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銷到電商產品經理 PM:轉型職涯的實用策略

Mark Liao
美國菜雞日記 Fresh off the plane
11 min readMar 7, 2021

從科技業行銷轉職到電商PM到也半年了,最近終於有點時間沈澱,紀錄一下這段歷程(再不寫之後一定忘光光XD)。如果你有相似背景,也在思考要不要轉職 PM,這篇文章或許會對你有點幫助。

▍1. Why Product Manager?

不論去哪裡面試,Why PM這個問題對轉職者可以說是必考題。根據產品三眼怪2020產品經理的調查報告,有超過75%以上的 PM 都是從其他職能領域轉過來,而其中最高的分別是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 和行銷 (Marketing)。而我剛好就是其中之一。

聊聊我的經驗吧。在轉職PM前,我在 Seagate 台灣先做了大約 1.5年的marketing,之後轉調到新加坡做了1年的行銷分析 (Marketing Analytics)。我從大學就對行銷和商業策略很有興趣,也覺得自己是個很 Analytics Mindset 類型的人,因此在從行銷轉往 Analytics 時覺得這應該就是我的夢想職涯了吧!

但當我開始深入進入分析資料科學的領域後,我開始有些迷惘這是不是我想長期發展的一條道路。我還是很喜歡分析,但資料科學領域的職涯發展更像是一條專精,技術能力、理論基礎要求更高的道路。

從工作經驗裡,我發現我喜歡成為團隊裡的溝通橋樑,同時也喜歡學習、應用各種不同領域的內容在我的工作上。相反的,我對專精在資料科學的領域,學習深入的統計理論或 Coding 卻沒這麼大的興趣。我慢慢發現比起專才 (specialist) ,我好像更適合通才 (Generalist)的道路 ,而也是這時我發現 PM 的職涯正是結合多種能力的一種訓練(如下表)。

Source: ATLASSIAN

身為一個產品經理,你必須對Business/ UX/ Tech都有所涉略,才有辦法和其他跨部門的團隊 (designers/ developers/ business stakeholders..etc) 溝通。產品經理也常是最終要扛下產品成敗最大一部分的人。也因此不管是什麼領域的問題你都必須想辦法了解,並且為你的產品負責。這樣的工作內容讓我覺得非常興奮,想要去嘗試的,而這也就是我Why PM的初衷。

對我來說,確認Why PM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最難,但也最重要的一步。當認真思考過後,找到了那個屬於自己的Why,就會產生信念堅持下去,突破各式後續的轉職的難關。

▍2. 決定方向後,盡可能的學習吧!

決定好方向之後,接著就是深入了解PM到底在做什麼。以下是我從開始準備PM面試、到現在做PM後,陸陸續續看過的一些學習資源和大家分享:

1. Online Courses:

Become a Product Manager | Learn the Skills & Get the Job

推薦指數:★★★

雖然我沒有看完,但內容類似PM 101,對於一些對PM完全沒有了解的人蠻有幫助的。例如PM VS.PMM的工作差異以及職涯發展、常見的產品開發模式、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打造MVP等等,能讓你對PM Day-to-day工作有個大概了解,小缺點是每個子領域就沒有很深入。

產品思維:Spotify 產品經理帶你快速入門

推薦指數:★★★★

總時長大約四小時,也算是蠻好入門了解PM思維的內容(還是中文的)。看完除了對產品思維、產品開發流程更加了解外,講者也分享了一些在Spotify的案例幫助你吸收。不過每個章節偏短,大多也是停留在方向、大概念的層面,有時會覺得比較類似講座形式,看完可能比較難馬上深化變成自己的能力。

產品數據分析 — 打造網路產品的決策引擎

推薦指數:★★★★★

這門課其實是我開始當PM後才慢慢看完,但真的是大推,課程非常系統化和紮實!推薦所有給在網路產業工作,對數據分析有需求的人。大鼻和辰禧從產品指標定義、產品成長、產品互動等每個環節都有詳細的解說,並搭配案例和延伸閱讀。除此之外,每3個章節左右還有一份個案作業讓你統整跟實踐學到的知識,在寫完作業後真的有把能力內化的感覺。

2. Medium:

產品三眼怪

應該是台灣最大的產品經理部落格之一,合作的writers很多都是大神級別XD,個別的medium文章也都很精彩。 除此之外,每年三眼怪也會做一些產品經理的問卷研究,對想了解PM職涯發展、技能、薪水等蠻棒的參考資料!

