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董的歌曲神在哪?淺析周杰倫早期冷門經典與藝術價值

辰風
隨筆天下
Published in
Aug 10, 2021

如果你對這類型的解析文章有興趣,不妨訂閱我們的全新YouTube頻道哦,掌握最新、最深入的流行歌曲分析:

當一提到周杰倫,相信不少人首先聯想到《聽媽媽的話》、《千里之外》、《稻香》、《青花瓷》或者最近《告白氣球》這些傳唱度極高的作品;對於有些人而言,杰倫的獨有唱腔、口齒不清甚至都會被人所詬病。然而,這篇文章將會帶領讀者顛覆這些刻板印象。先強調一下我們的結論:周杰倫的作品(尤其在早期)是極富藝術價值的,曲風的創新與前衛性無可取代,並且在華語樂壇並且具有不可磨滅的時代意義。

周杰倫2004年《七里香》專輯附圖,攝於海參威。

筆者最近在回顧周杰倫的早期歌曲,值得注意的是,如同所有杰迷的心得:杰倫曲風的「衰退」無外乎落在2008年《魔杰座》專輯前後。為什麼可以說是衰退?我想,「商業化」應當是最核心的因素。經由大致上的分析整理,可以發現藝術價值最高的大概是從2000年首張專輯《杰倫》、《范特西》、 《八度空間》、《葉惠美》到2004年《七里香》左右;然而從《十一月的蕭邦》開始,雖然也有不少動聽的名曲,曲風卻有明顯商業化的傾向。諷刺的是,開頭我們提及的那些家喻戶曉歌曲每一首都是收錄在這一專輯之後的歌曲。或許正因為商業化的傾向,所以才得以讓這些歌曲成功流傳街巷。

以下來逐一分析前五張專輯的一些特色作品:

1. 《Jay》——周杰倫時代的誕生

當年還在阿爾發公司下擔任吳宗憲的助理,經歷了寫了許多歌卻沒人願意錄唱的曲折歷程。據說吳宗憲因此設下挑戰,要他十天之內完成五十首作品,若能實現則會挑出十首並製成專輯,否則日後便不允許寫歌創作。年少的周杰倫聞此立刻答應,並準備了數箱泡麵、把自己關在房間內日以繼夜創作,果真,他在十天內產出了五十首作品。而其中被挑出的十首歌曲,正是這張《Jay》專輯的雛形。自此,一個前所未有的華語曲風橫空出世。

這張專輯呈現了明顯的周氏特色。《可愛女人》、《星晴》、《黑色幽默》、《龍捲風》已經足夠有名氣,而在譜曲、唱腔、甚至於轉調的部分也都獨樹一格,不過在此先不贅述。

  • 完美主義》:歌曲最後一段歌詞全部以「周杰倫」三個字貫串,和聲的疊加、轉音都讓這首歌成為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品。
  • 娘子》:基本上是周杰倫與方文山首度嘗試中國風,曲風編制以R&B為主體,卻完全沒有用中國樂器演繹,反而以爵士和弦譜曲,同時交織現代嘻哈、巴洛克式弦樂。就連李宗盛都讚嘆這是第一首成功實現「中西合璧」的作品。
  • 反方向的鐘》:早期冷門的R&B作品之一。開頭哼鳴仔細一聽是注音符號「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主旋律是帶有東方色彩的小調五聲音階,另一方面,導歌、副歌的詮釋口吻也類似於西方油漬搖滾的沾黏唱腔。

除此之外,《鬥牛》、《印地安老斑鳩》等歌曲也十分獨特,而這張專輯也打破了往昔以淒美情歌、婉約唱腔為正宗的框架,將華語樂壇引領進一個嶄新的世代。

2. 《范特西》——躍升華語樂壇殿堂

除了有《簡單愛》、《開不了口》、《安靜》這類典型抒情歌,有著更多的繽紛色彩,諸如:穿越劇情節的《愛在西元前》、幕府時代的《忍者》、環繞幽僻古宅的《威廉古堡》、近代中國風的《上海一九四三》、反映社會景況的《爸 我回來了》等歌曲。這張專輯在當年金曲獎入圍十項、拿下共五座獎。這張專輯可以視為首張專輯的延伸、並充斥著天馬行空的魅力。

