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 Next|影音串流新模式?從策略與商業模式談 Disney+ 的發展與挑戰

Leo
商模創新實驗室 Business Model Next
11 min readNov 23, 2021

由迪士尼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所推出的影音串流服務 Disney+ (或寫做 DisneyPlus),已於 11/12 在台灣正式上線,並由台灣大哥大做為獨家電信合作夥伴。Disney+ 的開台對台灣消費者來說,可說是「解鎖」了許多獨家內容,也在現有的影音串流服務中,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然而,對照現有的影音串流服務領導者 Netflix,Disney+ 除了內容外,包括訂閱制的收費模式、服務定價甚至使用介面上都與 Netflix 沒有太大的差異。那麼這場影音串流之戰,最終是否將成為內容與價格之爭?而 Disney+ 做為後進者,發展上又將有哪些可能的挑戰?本文將從策略與商業模式角度,談談 Disney+ 與 Netflix 的不同,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與樣貌。

Disney+ vs. Netflix:服務定價與涵蓋內容概覽

相較於 Netflix 擁有三種不同方案 (月費從新台幣 270 至 390 元),Disney+ 則大方給出單一定價新台幣 270 / 月 (台灣市場),並可同時於四個裝置觀看 (Netflix 基本方案僅能於單一裝置觀看,需升級至 390 元的高級方案才可同時在 4 個裝置上播放),另 Disney+ 也推出約等同於 85 折的年繳方案。

而談到內容,必不可忽略 Disney+所擁有的製片公司:迪士尼、皮克斯、漫威、星際大戰與國家地理頻道 (Star 為原 21 世紀福斯在亞太區的頻道與內容品牌,其他地區則由不同品牌負責)。這些製片公司提供了大量高知名度且成熟的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識產權,如漫威的鋼鐵人即為範例),本身即具有高度的集客力,並提供 Disney+ 繼續「擴充」IP 宇宙良好的基礎。

比如,今年 Disney+ 即推出延續漫威電影宇宙的劇集汪達與幻視 (WandaVision)、洛基 (Loki) 以及獵鷹與酷寒戰士 (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 ,並獲得良好成績。前兩者在 IMDB 上皆獲得 8 分以上的評價 (滿分 10 分),而其中根據 Samba TV 的統計,洛基完結篇上線的五天內,即吸引了高達 190 萬個美國家庭觀看,更顯示出這些高知名度 IP 本身的吸引力與號招力。

而相較於 Disney+,Netflix 則以大量的原創與在地性內容著名,包括 2021 創下多項紀錄的魷魚遊戲 (Squid Game),上線僅 17 天即吸引超過 1.1 億的觀眾,並成為 Netflix 史上最受歡迎的影集;而其他著名的原創電影與劇集包括紙牌屋 (House of Cards)、怪奇物語 (Stranger Things)、黑鏡 (Black Mirror)、紙房子 (Money Heist)、屍戰朝鮮、AV 帝王等 (數量龐大,此處僅列出部份)。海量的原創與獨家內容,除吸引廣大的觀眾外,也給 Netfilx 帶來大量的話題性與傳播效應,推動平台快速成長。

Disney+ 經營概況:全球訂閱用戶與營收雙雙成長

將視野放到全球。Disney+ 於 2019 年 11 月 12 號在美國、加拿大與荷蘭正式推出,並在推出的第二天即達到 1,000 萬名訂閱用戶,之後快速擴張至海外市場 (目前已於全球 53 個國家上線),並於今年第三季達到 1.16 億付費訂閱用戶,正式超過 HBO MAX (台灣未上線) 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影音串流平台。

觀察 Disney+ 的用戶成長曲線,高人口基數的海外市場 / 地區 (如印度與中南美) 為其帶來不小貢獻;而進入 2021 年,可觀察到亞太市場已成為 Disney+ 海外擴張的重點區域。

而領導者 Netflix 近年的用戶數雖仍維持增長,2021 第三季用戶數達 2.14 億,但其成長率似有趨緩現象。是否受到 Disney+ 的競爭威脅,或有其他因素影響則尚待觀察。

營收部份,Disney+ 在 2021 第三季的每用戶平均收益 (Average Monthly Revenue Per Paid Subscriber) 為 4.12 美金,換算營收約在 4.83 億左右 (迪士尼財報未獨立公布 Disney+ 營收) 。Disney+ 的營收雖隨著用戶數提升而持續增長,但或許受到前期低價搶市的策略影響,每用戶平均收益較 Netflix 低上不少 (Netflix 約在 10–11 美金左右),加上高額的內容投資與行銷預算,導致 Disney+ 目前仍處在虧損狀態。

Disney+ vs. Netflix:相似的商業模式,相似的發展結果?

