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聽損:聽力圖判讀

楊智超
Aug 12, 2022

--

前方提醒:本文主要介紹聽力圖判讀、NIHL的典型表現、及職業病判定中合理的時序性,並不包含職業病的暴露證據及流行病學證據

聽力檢查除了林內試驗(Rinne test)及韋柏試驗(Weber test)兩個重要的理學檢查以外,純音聽力檢查(Pure-tone Audiometry, PTA)更是判斷聽力損失類型,以及是否為噪音引起的重要依據。(忘記兩個人名檢查的請滑到最下面有兩個PE的介紹~)

職業性聽力損失一般是指係長期暴露在高噪音工作環境下,以至於耳蝸的毛細胞受損所造成的感音性聽力障礙(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以下將介紹聽力損失的類型,以及如何藉由純音聽力檢查得到的聽力圖判讀是否可能為職業性聽力損失。

上圖為聽力圖基本架構,橫軸為測試聲音之頻率,縱軸為患者在特定頻率下可以聽到的最小聲音。因此,檢查結果畫在越下面的地方,表示聽力損失越嚴重。一般來說,聽損<25dB為正常,25–40dB為輕度異常,40dB以上為明顯異常。

▌聽力障礙常見3大類型
1. 傳導型聽力障礙(conductive hearing loss):聲波無法有效的「傳入」內耳。常見原因:異物、小耳症、中耳炎、耳硬化症、外傷、膽脂瘤等。可藉由手術、藥物等方式治療。
2. 感音性聽力障礙(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內耳異常或聽神經病變導致聲音訊號無法傳至聽覺皮質。常見原因:噪音、老化、藥物、先天聽障、梅尼爾氏症、突發性耳聾等。病程較不可逆。
3. 混合型聽力障礙(mixed hearing loss):同時具有傳導型及感音型聽力障礙。

除上述3大常見類型外,另外尚有功能性聽力障礙(functional hearing loss)及中樞性聽力障礙(central hearing loss)。功能性是指沒有發現器質性(organic)病變但卻聽不到,一般是心理因素引起(但也有可能是病人演戲詐聾);中樞性是指腦幹至大腦皮質間的神經傳導發生障礙,使得患者「聽得到、但聽不懂」的情況發生,純音聽力檢查可能完全正常。

▌噪音引起的聽力障礙(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特徵★★
1. 漸進(progressive):聽力越來越差。若是sudden onset直接排除
2. 無痛(painless)
3. 先高後低:先影響高頻區段聽力,再影響低頻區段聽力
4. 對稱性、感音性聽力障礙
5. 合理時序性:噪音暴露數個月至數年後發生,若是在噪音暴露6個月內或暴露5–10年以上才發生聽力損失,則應排除噪音引起
6. 很少造成嚴重聽力損失:低音頻損失通常小於40dB,高音頻損失通常小於70dB
7. 停止噪音暴露後不會再持續惡化
8. 持續噪音暴露10–15年後會趨於穩定,達到噪音造成惡化的極限
9. 持續性噪音比間歇性噪音傷害更大

※NIHL和退化性聽力損失臨床表現相當類似,都是漸進、無痛、高頻、對稱影響,因此必須做PTA檢查區分二者。

▌PTA檢查與NIHL診標標準
1. 聽力檢查前應停止噪音暴露至少14小時(前一天有噪音作業就不要做)
2.
PTA檢查時應於「合乎標準」的隔音室內執行(註1)。
3. 檢查結果會同時顯示氣導(右耳紅O、左耳藍X)及骨導(右耳紅[,左耳藍<)結果。單純conductive異常只有氣導異常,骨導不受影響(因為骨導直接把聲音傳到內耳),若為sensorineural異常則氣導、骨導都會異常。

噪音性聽力損失特徵是由高音頻(3000–6000Hz)開始,4000(或6000)Hz 是最早受到影響及聽力閥值改變最大的音頻。因此聽力4K或6K凹陷也常被用 來輔助診斷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

★★職業性NIHL診標標準★★(背!)
1. 時序性:暴露93dB噪音至少半年以上發病(
三分貝法則,90dB至少1年,87dB至少2年…)、暴露噪音10年以內發病、符合先暴露後發病因果關係
2. 必須是Sensorineural type
3. 三分法聽損大於40dB
4. 有4K/6K凹陷:重要特徵!定義為高頻聽力損失(3,4,6K)超過三分法(0.5,1,2K)10dB以上
5. 有6K/8K回彈:重要特徵!有彈5dB就算
6. 對稱性:兩耳三分法差距在10dB以內
7. 和職前相比,三分法差距超過10dB以上
8. 排除其他聽損原因(老化、耳毒性藥物、傳導性blablabla…)

