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總動員】Web3 產品經理的修煉:PM 要做什麼?與一般的軟體 PM 有什麼不同?

Sean Hsu
3PM LAB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9 min readMay 28, 2023

PM 總動員】是產品三眼怪的客座單元,挖掘邀請海內外業界產品開發相關領域的大大們和大家分享!

本月邀請到的是 Sean Hsu,目前在 XREX 擔任產品經理,專注在 Fintech、Blockchain、Web3 領域;過去也曾經在 Frog Design 負責產品策略和數位轉型的專案。經歷過大型企業和成長中新創做產品的經驗後,也定期將自己的產業知識與職涯學習分享在 個人網站電子報

隨著 Web3 生態系統的不斷成長,對於可以適應這複雜且快速變化的行業的產品經理需求也不斷增加,那麼這些 PM 們又有什麼特性?要如何能成為這樣的 PM?

第一個有趣的問題是,Web3 項目真的需要產品經理嗎?

我們可以觀察到 Web3 項目中最重要的環節幾乎都與產品經理沒有任何關聯。例如,Ethereum 基金會沒有專門的 PM。為什麼?

大多數 Web3 項目,例如 NFT 或 DeFi 協議,可以只依賴開發人員、社群經理、協議設計師和藝術家。然而,Web3 項目最終都在生產某種產品或服務。因此,還是可以期待產品經理能夠可以提供顯著的價值。

以下本文也會歸納 Web3 產品經理的工作環節中的幾個主要的的關鍵特別之處。

文章略長,先放上三大會討論的議題,供各位讀者索引:

  1. 何謂 Web3?
  2. Web3 PM 有什麼特性?與一般軟體 PM 的區別?
  3. Web3 與一般軟體 PM 的相似之處?

何謂 Web3?

第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是 Web3?

雖然隨著近期的 AI 風潮,開始有人提出所謂的 Web3 應該由 AI 代表,而非區塊鏈。我仍然想要引用這個名詞的最早起源,有就是由是由以太坊、Polkadot 和 Kusama 的創始人之一 Gavin Wood 在 2014 年提出的,而且最早可以起源於 Web 的創建者 Tim Berners-Lee 於 1991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

簡單的來說,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已經改變了人類的社會與集體行為,特別是吸收資訊與發表資訊這兩件事情上,粗略分類進程的話是:

  1. Web1 — 資訊暢行無阻:大量資訊放到網路上,用戶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進行閱讀
  2. Web2 — 資訊的民主化:大量用戶可以參與寫作與內容創作,讓資訊的出版權不再被權威單位所壟斷,也是目前各位最熟知的網路生態
  3. Web3 — 用戶、內容所有權、與數位資產的綁定:做到這點需要區塊鏈做為底層運作,此時用戶更能夠直接控制自己的內容,區塊鏈的資料儲存也會直接讓內容與用戶直接綁定,該內容的產權也更容易與數位資產綁定,而非成為網路巨頭可變現的資料

關於更多 Web3 的介紹,可以參考我以前寫過的兩篇文章:

👉 Web3 產品到底是什麼?跟我們一般熟知的軟體產品差在哪?
👉 Web3 對商業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Web3 PM 有什麼特性?與一般軟體 PM 的區別?

在產品開發方面,Web3 與 Web2 有很大不同,本文將解釋產品管理如何融入其中,因此重點不只是 Web3 產品與一般軟體產品的差異,還有這對 PM 的工作或職能的影響。

我們或許可以從 PM 工作的「用戶旅程」來看看區別:

產品前期規劃

產品管理在早期階段的作用是相對弱的,大多數 Web3 項目可以在早期沒有 PM 的情況下進行。在這個階段,重點是代幣經濟模型或激勵手段的設計、通常是熟悉項目內容的白皮書撰寫者或是技術人員進行。

什麼時候會需要 PM 呢?如果產品已經有可觀的用戶群體時,才有可能出現產品路線圖(Roadmap)之類的需求,而 Roadmap 本身也不見得都是產品本身的需求,例如社群經營活動。

❌ 產品早期,盡量避免:

