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 Next|蝦皮店到店的再思考,難道只是一間新的便利商店?(上)

BM Next|蝦皮店到店的再思考,難道只是間新的便利商店?商業模式 蝦皮 零售 超商 創新 策略

今年八月,蝦皮在雙北地區一口氣開出 40 間左右的實體店面,並在短短兩個月左右,快速增加至上百店,同時搭配推出「蝦皮店到店」服務,提供買賣家取貨寄件服務,也讓其版圖從線上跨到線下。

蝦皮本次的舉動,也連帶牽動整個零售業的動態,如全台擁有近 800 間店面的美廉社表示,將於 2021 年第四季開通蝦皮店到店示範店,進一步擴大本次佈局的規模與影響。

先前有相關文章與討論,對於蝦皮推出店到店的背後動機進行探討。本文則試著從策略與商業模式的角度,對本次佈局提出觀察與分析,期許提供讀者不同的觀點與思考。主要探討議題包括:

  • 蝦皮開設實體店舖,其背後的可能原因與策略思考為何?
  • 本次的佈局,對台灣整體零售市場,將有哪些可能的影響與衝擊?(下篇)
  • 蝦皮實體店面與相關服務的發展,有哪些關鍵影響要素?(下篇)
內容說明:因台灣多數電商平台已邁入多型態經營,如蝦皮即在 2018 年推出 B2C(Business to Customer) 蝦皮24h,也與有 B2B2C 平台的蝦皮商城為便於分析探討,本文對於蝦皮的討論,將以其 C2C(Consumer to Consumer) 模式的蝦皮購物為主,以便較具體的探討其影響

什麼是「蝦皮店到店」?

蝦皮店到店的服務概念,其實與超商的店到店 (超商 A 店寄貨,同超商 B 店取貨) 大同小異。買家在結帳時可選取「蝦皮店到店」服務,並到蝦皮實體店取貨;賣家寄貨時則有兩種方案:至蝦皮實體店寄貨,或請物流收貨 (但就只能寄到蝦皮實體店)。

試營運期間僅開放部份賣家使用,且店到店服務免運費;未來試營運期間結束,單次運費預計為 40 元 (7–11、全家與萊爾富單次運費約在 60 元左右)

根據蝦皮官方文件 (連結),蝦皮店到店具有四大優勢:

蝦皮店到店的四大優勢。商業模式 創新 蝦皮 商模創新實驗室

目前在蝦皮的實體店面中,配置有一位服務人員,除了協助取貨與寄件外,也銷售零食飲料等部分產品。

蝦皮為什麼要投資實體店面?

先講結論,我們認為本次蝦皮進軍實體店面,具有「強化現有蝦皮生態系」以及「新客群與新商業模式」兩大攻守的策略目標:

蝦皮店到店的策略與目標。商業模式 創新 蝦皮 商模創新實驗室

動機 A:強化現有蝦皮生態系

在蝦皮的平台型商業模式中,增加買賣雙邊的用戶數量與交易頻率,並降低購物體驗上的斷點,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行動 (Critical Acitivity) 與核心能力 (Core Compenentence)。

根據數據,台灣整體電商規模在 2020 年呈現跳躍式成長,全年業績達 4,212 億,年成長率 16.1%;其中,便利商店依靠其龐大店舖數量以及全時營業等特性,讓「超商取貨」成為多數消費者偏好的形式 (2020 年光 7–11 與全家的寄取件次即超過 3 億件次)。然而,在高速成長的同時,蝦皮買賣家的關鍵痛點也加速浮上檯面:耗時麻煩的取件與寄件體驗,以及難以掌控的配送期間。

這些痛點在購物季或促銷期間更為明顯 (如雙11)。賣家在繁雜的理貨包裝後,到超商還要花費許多時間排隊與寄件,大量的貨物不僅佔據店面空間,甚至還可能面對便利商店滿倉難再收貨的反彈;此外,仰賴超商的物流系統,在需求高峰期也易出現物流量能不足,進而導致延誤配送等現象。

而蝦皮本次的店到店佈局,即可說是買賣家痛點的舒緩劑。即使尚未自建物流團隊 (目前與非超商的獨立物流企業合作),也能夠降低買賣家在寄件取件的負擔,以及配送的時效性問題,而店到店的設立,也讓蝦皮在運費與促銷操作上,擁有更大的彈性與空間

而回到整個平台商業模式的角度,不可諱言具規模 / 快速成長的賣家與品牌是蝦皮維持商業模式不可或缺的角色 (官方也投入大量資源招募與培育)。隨此類賣家與品牌的數量與規模持續成長,如何解決其痛點並提升平台價值,建構一個更具「黏性」的銷售平台,讓賣家持續留在生態系內 (而不是被其他平台挖走),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也可說是蝦皮推出店到店的關鍵動機之一。

動機 B:新客群與新商業模式

蝦皮目前的主要營收來源,包括成交與金流手續費,以及搜索排名/ 廣告費用,而即使蝦皮台灣在 2019 年已實現單季獲利 (數據),但整體 SEA 集團的電商事業體仍因高額的支出費用,而呈現虧損狀態。

實體店的導入,讓營收來源較為單一的蝦皮,有了開啟新管道與商業模式的可能。首先,線下實體店與線上銷售的串連,將可帶來新的綜效以及商業模式。如實體店創造出更多的廣告版位,讓賣家進行曝光,並進一步的導流回線上銷售;而各類實體限定的產品、快閃或限時活動等,則可帶來更多的話題與流量,進一步推升整個銷售規模。

其次,實體店也可能帶來倉儲量能面的價值。未來隨規模擴大,其多餘的倉儲空間,除了可進行產品銷售外,或許在電商規模快速上升的後疫情時代,還可能以衛星倉的模式出租給自身賣家與合作夥伴,讓實體空間的效益進一步放大。

回到客群層面,根據 UUPON 的 2021 網路購物消費行為調查,蝦皮特別吸引 20–29 歲的消費族群,加上 C2C 行動購物的本質,蝦皮的主力客群輪廓與其他 B2C 電商平台 (如 Momo、Yahoo 奇摩購物) 可說是略有不同。而隨著成長壓力的提升,跨出原有主力消費者,搶攻新的客群可說是必然的策略選擇。

在線上獲客成本持續高漲的當下,實體店自帶的曝光效應與在地性優勢,反而成為蝦皮接觸與獲取新客的良好管道,並為蝦皮接下來的成長與發展,建立良好的基礎。

從策略與商業模式角度,蝦皮這次的投資,可說是因應市場競爭以及未來成長需求下的重要決策。而作為極少數跨入實體零售的線上平台,對台灣零售市場將帶來哪些影響?以及,又將有哪些影響其發展的關鍵要素?此些議題,我們將於下篇進行探討。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我們是商模創新實驗室,以「協助組織與個人,建立長期具競爭力的價值創造系統」為初衷,分享商業模式的新知、心法與實務觀點,歡迎透過 本篇文章 瞭解更多。

與此同時,我們也成立了「商模創新小酒館」臉書社團!除了專業知識外,也分享關鍵的科技脈動與商業觀點,誠摯邀情您的加入,一起來「喝一杯」!

--

--

Leo
商模創新實驗室 Business Model Next

專注協助組織創新與變革,建立長期價值。專注於商模創新、系統思考與科技前沿,善於把複雜變簡單,簡單變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