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產品路線圖的三角戰術

一套可以幫助你說服老闆、搞定利害關係人、凝聚團隊共識的最佳戰術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9 min readJul 9, 2020

--

靈活運用產品路線圖的三角戰術能讓你在產品管理上事半功倍

產品路線圖是承接產品探索與交付之間的橋樑

去年我有寫過一篇”PO必學的五件事-觀念篇”,裡面提到身為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應該了解的五個學習領域,後來我就開始慢慢規劃每個領域的單元課程(持續進行式)並有系統地在公司內部授課。

PO必學的五大領域與單元課程

這邊要特別強調的是,產品的點子應該是透過團隊經由探索用戶需求而來,而不是幾個高層或產品經理自己拍腦袋想出來的,過去典型的產品路線圖往往會有這類陋習,導致完全遵照產品路線圖做出來的東西通常都是一場災難。類似的概念也出現在Marty. Cagan所寫的產品專案管理全書中,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去看第22章~第26章(總共才20頁),他在書中特別強調,產品路線圖其實只是產出(output),優秀的產品團隊需要交付的是商業結果(outcome)

一步一腳印,深入問題的核心

假設你的點子已經做完初步用戶驗證(可能是質化訪談或量化分析),緊接著要來開始考慮哪個點子先做而哪個點子晚點再說,在動手排序前,請務必謹記以下兩點原則:

排序的根本核心:如何排序(第一句)、為何排序(第二句)

不管你要排序任何東西,你都要先釐清兩件事:為何要排序(Why)以及如何來排序(How),所謂產品路線圖=是為了逐步實現產品願景,而打算推出的產品或版本序列。所以第一步要先思考【實現產品願景】到底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企業、用戶),而問題之間孰輕孰重,因為通常產品想要解決的問題都會很多,永遠不可能有一個完美方案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所以你更要針對想解決問題的對象(目標客群)來排定優先順序。

產品路線圖面面觀

最前面有提到,產品的需求排序不外乎考慮三個維度,分別是「公司戰略目標」、「客戶經營方針」、「專案成本效益分析」,除了每個維度有專屬自己的理論工具外,在兩兩維度的交集處也有相對應的工具,你可以依據組織規模或專案範疇大小來決定如何使用,但如果三個維度都想兼顧的話,我通常會建議按照公司 →客戶 →專案的順序依序使用喔,以下將大略說明各工具用來排序的使用方式。

產品路線圖的三角戰術(公司戰略目標、客戶經營方針、專案成本效益分析)

考慮公司+客戶+專案的排序工具

  1. 影響地圖(impact mapping):從商業目標層層往下拆,先尋找主要客群、再探索該如何改變他們行為、最後思考可以交付什麼點子來滿足,愈能達成商業目標的因子(actor、impact、deliverable)愈先執行,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參考我之前另一篇文章”兩個好用的願景設計工具圖”。
如果要讓團隊練習討論影響地圖,以上六個產品都有消費者、服務提供者兩面可以探討

考慮公司+客戶、客戶的排序工具

  1. 漏斗模型(AARRR model):視公司希望提升的客戶指標為何(Acquisition獲得新新客、Activation成為有效用戶、Retention用戶留存與回訪、Revenue用戶付費、Referral用戶推薦)優先納入符合的點子。
  2. RFM模型(RFM model):RFM 指的就是 Recency(客戶上次消費的日期)、Frequency(客戶消費頻率)、Monetary(客戶消費金額),而三者的排列組合能代表公司的不同客群,例如潛力客(R近、F高、M小),所以你就可以針對公司經營客戶的方針納入相對應的點子(ex:流失客>潛力客>忠誠客)。