  • 創造產品路線圖,尤其大於三個月(變化實在太快)
  • 書寫 User stories 等抽象需求
  • 過多的用戶研究,可以直接 deliver 產品

✅ 盡量要做

  • 設法與用戶對話,從他們身上學習
  • 寫下 Problem statements,去排序需要解決的問題

產品開發管理

在一般的數位產品開發中,產品推出後總是可以一直迭代的。但基於區塊鏈的 Web3 產品(大部分)核心邏輯是難以更改的,因為它的本質就是透明且不較難以隨意更動的的。這也讓發佈後的更新變得更加困難。

這意味著團隊必須在部署之前花上更長的時間來測試和完善項目,甚至必須圍繞智能合約審計進行計劃,因為後續修復 bug 很困難、也很消耗成本。

這個特色也讓某些數位行銷實驗變得更困難,例如 A/B 測試。然而,也有團隊通過在類似於區塊鏈的測試網上啟動 dApp 來解決這個問題,類似開發過程中的測試環境,還是難以觀察於真實環境的影響就是了。

產品設計

雖然週期比較慢,但市場演進又是無限快速的,去中心化的運作與 24H 都能交易的特性,使得產品在市場上的變化只會越來越快。

一般來說 PM 時常需先依照 OKR 或其他目標設定的方法制定好願景、長期策略、產品路線圖,但是在 Web3 環境中,產品願景主要包含在項目的白皮書中,通常由具有協議技術知識的開發人員或是熟知代幣經濟模型的專業人員編寫,而不是產品經理。

相對地,創建一個好的 Web3 產品需要完善 UX 的細節,畢竟現行的流程:連接錢包、想辦法弄到錢、心驚膽戰地進行 dApp 操作這整個體驗太過於不友善,也讓現階段能夠 onboard 的用戶數達到了一個小小的天花板。

雖然對於 Web3 產品,UX 在優先級或許還不是最高的。用戶可能更關心經濟激勵(質押協議)、藝術品的設計(NFT)、交易速度(區塊鏈)、流動性(DEX)等等,更像是基於區塊鏈發展的基礎機制與產品本質,這也是 PM 在協調過程中需要注意 Prioritize 的。

為監管問題做好準備

因為區塊鏈大部分的 use case 都跟金融有關、即便是最去中心化的應用最後都還是有辦法與真實世界的法幣掛鉤,因此監管就成為這個行業最不可忽視的一環。

複雜度是,原本許多靠人設計或維護的機制,突然要使用去中心化的技術去做取代,就有滿多探討、研究、甚至是社會實驗的必要。而這個過程是許多人、許多團體與政府交互影響的。

Web3 產品經理也應該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參與各種任務,像是:

監管框架

Web3 技術的監管法規仍處於起步階段。而且變動巨大,突發的一個事件就可能有大轉向。產品經理必須跟上最新的監管動態,與法律團隊合作,確保產品在法律範圍內運作。這可能涉及了解與數據隱私、金融監管和證券法有關的監管。

合規實施

在產品架構中考量與實施合規性措施。例如 KYC 、反洗錢(AML)和交易監控等。

持續監控和報告

監管合規不是一次性的過程,而是需要持續監控和報告的努力。建立持續的合規監控流程,例如定期審計和安全評估,與法律專業的團隊一起向監管機構和利益相關者報告,提供產品監管的透明度。

市場研究與用戶研究

這項工作的關鍵的差別在於:

  • 基於區塊鏈的產品可能不像一般數位產品一般,有所謂的「數據護城河」
  • 快速發展的項目中,不見得有辦法進行完整的分析與定位,例如深度質性研究、各種競爭分析等
  • 許多基於區塊鏈的「模式」或「代幣經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比起對市場與用戶行為的詳盡研究,這種生產關係的創新能否真正創造某個環節的價值,是更需要被盡快驗證的

大型科技公司經常將產品管理功能分成幾個子類別以提高效率。因此,用戶研究、UI/UX 設計、QA 測試和產品行銷等個別任務通常由不同的人處理,而這項分工關係在 Web3 則可能因為需要盡快趕上配合市場週期與價值驗證而產生改變。

