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台灣網路業工作者學習管道與需求調查報告

Yolanda Chiu
3PM LAB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11 min readJan 12, 2020

產品三眼怪已成立一年,2019 年底在討論未來計畫時,我們決定發起產業問卷調查,了解更多台灣網路業工作者的工作現況與學習痛點,給我們更多靈感發想 2020 年的三眼怪願景與新展望!

上週 Anne Hsiao 有發佈了主報告的結果,涵蓋了台灣產品經理概況、工作內容與決策權、薪資水平、轉職流動與海內外流動、如何轉職成為產品經理。精彩的報告內容可以看此篇連結:

在此份問卷我們也調查「網路產業工作者」自我進修與學習上遇到的痛點需求,上週的主報告內容較多未涵蓋此部分,我們決定特別把此部分內容分出來作為一個「番外篇」給大家參考,歡迎與三眼怪一起腦力激盪,究竟網路產業社群內需要什麼樣的學習資源與管道呢?

本份問卷於2019/12/3(二)~ 2019/12/23(一)發放在各社群,十分感謝 ProductTank Taipei產品經理菁英會數位產品經理不想公開的秘密Taiwan UI/UX Designers 等社群協力本次調查,247 份有效問卷數中,內含產品經理 128 份、其他網路產品工作者(工程師、設計師、行銷等) 119 份。

本篇網路業工作者學習管道&需求報告將涵蓋1. 樣本基本背景:年資與職能專業
2. 選擇哪些管道學習?想學習哪些產品知識與技能?
3. 如何選擇學習管道與方式?是否滿意?在意哪些事?

▍基本背景:年資與職能專業

從總工作年資來看,1 年至 15 年的工作者都有,15 年以上則比較少;本次調查超過一半集中在 5 年以下工作經驗的網路產業工作者。

本次調查的問卷樣本以三眼怪的讀者&我們有在耕耘互動的社群為主,因此其中超過 50% 是現職網路產業的「產品經理」,23.2% 為想轉職成產品經理的各種職能背景(不區分現職背景),第三名為 10.6% 軟體工程師,第四名是 4.5% UI/UX 設計師+ UX Researcher,「其他」職能的部分包括行銷 Marketing,商業發展 BD、人資 HR、營運 Operations等,還有極少量的 Data 人才- 資料分析師與資料科學家(1.6%),專案經理(1.2%)。

若是再細看「想轉職為PM」的 57 人中,15 人現職是專案經理,11人是工程師(包含軟體與硬體工程師),9人是 UI/UX 背景(包含設計師與研究員)。

/// 延伸閱讀 /// 想知道現職是網路業產品經理都是從哪些職能轉職的?又有多少比例一開始就是產品經理?看這份<報告>

▍學習管道方法&內容需求

首先來看看大家都使用哪些管道學習產品相關知識?此題為複選,選項包括了線上課程(如 Coursera)、實體課程、線上社群(如臉書社團或 Slack 群組)、實體社群(如講座、讀書會或研討會)、網路文章(如 Medium)、產品相關書籍(包含電子書與實體書本)、請教業界朋友、Mentorship、透過工作學習。在其他的選項中,還有填答者提到 Podcast 的方式。

前三名分別是透過「網路文章」、「透過工作學習」與「產品相關書籍」。網路文章名列第一可能與本身我們產品三眼怪即為 Medium 為主的產品知識內容部落格,因此接觸到的用戶以此渠道為主要學習管道。而最後三名的最少用的管道分別是「實體社群」、「實體課程」、「Mentorship」,這三個選項較少被大家所使用,與後面會提到的「學習痛點需求」有相呼應。

而我們也有稍微分群不同「工作年資」對於學習管道的選擇是否有所差異,分析過後大家的選擇與偏好並未因為工作年資有太大的不同(只有高工作年資的群體選擇 Mentorship 較少)。

▶ 想學習哪些產品知識內容?

