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糖鐵歷久彌新

Gambulus
電信看交通
Published in
17 min readApr 8, 2020

南進台灣紀錄片,是一部殖民者觀點的剝削攻略!在日本人眼中,台灣是一塊打勝仗贏來的戰利品,反正是多出來的土地又不會痛,所以就盡量開採沒在客氣的。在這個治理前提下,日本人蓋了嘉南大圳灌溉土地,最重要種植甘蔗,給當時風光的製糖業提供原料;再鋪上滿地鐵路,搜刮每個角落的物產。這年頭颱風過後,光是在河邊撿拾山上沖下來的漂流木都會移送法辦;當年日本人蓋阿里山林鐵羅東林鐵,根本是政府帶頭成立山老鼠部隊直搗山林!

網路上流傳著一套神奇的臺糖鐵道地圖,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後更新日為 2020/01/07。雖然這套地圖還有少數疏漏,但已經是能找到地圖中相對完整的:

開啟之後可以發現,從台中到屏東適合種甘蔗的平原地帶,全被密密麻麻的鐵道所覆蓋,長得跟河川流域沒兩樣。日本人為了剝削,確實下足功夫!不用羨慕日本鐵道四通八達,新幹線幾乎每個車站都有得轉乘,當年日本人可用了更高的剝削規格在台灣留下滿地糖鐵,可惜接續政權的政策轉為大公路主義,鐵路常常拆了變成馬路,再也回不去了。

先前已經示範過,超商統計數字搭配其他像是人口統計或進出站統計,可以挖出一些隱藏訊息;現在故技重施,把超商分布地圖套疊到糖鐵分布,會產生什麼結果呢?

中研院有一套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當中 1944 年的 “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因為出版時間接近日本統治末期,對台灣的地理資訊有完整掌握,空投轟炸時才知道炸彈丟哪邊最有震懾力。這套地圖甚至連部分鐵路的軌距都有記載,相當詳盡!

公路總局在每輛客運巴士都安裝了 GPS 定位回報,做成公路客運乘車資訊查詢系統,這套系統除了顯示即時動態以外,也有班次資訊。一輛公車約 12 公尺,一節火車車廂 25 公尺,可以簡單把兩班公車運能視同一節車廂。目前台鐵電聯區間車最小編制 4 節,等於 8 班公車,一天營運 16 小時雙向最少 32 班,相當於一天雙向 256 班以上的公車路線,可以考慮升級成台鐵支線;如果能拆成單節 (例如平溪線 DR1000),班距更可從一小時縮成 15 分鐘,或是興建門檻降到 64 班公車。

將公車班次以顏色與粗細表現,32~63 班藍色、64~127 綠色、128~255 紅色、256 以上紫色,紫色可以蓋鐵路支線,紅色輕軌等級,綠色藍色虧錢路線大概只能視情況跟團。將超商分布、1944 美軍地形圖、公車班次三項訊息整合,便可以篩選出軌道路網參考圖。雖然是將近 80 年前的舊路廊,但放在今天仍是老當益壯,甚至比某些規劃施工中的捷運路線更有效率。

台中現在發展成兩百萬人口規模的城市,與日本人規畫的廿萬人小京都,相去甚遠,當年的軌道規劃猜得中才奇怪。不過當時留了一條東勢線,現在是鐵馬道休閒用,可以無痛轉換不用拆房子。這條路線可做為台中生活圈的始發站,就好比沙崙線往返善化一般,經烏日往返大甲。

這條路廊的公車一天 180 班次,相當於單向 12 分鐘一班,直接升級成 4 節火車要 96 分鐘才一班車,明顯不合理。可以預期軌道重建的配套是,要嘛當地居民大眾運輸使用率多一位數,不然離峰時段列車節數降為 1 節,或者空蕩蕩列車跑 11.4 公里無效率經營。

日本的鐵道運輸非常發達,郊區的火車節數常常只有 1~2 節。反觀台鐵為了貪圖簡化管理常常犧牲經營效率,西部幹線離峰時段某些區間車明明乘坐率低,四節八節列車照樣排班上路。小弟坐到無人專車當下很爽,但實在不是獨佔公用事業該有的營運態度。

