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虛擬貨幣介紹 — Stellar (XLM), NEO, Litecoin (LTC), EOS, NEM (XEM)

Coin Hunt
Coin Hunt Collection
11 min readFeb 1, 2018

以下簡單介紹目前市值第6到第10名虛擬貨幣的網絡主張和用途。

Stellar: Lumen, XLM 恆星幣

2014年7月30日從Ripple分岔改良後誕生,起因是Stellar認為Ripple的Consensus驗證方式有安全疑慮,當然,Ripple不這麼認為。用途和Ripple基本相似,要解決各種形式的資產間流動問題。

  1. 相比Ripple強調解決銀行間支付問題,Stellar想普及到一般大眾,特別是提供給沒有銀行只能使用高利貸/發薪日貸款的人們一個新的借貸管道。
  2. 網絡中流通的貨幣除了XLM,還有 用於代表法幣和證券 的代幣,比如代表人民幣的"RMB代幣"。
  3. 這種對應某個法幣的代幣,是透過網絡中名為Anchor的單位發行。比如用戶A微信支付5000人民幣給某個Anchor,這個Anchor就把5000 "RMB代幣"存入用戶A的Stellar帳戶。
    ● 網絡中有很多個Anchor,成為Anchor的不一定是真實生活中的金融機構,可能只是私人團體。
    ● 用戶透過Anchor兌換到的"RMB代幣",相當於"可兌換人民幣的Credit",當用戶想把"RMB代幣"兌換回真的人民幣,就得在真實生活中找到這個Anchor,並希望這個Anchor仍信守承諾了。
  4. 網絡中有一個名為Simple Contract的功能,支持ICO項目發行交易自定義Token。
  5. 交易紀錄更新的驗證方式改為Stellar Consensus Protocol。每個節點可以自主選擇要信任哪些節點組成Quorum Slice,這個信任清單設置在各節點的Config File,然後萬一在投票過程中沒達成共識卡住了,有方法能淘汰這個卡住狀態,稱為Neutralization。交易完成的等待時間只需幾秒鐘。
  6. 初始發行1000億XLM。每筆交易收取微小交易費,以XLM計算,作為交易費的XLM收在獨立的Fee Pool中,每年從Fee Pool拿出1% XLM再次流入網絡,稱為Inflation Mechanism
  7. 1000億中的950億XLM交給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管理發行:50%給註冊用戶、25%給金融機構合作夥伴、19%給Bitcoin持有者兌換、1%給XRP持有者兌換、5%給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NEO

2014年誕生,原名小蟻(Antshares),2017年6月改名為NEO,號稱中國的Ethereum。願景是透過數位化真實身分+數位化資產+智能合約管理資產實現"智能經濟"。

  1. 相比Ethereum致力打造成一個多應用平台,NEO更強調數字資產結合真實資產的管理交易,計畫透過人臉、指紋、語音、短信等認證加入真實身分比對。
  2. 智能合約支持使用C#/Java等主流程式語言開發。
  3. 透過跨鏈互操作協議NeoX讓用戶在不同區塊鏈網絡上也能進行資產交換,只要另一個網絡支持簡單的智能合約。
  4. 透過一套利用Distributed Hash Table的分布式存儲協議NeoFS,將大型文件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小文件分布存儲在多個節點。
  5. 新區塊的驗證方式使用Delegated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NEO持有者投票選出專業的電腦節點,稱為記帳人(Bookkeeping Node),這個投票是即時進行,並且想當記帳人必須要滿足幾個性能要求,然後記帳人之間>66%達成共識則生成新區塊。
  6. 平均生成一個新區塊的時間是15秒。
  7. 網絡中有兩種幣,NEO和GAS。NEO作為主要管理的幣,可用於投票選出記帳人、得到以GAS計算的利息、參與重大投票,總量1億,其中5000萬NEO用於眾籌,另5000萬NEO交給NEO理事會管理運營。GAS則作為生成新區塊的獎勵,也就是交易費,上限1億,透過每次生成新區塊給記帳人獎勵的方式發行。
  8. NEO創始人=Ontology發起人=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Onchain)的CEO達鴻飛。

Litecoin, LTC 萊特幣

2011年10月7日從Bitcoin Core分岔後誕生,概念一致,做法不同。

  1. 平均生成一個新區塊的時間是2.5分鐘。
  2. 新區塊驗證使用名為Script的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3. 每筆交易費可比Bitcoin更少。透過讓協助驗證交易的電腦節點公告自己可接受的最少交易費,用戶不用自己瞎猜每次交易要給多少LTC。既然現況已經是交易費給越多越優先被驗證,那就把交易費光明正大放在規則裡,保持電腦節點間的自由競爭關係,有只收高交易費的節點也有願意收低交易費的節點,形成Fee Market
  4. LTC總量8400萬,目前還有35%有待挖掘。創始人在2017年12月賣出了自己所有的LTC。

