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hange 互聯網大學|第五屆的世界觀詳解與分享》

劉亞喬|Tanja
劉亞喬 Tanja
11 min readSep 11, 2022

--

*目前所有文章及後續更新,皆移動到個人網站:談談譚雅。未來也會提供更多相關文章以及優惠!

嗨,我是亞喬(Tanja),是六月剛從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畢業的 BD 組學員。目前在奧美擔任AE (Account Executive)。

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由六個小組組成(MKT、BD、PM、ENG、CSR、UIUX),每組8人,共48名學生。期間學生會上課、進行專案,並獲得一位 Mentor 協助解答職涯上的問題。在這篇文章裡記錄了互聯網大學的世界觀、當初應徵互聯網大學時的問題回答,以及個人的心得與收穫。

【目錄】
-
應徵心得甚麼樣的人適合互聯網大學?
(1) 報名流程
(2) 互聯網大學學生的人格特質
(3) 我的表單填寫內容
-
課程與講座受邀分享的熱心大神們!
-
專案分享互聯網大學的學員在做甚麼?
-
Mentor配對、建議,和導師的飯局
-
個人心得 & 我是誰
附錄:XChange X 互聯網大學是甚麼關係?
簡單的架構圖

應徵心得|甚麼樣的人適合互聯網大學?

1. 報名流程

2. 互聯網大學學生的人格特質

  • 利他:是 XChange 所有成員很重要的共同特質。來到此處的大家都抱著「先付出才能獲得」的心態。透過付出與參與,讓自己獲得更多。
  • 積極規劃未來方向:學生時期容易徬徨、也多半不清楚未來的職涯道路。但可以根據實習、課程,有個大概想前進的方向。我所遇見的互聯網大學學生們,大家都不會說百分之百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但一定都有目的前進、也在多方嘗試的路上。

3. 我的表單填寫內容

因為簡答的部分太多了,我將當初問卷填寫內容整理成 Notion ,有想要應徵互聯網大學的再點這裡進來觀看即可。

基本上填寫表單、以及面試的原則與目的都不離以下幾點:

  • 「我」的品牌理念:將這份申請當成整合行銷,每個問題都必須傳遞出自己的中心思想。
  • 用「以終為始」的思考去提供價值:我所能提供的價值、以及該如何利用互聯網大學的價值達成我的目的。
  • 自己的軟硬實力為何?

實際上,我曾應徵過兩次互聯網大學,第一次在書審時就被刷掉。當時的我寫信寄給互聯網大學,詢問有無可以改進之處。令人感動的是凱閔不僅有回信,甚至給出了非常詳細的建議。見微知著,互聯網大學重視每位應徵者的想法,也奠定了再次應徵互聯網大學的決心。

當初落選時,凱閔寄給我的建議與回覆

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現正熱騰騰申請中,歡迎點擊此處立刻申請

課程與講座|受邀分享的熱心大神們!

大集合課程是互聯網大學期間五個組齊聚一堂的時刻,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堂業內領袖人物前來分享思維模式與經歷。各自小組的幹部們也都會邀請領域內傑出的前輩,前來為各組學員分享經驗與心法。

  • 優點:每個講師都經歷豐富,並具備國際視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涯走法,但共通點一定是主動積極。
  • 缺點:組別課程通常僅限自家組別的學員參與,由幹部決定是否開放。但無法知悉別組課表,因此也不太有機會去爭取聆聽。

1. 大集合課程

【大集合課程】共6堂
= 始業式

「創業經驗與共享經濟」|Stanlee / ChargeSpot創辦人
「從新創和創業角度,談台灣人才如何出海國際」 |Edgar / SparkLabs Taipei創辦
= 課程
「做人生的 CEO: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商業思維?」|Gipi / 商業思維學院創辦人
「勇闖海外市場:數位內容商業拓展面面觀」 |Michael / KKBOX
= 額外課程
「簡報課」&「社群品牌」|林大班 / 寶沃創辦人
= 課程
「學長姐職涯分享」 |Stanley (SHOPLINE)、Holly、Helen
「活得像個病毒」|林東閔 / 前宏佳騰CEO
= 課程
「履歷健檢、職涯探討」|陳韋丞(職游創辦人)、Lydia(Yourator創辦人)、Jarryl(國泰人壽HR)
= 結業式
「結業分享」|Vincent / 將來銀行