若以全部樣本看,大家最想學的前五名產品知識是「產品策略與藍圖規劃 Roadmap」、「數據分析」、「用戶體驗研究」、「產品實驗 AB test」、「資料科學知識」。其中分職能來看的話,想轉職 PM 樣本中,第 2 名撰寫PRD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第 4 名是訂價與成本利潤分析,並未排全體平均前 10 名內,是想轉職產品經理的群體中格外比較想獲取的知識面向。

而「對外溝通與談判能力」是工程師與 UIUX 職能背景群體,較其他背景人群想學習的技能,或許跟台灣許多公司是乙方接案/顧問產業有關。另外,未進入前 10 名但是個別群體前 5 名的還有,UIUX 的第五名是外語能力,其他職能的第 5 名是跨部門溝通(與非產品團隊/部門)。

/// 延伸閱讀 /// 我們在產品經理主問卷中共列出了同樣 23 種產品知識技能,請填答者依據「工作技能使用頻次」給予 1–5 分,想知道網路業產品經理使用頻率最高的前五名技能又是什麼嗎? 看這份<報告>* 有趣的是大家想學習的產品知識與技能,並不是現職產品經理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前五名!

▍選擇學習管道會在意什麼?痛點與需求?

84.6% 的網路工作者滿意目前使用的學習管道與資源,其中 68.7% 的人認為有部分的學習痛點與需求無法被滿足。

我們調查了大家在選擇這些多元管道中,最在意什麼?什麼樣才是理想的學習體驗與管道?此題目是開放性簡答題,我們整理 203 個有效回答,製作了以下文字雲。

可以發現「實務/實戰經驗」、「深入案例」、「討論」是大家常提到的關鍵字,呈現出在尋找學習資源時,大家對於實務與案例的需求,也認為深入探討與實作機會有很大的幫助;「時間」這個詞也出現蠻多次,代表在選擇學習資源時,時間是否具有彈性也是很重要的。

仔細分析大家的簡答內容後,我們把有提到的學習痛點延伸分成 5 個大類,在簡答中被提到的頻次比例如下:

▶ 痛點一:實務適配性 (55%)

超過一半的人提出,因為很多現下的學習資源偏向文字內容,並沒有實際案例可以進行討論與腦力激盪,學習到的理論跟實務狀況總有落差,許多工具和知識都要依靠實作才能累積經驗,若不能在工作上驗證時會不確定自己的學習成效,而日常工作遇到的各種問題情境都不太一樣,很難找到資源是完全符合當前需求的,比較難找到適配的實務分享內容作參考。

▶ 痛點二:個人化 / 深入交流 (14.8%)

對學習上「個人化」的需求,主要是在自己閱讀、單方向獲得知識後,希望可以有機會與專家/老師/同儕交流做個人化的問題討論,除了希望可以有更多 coaching/mentor 的機會外,透過人脈認識更多同行業、公司規模類似、同等級的朋友,做深度雙向的交流是許多人提出的需求,並且比較偏好線下/即時的方式進行。

還有一部分的人,是希望可以針對自己的「產業/產品特殊性」希望有更多的資源與交流,像是以目前(中文)學習管道中,大部分產品經理所負責的產品電商相關較多,若是其他產業跟使用者客群不同的狀況下,許多的痛點並不會被提出來討論。

▶ 痛點三:系統化尋找優質資源 (14.8%)

許多人提到許多網路上各種資源與管道通常只能滿足一個面向,很難全面的提升,需要對自身問題足夠了解後,並有能力與經驗判斷學習資源的品質,去蕪存菁才能真的滿足學習需求。大部分人還是很困擾學習「資訊零散」的狀況,花了很多時間去瞭解與探索適合的資源,缺乏完整並系統性地整合自己的學習路徑,而大部分 PM 需要的學習週期特別長,例如團隊領導、產品策略,這些事情必須經過幾季才會看到效果,更需要系統化地去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效。

