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讀後心得

兵法不是詭計,而是基本面的貫徹之道

Matthew
馬修讀書筆記
3 min readAug 1, 2020

--

前言

作者華杉對於本書的編排與解說頗有巧思,不同於其他談孫子兵法的書總是講求務實面或實際應用,本書從多方對於孫子兵法的註解出發(例如曹操跟杜牧的註都是書中經常引用的對象),而華杉個人觀點的講解,也循著古人的註延伸,或是從各個角度重新分析古代的戰事,這讓本書讀起來蠻像是學術作品的對話,整體來說並不會有種為了獲取輕薄短小知識而讀的功利感(比如5分鐘讓你懂康德,這種就聽起來有夠糟XD)

本書架構同樣依照孫子兵法原典的篇章,分為十三個部分,約略可以分為基本面的(計篇、作戰、謀攻、軍勢、兵勢、虛實、軍爭)以及應用面的(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事實上,孫子兵法一直為人所誤會的,就是大眾誤以為兵法就是「兵不厭詐」或「三十六計」等等,本書作者華杉開篇就講得很明白,兵法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相反地,孫子兵法強調基礎的重要,才是戰爭獲勝的關鍵,更不會特別談計謀。

本書概要

本書精闢地剖析了許多孫子兵法中經常被誤解的概念,以下挑幾個我個人特別喜歡的部分來談。

首先是「先勝後戰」,意思是基本上確實度量過雙方的能力,確定會贏才打,而不會贏或必敗時就應該收斂鋒芒,這樣的想法或許和大家熟悉的「驍勇善戰」、「以一擋百」的名將有落差,但這卻是真正的沙場道理,也難怪孫子兵法裡說「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就是指真正有兵法智慧的人,早在戰爭開打前就贏了,不需要殺敵萬千,不需要奮勇向前,因為一切都已部陣完畢,達到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此外,若要有效地戰勝對手,需要的也並非砲堅船利的武器,或是一夫當關的將軍,而是透過「多方以誤」影響或騷擾對手,使得對方出現錯誤的判斷進而毀掉自己,才是獲取勝利最為穩健也便捷的方式;的確,與其自己付出大量成本參與戰局,倒不如讓對手出現內亂,使對方君主對臣子不放心,使敵國內部不安寧,這才是邁向勝利的最佳解。

至於對於風險的抉擇,孫子兵法也有相當有趣的看法,或許很多人以為兵法強調的是謀略或陷害他人,但真正最重要的,其實是在戰場上不要激動,不要貪婪,不要認為什麼是不能放棄的,否則就會上鉤;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往壞處想,不要把凡事都想太美,別急著滿腦子要害人,先學著如何不被算計,不落入其他人設下的陷阱,才是最有意義的。

小結

本書雖曰兵法的講解,實質上仍然有相當高的應用性質,就連我這種社會經驗不深的人,都能從字裡行間反思自我生命裡曾經遇過的難關,許多時候真的是被沖昏頭了才會做出令人感到後悔的決定;在我看來,這是一本很值得拿來修煉與反思的書,既不會充滿艱澀的古文,也有許多有趣的歷史戰事可以看,閱讀本書確實收穫很多。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作者華杉,二〇一七年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