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前的回憶(2)——淺談臺灣綜藝發展與沿革

辰風
隨筆天下
Published in
Jan 8, 2021

對於有看電視習慣的讀者而言,無論男女老幼,想必對於「綜藝節目」都有所印象。相信不少讀者也都熟悉吳宗憲、胡瓜這些主持人,又或者「南豬北張」、「三王一后」這些詞彙。這篇文章便要帶領各位一覽臺灣演藝界的綜藝發展史。

戰後至1960年代:演藝圈的萌芽與發展

容我們追溯到演藝圈的濫觴期——日治時代。早在二十世紀初,位於現今西門町附近便有「十字館」,是乃台灣影史上最早的電影院,1907年,勞工運動家高松豐次郎便拍攝了台灣的第一部電影《台灣實況介紹》;不久後,1925年,台灣映畫研究會推出的《誰之過》是第一部台灣本土自製的劇情片。

40年代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中的周璇、白虹、龔秋霞、白光、李香蘭同時也是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戰後,1950年代起,可說是台語電影的黃金時代,不少諸如《薛平貴與王寶釧》、《廖添丁》、《雨夜花》、《望春風》等民俗題材陸續搬上螢幕。

順帶一提:1970年代,自瓊瑤小說改編成的文藝片蓬勃發展,舉凡《煙雨濛濛》(後改編為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心有千千結》、《一簾幽夢》、《在水一方》、《月朦朧鳥朦朧》、《燃燒吧!火鳥》、《青青河邊草》、《還珠格格》三部曲等電影或電視劇,都是出自瓊瑤小說。1970年代的瓊瑤電影所捧紅的明星,最經典的莫過於「二秦二林」 — — 秦漢、秦祥林、林青霞、林鳳嬌;到了1980年代以後,由影視轉戰電視圈的「瓊瑤劇」陸續捧紅了俞小凡、劉雪華、蕭薔、徐乃麟、趙薇、林心如等明星。簡而言之,1970、80年代的演藝圈,可以說是瓊瑤的文藝片主宰的時代。

由瓊瑤劇捧紅的「二秦二林」,是台灣早期影視圈的代表人物。(圖源:https://www.facebook.com/wheniwasyoungilistentotheradio/posts/3377905272229009/

不過,本期主題是綜藝節目的發展,因此,讓我們來看看「電視節目」究竟什麼時候開始出現。

1960至1970年代:群星會與五燈獎

1960年代,可以說是重要的分水嶺,因為「老三台」自此出現,分別是1962年創建的台灣電視公司(台視)、1969年創建的中國電視公司(中視)、以及1971年創建的中華電視公司(華視)。從這時起,「八點檔」、「黃金時段」這些名詞逐漸融入大眾所知的印象中。

1962年至1977年於台視播出、由慎芝主持的《群星會》,可以說是眾多明星的搖籃。《群星會》播出時,首位登場的是白嘉莉,之後,有張琪(即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大陸尋奇》片頭曲主唱)、謝雷、劉福助、尤雅、鄧麗君、余天等歌星參與。其中,15歲出道的鄧麗君便是群星會裡面最年輕的藝人。

「群星會」明星合影,當時台灣仍處於黑白電視時代,其中慎芝(右二)為節目主持人。(https://tw.appledaily.com/entertainment/20150914/ELV2GGXZY6UJPKPQPKXJLRVIOY/

雖然1977年《群星會》停播,隨後由《錦繡年華》接替。但同樣在60、70年代,台視的另一檔節目寫下了長達33年播出歷史——那就是《五燈獎》,同時也是台灣歌唱選秀節目的鼻祖。《五燈獎》的前身是《田邊俱樂部》,在當年台灣創下歷史性的超高收視率,諸如吳宗憲、張惠妹等歌星,都是在《五燈獎》出道的。另一個在1978至1988年播出的節目《六燈獎》則是以才藝為主,但也孕育出不少歌星,諸如李建復、蔡琴、殷正洋、張秀卿、羅志祥等等。

《五燈獎》節目中的評分燈牌。(圖源:https://zi.media/@huangys135pixnetnetblog/post/uDRaNe

在這時期,不少藝人的事業也逐漸萌芽,譬如:「急智歌王」張帝在此時期便已活躍於螢光幕前;1970年代廖俊與澎澎便活躍於秀場;1975年播出的《錦繡年華》,第一代主持人便是一度風靡大東亞地區的「偶像始祖」劉文正,而張小燕、孫越、陶大偉等人都曾經主持該節目;繼《歡樂週末》之後,台灣的「一代妖姬」崔苔菁便主持了台灣第一個外景節目《翠笛銀箏》以及《翠堤春曉》,事業巔峰甚至早於鄧麗君與鳳飛飛。