先談結論,我們認為兩者在未來的發展上,將呈現頗為不同的樣貌,並主要體現在內容的發展方向,以及獲利模式兩部份。而這樣的差異,得從整個迪士尼集團開始說起。

相較於 Netflix 從 DVD 銷售與租賃業務起家,並於創業 10 年後才正式進入影音串流市場,並開始自製內容。Disney 則是從 1923 年創立的第一天開始,就在製作並累積內容與智慧產權 IP。而近年幾次大型的關鍵收購,更讓迪士尼大幅度擴充它的內容資產。包括 2009 年收購漫威娛樂 (Marvel Entertainment LLC)、2012 年收購的盧卡斯影業 (Lucasfilm Ltd LLC),以及可說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最大的併購案,在 2019 以 713 億美金收購 21 世紀福斯集團。

這些內容與 IP 可說是 Disney+ 第一個關鍵核心資源 (Key Resoruce)。相較於其他影音串流平台,這些高度成熟的 IP 擁有大量的固定觀眾,也更易於擴張並創作新的內容;而從成本角度來說,此些 IP 的養成費用多已被攤提,也讓 Disney+ 不需面對培育全新 IP 的高成本與高風險。

其次,迪士尼集團的豐厚資產,包括透過收購 21 世紀福斯獲得的電視頻道、迪士尼樂園、周邊商品的生產與配銷通路等,可說是 Disney+ 的另一個關鍵資源。這些資源讓 Disney+ 在擴充 IP 與變現的過程中,擁有其他對手難以企及的資源與管道,也創造出 Disney+ 獨特的商業模式。

為便於閱讀探討,此處採用商業模式畫布圖 (Business Model Canvas),描繪 Disney+ 的商業模式 (註:因探討主題、時期與資訊量不同,商業模式畫布的內容可能因人而異。此處提出一基礎版本,以便理解分析)

從 Disney+的商業模式圖可看到,面對消費者端 (右方) 的顧客關係 (Cusotmer Relstionship)、通路 (Channel) 等要素,實際上與其他影音串流平台並無太大差異,而實質打造 Disney+ 獨特競爭優勢的,可說是價值創造流程中的關鍵合作夥伴、關鍵資源與關鍵活動三個要素 (Key Parnter, Resources & Activities)。

若將 Disney+ 的關鍵發展資源與 Netflix 相較 (下圖),將可更清楚的看到 Disney+的獨特之處:

透過集團資源的整合與運用 (如皮克斯工作室作品獨家上架),Disney+ 在「內容產製方向」與「商業化與變現模式」上與 Netflix 可說有頗為不同的樣貌,摘要如下:

◽ 以「延續強 IP 宇宙」為內容發展主軸

包括漫威、星際大戰等高含金量、高話題性 IP,Disney+ 當前的內容投資策略,優先圍繞此些強 IP 的衍生性作品為主軸,以達到創造話題,快速搶佔市場的目標。

著眼於強 IP 的策略,對 Disney+ 的快速擴展有強大效益 (畢竟話題與集客性高),但與此同時,也可能從資源角度,對原創、在地化內容的開發,帶來部份的排擠效應 (而原創與在地化,正是 Netflix 積極推動的),進而影響到內容的多元性。

這樣的強 IP 策略,可以從漫威延續劇集所花費的「鉅資」窺知一二。根據媒體預估,僅 6 集的洛基 (Loki) 製作成本即高達 1.5 億美金,而 9 集的汪達與幻視 (WandaVision) 更突破 2 億美金 (另外還有星戰、Pixar 等 IP)。然而,迪士尼一年花費在 Disney+ 的內容預算約在 8–9 億左右,可見其佔比之高。