東勢線可以做,是管理面有沒有心做到完美的問題。在日本不只新幹線可以車廂分離往冷門區域 Tram-Train,對號車區間車也都有分解組合,台鐵當然可以比照辦理。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982308

梧棲線則是條有反思意義的路線!沙鹿站原本是平面車站,後來花 2 億改建成跨站式站房,一旁沙鹿陸橋也因為年久失修,最後花 11.5 億拆掉重建。於是好笑的事情就來了:台中捷運藍線要通過沙鹿站,被迫採用潛盾的方式交會,原本筆直的路線彎來彎去已經夠蠢,潛盾每公里造價還比高架貴上 20 億,難道都不覺得哪邊怪怪的嗎。

如果當初沙鹿陸橋拆掉變成平面道路,鐵路改以地塹或明挖覆土方式穿越,並與高架捷運連通的話,跟目前捷運地下化方案相比可省下至少 20 億;就算前面陸橋跟車站已經花掉的 2+11.5 億,全部認賠打掉重練,還是可以比捷運地下化省下好幾億,平面道路與高架捷運的動線也更順暢。

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1921

如果有看到地圖上 100 年前的梧棲線,稍微想一下自然會發現上述三項工程必須合併思考,把整合共構列為上位計劃才對。只因合併前的兩位台中縣市長,沒有生活圈概念各搞各的不整合,最後市民必須繳交 20 億的學費

當年車站與陸橋工程如要預留捷運整合空間,沙鹿站只需拉皮就好,但月台就得半半施工地下化,並往北挪動 250 公尺,北側出口留整合接口;陸橋拆掉變成平面道路就好不需重建,但是道路線型要預留轉乘公車出入動線。這地方會淹水,地塹化要設計一下,把水擋在外頭。

新竹糖鐵的遠見超乎想像!原先 1945 年地圖中的手押台車竹東線,1956 年地圖變成拆除軌道改為縣道122,取代的內灣線沿著頭前溪畔鋪設;結果七十年後內灣線兩旁冷清依舊,縣122 卻長滿房子,這條大動脈反而適合蓋捷運。竹北的下山線更妙了,原本就只是田裡載甘蔗的糖鐵,拆掉之後雖與現在重劃的街道脈絡不搭嘎,但同樣猜對一甲子之後的主要車流。

把頭前溪當成 X 軸,縱貫鐵路看成 Y 軸,第三象限城區最早發展、之後第四象限梅竹兩校與科學園區衝刺高科技產業、接下來高鐵土地開發經營第一象限。按照 IT 業吸引外來人口的趨勢推估,第二象限馬麟厝這塊區域會是下一個土地重劃的重地。如果要做軌道建設,最後將呈現 “口” 字型環狀線 (下圖橘色路線長滿後),串連四個象限。日治時代鐵道真是神預言!馬麟厝這塊區域可得好好規劃,先把路廊與場站預留成綠園道,免得廿年後把環接起來時又要拆房子。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簡稱 CBD,例如台北信義計畫區、新板特區、桃園藝文特區、台中七期、台南市政特區、高雄農 16 特區。台南市溪南生活圈超商數 614、新竹縣市超商數 678,論人口數量論消費能力論成長前景,新竹生活圈的條件比台南要好很多,馬麟厝當然有長出 CBD 的爆發力!目前新竹北區東區加上竹北市,帳面戶籍人口 56.4 萬,實際超商人口當量 81.7 萬,廿年後四個象限成長到 100 萬人,只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全台灣有條件做成環狀線的城市非常少見。台北強求成環,打算去沒流量的亂葬崗底下載阿飄;高雄為了輕軌成環,結果海邊只能載海綿寶寶;台中山手線最沒意義,75 公里大環必須是千萬人口的城市,鐵路沿線左右一公里都長滿房子,才能發揮綜效;24 萬人的嘉義市有個 13 公里小環,問題 1999 年經建版地圖已經看到完整外環道,過了 21 年環外還是到處空蕩蕩。

