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副眼鏡,窺看人生哲理 — — 讀《你的目光》

很少有的,由入手書籍,到讀完且動筆寫書介,是二十四小時內的事。 認識這本書,多少也是有點前沿。在上月於南國書香節購買的《文學裡的廣州 — 小說》一書,讀到了這小說的選段,已被裡面的內容吸引著。後來搜了一些書介,就決定再跑一轉深圳書城,把這書購買了。 (說來,《文學裡的廣州 — 小說》挑選的內容,有部份小說也好看,但相對晚近的作品,似乎就只有這一個故事) 故事講述在深圳橫崗眼鏡城裡經營店鋪的客家人何志良(阿良),在事業處於樽頸停滯,加上被母親再次催婚的時候,偶爾遇上廣州出生的眼鏡設計師,蜑家人冼姿淇(阿姿),阿良決心「拜師學藝」,兩人相互探討眼鏡設計的時候,慢慢形成著情愫。 讀著故事選段的時候,或多或少是被暢飲閒聊間油然而生的感情線所吸引,但當讀完了整個故事,逐漸意識到,故事的切入角度,可以非常之多。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不過有很多人,因著各種的原因,讓眼鏡,成為了他們生活上的必需品,配戴了眼鏡,才能清晰地去觀察這個世界。故事起首之時,阿良的朋友曾經說道,當眼鏡產業升級了,或可以直接透過激光矯視等科技消除眼疾,眼鏡乃至眼鏡設計,還會有立足的餘地嗎?但阿良在跟阿姿的互動過程中,慢慢意識到,眼鏡會轉向非功能性的一面發展,就如項鏈、鑽戒般,而且科技界常常吹噓著的虛擬實境,在進入這個場域時,豈不是也要穿戴眼鏡?所以阿良相信,眼鏡行業不但不會淘汰,而且如何在質料選材上讓人配戴得舒適、說好每一副眼鏡背後理念和事,不啻是一門學問。

從一副眼鏡,窺看人生哲理 — — 讀《你的目光》
從一副眼鏡,窺看人生哲理 — — 讀《你的目光》

拒絕洗白,有關新疆的聲音

新疆維吾爾人慘痛駭人的經歷,儘管洼地政權一直極力遏止相關信息的流通,並矢口否認及美化自身的所作所為,但種種的暴行,在國際社會裡仍是鐵證如山,多國政府在跟洼地的外交事務上,亦經常提出對維吾爾人處境的關注。一些海外團體亦在艱苦地營運著資料庫,紀錄著「被失蹤」的維吾爾人的資料,及洼地政權對維吾爾人所作過的種種暴行。 年初的時候,在台灣的媒體網站看到一本名為《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的書籍介紹,心坎裡已經覺得有需要把這本書入手。最初還在擔心著,香港的書店會否因為題材過份敏感,而不敢售賣這本書,故此就刻意在台灣的網上書店訂購送貨,豈料在等候到貨期間,在香港某樓上書店,就看到了這本書的蹤影。 《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此書由研究中國與蘇聯民族政策多年的日本學者熊倉潤撰寫,中文譯版則由近日傳出其總編輯於洼地「被消失」的八旗文化所出版。如引言和後記所指,此書以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闡述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新疆的管治和政策所面對過的各種演變。透過上述的疏理,可以看到洼地政權對新疆的壓逼,雖力度時有鬆緊,但亦持續多年,而且也深受國內政局乃至國際政經形勢的影響,比如六四屠城、蘇聯解體、九一一恐襲等,俱對洼地政權對新疆政策的評估有所影響。維尼熊登基後,因著其父的歷背景,加上委任了由統戰系統出身的人去領導新疆工作協調小組,外界曾經望過牠會以一種相對懷柔的策略應對新疆,但後來的數件砍殺、爆炸事件,促使維尼熊全面加強了「反恐」的方針,進一步把新疆推向了更為萬劫不復之地。

拒絕洗白,有關新疆的聲音
拒絕洗白,有關新疆的聲音

武肺的種種,不能被曲解和忘卻

數個月前,外出時配戴口罩、進入食肆等「處所」時需拿出手機掃描「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等,依然是香港人的生活日常。新聞報導裡,仍然會每天播報新增的武肺確診個案數字。因自身確診或成為了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而需在家中或臨時興建的社區隔離設施「禁錮」一段日子,或所住樓宇遭下達強制檢測令而排隊做核酸,亦成為了很多香港人的共同記憶。 種種的「抗疫」措施,在這數月間陸續取消,政府亦視武肺為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宣稱「抗疫之路」已取得重大勝利。縱然這個城市有很多的東西已經回不去,但武肺爆發前的生活形態,大致上已經回復,市面上不再蒙面的人漸漸增多,大型盛事會議陸續舉辦,媒體已甚少報導跟武肺有關的新聞,呼籲市民盡快施打武肺疫苗的廣告也不復見。 武肺期間,我城出現過種種的慘況,比如排長龍只為了購買一盒昂貴的口罩、大量確診者在寒潮下只能睡在位於露天地方的病床上等候治療、全日禁止堂食時基層勞工佇立在街角吃飯的景象,等等等等。沒有科學根據的限聚令、淪為形式主義的「安心出行」、剝奪人權的疫苗通行證、時長不合理的入境檢疫安排等,亦受到社會不同人士之非議。有社會賢達曾呼籲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探討武肺期間種種的「抗疫」措施和政策有否失誤,但卻被政府矢口拒絕。

武肺的種種,不能被曲解和忘卻
武肺的種種,不能被曲解和忘卻

廣州雜談(12)之 三十而不惑,再度重遇你

三年多後,終於再有第一身的經歷,延續這個不定時的系列。 當日以廣州行渡過 2019 年的最後一個星期六,隨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香港人要離開這個 territory,面對的制肘和限制多如繁星。雖然對廣州未至於「牽腸掛肚」,但對於這個城市,始終有著複雜的情感,仍然會盼望著重訪的機會。 曾經悲觀地預測過,香港和中國重新「開關」的時候,香港會是退化得跟一般中國城市沒有兩樣,但來到這個日子的時候,香港仍然有守不少「遮醜布」存在著。就算最早期的「開關」安排需要預約和做核酸,累積了不少年假的自己,仍然決定在步進而立(卻仍未能立)之期取假,再來一次這久違了的城市,和延續一下前幾年也有做過的一點「儀式」。當然,現時的安排簡化為只需做健康申報,就相對方便一些。 武肺過後,由紅磡站出前往廣州東的直通車,已成了永不超生的歷史,跨境列車一律改以實行一地兩檢的西九龍站發車。因著成本的問題和對一地兩檢的不以為然,自己仍然選擇使用傳統的廣深(城際)鐵路前往廣州。黨鐵在高鐵復駛的宣傳廣告裡,多番強調現時已改用「電子車票」,直接使用回鄉證就可乘車。這種做法,在武肺之前的廣深鐵路,早已實行,但當時售票機仍會提供一張沒有實質用途的車票,現時卻變成了沒有甚麼收藏價值的購票收據。

廣州雜談(12)之 三十而不惑,再度重遇你
廣州雜談(12)之 三十而不惑,再度重遇你
Wright 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歡迎加入 Medium 香港文友群:https://discord.gg/Rdf8GRsb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