3. Podcasts:

Product to Product:

是Roadmunk (一家Product Roadmap Tool公司)主持的podcast,每季有不同的主題,專訪在各個不同公司工作的PM的節目,訪問的內容蠻深的,也有機會了解各種不同類似的PM的思考方式跟成長過程。

設計遊牧 Design Nomads:

是由新雅、念華、Jasmine三位深耕UX多年的UX研究員/設計師所共同主持的節目。對UI/UX沒什麼概念的人,算是了解UX的一些好入門的資源,有時也可以換位思考,聽一下Designer/ UX researcher在和PM合作時的思考邏輯和可能的衝突點在哪裏。

4. Books:

Don’t Make Me Think

是一本對UI/UX入門蠻不錯的書,雖然例子偏舊(都是.com時代網頁的例子為主),但怎麼作一個好設計的精髓還是蠻有參考價值

Swipe to Unlock:

這本書雖然不算是為產品經理打造,但是對整個軟體科技業的技術、商業策略有很棒的介紹。尤其是很多技術相關的內容,作者能用非常生活化例子讓沒有技術背景的讀者也能快速理解運作的原理,蠻推薦給所有對軟體業有興趣的人!

還是要說一下,看完(聽完)這些內容跟能實際運用這些知識還是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距XDD。在進入PM生涯後,我覺得實戰還是最能成長、把能力內化的方式。不過在成為PM前提早接觸這些內容仍然有許多好處,以下我大致歸納成兩點:

1.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提早熟悉各種陌生的專有名詞讓自己不再感到恐懼,慢慢開始了解產品經理的思考方式,讓自己在不知覺中把這些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能力。當有一天真的拿到PM面試時,你的回答會更自信,思考方式會更像PM和貼近產品團隊想要的人才。

2 近一步探索自己到底想不想做PM

即便PM在許多人眼裡擁有不錯的職涯發展,但適不適合你,只有接觸過後才會知道。如果看完上述分享的資源後,這樣的工作內容一點都不會讓你興奮或是停不下來想看更多,那也許你可以停下腳步思考一下究竟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往PM職涯前進。

除了許多知識類型的文章外,許多PM前輩在文章中也會分享他們的職涯軌跡和day-to-day work,多看一下這些內容,或者直接找幾個正在做PM的朋友/前輩聊聊都是可以幫助自己釐清到底自己想不想做PM的好方法。

▍3. 面試流程

我蠻幸運在探索PM的路上不久就拿到了面試的機會,最後面試了第一家拿到offer就決定去了,因此樣本數也不太多,但還是可以分享一下我面試 Shopee新加坡 PM 的流程跟內容:

  • 1st round: HR interview
  • 2nd round: line manager interview
  • 3rd round: product head interview

除了第一輪HR面試只有半小時外,後面兩輪都是大約一小時的面試時間, 問的問題數量不多,但每個問題都追問的蠻深蠻細的。題目大概可以分成幾種:

1.Tell me about yourself:

很基本的自我介紹題,沒什麼特別。

2.Behavioral Questions:

通常會問在你過去的經驗,怎麼做決定的,以及後來達成的成果是怎麼樣。E.g. 有沒有團隊中不同部門的意見不一樣的經驗?你是如何處理的呢?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STAR Method 的分享教你如何組織你的答案,回答這類型問題的文章。

3.Estimation Questions:

類似顧問業的問題形式的一種。E.g. 全台灣每年有多少茶被喝掉?請問中國一年的輪胎市場有多大?

