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媒體識讀:直播新聞與報紙比較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Published in
5 min readMay 14, 2019

--

兒童週報與四大報的比較中,學生發現四大報的新聞數量與兒童週報有很大的差異,前者既要注重時效性又要有那麼多的新聞數量。

新聞台現狀

回到電視台其實也是如此,一整天新聞連播,又有如此多家新聞台,要如何維持新聞的高品質與多元?

在討論新聞台還可以怎麼做時,學生提出希望新聞可以「」,擴大眼界、有國際新聞就能有更多東西報導;希望新聞可以「」,針對同一件事情可以有深入的追蹤及報導;希望新聞可以「空白」,在沒有事情可以報導的時候,其實可以不要繼續報導沒有關係。

但為什麼新聞台不這麼做呢?我們一起討論,最後還是回到人力、資源的問題,有人才能跑國際線、有很多人才能跑很多國際線、有錢付這些人的薪水、給予相對的資源,才能一直在世界各地做新聞追蹤報導跟連線;至於為什麼不能空白?孩子說,閱聽人自己也沒有辦法做到空白,所以才需要看電視啊!

在這部分的討論能夠看出孩子其實能夠提出「問題」,與過去的研究及發現的狀況相同,但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甚至是深入改善這個狀況,有待各界的智慧與共創。也很開心看到公視、華視等媒體正在用心改善這樣的狀況。

學生的想法

我們今天的上課內容是請學生利用10~15分鐘,至youtube搜尋不同家的新聞直播(中天、TVBS、三立、東森、台視、民視)觀看,並記錄下其新聞標題、類型、花了多少時間報導、用什麼方式報導,以及學生看完新聞的感受。

在讓學生看新聞的過程,我接收到上課以來最多的抱怨XD

雖然大家覺得分析跟紀錄新聞很有趣,但也有很多不開心的感受,原因在於新聞報導的重複性與廣告,直播新聞中大概每兩則新聞就會有一則大廣告,兩個班共30分鐘,出現的新聞類型都非常重複。

「老師,他們一定很缺新聞!」

「老師,這新聞這麼無聊,怎麼可以播這麼久?」

「為什麼留言區這麼奇怪?」

「直播台兩則新聞就有一則廣告,這樣要怎麼看?」

最常出現的還是社會事件與政治事件,也會隨著時段的不同各台有不一樣的差異,這點在看三立新聞的時候非常有感,在第一個班觀看時新聞非常多元,有社會、影視、國際、健康、科技,他們下課後去「推薦」另一個班的同學要看三立比較好,結果第二個班上課時,三立變成100%政治新聞電視台。

學生也提到目前這個時段好像比較「正常」,晚間新聞就真的會比較多密集的政治新聞,「可能是大人愛看」,我請大家回家訪問一下大人,也注意晚間新聞,但拉回我們一開始討論到的問題:「新聞台為什麼會這樣?」、「目前新聞台面臨什麼困境?」

新聞台與一般報紙比較

學生在討論時很快就察覺到不同家新聞台還是有可能用同樣的方式播報,從時間長度、取材、呈現方式幾乎都一樣,這是一個意外之喜。

後來在標題形式上大家也發現一般報紙的標題可創造空間較小,但可橫排或竪排,電視台較容易除了主標還需輔以非常多不同形式的小標,原本的大標局限於單行標題;另外在影音、圖片數量上也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回答中也可以發現學生普遍不喜歡太多字,直播中的資訊處理方式是他們所習慣的;也有學生認為報紙比較好,因為可以篩選、只看自己想看的,不像直播新聞不能跳過。

最後我將問題拉回來,比較完兒童週報、直播新聞,一般報紙的優勢到底是什麼?適合報導怎麼樣的新聞?學生認為一般報紙的教育性質或資訊整理要再提高,畢竟比起直播新聞,其留存的方式方便,可留存的時間是更為久遠的。

這兩週比較完不同形式的新聞類型,接下來就要深入解析報紙,以及透過討論,學會辨別、篩選報紙中的資訊,更能掌握自己的認知。

--

--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相信陪伴與分享的力量,認為教育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更好。 謹記陳爸說:「我們要愛孩子,等他們長大,他們會用我們愛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