  • 爸 我回來了》:並不算冷門,但可以說是極少數以「家暴」為歌曲題材的華語作品,主歌以嘻哈呈現、副歌則以閩南語詮釋。
  • 忍者》:日式曲風的體現,古今交融的特殊作品。同樣有方文山的細膩歌詞、周杰倫的標誌曲風。
  • 雙截棍》:雖說是家喻戶曉的歌曲,「哼哼哈兮」依舊不時徘徊耳際,但這首曲目在華語樂壇卻有著教科書程度的重要性。中國風歌詞,搭配金屬風的編曲,摻雜著二胡、交響樂的背景,在當時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的作品,至今依然難以被超越。同時,也是電影《青蜂俠》的結尾配樂,基本上是第一首登上好萊塢電影的中文主題曲。

除此之外,周杰倫以《愛在西元前》奪下最佳作曲人獎、方文山以《威廉古堡》摘下最佳作詞人獎、鍾興民則以《雙截棍》拿下最佳編曲人獎。

3. 《八度空間》——鮮為人知的瑰寶

這張專輯應該是周杰倫最大的遺憾,因為獲得多項提名、卻沒有任何獲獎。儘管如此,它卻是杰迷心目中的瑰寶。在前期專輯中,《八度空間》雖然收錄的歌曲雖然相對冷門,其中卻有不少細膩的作品。比如:

  • 半島鐵盒》:在專輯中相對有知名度的歌曲。開頭是一段店員的口白,隨後立即切換為主旋律。以Rap、R&B交織而成。那麼,「半島鐵盒」究竟是為何物?事實上,這是一本方文山的小說、書內附帶周杰倫的寫真集,而在歌曲裡被周杰倫轉化成象徵愛情回憶的「鐵盒」。
  • 回到過去》:應該是這張專輯最有名的作品了,曲式結構的特色無庸置疑,歌曲最後的留聲機式結尾更是點睛之筆。
  • 米蘭小鐵匠》:最值得一提的是多層次編曲結構 — — 東歐風情的木吉他間奏 (2:43開始)、多重音效與和聲的疊合、導歌尾音的漸弱處理、最後一句尾音的特殊轉音 — — 這一連串錯落有致的特色是當今主流Rap歌曲中鮮少呈現的。

除此之外,以電子曲風著稱的《半獸人》、蘊中華文化為題的《龍拳》、或者融中式歌詞入西式曲風的《爺爺泡的茶》,都稱得上專輯裡的佳作。

4. 《葉惠美》——登峰造極的曠世鉅作

如果說《范特西》是讓周杰倫登上華語殿堂,那麼,2003年《葉惠美》則可以說是周杰倫藝術價值最高的巨作。首先,《晴天》應該是這張專輯裡最著名的作品,作曲架構十分獨特,可以說是周杰倫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另外,《東風破》則開創了具代表性的中國風流行樂。接下來,我想介紹幾首更為奇妙的作品:

  • 以父之名》:周杰倫「暗黑三部曲」之首,同時也是空前絕後、被廣泛公認的「神曲」。首先,這首絕非冷門歌曲,它在當年7月16日全亞洲電台同步首播時,全球估計有8億人同時收聽,也因此,那天被定為「周杰倫日」。開頭的義大利文禱告詞、《教父》電影式的編曲情境、幽暗的詞藻,構建出華語樂壇極其罕見的哥德式曲風。編曲方面,網路上可以查得到非常多相關資訊,乍聽之下也許平淡無奇,但仔細探究將會發現:這是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典神作。同時正是這首歌將周杰倫打進國際市場。
  • 妳聽得到》:歌曲2:47處 (以官方MV為主)「只有你能聽得到」一句採用了「音軌倒錄」技巧。什麼意思?就是你聽不懂他這句在唱什麼,一旦用專業設備將這一句倒帶播放後才能聽得出來,同時也呼應了歌詞的意境。因此可視為一個極具巧思的細節。
  • 梯田》:標準冷門歌曲。開頭的歌詞詼諧,卻又有犀利的一面,使得周杰倫被提名最佳作詞人獎。副歌部分,移轉為台灣原住民曲風,並且點出環境生態等議題,因此是個同時有文化與社會意義的作品。