網路上有蠻多方法論跟教學要怎麼一層一層思考這種類型的問題,如果想了解更多也可以參考一些顧問業面試的書籍例如Case Interview Secrets

4.Resume Related Questions:

這部分就是熟讀你的履歷,確保每一個點你都充分準備,不論被問幾個follow-up questions你都可以從容不迫的答出來就可以了。

5.Product Thinking/ Product Vision:

由於我面試的是junior產品經理的職缺,因此沒有遇到太多技術或產品願景的問題。大多都是面試官拋出一個問題後引導你思考,觀察你的邏輯,接著延伸原本的問題繼續和你討論。這類型的問題包羅萬象,蠻難提早準備的,不過我覺得還是可以在生活多體驗各種產品,試著思考它背後的機制跟為什麼這樣設計練習看看。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我遇到比較有趣的題目。

Question:
你有注意到Gxxb(東南亞最大叫車平台)最近app首頁介面有什麼不一樣嗎? 為什麼他們有這個改動呢?

→ Gxxb以前是把叫車服務放在第一個按鈕,外送食物放在第四個按鈕,但因為新加坡當時正因為疫情封城,幾乎沒有叫車的需求,但食物外送的需求卻是大幅增加,這可能是根據使用者習慣所做的改動(別擔心,我也沒有發現XD,是面試官提醒我才開始引導到這個方向的討論。)

Follow-up question 1:

那如果你是這個app首頁的PM,你做這個產品決策邏輯可能是什麼?你會需要哪些資料幫你做決策呢?

→ 這裡開始延伸到一些產品指標以及商業邏輯判斷的問題。開始從UI/UX延伸到更深一點的產品思維。

Follow-up question. 2:

假設在封城期間,Gxxb最大的目標是透過外送食物的營收彌補叫車服務營收的損失,有什麼樣的產品功能/商業策略可能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呢?

→ 最後就引導到一個比較開放式的一個商業決策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但透過跟面試官的一步一步討論就可以縮小到幾個比較可能的方案再進一部闡述,面試官也會在過程中給你不同的回饋,面試起來的感覺蠻像Case Interview的。

面試除了是公司在測試你的能力、culture fit外,也是個讓面試者與面試官彼此了解的機會,尤其面試你的人常常是未來要跟你朝夕相處的line manager。因此你也應該思考是否想在這個環境/與這些面試你的人工作。

在我面試的過程中,我蠻享受和現在老闆的對話,感覺合作起來會很開心,因此在收到offer之後沒有考慮太久就決定要去了。

再爛的公司都有好老闆,再好的公司都有爛老闆!

建議大家在選工作時一定要把「人和」 放入參考指標一起考量。在經歷幾年職場經驗後我覺得遇到「好老闆」在年輕時可能比選到「好公司」更重要😂 ,當然在好公司一般來說遇到好老闆的機會也越高。

一個好老闆能給你足夠的發揮空間,也會給予你反饋,讓你知道哪些部分自己要加強,對於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幾年來我遇到很多很令人尊敬的老闆們,真的只能說運氣很好吧!

2. Linkedin是你的好朋友,不要害羞尋求幫忙!

另外面試還有一個小技巧和大家分享就是善用 Linkedin。在我收到 Shopee 面試後隔三天就要面試,我馬上打開 Linkedin 聯繫目前正在 Shopee 新加坡做 PM 的台灣人,傳了大概20個 Cold Messages 後,很幸運真的有一個學姊回我,願意和我 coffee chat 聊聊。剛好她跟我正在面試的 team 有合作過,對於這個部門的產品蠻熟悉的,也很願意跟我分享她 PM 的工作內容和面試經驗,對於我後續的面試真的有很大的幫助。

Cold Message的回覆率一般都不高,沒收到回覆也不要氣餒。但當遇到好心人的時候真的會得到許多很寶貴的資訊跟建議,有時甚至還會多交一個朋友😂,真的是百利無一害!

▍4. 小結

我在轉職PM的路上遇上很多貴人,沒有他們的幫助我的路肯定不會如此順利,也才決定打這篇文章記錄一下。

如果跟我有相似經歷、也打算轉職PM的人,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點幫助,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也歡迎私訊我👌。祝大家在轉職的路上一切順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