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求生手冊|學弟,不跑「營隊」就會變成邊緣人喔!

第二章:營隊滿街跑 ,「不跑營隊」真的會沒朋友嗎?

呂紹民
嗨,我是紹民
7 min readAug 16, 2019

--

看完這篇文章,你可以知道什麼?1. 大學營隊的種類與內容
2. 籌備營隊都在做些什麼?
3. 大學一定要參加營隊嗎?不參加真的會變成邊緣人嗎
4.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隊?
貼心提醒:具體營隊狀況會依據各大學有所差異,請自行參照學校資料評估:)

大學營隊都在幹些啥?

想當年懵懂無知小大一,一週三次從晚上7點開始,先是隊輔約練兩小時,再來火棍約練兩小時,最後劇組約練沒有上限(某一次看到了日出)

營隊沒有不好,但與大學社團相同,「釐清目的」是很重要的關鍵

而在釐清目的前,了解大學中都有什麼樣的營隊便至關重要

以下觀點皆從「籌備者」的角度進行撰寫:

高中生營隊(個人推薦度:OO)

由大學生辦理營隊給「高中生」參與,目的在讓高中生認識大學,例如:航太營、資訊營、台文營…等等,亦有不設限系所,以體驗大學生活為主的營隊,如成大的大學生活體驗營(CUL)

時間點上,舉辦通常在寒假(考量暑假可能有其他安排),籌備其主要在寒假的前一個學期。具體需視系所、主辦單位而定

娛樂型營隊(個人推薦度:OO)

這類型營隊的典型案例就是「宿營」,目的在讓大學新生彼此熟悉、認識。基本上會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遊戲,以歡樂、打成一片為主要目標

相對高中生營隊,內容籌備上自由彈性許多。而在時間點上,通常舉辦在9月開學的一~兩週內,而在第二學期與暑假進行相關籌備

成大工資管 18th IIMC活動結束照

學術型營隊(個人推薦度:OOO)

此類型營隊會視各校的學生組織、系會活絡與否而定。以成大來說像是系會研習營(UDA)、過去的學生組織領導人研習營(SOL)等等,以經驗分享、學習交流為主要目的,娛樂活動有但較少

此類型的學術組、課程組的佔比就會比較重,比起其他營隊的大量約練,這邊更多是在動腦與動嘴,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探討

服務性營隊(個人推薦度:OOOO)

顧名思義,以服務為主的營隊。通常會以偏鄉學校、偏鄉關懷為主要的形式,透過較長的假期陪伴這些偏鄉的小朋友、老人家

此類型營隊著重於「陪伴」這件事情上,「陪伴」本身就是價值。而其中準備的活動、課程,是基於陪伴的一種媒介而已

成大SOL14學生組織領導人研習營,活動照片

其他類型

近年來亦有許多跨國的交流營隊、海外志工服務等等,相對多元許多。具體資訊會散落在各個粉專、網站上,這邊就不多做描述,可上網找找

籌備營隊都要幹些什麼?

營隊的架構大多分為三個階層:總籌、組代、工人

而大多數的營隊狀況,通常為大一工人、大二組代、大三總籌,然後一代一代晉升上去,而對於營隊沒有熱忱的人就會逐漸退出這個體系

工人都要做些什麼?

根據各營隊的分工方式不一,有時會同時身兼各式各樣的角色。但通常會被分到一個主要的組別,然後針對其他節目或是活動額外支援等等

以下簡介相關的組別(名稱也許有些不同,但功能大同小異):

  1. 隊輔組:基本上等同於保母,是跟學員最接近的組別。需要在營隊期間跟學員保持良好互動,注意氣氛與活動內容
  2. 活動組:設計所有營隊中的大型活動,例如歡迎晚會、大地遊戲、活動串場等等,是一個不計形象,以帶給大家歡樂為主的組別
  3. 公關組:營隊的經費來源除了向學員收費外,有時考量到經費不足的狀況,亦會向相關企業尋求贊助。此組別視系所財務狀況而定
  4. 行銷組:負責對外營隊招生、粉專經營等,目標在於對外曝光營隊,招到足夠的學員。偶而需與公關組配合發放廠商文宣
  5. 設計組:一個好的營隊一定有個漂亮的視覺。設計組承擔了整個營隊美感的展現A__A ,負責所有的視覺產出,是個爆肝組別
  6. 影記組:負責活動前、活動中的影像紀錄,很邊緣彷彿脫離營隊一般
  7. 課程組:營隊中的學術課程、桌邊討論、講者安排等,除了在學術營隊中屬於重要外顯組別外,整體參與上也較為邊緣
  8. 生器組:掌握民生大計的組,負責營隊中的餐食、活動器材等需求
Photo by Rainier Ridao on Unsplash