EOSIO-EOS: EOS

Block.one公司開發了一個叫EOSIO的開源協議,是一個能讓用戶開發DApp的區塊鏈網絡架構,強調能應對無限增長的信息量,任何人都可基於EOSIO建立"EOS網絡"。EOS網絡作為多應用平台,其中使用的幣叫EOS。

  1. Block.one原先是在Ethereum平台發行"可兌換EOS的代幣",這個代幣在Ethereum平台內也命名為EOS (Ethereum Token),用戶在2017年6月26日到2018年6月1日可用ETH購買。這樣的ICO是一種"先發行代幣眾籌、慢慢開發主網絡、再把代幣兌換成主網絡的幣"的模式。
    ● 眾籌每23小時進行一次,每次發行總量200萬。每一次買方獲得的EOS (Ethereum Token)數量=200萬×(買方支付的ETH÷所有買方支付的ETH)。
    ● EOS網絡上線後才能把EOS (Ethereum Token)兌換成真正的EOS,怎麼換?在2018年6月3日前把擁有EOS (Ethereum Token)的Ethereum帳戶和EOS帳戶匹配,6月3日後帳戶會被凍結,此時,用戶在Ethereum帳戶中有多少EOS (Ethereum Token)就會在EOS帳戶中得到同樣多的EOS。
    ● Block.one在眾籌協議裡表明:公司只負責開發EOSIO協議,EOS網絡的開發與否和公司無關,如果有人啟動了EOS網絡那麼要分10%的EOS給公司作為採用EOSIO的授權費。
  2. EOSIO協議提供了一個架構讓用戶能開發DApp,每個DApp可用的網絡運算資源是依其持有的EOS比例分配。
  3. 新區塊驗證使用Delegated Proof of Stake,由EOS持有者投票選出21個超級節點負責驗證生成新區塊。平均每0.5秒生成一個新區塊。
  4. EOS初始總量10億,其中1億給Block.one公司,9億用於眾籌。每年增發5%作為網絡基金(4%)和超級節點的獎勵(1%)。

NEM (New Economy Movement): XEM 新經幣

2015年誕生,受NXT啟發,願景是建立新的金融生態系統,重點協助企業用更容易的方式開發多應用,支持公鏈和私鏈。

  1. 特色是把新區塊驗證方式改為重要性證明(Proof of Importance)。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讓擁有越強算力的節點越容易生成新區塊,股權證明(Proof of Stake)讓擁有越多幣的節點越容易生成新區塊,使得有錢的越來越有錢。NEM除了考量擁有多少幣,還會考量該節點交易了多少幣、和誰交易,以此評估該節點在網絡中的重要性(Importance Score)。
  2. "擁有多少幣"指的是真正到手的XEM總額(Vested Balance)。在網絡中得到的XEM一開始都是Non-vested XEM,每24小時會把帳戶中10%的Non-vested XEM換成Vested XEM,這是為了鼓勵用戶長期持有。
  3. 有兩種方式可以參與生成新區塊:Local Harvesting和Delegated Harvesting。Local Harvesting就是在自己電腦上運算,Delegated Harvesting則是將原帳戶連到遠端伺服器,由遠端伺服器代理運算。作法是將原帳戶的Importance Score傳給一個空的代理帳戶,再把這個代理帳戶的Private Key傳給遠端伺服器,這樣一來,可以在原帳戶離線的情況下透過代理帳戶參與生成新區塊得到獎勵。
  4. 平均生成一個新區塊的時間是1分鐘。
  5. 智能合約建立在私有鏈上,也就是運行在各企業自己的伺服器,稱為Smart Assets System,並有現成API供企業使用。
  6. 可以創建任何資產,以一串符號形式存在,稱為Mosaic,Mosaic歸屬的主體稱為Namespace。比如"coinhunt"創建一個取名為"ABC"的資產,想要指定這個資產則稱之"coinhunt ABC"。
  7. XEM總量90億,在一開始平均分成1500份給社群成員認領,其中保留一些作為網絡運營。財富分配可見NEM Rich List

系列文章

歡迎補充修正 任何片段引用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原文網址
也歡迎ETH支持 0xE03a17Bbb628B36C9011A70CFfD5f27A00DAe7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