考慮公司+專案、公司的排序工具

  1. 戰略目標(Business strategy):戰略是指公司重點與優先處理的事項,是承接願景而來,而目標是戰略的延續,是指近期聚焦想達成的事項,例如公司的戰略如果是數位轉型,則目標(Objective)可能是設定A.降低招攬顧客成本、B.增加每日活耀用戶數、C.縮減吸引新顧客的時間,然後每個目標會再各自設定關鍵結果(Key Results)。所以點子如果能符合公司戰略目標則優先納入排序。
  2. 價值鏈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這是歷史很悠久的理論(笑~),通常你會先分析公司內部活動的優勢/劣勢(搭配SWOT分析),然後再根據公司與競爭者的互動策略(進攻/防守)來挑選適合的點子。例如防守策略就有分Table stakes(競爭者有我也要有)、Cost reducers(如何讓自己體質更好),而進攻策略則有分Differentiators(公司獨特的賣點)、Spoilers(殺手級功能)。
根據產品各製程盤點公司內部的優勢、劣勢與外部環境的機會、威脅
古老的SWOT分析其實也可以搭配公司戰略的積極度來篩選點子喔~

考慮客戶+專案、專案的排序工具

  1. 價值主張圖(Value proposition canvas):價值主張圖其實是顧客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的放大版,工具使用方式是先分析客戶完成任務過程的痛點/期望(搭配顧客旅程地圖),然後再根據產品的進攻(滿足客戶期望)、防守(解決客戶痛點)策略挑選點子。大家有沒有覺得跟價值鏈分析的使用方式很像,其實這兩個工具只是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問題,價值鏈分析是從內部角度來改善公司,價值主張圖從外部角度來改善客戶。
價值主張圖可以搭配價值鏈分析,一內一外通盤檢視公司體質與客戶體質

2.使用者故事對照(User story mapping):這個工具對產品負責人超級重要的啊,前面所有的排序工具可以不會,但是這個一定要學,傑瑞會特別再寫一篇來說明使用者故事對照的進階用法(傳送門在這裡),例如給老闆看、給PO看、給團隊看各要怎麼用、顧客旅程地圖+使用者故事對照+服務藍圖(service blue print)的組合技,想先了解基礎用法的人可以參考下一節量化分析的推薦文章連結。

3.量化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相對於前面提到的所有工具都偏向質化分析,我特別把拿來分析專案成本效益的各式工具統稱為量化分析,而這也是你最後才需要考慮的事情,扣回一開始所說的產品策略心法,你要愛上的是問題,而不是你的點子,所以你應該先利用質化分析探索問題並大初步篩選,然後才透過量化分析做細部微調(考量每個點子的成本效益,成本愈低且效益愈高的點子應該優先執行)。有關成本效益分析的工具說明請參考我之前寫的兩篇文章,”幫助團隊聚焦、排序想法的七種方式(上篇)”、”幫助團隊聚焦、排序想法的七種方式(下篇)”,每個工具能處裡的維度稍有不同(整理如下表)。

前三個工具可以同時處理成本與效益,後三個工具主要是蒐集客戶意見

三角戰術的組合技

前面洋洋灑灑講了9個排序工具,其實大家可以試著交互應用,如果產品路線圖想要同時兼顧「公司戰略目標」、「客戶經營方針」、「專案成本效益分析」,你可以先用戰略目標訂出目標與關鍵成果(OKR),然後利用影響地圖來承接關鍵成果(Key result=Why)逐步展開產品策略(點子),而每一個產品策略(點子)可以透過使用者故事對照來梳理與排序產品子功能,最後可以用量化分析來細部微調子功能的優先順序。

從公司層級(戰略目標)一路到客戶經營(影響地圖、使用者故事對照),最後搭配專案成本效益分析

最後幫大家總結使用三角戰術的大原則:

1.層級由高到低(公司 →客戶 →專案)一步步思考

2.視團隊規模、專案範疇挑選合適分析工具

3.建議先質化分析(針對問題)再量化分析(針對點子)

同步也分享Marty. Cagan所寫的產品策略排序原則,其中幾點與上述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希望大家未來在面對不同利害關係人說明產品路線圖時會更有邏輯架構與分析脈絡喔~

--

--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過去當了六年敏捷教練,非科班出身,卻中途愛上Design thinking、Scrum這類團隊工作法,隨筆記下日常的工作心得,希望自己的敏捷小路,有一天也能通往條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