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周賢:真正的開源,在於開放和激發學習的源頭(上)

編織的教育交互網絡,可以為教育帶來什麼改變?

本文授權轉載於Aha社會創新學院

(小編注:本文為群島大學周賢在近日舉辦的「iStart在地教育論壇」上所作的閉幕發言。內容略有增刪 )

大家好,我是來自群島大學的周賢。謝謝主辦方和李傑老師的邀請,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IStart在地教育論壇。今年論壇的總論題非常有意思:「Open-Source Education :開源學校,從兒童參與到兒童創造」。

我非常喜歡這個題目。開源這個詞,緣起於互聯網世界,第一次被提出來是在1998年。20年過去了,這幾年逐步進入大眾視野。但是將開源和教育相關,還是一個很創新的一個話題。我們可能聽過開放教育 Open Education,那麼開源教育 Open-Source Education,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首先問問在場的大家。當聽到「開源」的時候,我們如何理解這兩個字?

「開」代表開放。Open,開放,還有公開的意思。

那麼「源」呢?源代表什麼?

在中文裡,源有多個意思。英文會比較清楚,資源是resource,來源、源頭是 source。

一看到開源教育,我們很可能首先就想到開放學習的資源。群島作為社會化學習的推動者,在3年前,也是同樣在這個iStart論壇上,我的同事顧遠就做過一場主旨演講:叫做《面向真實世界的教育》 。

我記得當年iStart教育論壇的主題非常有趣: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美術館館長、策展人,和教育創新的實踐者們走到一起,共同探討 「美術館-學校-家庭-社會」 編織的教育交互網絡,可以為教育帶來什麼改變。這恰恰就是群島一直在推動的 「社會化學習」 教育理念的映照。

社會化學習簡而言之,用三句話來概括就是:學習在窗外,他人即老師,世界是教材。

學習在窗外,打破地域的界限;

他人即老師,打破角色的界限;

世界是教材,打破內容的界限。

在瞭解了社會化學習理念以後,有幾位老師和校長就來找我:社會化學習很容易啊,不就是開放學習的資源嘛。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去遊學,政府也在大力提倡研學。我就問他,那你們是怎麼做的呢?於是看到了類似這樣的照片。

大家看了這個照片,有什麼特別的發現?孩子們在做什麼動作?

還有一些學校說,我們不僅把孩子帶到戶外,還邀請了當地的老專家,來為學生講解。如此一來,不也就是「他人即老師」 嗎?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一張照片,和上一張照片之間,有什麼共同點?

— — 孩子們都在忙著做筆記。

為什麼孩子們都會有這樣的動作?來看這份研學教案,也許就能夠得到答案。

很顯然,如果開放了學習的資源,卻僅僅回到資訊的獲取、記憶和輸出的話,這依然是一場應試教育,我們依然停留在教育1.0的範式之中:即 「老師是全知全能的輸出者,學習者只是一個被動的接收容器」 。

在這樣的一場學習過程中,哪怕我們走出了校門,哪怕我們找了各行各業的專家,哪怕我們看過大千世界,孩子們往往會一時新鮮,卻並未經歷真實的學習體驗,並沒有獲得真正的成長。就像艾略特所形容的「空心人」 Empty Man。

開源這個詞的本意從何而來?

什麼是真正的開源?讓我們從教育裡暫時跳出,回到開源這個詞的來源和本意。「開源」這個詞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在軟件和互聯網行業開始了開源運動。

(作者注:因為理念和宗旨有所分歧,開源運動逐漸分為自由軟件和開源軟件兩種模式。為了便於普通讀者理解的緣故,本文中對自由軟件和開源軟件未做區分;而是根據FOSS,即 Free/Open Source Software的範例,統一稱為自由/開源軟件。)

什麼是開源?Open-Source。這裡的Source 指的是「源代碼」。那麼什麼是源代碼呢?舉個例子,我們每天都在用Word、Excel 這樣的軟件,而這些軟件背後的核心構成就是軟件程序員(工程師)設計和編制的源代碼。

打一個比方,不同的軟件就像是一道道菜,而菜譜就是背後的源代碼。有了菜譜,我們就知道這道菜可以如何快速的做出來,還可以進行改造。

開源這個想法是怎麼來的呢?

這就要提到自由軟件和開源運動最早的倡導人 理查德.斯托曼(Rechard Stallman)。

他是MIT一位非常優秀的軟件工程師,在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要使用施樂激光復印機。那時候的復印件已經是軟件控制的,結果複印機裡面的軟件出問題,他就打電話讓廠家的人來修,結果遲遲不來。斯托曼就說了,OK,那你把軟件的源代碼給我,我自己來調整一下非常容易;而且我還可以把我如何改善的方式告訴你,幫助你升級。對方說,不行,你沒有資格和權利,我們也不會告訴你源代碼的。斯托曼就氣壞了,他認為:知識和一般的東西不同,知識應該流動、應該共享、應該共創,整個群體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科學領域是這樣,互聯網領域也應該是這樣。一個軟件的源代碼應該公開,才能幫助這個軟件本身獲得發展、快速迭代,讓所有的人受益。

由此,從他開始,就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自由軟件和開源運動。目前世界上的開源軟件其實非常多。對於我們普通用戶而言,接觸最多的就是手機安卓系統。無論我們手機的牌子是小米、還是華為、還是OPPO,手機裡面的操作軟件都是基於開源軟件安卓而開發的。2015年的調查顯示,全世界75%的公司都在使用開源軟件,其實我們生活的背後都有開源軟件的貢獻。