每位講師的分享,在日後許多場合中仍然常常回想起來,可說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都受用無窮的視野與觀點。下面擷取在大課程中,恰好現階段的我 (2022.9.11) 最有感觸的一段話。

「每天想好人生的劇本」- 林東閔

  • Background Information

在奧美擔任AE的忙碌日常中,伴隨著許多突發狀況。初期常常怨嘆無力控制臨時狀況,常常疲於奔命、手忙腳亂的處理。

  • 規劃每天的劇本

突發狀況無法預期,但是還有每個廣告專案、財務項目、報告等待處理,那該怎麼防範處理時被打斷? 廣告業的上班時間是10點,但財務及行政是9:30開始。因此我將財務流程以及僅須個人處理工作內容移到 9:30 ~10:30 的時間內處理,並將大把時間留給專案以及突發狀況。

在開始執行後,逐漸能與東閔分享的觀念產生共鳴。若我們每天都由代辦事項催促著往前,那麼我們不僅不是這齣劇的導演,更被一堆無意義的 Bullshit Jobs 耗費時間。反之主動去規劃每天的時間、成為主導者,有意義的從中汲取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進行反思,幫助學習與前進。

始業式大合照

2. BD組內課程

【BD組課程】
= 素養力:黃信翔/ BD Director @ Red Peak
= 溝通談判力:小白姊(白慧蘭) / 微軟工作生活家
= 市場策略力:Monica Lo / Consultant @ MasterCard
= 簡報提案力:吳佳駿 / iChef Co-Founder、張正涵(Nelson)@ Google Customer Solutions

在各小組的領域業師中, BD 組的課程多是分享業師的 Career Path、如何Leverage 合作雙方的資源,以達到最大效益等心得借鑑與參考。

下面擷取在BD領域課程中,深覺影響最大的觀念

The greatest takeaway for me

「選擇做什麼很重要,我們有做事的機會成本」

- 張正涵 Nelson Chan

(1) Goal(What):我們是在對誰說話?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

「身份角色的換位思考」,主管與老闆最在乎的是時間、人力配置與金錢,與其用做事的脈絡,不如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去溝通更為合適。

(2) Insight (Why):事情值得做嗎?

為什麼 Googler 如此忙碌,但卻仍然每天可以有時間去發展自己有興趣的項目?原因在於懂得選擇與排序。Nelson 特別強調,我們台灣人最重視的就是解決方案,任何事情一看到問題,第一步就先想「該如何解決?」。

這是台灣人最缺乏、也最該學習的步驟:「問題值不值得被解決」。時間有限,選擇要做什麼很重要,因為我們有做事的機會成本存在

(3) Solutions

(4) Timeline & Feedback

小組課程的好處

成為 BD 的道路百百種,從講師過去的經歷能夠看見較清楚的職涯道路,了解如何成為一名憑藉技巧與異業合作來去 Leverage 資源的 BD。

左為 iChef Co-Founder 吳佳駿、右為 Google Customer Solutions 張正涵(Nelson)

專案成果|互聯網大學的學員在做甚麼?

【BD專案】
= 專案 Kick-off meeting
= 1st Internal Review
= 2nd Internal Review
= 結案報告

在第五屆互聯網大學,每個組別都需要進行專案。BD組內的專案皆是自發性地去找互聯網大學的痛/癢點開始執行,我們這組所發想的專案有:

最後考量到時間與人力等因素,選擇執行「建立人脈的場合」- 校友回娘家。

  • 優點:在整個專案進行時,都多虧有專案導師 Gavin (Garena 策略分析, 台大 CTPS 助教) 的協助與質疑,讓我們得以一次次精煉內容與深掘目的。整個活動與過往所舉辦的學校活動相比都更有層次嚴謹的目的推導流程,以及是否達成目標的量化KPI
  • 缺點:因為依靠自發性發想,在籌組與執行過程中,若沒有個人持續性的努力與參與,可能無法從與導師的對話中學習。互聯網大學僅僅是個提供你舞台的公益組織,成長與收穫是個人爭取的表演項目。

關於更詳細的流程,歡迎觀看心得 -《如何籌辦一場有效的活動?一起來看互聯網大學校友回娘家! 》

線上校友回娘家活動過程

Mentor|和導師的飯局

何時配對?

