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故事對照(user story mapping)的三種用法

給老闆、給產品負責人、給scrum team其實各有不同切法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6 min readAug 3, 2020

--

這篇是思考產品路線圖的三角戰術幫助團隊聚焦、排序想法的七種方式(上篇)的延續,要來分享傑瑞近期重看Jeff Patton所寫的書(使用者故事對照)的心得,發現原來user story mapping有三種用法:
如果要給老闆看,你要用outcome來切專案、
如果要給產品負責人看,你要用risk來切專案、
如果要給scrum team看,你要用sprint goal來切專案。
最後還幫大家整理了幾個名字跟地圖相近的工具,例如:顧客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使用者故事對照(user story mapping)、服務藍圖(service blue print),其實它們三個可以一起在專案規劃中搭配使用喔。

這本是聖經,快去買來拜讀

連矽谷的產品經理大師Marty Cagan都幫忙作者寫序了,能不買嗎??書裡面有非常詳細的案例與練習來說明如何拆解使用者故事、以及如何結構化排序產品的短中長期需求,依據專案不同的溝通對象,你應該有不同的溝通方式。

1.給老闆看:你要用最後的成果(outcome)來跟他溝通,根據他希望看到使用者有什麼使用行為上的改變,同時搭配公司欲達成的商業目標來決定第一版釋出的產品應該涵蓋哪些功能,而這個最小的版本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市場可接受最小產品Minimum marketable features。

2.給產品負責人看:等到第一版產品釋出範圍跟老闆確定之後,產品負責人要開始檢視整個專案開發中的最大風險在哪裡,有沒有哪個關鍵系統需要重新開發,團隊成員有技術能力可以處理嗎?哪個關鍵資料需要跟外部第三方串接,對方的技術能力也可以配合嗎?產品負責人的第一步永遠是先解決關鍵風險,再來滿足剩下的使用者需求(先講求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喔~)。

3.給scrum team看:當產品負責人也釐清好專案的關鍵風險之後,接下來就要排序產品的開發順序給團隊成員,產品負責人要準備好剛剛用risk切好的使用者故事對照圖來跟團隊溝通,並跟團隊一起決定接下來幾個衝刺的目標(sprint goal)是什麼,換句話說,給scrum team看的這版使用者故事對照其實就是產品代辦清單(product backlog)的最上層,你的使用者需求(user story)應該都要準備充分讓團隊能進行開發。

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溝通方式

以上就是使用者故事對照(user story mapping)的三種用法,你可以用在專案啟動前跟老闆溝通產品的不同釋出範圍(release),接著讓產品負責人審視專案風險點來決定產品的不同實驗版本(version),最後還能跟scrum team一起討論為了完成產品開發每個衝刺階段的目標(sprint)與使用者需求喔,等團隊成員認領完需求並做完衝刺規劃後就可以搭配看板追蹤開發進度了。

另外順便整理Jeff Patton在書中提供的練習案例(從起床到出門)以及操作使用者故事對照的六個重點給大家參考。

三種專案規劃常用的地圖工具

  1. 顧客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這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主要用途是盤點客戶在使用產品流程上的步驟、心情、痛點或期待,通常是團隊產品改善或創意發想的參考來源。
  2. 使用者故事對照(user story mapping):是這篇介紹的重點,根據顧客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團隊可能會發想許多新點子,你可以利用這個工具來幫助你排序點子(如何盡早得到市場回饋並滿足商業目標、釐清產品開發的關鍵風險、與團隊成員取得衝刺共識)
  3. 服務藍圖(service blue print):是使用者故事對照的好朋友,當你決定好產品的新版本時,可以透過服務藍圖來盤點公司內部前、中、後台應該配合的單位、人員、流程、系統、資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傑瑞之前寫的這篇-如何視覺化處理跨單位團隊相依性,以下有一個網路上常見的案例(飯店櫃檯),大家看了就會比較清楚這個工具的用途。

使用者故事對照(user story mapping)是身為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身上必備的武器之一,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的整理,能讓大家對這個工具有不同的認識,期許大家未來在跟不同對象(老闆、產品負責人、scrum team)溝通產品路線時能多多使用這個工具,讓雙方在溝通時能更有架構與邏輯喔~

如果喜歡傑瑞的文章,歡迎追蹤(follow)傑瑞並分享(share)給你的朋友。 
👉喜歡這種類型或主題的文章,也別忘了拍手給傑瑞鼓勵唷

--

--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過去當了六年敏捷教練,非科班出身,卻中途愛上Design thinking、Scrum這類團隊工作法,隨筆記下日常的工作心得,希望自己的敏捷小路,有一天也能通往條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