▌神奇聽力圖們

典型NIHL聽力圖變化。①確認為sensorineural type:即氣導和骨導皆受到影響,且變化高度重合。②4K/6K凹陷:定義為3、4、6K平均和三分法平均相比相差10dB以上。③6K/8K回彈:回彈位置比最低點高即算回彈。④兩耳對稱:左右耳三分法平均不得超過10dB。
退化性聽力損失:雙側、對稱、高頻、感覺神經性聽損
梅尼爾氏症:單側、低頻、感覺神經性聽損(凹陷在低頻區)
聽神經瘤(vestibular schwannoma/acoustic neuroma):單側、高頻、感覺神經性聽損
中耳炎伴隨積液:單側、全頻、傳導性聽損
耳硬化症(otosclerosis):雙側、混合型聽損,伴隨傳導凹陷

▌好用圖表

▌常見Q&A
Q1: 在不合格的隔音室內檢查,哪個頻段結果較容易受到影響而不準確?
A1: 一般而言,背景噪音對低音頻的聽力檢查影響大於對高音頻的聽力檢查影響

Q2: 根據職業性聽力損失診斷認定參考指引,噪音造成的聽損很少造成嚴重聽力損失:低音頻損失通常小於40dB,高音頻損失通常小於70dB;但職業性聽力損失主要認定基準中又需要「有顯著聽力損失」,三分法要超過40dB,兩者是否互相矛盾?
A2: 老王:噪音是相當有趣的一個topic,但要記得基本觀念是「和工作相關的檢查異常=特作4級≠職業病」以及「聽力異常只是finding,而不是病名」,要被認定是「病」(特別是職業病)通常要有一定的嚴重程度。一般來說聽損<25dB屬於正常範圍,25–40dB屬於輕度異常,40–70dB屬於中度異常,70–90dB為重度異常,>90dB為極重度異常。噪音造成的聽損是以40dB以上認定為職業病,勞保失能給付標準則是至少70–90dB以上才會被認定失能。

☆★偉大の立偉大神★☆:這條輔助基準相當雞肋。
★☆職医科の男神☆★:40dB診斷職業病雖然嚴格,但也比聽覺失能給付審核標準寬鬆。

Q3: 診斷職業性聽力損失,是否一定要蒐集環測暴露證據?(指引的結論好像沒有特別寫要有環測)
A3: 沒有工作現場環測誰知道他媽的是在家開多人轟趴聽損還是真的是因為工作聽損?根據☆★偉大の立偉大神★☆開示,職業病五大原則一般來說暴露證據還是要蒐集,除非職業因素很明確、或是有職場群聚,否則鑑定是否為職業病時,有蒐集暴露證據是比較合理的。

Q4: 如何確保做PTA聽力測驗時,病人沒有在裝聾?
A4: 當聽力圖表現不典型、聽力測驗前後結果不一致、或是其它情況使醫師懷疑PTA檢查結果不可信時,可轉介耳鼻喉科醫師做其它的聽力檢查確認。詐聾的檢查種類相當多樣,可以參考廖國棟、 謝貞洲於2003年發表在中華職業醫學雜誌《常見的詐聾檢查方法簡介》相關內容介紹。

根據《勞工保險失能給付標準附表》,聽覺失能應依最近三個月內之二次「純音聽力檢查(PTA)」 (二次測試應間隔二十四小 時 以上)、「語言聽閾測試(SRT)」及「聽性腦幹聽力檢查(ABR)」報告予以診斷。必要時得配合Stenger test詐聾測試結果或穩定相位誘發電位檢查(SSEP)診斷。

▌註釋
1.
隔音室內部之噪音量全音頻音壓值在 30dB以下、每年至少儀器校正1次、樓地板面積不得小於20平方公尺,並應符合《辦理勞工體格與健康檢查醫療機構認可及管理辦法》第7條附表三規定。

--

--

楊智超

醫院裡最神♂秘科別ㄉ住院醫師;急診AAD仔;雅萍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