除了以「環保」為立意的《梯田》,也有以「反毒」為題的《懦夫》。這張專輯裡有著黑幫文化、反毒宣導、青春縮影、中國曲風、濃情蜜意、環保意識,不僅跳脫了音樂藝術上的成就,更投映出了現實社會的全貌。

5. 《七里香》——磅礴的音樂盛宴

本張專輯裡最耳熟能詳的歌曲無外乎是《七里香》、《藉口》、以及以高音著稱的《擱淺》。以下則分析幾首值得一提的佳作:

  • 外婆》:以Rap為鋪敘,有著動聽的副歌,主題則是罕見的「親情」,敘述外婆的期待與無奈。同時歌詞也帶出了第二條主線,「記得去年外婆的生日,表哥帶我和外婆參加,她最最重視的頒獎典禮,結果卻拿不到半個獎⋯」娓娓道出當年《八度空間》空手而歸的遺憾。
  • 亂舞春秋》:編曲方面可以視為《半獸人》的加強版,乍聽之下是中國風,卻又有電子遊戲一般的魔性配樂。
  • 止戰之殤》:華語樂壇極其罕見的俄羅斯曲風,以「反戰」為主軸,並且是透過孩童的視角,呼應專輯封面;編曲方面,由周杰倫全方位操刀,前奏以鋼琴為主軸,簡潔的小調曲式散發出憂傷的情懷,隨後切換成鼓點、進入主歌;歌詞頗具詩意,「惡夜燃燭光,天破息戰亂;殤歌傳千里,家鄉平饑荒」,使其藝術與人文價值同時昇華。

當然,專輯裡面也有不少經典曲目,可以說是精緻無比,同時也是周杰倫歷年作品中全亞洲銷量最多的一張專輯。

下一張專輯則是《11月的蕭邦》,收錄不少動聽的歌曲,卻也意味著商業化傾向的開始,儘管如此依然有著不少佳作。接著是2006年的《依然范特西》,收錄有兩首膾炙人口的作品。翌年的《我很忙》專輯,可以說是周杰倫平均而言傳唱度最高的一張。2008年《魔杰座》,開始了一些魔幻曲風的嘗試,卻也被普遍認為是周杰倫專輯質量下滑的開始。

雖然2010年《跨時代》品質依然中上,即使如此,卻已經不如當年的輝煌。而隔年的《驚嘆號》更是跌入谷底,後一年推出的《12新作》同樣景況淒涼;至於之後的《哎呦,不錯哦》跟最近2016年的《周杰倫的床邊故事》,雖然仍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曲目、在YouTube的點閱率更是名列前茅,卻似乎也少了些早期作品的靈魂。

周杰倫的歷年專輯裡面,基本上都以是本人親自作曲。作詞人團隊以擅長「中國風」的方文山、與擅長「暗黑風」的黃俊郎最為著名;編曲團隊,則以鍾興民、洪敬堯、林邁可最具代表性。正因這些集才藝於一身的音樂人叢聚一堂,才得以生產出如此豐富且極具藝術價值的音樂作品。

然後,有人會問:現在的歌曲強調社會意義,周杰倫的歌難道有什麼價值嗎?《梯田》以「環保」立意,《止戰之殤》以「反戰」為主線、《懦夫》則以「反毒」為寓意⋯⋯這些都還是早期作品,還有更多歌曲不勝枚舉。一個歌手可以將曲風的創新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囊括了社會議題,這或許也就是周杰倫會被人們抬舉為「一個時代」的原因。

--

--

辰風
隨筆天下

以創作喚醒世界,以文字灌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