以上組別外,視各營隊狀況可能有表演等人力安排,因此每個人除了單一組別外,仍須負責表演類活動:

  1. 劇組:顧名思義就是演戲,通常由隊輔組兼任。種類繁多:VHS、MV、六人、默劇、搞M…列舉不完,且不時就有新劇種產生
  2. 舞蹈:通常額外招人準備。最基本的包涵:男開、女開、混開等
  3. 技能:大學特有活動, 通常所有人皆會參與,如:火棍、螢光棍、螢光棒、香扇、大旗等。基本上依據系上傳統,看有哪些項目

當然,如果今天參與的是「學術型營隊」與「服務型營隊」

那就不會有這麼多娛樂表演,時間分配會更著重在各自目標上!

一點小故事:這也是為什麼文章開頭那邊有一串簡短的小故事
由於當年組織架構分配的問題,每個參與的工人上述所有內容都要參與!
所以我同時是「隊輔組」、「MV組」、「搞笑開舞」、「火棍」,共四組
導致當時大一上的時間,基本上有一大半都花費在此,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哪來的體力(汗

不參加真的會變成邊緣人嗎?

剛入學時參就會有大規模的「推銷活動」,邀請你參與營隊、系會、社團,每個人的目的都是希望你能投入時間在上面

而在積極邀請下,所造成的問題便是:

多數人根本沒搞懂為什麼要參加營隊

許多外面的文章,都會將營隊批評成「浪費時間」「學長姊像智障一樣」「就一群在自High的人」「無聊當有趣」等等的負面評論

問題的癥結點在於,你到底想收穫些什麼

如果你根本不在意這些社交,為何要去擔心邊緣人與否?

時間投入值得嗎?

讓我們先放掉對營隊的成見,仔細觀察事實與衡量自身安排

從事實觀察,營隊確實會佔用到你大學中的不少時間,根據你投入的多寡,大概可以佔據除上課以外時間的1/3~1/2,更遑論可能還有其他除了營隊以外的活動(社團、系學會、校外活動等)

可以收穫什麼嗎?平心而論,我除了學術型營隊外,其他都沒什麼收穫

關於營隊收穫這件事1. 高中生營隊:同屆情感培養 - 這段時間會與同屆的產生出某種革命情感,可能會在此時交到一些還不錯的朋友,也許就是大學四年中相伴身邊的人2. 娛樂型營隊:跨屆情感培養 - 這時的時機點通常在升大二,有一批新生加入。除了與同屆共同籌備外,在營期間也會認識不少下一屆新生3. 學術型營隊:能力思考培養 - 更多是在談論「自我成長」與「經驗傳承」等,相對沒那麼重視娛樂性質,願意討論、思考的可以在此從學長姐、同屆身上收穫許多4. 服務型營隊:這個我不太確定該怎麼分類,我覺得更偏向是一種「自我滿足」,期望藉由自身的力量回饋一些弱勢的族群,是一種「幫助他人」的暖心感受

一般營隊本身的目的都在於聯繫感情,因此對於沒有太大社交意願的人來說(譬如我),實際上真的沒有參與的必要(所以我就只參加了一次)

但我認為,如果你本身在高中時期沒有參與過營隊的籌備,至少參與一次,這會是一個有趣、難忘的回憶,當下的感動肯定不會少

當然,如果你本身大學已經有明確的方向,也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在無效社交上,我非常建議:「就脫離世俗活動吧」,找到自己的那片天 XD

Photo by Danielle MacInnes on Unsplash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隊?

老話一句:「釐清目的」是最重要的關鍵

想認識朋友,只求開心的,去娛樂型營隊
想學習技能,聽經驗分享,去學術型營隊
想回饋社會,可付出時間,去服務型營隊

每個營隊都有它的存在目的與價值

帶著不同的目的進去,每個人所得到的收穫自然有所差異

所以放下成見,聆聽自己的需求,去選擇吧

最後,祝福各位都能在這片營隊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片天!

感謝!居然能夠看到這裡

如果上面的經驗分享對你有些幫助,可以給我一些掌聲(Claps)!

如果對於大學生活上有任何疑問,可留言討論呦😃

--

--

呂紹民
嗨,我是紹民

「 你必須足夠努力 , 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 、AR/VR 擴增實境商務合作、南部地區區塊鏈校園合作,歡迎合作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