屏東市的環只有 7 公里,半徑一公里多,就算走路也才 20 分鐘,設環狀軌道意義不大;台南市有個 13 公里小環,是有可行性,但只能涵蓋 30 萬人的格局有些可惜。

新竹環狀線估計會來到 25 公里 20 站,對應百萬人口規模,串接四個區域中心,非常完美!這條路線的格局,不會是侷限在小巷鑽來鑽去的輕軌,而是以每個車站為放射中心,接駁轉乘至生活圈各角落的大動脈。就假設環狀線使用率初期僅 10%,百萬人口聚落一天往返就有 20 萬人次,平均每站 1 萬進出,都快要半個超載文湖線等級了,約莫台鐵兩節車廂。萬一大眾運輸使用率練到跟台北一樣 40%,直接八節區間車 EMU800 拿來用,毫無違和。

如果真有把前面梧棲線 20 億的教訓放在心上,會發現新竹大車站計畫遇到一模一樣的陷阱:新竹環狀線=台中捷運藍線、新竹站=沙鹿站、東大高架道路=沙鹿陸橋。月台 地塹化/地下化 可以順勢拆掉東大高架道,讓環狀線以高架方式穿越西部幹線;反之陸橋不拆鐵路不動,環狀線至少要借道清大郵局前遁地,一路潛盾挖到樹林頭,5 公里價差百億以上!鐵路不動、陸橋改地下道,則會壓迫環狀線旅客出入動線,走很遠才有平面道路可轉乘

這年頭的火車都很會爬坡,2.5% 輕輕鬆鬆。當新竹站的地下月台往台北方向挪動,月台地下化會變得很單純:施工時只有光復路需要封路改道,南向列車出站還沒到竹蓮街,都已經爬完 200 公尺坡道回到地面,地塹化/地下化 範圍不大,在站區內就能搞定。

若以百年的格局做規畫思考,就會尋求新竹生活圈緊密整合爭取合併升格;至於縫合前後站、站區古蹟活化與車站商機開發,只是順便配套的副產品。

桃園市的特性是聚落有些鬆散,沿著主要幹道呈現放射狀分布,所以不大容易套用捷運系統縱橫交錯的邏輯,反而比較接近台鐵捷運化概念。

桃園區與中壢區明顯是兩個聚落中心,以這兩個中心輻射出幾條帶狀聚落:以中壢區為中心的內壢平鎮龍潭楊梅新屋觀音,與桃園區為中心的南崁龜山鶯歌八德大溪內壢大園。

依照需求的急迫性排序,最該優先建設的是蘆竹到大溪,其次是中壢到龍潭;至於觀音到中壢、與大園到桃園,目測超商數量大概都會是賠錢路線,就要看前兩條路線的票箱,賺到的夠不夠填補虧損,才能決定觀音大園這兩路是不是蓋得起來。

公車流量到達紫色 (256+) 的路廊可以拉鐵路支線,到紅色 (128~255) 就要出 Tram-Train 怪招東湊西湊,綠色 (64~127) 跟藍色 (32~63) 等級就只能看附近有沒有辦法跟團,或者像新北投小碧潭,距離短反正賠得起。

林園與新園真是尷尬,距離長流量又小,硬蓋軌道恐怕虧一屁股。反倒是旁邊的東港,以前就是西部幹線的末端分叉,到 1991 年才停止客運業務。光用目測也猜得出來,林園跟東港相同超商規模,東港距離短可以跟團,要虧也是小錢,林園風水不好沒這種條件。

屏潮計畫將西部幹線發車站拉到潮州、設置陽光小站,只能算是缺乏遠見為德不卒。地圖上 30 年前的大鵬灣還是養殖漁業,現在卻是帆船基地與賽車場,時空背景早已不同。屏潮計畫高架化縫合農田,資源錯置雖然已經追討不回來,但是西部幹線何不直接在東港發車呢

東港設站更大的意義是,只要大鵬灣能做出觀光規模帶來足夠人潮,以後高鐵更可以在此設站,並通往墾丁,成為一條專門支援觀光的高鐵支線。如果希望高鐵南延,除了東港支線復舊再開,更重要的是拉一條恆春支線從東港發車,並預留升級成高鐵的準備,只要連平日運量都能做起來,高鐵就可以延伸墾丁。