▶ 痛點四:方便 / 時間彈性 (12.4%)

「方便和時間彈性」是大家在選擇學習資源管道時的第四個重要關鍵。方便的部分,除了資訊容易取得外,還包括了資源是否免費、是否符合公司進修補助報銷等等。而時間彈性的部分,例如線上課程可以自行控制時間,因為遇到的學習痛點更多是沒有時間與心力去經營與探索,大家會優先選擇具有較大時間彈性(Low Commitment) 的學習資源與管道 。

這可以從上一段落「學習管道方法」的調查結果中看出為何「實體社群」、「實體課程」、「Mentorship」會是較少人選擇的方式,但相對地前幾個痛點大家又提到實務交流與個人化深度交流很重要,因此可以看出普遍遇到的痛點矛盾與取捨問題。

▶ 痛點五:產業發展不足 (2.9%)

少部分人提到,很多產品知識與觀念都是從國外傳回來的,實際上要應用到台灣公司的場景不是那麼容易,若公司沒有提供實驗的環境,很難在既有工作流程與組織架構下短時間內落地實踐所學習到的內容。台灣網路業比起國外落後許多,關於策略規劃、用戶獲取等部分台灣都沒有什麼好的成功案例(公司)值得參考,更別說是請教台灣的同業,問了也只是得到對方也想知道這樣的訊息。

▍台灣網路產業需要什麼樣的學習社群?

看完了以上的調查分析,大家覺得有什麼樣的想法呢?台灣網路產業需要什麼樣的學習社群?建立在現有大家滿意的資源上,產品三眼怪希望可以帶給社群更多解決痛點的分享與交流!期待可以結合更多的想法與能量創造台灣更好的網路產業環境與學習社群。

我們在本次的調查也收到對於學習需求/社群的反饋與想法,截取一些分享給大家,有什麼想法也歡迎留言給我們!給予我們接下來 2020年新計畫有更多的想法(開放許願池XD)!

1+ 年工作經驗 / 欲轉職 PM 的行銷背景讀者
時間,現在是碎片化學習的時代,通常知識若是沒有應用也消縱即逝,若是能夠有像 YouTuber 那樣有可以 5~10 分鐘講解一個數位產品經理類相關的議題(或主題),用清晰的結構說明的話,會對每日知識的累積有莫大的幫助。
3+ 年工作經驗 / 產品經理, 日本工作
網路課程所學即使理解後,依公司狀況其實難以實際應用在工作上。另外不確定是否是國情關係或單純接觸到的圈子的問題(目前在日本工作),似乎很多方法論都沒有實際被公司運用,產品經理的定義模糊,也很少有公司有明確的產品部門(多與行銷合併),外出交流對話和網路中英文的資源的內容也不太相似,不知該如何結合知識與應用。
8+ 年工作經驗 / 資深產品經理, 娛樂媒體產業
大部分的內容是與我差不多或比我資淺的人需要的,但沒有更高階的角度的分享。另外,大部分文章表達可能篇幅受限,缺乏實際應用場景的條件描述,呈現出大道理誰都懂,啓發性比較低,幫助有限。

/// 延伸閱讀 /// 回顧超詳細的 「2019 台灣網路業產品經理產業調查報告:薪資、轉職、工作」:

/// 延伸閱讀 /// 想轉職成為產品經理嗎?看看我們的經驗與故事~

/// 延伸閱讀 /// 曾在 Booking.com、iCHEF 和 Gogolook 擔任產品經理,Peter 分享如何用產品思維規劃 PM 職涯、以及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有任何回饋或有興趣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們 📒
如果單純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點幫助,請給我 11-20 個拍手;
如果想看更多產業分析的文章,請盡情長按拍手(50個拍好拍滿也沒問題)讓我們知道 👏🏻
要持續追蹤我們的最新文章,請記得追蹤「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我們每週末都會認真更新文章唷!千萬別錯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