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波蘭國歌的大小事

Kwen
音樂學音樂
Published in
3 min readApr 28, 2019

國歌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音樂象徵,因此往往不止在歌詞中可以看到該國的建國理念、歷史文化等意涵,在音樂方面也充滿國家特色,而波蘭國歌就屬於這一類。

波蘭國歌叫作 Mazurek Dąbrowskiego,直譯為「東布羅夫斯基的馬祖卡」,也常常以第一句歌詞為題,稱為「波蘭尚未滅亡」。這首歌曲出現於約1797年,也就是在波蘭被普魯士、俄羅斯與奧地利瓜分後兩年左右,當時因為拿破崙席捲歐洲、打擊各國的保守政權,許多在波蘭被瓜分後流亡海外的波蘭人便群起響應,期盼能透過拿破崙的力量使波蘭復國,其中包含在義大利成立、並由 Dąbrowski 將軍指揮的波蘭軍團 (Legiony Polskie),波蘭作家 Józef Wybicki 為此軍團所寫的詩文在日後成為波蘭國歌的歌詞。

也因為如此,許多在外人眼裡看來奇怪的歌詞內容便變得合理,像是在副歌中的「前進吧,東布羅夫斯基,從義大利的土地前往波蘭」(Marsz, marsz, Dąbrwoski / Z ziemi włoskiej do Polski) 以及第二段主歌的「拿破崙示範了我們應如何取得勝利」(Dał nam przykład Bonaparte / Jak zwyciężać mamy) 等等,此外,除了關於十八世紀末的波蘭軍團的內容,歌詞內也提到了十七世紀時的瑞典入侵(完整翻譯可參考中文維基百科

而在音樂這一方面,馬祖卡是波蘭傳統舞蹈以及音樂的名稱,從十九世紀初開始逐漸流行,而波蘭作曲家也開始寫作相關的作品,例如波蘭作曲家 瑪莉亞.辛曼諾夫斯卡 (Maria Szymanowska) 以及蕭邦的老師約瑟.艾斯奈爾 (Józef Elsner) 等等,而蕭邦則將此地區性的舞蹈發揚至全歐洲乃至全世界,之後十九世紀下半葉馬祖卡取代了波蘭舞曲而成為波蘭最受歡迎的舞蹈,同時也被視為是波蘭音樂的象徵之一,例如波蘭國民歌劇作曲家莫紐什科 (Stanisław Moniuszko) 就常常在其歌劇中使用馬祖卡的元素,因此波蘭國歌使用馬祖卡風格的節奏也是非常具象徵意義的。

波蘭國歌男聲合唱版

另外,波蘭國歌的旋律有時也成為作曲家創作時所使用的元素,例如李斯特就在其未完成、以波蘭中世紀神父為主題的神劇作品 St. Stanislaus 中的波蘭舞曲的結尾引用了這段旋律,而另外一位與蕭邦老師艾斯奈爾同時期的波蘭作曲家卡羅.庫爾賓斯基 (Karol Kurpiński) 則以波蘭國歌作為主題寫過過賦格,另外也有許多十九世紀的波蘭舞曲創作有引用該旋律,由此可見波蘭國歌在波蘭瓜分時期有著重要的象徵意涵,至今仍提醒著人們為獨立而奮鬥的精神以及自由的可貴與價值。

Karol Kurpiński 所創作的以波蘭國歌為主題的賦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