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人慘痛駭人的經歷,儘管洼地政權一直極力遏止相關信息的流通,並矢口否認及美化自身的所作所為,但種種的暴行,在國際社會裡仍是鐵證如山,多國政府在跟洼地的外交事務上,亦經常提出對維吾爾人處境的關注。一些海外團體亦在艱苦地營運著資料庫,紀錄著「被失蹤」的維吾爾人的資料,及洼地政權對維吾爾人所作過的種種暴行。 年初的時候,在台灣的媒體網站看到一本名為《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的書籍介紹,心坎裡已經覺得有需要把這本書入手。最初還在擔心著,香港的書店會否因為題材過份敏感,而不敢售賣這本書,故此就刻意在台灣的網上書店訂購送貨,豈料在等候到貨期間,在香港某樓上書店,就看到了這本書的蹤影。 《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此書由研究中國與蘇聯民族政策多年的日本學者熊倉潤撰寫,中文譯版則由近日傳出其總編輯於洼地「被消失」的八旗文化所出版。如引言和後記所指,此書以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闡述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新疆的管治和政策所面對過的各種演變。透過上述的疏理,可以看到洼地政權對新疆的壓逼,雖力度時有鬆緊,但亦持續多年,而且也深受國內政局乃至國際政經形勢的影響,比如六四屠城、蘇聯解體、九一一恐襲等,俱對洼地政權對新疆政策的評估有所影響。維尼熊登基後,因著其父的歷背景,加上委任了由統戰系統出身的人去領導新疆工作協調小組,外界曾經望過牠會以一種相對懷柔的策略應對新疆,但後來的數件砍殺、爆炸事件,促使維尼熊全面加強了「反恐」的方針,進一步把新疆推向了更為萬劫不復之地。

拒絕洗白,有關新疆的聲音
拒絕洗白,有關新疆的聲音

數個月前,外出時配戴口罩、進入食肆等「處所」時需拿出手機掃描「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等,依然是香港人的生活日常。新聞報導裡,仍然會每天播報新增的武肺確診個案數字。因自身確診或成為了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而需在家中或臨時興建的社區隔離設施「禁錮」一段日子,或所住樓宇遭下達強制檢測令而排隊做核酸,亦成為了很多香港人的共同記憶。 種種的「抗疫」措施,在這數月間陸續取消,政府亦視武肺為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宣稱「抗疫之路」已取得重大勝利。縱然這個城市有很多的東西已經回不去,但武肺爆發前的生活形態,大致上已經回復,市面上不再蒙面的人漸漸增多,大型盛事會議陸續舉辦,媒體已甚少報導跟武肺有關的新聞,呼籲市民盡快施打武肺疫苗的廣告也不復見。 武肺期間,我城出現過種種的慘況,比如排長龍只為了購買一盒昂貴的口罩、大量確診者在寒潮下只能睡在位於露天地方的病床上等候治療、全日禁止堂食時基層勞工佇立在街角吃飯的景象,等等等等。沒有科學根據的限聚令、淪為形式主義的「安心出行」、剝奪人權的疫苗通行證、時長不合理的入境檢疫安排等,亦受到社會不同人士之非議。有社會賢達曾呼籲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探討武肺期間種種的「抗疫」措施和政策有否失誤,但卻被政府矢口拒絕。

武肺的種種,不能被曲解和忘卻
武肺的種種,不能被曲解和忘卻

三年多後,終於再有第一身的經歷,延續這個不定時的系列。 當日以廣州行渡過 2019 年的最後一個星期六,隨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香港人要離開這個 territory,面對的制肘和限制多如繁星。雖然對廣州未至於「牽腸掛肚」,但對於這個城市,始終有著複雜的情感,仍然會盼望著重訪的機會。 曾經悲觀地預測過,香港和中國重新「開關」的時候,香港會是退化得跟一般中國城市沒有兩樣,但來到這個日子的時候,香港仍然有守不少「遮醜布」存在著。就算最早期的「開關」安排需要預約和做核酸,累積了不少年假的自己,仍然決定在步進而立(卻仍未能立)之期取假,再來一次這久違了的城市,和延續一下前幾年也有做過的一點「儀式」。當然,現時的安排簡化為只需做健康申報,就相對方便一些。 武肺過後,由紅磡站出前往廣州東的直通車,已成了永不超生的歷史,跨境列車一律改以實行一地兩檢的西九龍站發車。因著成本的問題和對一地兩檢的不以為然,自己仍然選擇使用傳統的廣深(城際)鐵路前往廣州。黨鐵在高鐵復駛的宣傳廣告裡,多番強調現時已改用「電子車票」,直接使用回鄉證就可乘車。這種做法,在武肺之前的廣深鐵路,早已實行,但當時售票機仍會提供一張沒有實質用途的車票,現時卻變成了沒有甚麼收藏價值的購票收據。