就上禮拜的新聞。墾丁兩天五萬人潮是什麼概念呢?一列 700T 滿載約 1000 人,平均一天開 25 列可以載完五萬人。但實際上會有人自己開車往返,所以只能抓 16 列,相當於一小時一班。加上如果是支線分叉,列車分解 7 節往台東 3 節往墾丁,發車密度可以增加到 15 分鐘一班。

東港設站不只是為了東港當地,更是為了高鐵延伸台東與墾丁做準備!

台南的問題出在都市計劃失敗,鄭成功要負責 (咦?)!

這座全台灣最古老的城池,市區主要幹道不只窄,還彎彎曲曲,不時遇到 T 字路口,路線嘎然而止。日本人好不容易弄了幾條手押台車軌道,結果全拆了變成馬路,路廊一條不留。

現在想蓋軌道,不管到哪都難免拆整排房子,要命的是一開挖還到處考古遺跡,工程為了文資法常常要停下來。

由於市區地面空間壅擠,四線道的路幅大概只適合地下化,不然天際線被破壞,骨董建築配水泥高架橋實在太煞風景;偏偏溪南生活圈大約只有百萬人,大眾運輸習慣尚未建立,目前運量只有輕軌等級,養不起地下隧道。

手押台車的車流是對的,但台鐵支線形式應該是無解。一座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城市,目前較合適的方案可能是 BRT,大眾運輸使用率先培養起來再說。

新營是個尷尬的存在。行政劃分歸台南市,但真實的台南市被曾文溪切割成兩個生活圈,溪北一國溪南一國。真要遇上資源不足需要前往更大的城市時,往嘉義 costco 反而比到台南 costco 還近。

所以新營這條新岸線,性質跟台中的東勢線相同,大概可以從鹽水往返大林,串聯嘉義生活圈。

朴子線不只是朴子線,更可以往西延伸,直接海底隧道通往澎湖。至於要不要停靠太保高鐵站,就需要判斷智慧。因為旁邊往新港北港的嘉義線,運量當然不足以撐起一條支線,何況部分路段也變成街道,但這條綠色線段卻給高鐵修正做出提示。如果高鐵改道進嘉義市,朴子線就不需要肩負轉乘銜接責任。

嘉義市真幸運,生活圈磁吸北港又打包帶走新營澎湖,山中無老虎。

濁水溪南北兩岸的縱貫線選線,可能是全線最大敗筆。1898 年的台灣堡圖,三義到斗六之間還不存在鐵路;當時員林與斗六之間較大的聚落是東螺 (北斗/埤頭) 與西螺,田中反而只是小村莊,二水林內甚至是空白一片。人多的東螺西螺不走,反而去了田中二水林內,背後可能存在什麼樣的執念,所以選擇一條不效率的路線,也許是想儘快轉乘到南投吧。

別說當年了,就算是現在的超商分布,田中二水林內沿線超商數加起來 34,仍然輸給北斗西螺莿桐沿線超商數加起來 51,鐵路經過並非地方發展的保證。

當年縱貫線在這裡不效率,現在的高鐵在這裡一樣不效率,田中虎尾設站,分居倒數一、三名。抱怨沒有用,跟怎麼收拾爛攤呢?

可能的做法是,鐵路支線沿著員林永靖田尾北斗溪州、跨過濁水溪來到西螺二崙、虎尾高鐵平行交會後,續往虎尾糖廠與斗南。這條路線大約七成與當年的糖鐵重疊,高鐵虎尾站也許還有救。

最後一名的高鐵田中站,該認賠停損就要認,不然扯十個謊圓一個謊,下次要用 100 個謊圓前面十個謊,然後沒完沒了。明明員林人多田中人少,真要耍笨分岔也是從社頭站往西南岔向高鐵才對。日治時代田中央失敗一次,郝柏村時代高鐵設站失敗第二次,現在前瞻計畫繼續失敗第三次,真是孽緣!

