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兩鐵再進化 (上) 華國鐵道設計美學

Gambulus
電信看交通
Published in
8 min readApr 17, 2020

PTT 曾出現一篇奇文,精準將中華民國美學具象化,像這樣:

整型前
整形後

不說別的,當年日本人舉辦縱貫鐵道全通式所在的台中站,一度被華國美學惡搞,活生生血淋淋:好好的鐘樓硬塞台鐵局徽,現在更是晾在一旁角落風化,這怎麼好意思自稱文化城啦!

為什麼會有華國美學呢?翻開歷史課本不難發現,中華民國打從出生開始就是顛沛流離,早期軍閥割據,然後國共對抗,接著中日戰爭,之後國共繼續對抗,短短幾年首都搬了好幾次;轉進到台灣之後天天想著反共復國,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在扭曲環境下陶冶出來的統治性格,美學自然成了這副德性!

日本人統治台灣是殖民心態,統治者對百姓展現威嚴但內心敬畏天皇,所以總督府盡顯氣派,設在最接近皇居的大城市台北;國民黨統治台灣則是過客心態,反正馬上就要收拾包袱離開,總督府將就著用,所以首都暫放台北。如果真心想好好經營這塊土地,首都只會放在台中,國際機場只會有清泉崗一個,透過高鐵延伸到全國各個角落,而不是像現在落入被迫重複投資的窘境,北中南東一區一座。

各家電信 4G 網速實測結果

因為是過客心態會動就好,所以不只具象的車站美學一蹋糊塗,連抽象的高鐵選線選址也是亂七八糟:只求用最精簡的資源達到會動的效果,完全不在乎有沒有運輸效率,是不是發揮高鐵速度的潛力。以4G用戶體驗來類比,一線業者連深山林內手機都會通,二線業者排除荒郊野外至少還能順暢上網打電話;目前的台灣高鐵就好像三流電信業者,基地台數量偷到極限,甚至在市區裏面都存在信號死角,再怎麼路線延伸努力改善,頂多也只是從第五名提升到第四名的服務水準罷了。

台灣的高鐵規劃始於 1987 年,距離轉進來台過了 38 年,呈現滿滿過客心態華國美學。雖然當年路線拍板定案的郝柏村剛辭世,但組織文化畢竟是會傳承的。轉進過了 71 年,政府單位在設計邏輯會有風格上的轉變嗎?從已經揭露的新聞判斷,還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屏東站圈了那麼大一塊腹地,擺明又要複製先前的炒地皮做法。宜蘭雖然訊息揭露不多,但看起來還是想穿過水庫集水區。根據以上線索,以及過去的建設軌跡,路線要怎麼走車站會蓋在哪,其實要猜並不難。以下就來逼明牌,大膽推測高鐵延伸與台鐵接駁將如何胡搞瞎搞!

以下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那就是真的!

首先談屏東,一出手就是錯誤使用路線開叉。開叉最有效率的用法,是分叉出去的兩邊流量,規模大致相同,而合流的那一端,市場規模大約是分叉兩邊加總。如果需求不是長這樣,雖可以透過班次管理盡量修正,但仍舊會產生明顯的座位閒置。開叉本身就是錯誤架構

為什麼會選開叉?還不是為了盲目省錢會動就好了,華國過客心態誰管你一百年下來的座位閒置浪費,會不會比正確建設的工程經費貴上好多倍!

撇開運作不效率這點不談,這條路線選得異常精簡,幾乎是一條直線,還巧妙閃過了油庫與中科院等等敏感地點,結束在一個可以都更、台糖土地變現金灌自償率的地方!

延伸路線拐來拐去到處是房子,走投無路!

英文有個單字叫做 oxymoron,意思是矛盾修飾,屏東延伸這條路線可真是 “完美的垃圾”,路線選得非常用心非常漂亮,而且非常雞肋!終點停在六塊厝這個死角,之後不管往台東延伸還是往墾丁南延,路線要怎麼順利出城?雖漂亮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卻給後手延伸留下大炸彈,一路上房子拆不完!