廣州雜談(12)之 三十而不惑,再度重遇你
廣州雜談(12)之 三十而不惑,再度重遇你

在白紙運動簡接促成的「防疫」政策大扭轉的形勢下,中國與香港之間封閉多時的邊境,於 2023 年初陸續重開,由初期設有限額、需要預約和出示核酸檢測證明,到現在只需要做健康申報就可通行。兩岸「開關」,對不少香港人,是一場噩夢,因為恐懼不知帶著甚麼病毒的中國人,會重新令香港的疫情惡化,而水貨客等人潮亦會令上水、元朗、屯門等地過去三年難得地重拾的寧靜,再次被催毀。 儘管如此,聽著開關的訊息,自己在某個特別日子去廣州的欲望,也開始在心坎裡被挑動著。回鄉證早在武肺仍然當道的時候過期,在農曆新年前辦理了續證手續,經過十多個工作天的處理,證件終在日前可以領取。 三年多沒有踏足卦地,對這個國度的認知,和處身其中時的心理狀態,多少變得有點生疏,要一下子就上廣州,難免有點挑戰。 剛好想到,去年秋天的時候,曾經看過港深建築雙城雙年展(UABB)的香港場展覽,依稀記得那時的文宣,說深圳場的展覽,會在 2022 年 11 月到 2023 年 2 月期間舉行。因為之前一直未有通關的預期,對於深圳展場的事宜,就一直沒有放在心坎。趁著這次契機,再三搜索相關的資訊,發現 UABB 深圳場的展覽現時仍未結束,就決定動身觀展,並當作及後廣州行之前的一次練腳。

犯賤的練腳行,沒有被錯過的 UABB 2022 深圳場
犯賤的練腳行,沒有被錯過的 UABB 2022 深圳場

2022 年尾,在中國境內波瀾壯闊的「白紙運動」,間接令中共極權應對武肺的「抗疫」政策,出現大幅度的 U 轉,由強力堅持(動態)清零,變成近乎共存的全面放開。儘管,在沒有做好各種準備的情況下,一場慘烈的感染高峰因而在中國爆發,但動輒的封城、限制著人身自由的健康碼、捅得喉嚨也要穿了的核酸檢測,也暫告一段落。 「緊跟國策」的香港,跟隨著大勢,也在短短兩個月內,先後取消了「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限聚令、密切接觸者隔離令等政策,如今就算確診,也只視為一般傳染病般處理。入境的檢疫限制,經多番調整,亦已不會對商務人士和遊客的體驗,帶來太多的障礙。 世界多國早在傳播力強但殺傷力短的 Omicron 出現一段短時間後,已意識到武肺是不能完全消滅的,在眾多民眾受感染及施打疫苗的情況下,已陸續採取共存的策略,走上「復常」的道路。受著國策的牽連,縱使不少市民和商界早有要求放寬防疫措施,走上復常道路的呼聲,但香港正苦依然不為所動。到了商界發出最後的通牒,和面對周邊國家激烈的競爭,香港的「復常」道路才逐漸加快,香港正苦更高調地祭出「搶人才」的口號,以致於近日發佈「Hello Hong Kong」等運動,意圖以最大的力度,追回過去三年失去了的時光,重振香港的經濟。

武肺三年,香港可回到昔日的「盛景」嗎?
武肺三年,香港可回到昔日的「盛景」嗎?

拖至 2023 年第一天才動筆去寫這一份年度問卷,因為有更深切的感受,覺得一年未去到最後一秒,仍可以有變數發生,正如 2022 到了最後階段,仍先後聽到有名人與世長辭的訊息。 2022 年尾,Omicron 終於來訪我家,家母率先中招。面對著朝令夕改的「抗疫」政策,自己無奈地坐了數天疫監(現在密切接觸者不需檢疫隔離,絕對認為那數天的疫監是白坐了,而且無謂的困獸鬥,風險更高),深切感受被無故封禁的人之感受若何。雖成功地捱過了所謂的檢疫期,但後來持續的咳嗽(到現在仍未有好),自己也驗出了兩條線。不過在沒有其他症狀的情況下,加上身邊會接觸到的人基本上都確診過了,有抗體了,也就不顧那麼多,繼續「如常生活」。 1) 2022 年就要結束了,請記錄一件今年你最想記下的事情。 或多或少,也會有點佩服自己能夠一直堅持不打武肺疫苗的毅力。無稽的「疫苗通行證」自二月開始實施,極權以如斯的手段,意圖透過製造種種生活上的限制去逼人打針,自己一直都是感到不以為然的,也圖以「不打針」作為一種(消極的)對抗。最初自己還是會常常詰問,到底自己還可以捱多久呢?但漸漸覺得自己仍然可以「如常」生活(當然有取捨),就連家人也沒有再苦口婆心了。措施實施十個月後,極權政府因著更為宏大的理由,把它取消了,儘管之後牆內大軍再次壓境,香港要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和威脅,但一些與生俱來的生活權利,(暫時)不再受到剝奪,始終滋生了一些勝利的感受。

我的 2022 年 Matters 年度問卷:平淡、頹廢
我的 2022 年 Matters 年度問卷:平淡、頹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