那一句問題。

當初任務包完成後,所歸納出的「五大洞察」,就是一直讓 Date Myself 走到現在的重要基礎,以下分享其中兩個核心洞察:

01. 「人們有沒有開口求助,和網路輿論、酸民風氣無太大關聯;而影響人是否願意開口求助有兩個關鍵:『是否有自我覺察壓力或情緒崩潰的能力』、『是否在一個感到信任的環境可以吐露心事』」

02.「當人們開口前或後,最重要的不是引薦給哪個單位,或是給予立即的建議和幫助,最重要的是在建立信任後,「同理」、「聆聽」,就是最好接住當事人的方法。」

對於 Date Myself 而言,在任務包經歷的每一步都重要,在設定非常清楚的階段目標下,可以找到著力點,就像在為客戶提案一樣,她們把每一步都做得好深,一點也不偷懶。

「我們不能只是推廣觀念而不行動,所以要打造一個讓人信任、願意討論心理問題的社會環境和風氣;但同時也必須要有自我覺察的正確知識,才能讓人在傷害發生前主動開口。」

把問題定義清楚後,下一步,就開始思考:如何改善問題?

「曾經被『如何開口』侷限許多想法,還有想過要模仿日本綜藝節目,讓學生在頂樓向全校大喊的真心話橋段,將它命名『路過 Let it out!』想吸引人把心情喊出來…」

發想過程稍微難以掌控,有一次洗澡胡思亂想,閃過在紐約旅行時的一個畫面,有行為藝術家在公園蒐集陌生人的故事,因此聯想到曾經和諮商背景的朋友,聊過自由書寫、敘事治療的藝術工作坊 — 才讓團隊跳脫「開口需要用嘴巴」的限制,決定使用「書寫」作為行動測試。

至於 Date Myself 、和那一句 Slogan 怎麼來?

「根據過去行銷、品牌建立的經驗,知道命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從我們手上有的洞察發現,『靜下來』是根本,我們需要人們學會把時間留給自己,和自己約會;也希望人們記得,『感謝』是所有對話的開端,要記得感謝自己。於是,就因此有了 Date Myself。」

「謝謝你,把時間留給自己。」,於 Louisa 加盟門市舉辦為期10天的展覽現場,攝影:林芳妤

行動夥伴的支持,讓 Date Myself 更快找到定位

於大會師時,她們根據快速的實驗、調查發現,測試讓人安心書寫的關鍵核心:是信任的場域。在活動現場中,她們選擇向《玖樓共生公寓》-王維綱提案,邀請成為團隊的行動夥伴---「一起接住城市中孤單的靈魂」,這是維綱在 Pitch Day 時,給團隊的註解。

爾後,她們的行動,因為有了玖樓的支持,才可以大膽地持續嘗試。利用玖樓的「家的感覺」作為「如何營造信任感」的關鍵假設,也藉由玖樓的品牌吸引第一群受眾報名活動, Date Myself 就這樣透過多元的工作坊,將概念性的想法,慢慢落地,變成真的可執行的公開活動。

2018/11/08 在溫州玖樓舉辦的肢體引領工作坊,照片人物:手牒李承宇、肢體林慧紅,攝影:王維綱

「過去剛畢業的時候,一直都有關注玖樓的活動,維綱不只是提供了空間,更讓他的團隊,一起協助我們測試無數場的行動,無論是從溫州街室友交誼廳,到萬華新空間,回想起來,我們真的得到太多太多的幫助。

這樣概念式的行動,很難確保每一次都有足夠大量的消費者會買單,但是玖樓的團隊,無論是維綱本人,還是整個社群,都願意…『陪伴』我們面對真實的社會、真實的市場反映,將 Date Myself 的概念推廣給更多人明白。」 - Date Myself 對行動夥伴及其社群的感謝。

而對行動夥伴王維綱來說,陪伴 Date Myself 的過程,比起單方向的指導或影響,更像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從 Date Myself 身上,學到許多看事情與問題的初心,而我也有機會分享許多在經營的實務面上可能會遇到的挑戰與方向建議。」

維綱除了期待有更多人注意到:孤單冷漠一個人租屋的台北遊子們還有隱藏的需求等著被改善,也同時祝福 Date Myself:「這是有意義、有需求、有影響力的事情,持續累積經驗與內容,舞台蹲久了就是你的。」

迴響的行動夥伴定位

延伸閱讀:行動夥伴是什麼角色? — 迴響生字大全

迴響結束後,好像開始了…新的人生?

Date Myself 在後續參加了不同的孵化計畫,現在加入社企流的 iLab 孵化器,持續探索品牌如何永續發展,以及和社會溝通的可能。這一年,她們錨定目標,是要測試不同的商業模式,正持續和多元的療癒工作者、教育基金會和潛在可合作的企業討論,進行不同性質的工作坊。「創業是比氣長的」芳妤說。

聊到迴響對個人影響,君芃分享到:「其實有了這個品牌,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優秀的業界人士,還意外聚集,有同樣理想的有志青年,讓我發現這條路上其他『也正在行動的夥伴』,原來我們真的並不孤單」,從迴響計畫畢業之後,君芃更肯定自己面對的議題,也藉由自身「品牌企劃與靈魂寫手」的專長,和他人合作、接案、兼職。

「當初我離開廣告公司,先花一個月的時間修復身體,我意外在雜誌上看到這段話,到現在還是很有感覺,想跟大家分享:

『所以問我說是轉換跑道嗎?我應該會回答,是過去的那些曾經,支持著我往更多不同的路線走去,無關轉換不轉換,我仍然有卵蛋持續在做想做的事,緩慢下來,只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也是讓自己在生活中,找到另一個出口與解答。』

在朋丁咖啡店,偶遇到的一本雜誌,忘了出自於誰,卻記得很久。攝影:君芃

青年迴響的好希望

2018 年底回顧工作坊的籌備工作項目,左:成員林芳妤,右:教練簡瓅,攝影:陳君芃

我們好希望 Date Myself 繼續走下去,雖然每一場書寫活動,人數有時候是個位數的小型工作坊,到 40 幾人的中型演講,都帶給人力量,以及靜下來的可能,每一次、任何一種場地,都是如此。

我們好希望人們都可以靜下來,就像對咖啡上癮一樣,對自己的孤獨時間、和自己約會也會上癮,如此,發現自己就有能量、力量,可以面對所有難題。

我們好希望有更多人像 Date Myself 的成員一樣,在行動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熱愛、擅長的事情,不求一個爆炸式的成功、不求名聲響亮,而是以一個發自內心的方式和這個社會相處、互相帶來一些改變。

Date Myself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atemyself107/

Date Myself IG 帳號:datemyself107

看更多專訪:育兒路上的親職關係 【Dadable】

最新消息請看 — 青年迴響計畫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RethinkTaiwan2027/

完整資訊請看 — 青年迴響計畫官網:https://rethinktaiwan2019.com/

想要參與青年迴響計畫請看 — 提案懶人包:https://www.facebook.com/RethinkTaiwan2027/posts/963408353994944

專訪對象:Date Myself 成員 — 陳君芃、林芳妤

團隊設計思考教練-簡瓅

專訪編輯:簡瓅、陳君芃

(有點像自導自演,但其實是幸運的找到能寫最深的人一起交換視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