在錄取上互聯網大學的第一堂課 - 始業式時,會邀請此次 4位Mentor 出席與會,並在聽完意見領袖的演講後,學員與 Mentor 會自我介紹、聊天,來對彼此建立初步的認識。

學生與 Mentor 將在課後填寫理想的 Mentor 人選。配對成功的權重可能包含過去的背景、雙方志願序填寫等條件。因此令人耳目一新的自我介紹十分重要。雙方志願序一致,配對成功的機率也提高許多。

關於如何和互聯網大學心儀 Mentor 配對的秘訣,可以看先前分享的始業式心得

後續流程與建議

雖然組織規劃是希望每月至少一次的碰面,但由於Mentor 與學生的忙碌,見面頻率更視學生與 Mentor 之間的約立情況,實際上沒有硬性規定。

  1. 主動約忙碌的 Mentor: Mentor 都是業內人士、平常都非常忙碌。但現成的資源在手,請主動!主動!主動!去約自己的 Mentor。
  2. 不擅聊天?雙人組隊免尷尬:由於 2名學生配1名 Mentor,可以討論看看要1 on 1 或是 1 on 2 進行。我們自己是選擇 1 on 2 ,在準備見面內容討論各自的職涯問題上能夠準備得比較周全、也較不尷尬。除了自己與Mentor 的雙方交流,也能聽取同儕的問題,彼此給予建議與想法。
  3. Co-Coach 方案享更多:可以和小組組員一起主動約 Co-Coach,善用時間、更可以同時觀察 2 位 Mentor 的想法共通之處。找出前輩們步步攀向高處的共通心法。
與 Mentor 們的聚餐

個人心得

在互聯網大學內收穫頗豐,更深刻的認識到何謂主動積極地去爭取資源、能見度與人脈。

其次,套用很喜歡的導演 Jack 所拍攝《私室》裡,謝祖武所講的一段話。

每個年代都有自己要越過的山頭,父母年代爬的是一座荒蕪的山丘,那個時候人人一無所有,只知道要向上爬。所幸路並不陡,只要肯認分的一步步向上爬,終有一天會登上山頂。

但現如今就像是在登百岳。陡峭的山路乍看危險,但這個年代工具齊全,登山包、GPS應有盡有。但我們卻在原地躊躇不前,猶豫著是否要向上攀爬。

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資源遠比父母那輩來得豐富,然而要爬的山也更陡。更是Echo前面 Nelson 所言:「我們有做事的機會成本」、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昧的埋頭苦幹與努力,卻缺乏了反思與成果,就通通都是無用功。

我是誰?

如前言所說,我是第五屆互聯網大學BD組的學員劉亞喬。畢業於政大歐洲語文德文系。現正在奧美擔任AE (Account Executive)。過去曾擔任過 SaaS 新創 GoFreight 的成長行銷實習生與中租零卡(現銀角零卡)的行銷企劃實習生。

若你有任何問題、想分享給我的心得,或是單純想建立連結。都歡迎直接透過 FB IG 或是 LinkedIn 聯繫我。💚

最後,祝你在想前進的方向上,一切順利🍀

《Mr.Bartender 》第二季 :成功就像登山一樣 S2

Appendix

XChange與互聯網大學是甚麼關係?

XChange 由創辦人許詮所創,是個讓想在互聯網公司內就業的人才彼此認識的組織。而「互聯網大學」是 XChange 為了大學生所設立的 Program,旨在讓想前往互聯網產業內就業的學生可以提前與業內人士接觸、彼此建立關係的地方。

但其實現在諸多產業都多多少少和互聯網掛勾。舉例而言廣告業不只是傳統廣告,更需具備數位行銷、線上社群等知識。因此個人認為 XChange 更像是新創圈、科技業以及相關人脈的社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