和美鹿港與彰化的連結,問題有點像台南,流量不夠街道也不寬、舊軌道拆光光,和美的新高糖廠還直接變成社區。

眼一閉錢一灑房子一拆,沒什麼軌道路線辦不到。彰化生活圈已經被台中磁吸,搞到 uniqlo 先在員林設點,之後才輪到彰化市。交通建設不是問題,問題在交通建設將扼殺城市的未來發展

台北景美曾經有一家漢神百貨,但在信義快速道路開通之後,景美到信義計畫區百貨戰區距離變短,於是景美漢神就倒了,仙拼仙拼死猴齊天。彰化正是一模一樣的翻版,中高階商業機能全被台中給磁吸搜刮殆盡。

反倒同樣一河之隔的屏東市,雖然位在直轄市旁,但就是因為高屏溪的阻擋與交通建設不積極,抵銷了高雄的磁吸,所以相同人口規模的屏東,開了兩家百貨公司相互競合。

台中捷運綠線如果長驅直入,經彰化往和美鹿港,彰化和美鹿港將變成像三重蘆洲新莊般的存在,就是那個機車瀑布連接的地方!一個愛鄉土的彰化縣長,面對這種包著糖衣的毒藥,應該要拒絕才對。但小弟是台中人,不願表態但樂見其成哈哈!

日治時代埔里對外聯絡,是沿著日月潭旁邊山谷繞一圈後接上集集線;手押台車繼續往山裡面只鋪到人止關。為什麼會長這樣?把地圖換成有等高線的地形圖,就會看到答案:

車埕站到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直線距離 4.2k 海拔落差 440m,坡度 10%;人止關台車軌道盡頭海拔 920m,清境農場海拔 1920m,直線距離 6.7k,坡度 15%。因為太陡了!

如果沒有國6,埔里往車埕是對外可忍受的聯絡路線;國6 通了之後車埕這條路廊缺乏時間競爭力,埔里想要有鐵路只能往西打隧道,與國6 平行。如果國6 跟國5 雪隧一樣塞的話,鐵路就拉得起來,可惜沒有,拉鐵路缺乏經濟效益。連帶霧社也就沒辦法有鐵路,旅客必須搭客運。

埔里軌道生存空間被國6 封殺,但是前面提到的陡坡,如果為了觀光,是有可能存在兩條觀光纜車路線,就像新幹線的越後湯澤站:一個是車埕到日月潭,另一個是霧社到清境農場。至於該如何在發展觀光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超出本部落格的能力範圍甚遠,就不討論了。

八卦山東西兩邊的超商密度明明差不多,彰化市=霧峰大里、員林周邊=草屯南投,1898 堡圖甚至南投街範圍還比員林街大,可是日治時代軌道卻有規格落差,國民政府接手之後南投的鐵路甚至進一步拆掉,真是莫名其妙。拆掉的路廊現在已經變成馬路與房屋,復舊困難。該如何重建這條運輸動脈?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是拉高鐵,當年高鐵在台中如果停靠於效率最好的中港路,下一站可在 30 公里遠中興新村附近設站,彰化有台鐵南投有高鐵,兩邊平衡發展。當初如果本著平衡差距的初心,就不會踩到田中這顆大地雷,進出人次竟然比苗栗還差!

但如果高鐵烏日站不動,這時就要靠台鐵新增支線。原先的路廊已經長滿房子,重建代價太大;可行的做法是從新烏日站分岔前往南投,再從名間返回縱貫線。從苗栗竹南到雲林林內,台鐵將會呈現 “8” 字型路網!

糖鐵畢竟是一世紀之前的規劃,後來的都市計畫並沒有完全按照軌道脈絡發展,自然會有疏漏,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舉例來說,中壢到新屋的公車班次也有 180+,流量跟東勢線同一個等級,目測超商黑點也大概知道這邊應該存在一條支線,但日治時期的走法卻是楊梅到新屋,顯然不合用。

但不論如何,百年前的設計到現在大部分都能用,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下期預告:7. 兩鐵再進化 (上) 華國鐵道設計美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