1970年代的張小燕(左)、陶大偉(中)、以及孫越(右)。(圖源:https://tw.appledaily.com/entertainment/20180502/VOKD3526IRCU6URIPJMH6PJK4Q/

1970至1980年代:秀場的黃金時代

如果說秀場的起源,那大概是1960年代,當時不少餐廳為了吸引生意,開始邀約不少大牌明星前來作秀、或者駐唱。之後陸續有「紅包場」(以歌唱表演收取客人紅包,並且大多分布於西門町一帶)、甚至是更辛辣的「牛肉場」(以豔舞為主的情色表演)出現。

如果說1970至1980年代引領風騷的「秀場天后」,那則非崔苔菁莫屬,就連校園民歌時代的代表歌手蘇芮也是在崔苔菁的歌舞節目《夜來香》中被捧紅。而1980年代開始,秀場的黃金時代正式降臨。

崔苔菁穿扮冶豔,是1970、80年代的秀場天后。

1975年,位在高雄的「藍寶石大歌廳」落成,自此,「秀場文化」成為台灣綜藝圈的象徵之一。藍寶石大歌廳的關鍵人物是著名的黑道大哥楊登魁、同時也是八大電視的創辦人;另一個重要人物林崑海則是三立電視的董事長。由此可見,時至今日,「秀場」的影子依然存在於電視節目中。

藍寶石的第一批駐唱歌手就包含了:豬哥亮、張菲、邢峰、高凌風、賀一航、黃西田、余天、素珠等等。其中,豬哥亮是由上一段提及的「急智歌王」張帝所引薦,成為王牌主持人,稱霸南台灣。1985年,《豬哥亮歌廳秀》搬上大螢幕,除了豬哥亮以外,黃西田、賀一航也是常駐主持人。無獨有偶,所謂「南豬北張」,同一時期橫掃台灣秀場的便是張菲。1979年,張菲與張魁、倪敏然、凌峰、夏雲飛合組「溫拿五鼠」,其中張魁便是前述所提及張帝的弟弟。1980年代,紅遍台灣的秀場天王無非豬哥亮、張菲,以及邢峰、高凌風、倪敏然等人,時人有所謂「南豬、北張、中邢峰,高凌風草上飛,倪敏然總管」之合稱。

劉文正(中)曾經登場豬哥亮(右)與賀一航(左)的歌廳秀。

除了崔苔菁、南豬北張等人以外,前面提到的廖峻與澎澎、還有被譽為「台灣卓别林」的諧星——許不了,也都是秀場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不過,由於這類型歌舞廳的建立多少都有黑幫勢力的影子在,因此,諸如高凌風、豬哥亮皆曾遭受槍擊。

許不了(左)是台灣秀場時代亮眼的諧星,但於1985年英年早逝。圖為《小丑》劇照。(圖源:https://www.xuehua.us/a/5ebb85ae86ec4d140febc227?lang=zh-tw

1980至1990年代:綜藝節目的蓬勃發展

1970年代,除了秀場以外,台灣的綜藝節目也已漸趨蓬勃。後來,不少民間的秀場節目逐漸商業化、並且登上電視螢幕。如果說張菲是「綜藝大哥大」,那麼,童星出道的張小燕便是「綜藝大姊大」。以下列舉一些代表性的綜藝節目:

  • 每日一星》(1969–1978年):台灣第一個彩色綜藝節目,劉家昌、紫薇、鄧麗君等人皆有參與主持。
  • 歡樂假期》(1970–1989年):第一個外銷到境外的節目,播出長達19年,包國良、王夢麟、趙樹海等人皆曾經主持,
  • 綜藝100》(1979–1984年):由張小燕主持,李國修、馬世莉、李立群等藝人皆由此而出。
  • 我愛紅娘》(1982–1993年):台灣第一個交友節目,第一代主持人為沈春華、田文仲,其後由張月麗、董至成(董哥)等人主持。
  • 大家一起來》(1983–1988年):由趙樹海主持的益智問答節目,現今不少益智型節目仍奉其為圭臬。。
  • 黃金拍檔》(1984–1988年):為80年代紅極一時的綜藝節目,由張菲、倪敏然、徐風、羅江與檢場主持,合稱「黃金五寶」;而羅霈穎(當時名為羅碧玲)為助理主持人。
  • 強棒出擊》(1985–1995年):80、90年代經典的益智型節目,第一代主持人為沈春華和盛竹如,爾後巴戈、王瑞玲、眭皓平、趙寧等人也曾接替主持棒。
  • 連環泡》(1986–1994年):於80、90年代紅極一時,由王偉忠等人擔任幕後總策劃,張小燕為初代主持人;此後,胡瓜、澎恰恰、許效舜、方芳、白冰冰、巴戈、董至成、陶大偉等人也曾主持該節目。此節目捧紅了曹啟泰、許效舜、郭子乾、邰智源、陳為民、洪都拉斯、陶晶瑩等人;澎恰恰、許效舜師徒二人便是由此邁入主持人事業巔峰。
  • 天天開心》(1986–2000年):播出14年,內容涵括時裝劇、古裝劇、以及台語歌曲。
  • 鑽石舞台》(1986–1995年):高凌風、胡瓜、鄭進一、陽帆等人皆曾參與主持,其中陽帆飾演「陽婆婆」紅極一時。該節目替華視奠下「綜藝王國」之美譽。
  • 歡樂一百點》(1988–1996年):由《歡樂假期》後期製作人黃義雄製作,第一代主持人為張菲,之後則由李茂山、江蕙、葉璦菱、陽帆等人接替主持棒。該節目正式將秀場文化搬上電視螢幕。
  • 百戰百勝》(1988–1998年):由胡瓜、小亮哥、徐乃麟主持的戶外競賽節目。
  • 好彩頭》(1989–1994年):益智競賽節目,張小燕、卜學亮、曹蘭、曹啟泰、陶晶瑩等人先後主持。
  • 金曲龍虎榜》(1989–1998年):由胡瓜主持,可以說是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節目之一。由於早期唱片市場發達,成為了歌手宣傳新歌的重要平台。最後隨著網路普及、唱片業沒落而停播。
1992年《連環泡》節目合影,左起馬景濤、文英、曾華倩、陶晶瑩、右二白冰冰。(圖源: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b0/8a.html
《金曲龍虎榜》節目片段回顧。影片中登場的有劉德華、王力宏、郭富城、張學友、黎明、Bon Jovi、草蜢、林志穎等藝人。

由上述可見,不少早期秀場的藝人陸續登上電視節目主持,上述所提及的胡瓜、鄭進一是張菲的徒弟,而澎恰恰是鄭進一的徒弟,許效舜則是澎恰恰的徒弟;至於陶晶瑩、卜學亮則都是張小燕的徒弟。

1990年代至今:綜藝節目的多樣化與革新

到了90年代,除了更多電視台開放以外,綜藝節目也更趨多樣化,與早期秀場已然有不同風格。以下酌舉幾個代表性的例子:

  • 玫瑰之夜》(1991–1998年):由澎恰恰等人主持,其中的《鬼話連篇》單元頗受歡迎,1999年更由節目獨立出來,是台灣第一個靈異節目。
  • 龍兄虎弟》(1993–2000年):可以視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綜藝節目,由張菲、費玉清兄弟主持,內容涵括短劇、歌唱、模仿秀、遊戲等等,吳宗憲、羅志祥、大小S等王牌明星早年都曾參與該節目,在當年收視率居高不下。而在張菲、費玉清從台視跳槽至華視《龍虎綜藝王》後,便由徐乃麟、黃安主持,但兩者皆在2000年代初便停播落幕。
  • 超級星期天》(1994–2003年):早期由張小燕、庾澄慶主持,吳宗憲、黃子佼、卜學亮、曾寶儀、黃嘉千、柳翰雅(阿雅)、陳建州(黑人)、小S亦曾接主持棒。該節目製作人之一柴智屏日後成為台灣偶像劇教母;此外,此節目主持人系列在日後皆有重要影響力,並捧紅了梁赫群、朱孝天等藝人。
  • 黃金傳奇》(1995–2003年):由王麗玲、姚黛瑋、曾國城等人主持,是外景綜藝節目,含括解謎、闖關等項目。曾國城也自此奠定主持人地位。
  • 黃金夜總會》(1995–2007年):主持人更迭數次,主要包括余天、賀一航、澎恰恰、陽帆、許效舜等人,曾為三立鎮台之寶。此外,洪都拉斯亦是在該節目中模仿「葉教授」而走紅。其中,《鐵獅玉玲瓏》單元於1999至2002年獨立成一節目,以說唱藝術為主題,並由澎恰恰和許效舜師徒共同主持。
  •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1996–2011年):200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綜藝節目之一,最早由龍劭華、大小S主持,然而在吳宗憲接棒後收視率才逐漸揚升,2008年吳宗憲和阿雅更由此獲得金鐘獎。節目中的 《人不可貌相》單元是不少新生代藝人的發跡地,舉凡大炳、明道、夏于喬、陳怡蓉、楊千霈、李佳穎、楊丞琳、林依晨、田馥甄、賴雅妍、郭彥均、郭彥甫、邵雨薇、陳意涵、安心亞、翁滋蔓、鬼鬼、瑤瑤等明星,皆是由此被發掘。
  • 開運鑑定團》(2001–2009年):台灣第一部命理專題節目,進而引領星座、塔羅、看相、心理測驗等風潮。
  • 綜藝大哥大》(2002–2011年):由張菲主持,黃品源、康康、聶雲、洪都拉斯也曾兼任主持人。此節目為張菲事業第二春,繼《龍兄虎弟》後期以來概以孔鏘大樂隊作伴奏,時下諸多藝人皆曾參與此節目。其中,2007年起,節目的《大魔競》單元成功將魔術表演普及化,堪稱華人地區創舉,使收視率創新高、也進而捧紅劉謙等魔術師。
  • 康熙來了》(2004–2016年):由蔡康永和徐熙娣(小S)主持,而後陳漢典加入助理主持。該節目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談話節目之一,同時捧紅陳漢典、沈玉琳、小甜甜等藝人,在兩岸三地華人圈廣受歡迎。2016年停播前的最後一集,收視率甚至一度達到3.59。
  • 全民大悶鍋》(2004–2006年):台灣政治反串娛樂節目元老之一,捧紅郭子乾、邰智源、九孔、許傑輝(阿輝)、唐從聖(從從)、洪都拉斯、阿Ken、納豆、安心亞、陳漢典等藝人,頗受兩岸地區青年歡迎。同樣由王偉忠製作的續作《全民最大黨》(2007–2012年)一樣透過反串來針砭時事、達到娛樂效果。
  • 超級星光大道》(2007–2011年):繼《五燈獎》之後台灣歌唱選秀節目的代表,主要由陶晶瑩所主持,袁惟仁、黃韻玲、張宇、鄭建國、黃小琥則擔任評審。不少新生代歌手諸如林宥嘉、楊宗緯、梁文音、曾沛慈、徐佳瑩、林芯儀、胡夏、閻奕格、李佳薇、李千娜等歌手皆是由此出道;此外,蕭敬騰也是在第一屆的踢館賽中一戰成名。
  • 豬哥會社》(2009–2012年):豬哥亮復出後的第一個主持節目,重新打造歌廳秀氛圍,開播時創下收視率新高。
《龍兄虎弟》節目片段,張菲與費玉清為主持人,張小燕、吳宗憲、庾澄慶、黃子佼、曾國城皆有登場此節目。 [若無法播放,請按此]
2007年《綜藝大哥大》中的「大魔競」單元。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片段,本集登場的有周傳雄、李千娜、許慧欣、NONO、戴佩妮等人。

相信不少讀者都可以列舉出許多例子,畢竟,如今電視節目多樣,綜藝節目也有千百種。順帶一提,這個年代區間有不少主持人都是秀場時代明星的徒孫,比如洪都拉斯、九孔都是許效舜的徒弟。另外,吳宗憲在主持《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之後,更是奠定「綜藝天王」之地位。因此,當今綜藝圈有所謂「三王一后」之稱,分別就是張菲、胡瓜、吳宗憲、以及張小燕。

最後,讓我們來簡單歸納一下台灣綜藝圈的師承關係。自秀場時代的「南豬北張」起,綜藝圈的師承關係可大致表述如下表:

無論是昔日的「南豬北張」、或者是當前的「三王一后」,這些人物在近幾十年來的電視螢幕中活躍不已。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許多新生代藝人逐漸取代了老牌明星。即使如此,其中有不少藝人依然是秀場時期那些天王、天后的徒弟、徒孫,我們依然可以看見當今的綜藝節目裡存有不少70、80年代那些秀場文化的蹤影。

張菲(左)、豬哥亮(右)同台亮相,當年「南豬北張」再度合體。(圖源: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405470
許效舜(左)、澎恰恰(右)則為張菲的徒弟輩。(圖源:https://www.google.com/url?sa=i&url=http%3A%2F%2Fslide.ent.sina.com.cn%2Ftv%2Fslide_4_704_45980.html&psig=AOvVaw2TSdrS4Ztm6HA1K7RIopJb&ust=1610182301620000&source=images&cd=vfe&ved=0CA0QjhxqFwoTCODo1OD6i-4CFQAAAAAdAAAAABAP

--

--

辰風
隨筆天下

以創作喚醒世界,以文字灌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