宜蘭會怎麼延伸呢?按照華國省錢短視性格,第一要務先找素地衝自償率!

由於政府開放農舍種植,農地上種出大大小小的豪宅,宜蘭的土地早已破碎化,到處都有房子。目前蘭陽平原完整區塊的素地只剩下四個區域,剔除附近沒鐵路的五十二甲溼地與王通塭,以及一個叫做 “水源地” 的地方沒人敢亂動以外,頭城交流道旁港仔墘,成為唯一適合區段徵收,土地開發變現金的地方!根據街景圖,此處平常拿來種水稻、一望無際,是非常完美的地點!

為了讓路線達到最洗鍊,南港站東西向、宜蘭站南北向,最好是畫一條完美的大弧形,不只列車能全速通過,長度也可以最精簡,於是宜蘭延伸線恐怕會變成這副模樣:

有土地開發、有台鐵交叉、加上最精簡路線,又一條完美的華國基因路線誕生!至於離市區很遠?(謎之聲) 那很重要嗎反正爺們都要回故土了誰管你接駁車一等就是 30 分鐘搞到最後全程時間比雪隧經常塞車的客運還慢。

(謎之聲) 什麼?有人嫌高鐵比自強號慢是嗎?沒關係所有的高鐵站前往大型城市全部做台鐵延伸,透過接駁總是能比自強號快一些。別再吵了唄,爺們正忙著想辦法回到朝思暮想的神州故鄉!

高鐵方案比台鐵方案慢上幾分鐘,實在太丟臉。按照華國過客省錢心態的傳統,那就打補丁打到滿,花點小錢換來效率的提升也是好事一樁。按照過去六家線沙崙線與捷運線的建設邏輯,目前沒有軌道接駁的高鐵站又將如何銜接呢?

桃園到青埔,重要道路與聚落設站,火車站到市郊邊緣地下化,其餘高架化。
田中有交叉沒共站,那就路線拐一下進站接駁。南投市沒鐵路,就從新烏日拉一條!
虎尾舊糖鐵,路線稍微改一下就能用。
蒜頭糖廠旁邊就是故宮南院,多拉一段還能促進觀光!

滿滿華國基因的鐵道局,心中的盤算不過就是上面這四張圖,與圖片下方的簡單註解,一貫極簡風格不拖泥帶水,代工性格省錢滿點。心想會胡亂批評的刁民,一定是什麼都不懂的外行人!

一分錢一分貨。一流電信業者 499 吃到飽全民瘋搶,品質差勁的業者 299 吃到飽乏人問津;價值與價格的差別,市場看不見的手會做公平審判。但規畫軌道路線的鐵道局並不受市場監督,端出便宜成本味如嚼蠟的三流菜色,全民竟沒有說不的空間,非常遺憾。

本部落格的讀者,如果先前幾篇文已經融會貫通,看到以上幾處的設計圖,只能搖搖頭苦笑。地表上鐵路最發達的國家在日本,沒有之一。二戰時美軍用的台灣地圖,到處都可以看到藍色 PROBABLY ABANDONED 字樣,暗示日本人在軌道產業,已花上一世紀摸索,嘗試錯誤繳了很多學費,才發展出現在經常並行在來線並共站的新幹線。背後的路線設計哲學,跟著走不會錯;自己亂發明 BOT、或者在詭異地點設站,不尊重市場只會跌個狗吃屎。

美軍二戰台灣地圖,嘉義南靖糖廠到鹿草

台灣的鐵路濫觴,從大清帝國啟動縱貫線計畫開始;接棒的日本人,為了剝削土地撒上滿地的糖鐵;接手的國民黨,過客心態貪圖一時方便,拆掉滿地糖鐵變成道路與社區。想像如果又有一次政權轉移,來的是全地表最專精鐵路的日本人,JR 集團到台灣這塊土地開設分公司;面對高鐵台鐵不上不下的路網架構,用也不是拆也不是,這家虛構的 “JR 台湾”,將如何以百年經驗重整台灣鐵道路網系統,發揮最高的經營效率呢?

且看下回分解。

下期預告:8. 兩鐵再進化 (下) JR 台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