所以,Google 說過一句話:「沒有開源,就沒有互聯網世界」。

源是源代碼的意思,那麼開源就是開放源代碼。

這個軟件是開源的,最基本的含義是軟件背後的源代碼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查看,使用、修改、複製和傳播;同時,一旦你使用了開源軟件,或者改造了源代碼,那就必須再分享出去,而不是藏著掖著。自由使用、自由探究、自由分享、自由改進是自由/開源軟件的基本信條。

像世界排名第三的火狐瀏覽器,就是開源的,源代碼是可以自由下載的。。因為它認為:好的軟件和功能,只有讓更多的人去研究、去迭代、去修復、去再創造,才能為世界創造更好的價值。

有了開源,自然就有相應的閉源。

譬如Windows,我們是沒辦法去修改背後的源代碼的。如果有問題了,就只能等著windows公司來修改,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系統。就像我們的教科書一樣,是閉源的。

開源的好處是什麼?

那麼,開源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還是拿菜來打比方好了。

如果有一道好菜,但是做法非常複雜。如果發明這道菜的人,將菜譜公佈出來,變成了開源菜;那麼其他的人就可以利用源代碼,也就是原始菜譜,做出更多的好菜,讓更多的人品嘗到;或者,大家還可以組成社區,一起探討並持續改進這道菜的做法,進行不同的探索,這時候,我們大家都有了更為豐富的味覺體系,而不僅僅是最原始的一道菜。

開源,讓知識和學習有了更多創造,更多可能。

再好的軟件,也會有各種問題,大家都聽過一個詞叫捉蟲,軟件運行總有各種問題或者漏洞,那麼誰來修復呢?所有願意關注這個開源系統的人們,無論是用戶,還是愛好者,還是專業人士,都可以加入進來,速度更快,視角更多。所以,每一個開源軟件都會進入真實世界,是在真實的環境里去效驗最終的成果。

開源,讓知識和學習本身在真實世界裡更快迭代、共同受益。

自然,每個開源軟件背後必然還有一個開源社區。火狐瀏覽器的開源社區,有上萬人,遍布全世界;有的是專業人士,有的是業餘愛好者,有的是最終用戶… 很多人都是在自己的業餘時間參與社區,一起研究、探討、改進,互相學習和激勵。開源軟件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可能;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在這樣的社區裡,都是所有人共同探索和合作開發的機會。

中國開源20人,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曾經說過:「開源是一個巨人,即使強大如 Google、Facebook 這樣的科技公司,他們與開源社區相比都是渺小的存在。」

開源,不僅僅增加知識的效率,也促進了人本身的成長,促進了整個社群的高效協作和共同成長。

然而, 是什麼樣的人願意開放自己辛苦開放的源代碼?甚至很多開源軟件並沒有收入,為什麼人們都很願意投入?大家覺得為什麼?

— 在其中享受 「研究、學習、分享、創造的樂趣」。

那麼,又是什麼樣的人會特別在意這部分的樂趣?

知識工作者,或者換個詞 —— 自主學習者。

德魯克說過,未來的時代都是 「知識工作者 Knowledge Worker」 的時代。

知識工作者,並不是僅僅指那些 「有知識」 的人,也不是日常口語中的「知識分子」;而是指那些「能夠主動利用知識工作,創造價值,甚至再創造知識」的人。

德魯克這麼形容:「知識工作者已經開始成為工作中的最大族群,但也可能是最昂貴、最稀缺的族群。任何國家、產業、公司的競爭地位,將會愈來愈取決於知識工作者生產力的提升。」 他更進一步認為:「知識工作者比科技本身,更可能改變組織和社會的未來。」

我認為開源運動最大的貢獻之一,不僅僅是為世界提供了好的軟件,更為重要的是:它推動了一大批互聯網領域的知識工作者的產生,推動了互聯網整體人才的發展,推動了人們對創造、協同、開放組織等等的全新理解。

從開源軟件,到開源社區,到開源生態,到開源人才的發展,在其中的核心就是開源精神:

  • 能夠自由、自主的創造、分享
  • 能夠為整體帶來價值和意義

這才是學習、創造和成長的內驅力,才是學習和創造的源頭。如果一個人越是感受到自主性受限,其創造力就會越少,學習意願也會越低。如果把開源這個概念帶入教育,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未來的教育3.0新範式

「 我們的教育系統,應該鼓勵學習者自己成為學習網絡的聯結者,內容創造者,體系建構者。在教育3.0的學習狀態下,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能力在社群中創造自己的獨特的學習體系和學習節拍;同時,又透過自己的智能和產出,豐富和拓展了社群智慧本身。 」

Aha社會創新學院

Aha,創新催生公民 教育通向自由

我們的公號文章皆為原創,探討 「社會創新、教育創業、社會投資」等主題。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文章,呈現Aha在這些領域內思想的深度、視野的廣度,和對行業發展的前瞻。希望讀者們可以從中獲得實踐上的啟發,並享受閱讀和分享時帶來的快樂。

微博:新浪@Aha社會創新學院
微信:AhaSchool
聯繫郵箱:info@ahaschool.cn

歡迎幫我按 5 次免費的綠色拍手,讓我有一點點稿費可以繼續寫東西和轉載好文跟大家分享

--

--

栗子南瓜
魚水教育催化劑 To Be Educational Catalyst

致力於成為學習生態系統催化者,正在研究、設計和實踐教育創新、集體智慧、複雜/ 學習生態系統。http://fb.me/ToBeEDUcat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