社群經營

Web3 產品經理還必須擅長建立與參與社群。去中心化的特性意味著用戶在這些應用程式的開發和治理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產品經理必須能夠建立信任和參與這些社區,推動產品的成功,而這也是最能貼近「了解用戶」的一個手段。

如上個小節討論,傳統上,社群營運可能被視為行銷人員的工作,然而,要快速了解用戶對 Web3 產品的需求,整個項目方與用戶的直接對話更加重要。抱歉了 PM,多一條工作吧。

基於區塊鏈與 Web3 社群特徵,社群參與應該是:

  • 開放的、自治的
  • 高透明度、響應迅速
  • 主動溝通與建立信任

這些事感覺起來挺基本的,作為一個「人」的社群就是如此,這也是未來 AI 取代大量生產力以後更被凸顯的人性需求吧?

而這也讓社群營運的參與變成 PM 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工作,來維持 Web3 協議 Community-led driven 的成長模式,例如:

  1. 通過掃描 Discord、Reddit 和 Twitter 上的加密社區來分析用戶情緒
  2. 協調智能合約的審計工作
  3. 使用 DeFi Pulse、Dune、Nansen 和其他鏈上分析工具進行產品或行業研究。還好區塊鏈是非常公開的
  4. 收集需求、與項目負責人一起逐步優化代幣經濟模型

Web3 與一般軟體 PM 的相似之處?

儘管存在上述的關鍵區別,Web3 產品管理和傳統軟體產品管理之間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

溝通與與專案管理能力

只要產品是人做的(Yes,人類完全被機器取代以前),就需要工作者展現強大的領導、溝通和專案管理技能,來促進順利的團隊合作。

理解用戶的需求

兩者也都需要深刻理解用戶需求,並能夠構建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儘管不見得是透過詳細的市場研究或用戶研究,也需要透過社群的參與聆聽用戶的聲音。

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 前,需要更集中收集反饋。找到之後則是要去記住用戶的心聲是什麼,避免在創造產品的路上迷失。

總結

本期文總結了 Web3 產品經理面臨的特有挑戰,例如去中心化應用核心邏輯的更新難度大,需要優先考慮用戶體驗的同時還要關注區塊鏈的底層機制,以及需要建立信任並與社群互動,同時平衡效率和權力下放。

隨著 Web3 生態系統的不斷發展,產品經理的角色很可能在塑造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和區塊鏈技術的未來方面變得更加重要。

成為一名 Web3 產品經理需要的技能和知識比起過去似乎更加包山包海,而 PM 似乎就注定是這種需要不斷強迫自己學習與突破的崗位。同時,這個領域具有巨大的創新和增長潛力而令人興奮。當然,並非所有的產品類別都需要面面俱到,整個 Web3 的世界也可能更加寬廣,例如如果是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工作,那麼對監管的準備可能會是一大重點、相對地也不用過度在意社群經營或協議設計等問題,一切端看你所負責的產品屬性是什麼。

最後則是, Web3 與一般軟體 PM 都共同需要的軟實力則會是從新時代突出的關鍵。或許在 AI 時代之下,這些存在於模糊之間的「軟實力」不只是更凸顯一名 PM 的價值,還是身為一名「人類工作者」的價值,而 Web3 的一些行業差別、特性,終究是我們在適應這個變革過程中所必須付出的努力而已。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有任何回饋或有興趣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們 📒
更多 Web3 相關的內容,歡迎追蹤 Sean Hsu個人網站電子報

如果單純想給我們一點鼓勵,請給我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點幫助,請給我們 11–30 個拍手;
如果想看更多商業模式與產品心法相關文章,請盡情長按拍手(max 50)讓我們知道 👏🏻

記得追蹤「產品三眼怪實驗室」的粉專(◉◉◉)才不會錯過最新文章和 Podcast!
歡迎參考「文章列表」並善用標籤來搜尋與篩選我們所有的文章與分類!

--

--

Sean Hsu
3PM LAB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產品經理 — Fintech / 區塊鏈。追尋意義、創造與分享平衡專業與生活的內容。 追蹤與獲得我的專屬內容創作:https://linktr.ee/sea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