◽ 發揮集團綜效,打造多元變現管道

根據數據,迪士尼樂園 (Disney Park) 已在 2021 年下半年全數重新開放,並實現盈利。整個迪士尼集團所擁有的龐大軟硬體資源,提供了 Disney+ 更多樣「變現」的可能性。想像一位熱愛漫威的年輕觀眾,在 Disney+ 觀看新一季的洛基 (Loki) 影集後,他可在線上直接購買公仔與週邊 (甚至是 NFT),並參與社群討論、分析與預測接下來劇情;也可走到實體店面查看更多限定產品,甚至在週末到漫威主題樂園 (Avenger Campus) 體驗或解鎖更多內容 (如果他剛好住在加州)。

相較於 Netflix 透過踏入線上遊戲領域,協助擴展 IP 世界並強化用戶黏性。Disney+ 則可能更仰賴集團的現有資源,透過串連各種不同內容接觸點,打造出具龐大世界觀的娛樂體驗與變現能力。

Disney+:一路順遂,挑戰 Netflix 霸主地位?

我們認為 Disney+ 的確具有這個潛力,但要真正撼動 Netflix 的領導地位,恐怕仍需幾年時間。Disney+ 在過去兩年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並擁有集團大量且豐沛的內容、財務與軟硬體資源。但若從用戶規模、市值、平均用戶收益與整體利潤等數據觀察,面對 Netflix 以及快速變化的娛樂內容產業,短期內 Disney+ 要做的「功課」恐怕還不少。

而 Disney+ 接下來的發展,能否能延續先前的強勁動能?從商業模式角度,我們認為「訂戶流失率 (Subscriber Churn Rate」將可能是相對重要的觀察指標。與其他以提供產品 (如星巴克的咖啡訂閱制),或獲取使用權 (如微軟 Office 365) 的訂閱服務不同,Disney+ 這類以娛樂內容為主的訂閱服務,用戶更仰賴服務商是否能「持續且高頻率的提供貼近個人喜好的娛樂內容」來決定是否續訂,否則可能感受不到必要性而導致較高的退訂率,甚至形成「即訂即看,看完即退」的行為模式

回到 Disney+ 當前的策略與商業模式,我們認為值得觀察的成長挑戰有二:1. 強 IP 內容策略是否不利於用戶再增長 2. 成本結構是否能有效優化,並降低虧損。首先,資源大量集中於強 IP 的延續作品 (如漫威與星際大戰),的確幫助 Disney+ 吸引大量原有 / 死忠粉絲與觀眾,但隨著擴張的腳步持續,以及當原創與在地性內容相對較為缺乏時,如找不到符合自身文化與喜好的內容、上新速度較慢等缺點將逐漸顯現,進而影響用戶的續訂意願。

其次,當用戶成長速度減緩 (Disney+ 近期的確出現類似狀況),以及若無法持續提升帶給用戶的價值感,Dinsey+ 要提升價格就更為困難,而這也可能導致另一個負面循環:內容投資預算與虧損同步擴大,但卻難從用戶手上賺到更多錢。這可說是訂閱制內容娛樂服務無法避免的議題 (Netflix 過去也曾多次調漲價格),也是 Disney+ 未來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本文透過剖析 Disney+ 商業模式與資源,探討其與 Netflix 間的異同,並提出用戶數量再增長,以及盈利能力兩個值得留意的成長挑戰。面對接下來持續的成長壓力,Disney+ 除了透過內部的自我調整與因應外,另一個值得留意與觀察的方向,則是整個迪士尼集團,將如何更緊密的串連各事業體,打造出與傳統影音串流服務截然不同的獲利模式與綜效。

這部份雖似乎仍在發展中,外部也尚未有明確的報導與數據。但包括星戰與漫威主題公園相繼成立,以及迪士尼跨入 NFT 市場等,都可嗅到當前這些強 IP 宇宙的投資與建構,對迪士尼來說恐非上線一個串流影片如此單純,而是追求背後更為龐大的商機。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我們是商模創新實驗室,以「協助組織與個人,建立長期具競爭力的價值創造系統」為初衷,分享商業模式的新知、心法與實務觀點,歡迎透過 本篇文章 瞭解更多。

與此同時,我們也成立了「商模創新小酒館」臉書社團!除了專業知識外,也分享關鍵的科技脈動與商業觀點,誠摯邀情您的加入,一起來「喝一杯」!

--

--

Leo
商模創新實驗室 Business Model Next

專注協助組織創新與變革,建立長期價值。專注於商模創新、系統思考與科技前沿,善於把複雜變簡單,簡單變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