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回憶錄(九)寶島軼事

Howard Chiao
Jan 6, 2019

--

民國六十九年與台灣省主席李登輝伉儷出遊合影

第一夫人宋美齡

宋美齡(民前十五年三月五日 — 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女士祖籍海南文昌縣,是宋靄齡、宋慶齡的妹妹,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作為先總統 蔣公的第二任妻子,在近代中國歷史與國際關係,特別是對美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其父是上海傳教士及富商宋嘉澍,其母倪桂珍。她八歲時到美國,畢業於美國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 MA)。民國九年初次見面,為蔣公熱烈追求,但宋美齡要求蔣先與其所有妻妾解除婚約,蔣應允後,二人遂於民國十六年十二月一日假上海大華飯店舉行隆重的結婚儀式,此結合曾被一語雙關地稱為「(蔣)中(正)(宋)美(齡)合作」。蔣夫人在西安事變中與張學良、楊虎城多次談判,使被軟禁的先總統得以獲釋,隨後她亦對蔣之政治活動多有襄助,並曾負責組建當時的中國空軍。 她在對日抗戰之際,曾親赴美國募款,並成為第一個在美國國會成功發表演說的中國人,她還勸說美國將注意力從歐洲戰場轉移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打動全體國會議員,為中國贏得美國的同情和支持。戰時,她為國軍縫製軍服的照片成功地激起許多中國人民的愛國心,民國三十二年更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封面人物和年度風雲人物。

蔣夫人中年面臨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戰爭失利自大陸地區撤退後,她曾赴美國居住,後又回到臺灣襄助蔣中正,並創辦中華民國婦女反共聯合會及華興育幼院等等。她反對共產主義,反對共產黨,曾高調發表《給廖承志的公開信》與《為勸告鄧穎超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公開信》,甚至為此和二姐宋慶齡嘔一輩子氣。民國七十七年,李登輝擔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時,她發表題為《老幹與新枝》的演說,是她最後一次在中華民國公開政治場合發言,民國八十三年後長居紐約,民國九十二年於紐約逝世,享年一百零六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領袖及夫人中最長壽者。宋美齡病逝紐約,中華民國政府通過行政院會議決議,由總統陳水扁頒佈褒揚令給予褒揚,並致送國旗覆棺。褒揚令原文為:「故總統 蔣中正夫人宋美齡女士,資賦穎秀,維四嶽之通靈;才慧雙修,隨百花而誕降。早歲負笈遊美,卒業麻州衛斯理女子學院,學貫中西,超群拔萃;相夫弼政,瀝膽披肝,歷經開國、靖難、剿共、抗戰、戡亂等諸役,尤以西安事變,蹈危履險,深入虎穴,厥績至偉。抗日戰爭期間,周旋壇坫,應邀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演講,蜚聲海甸,鞏固中美邦誼,終至勝利。出席開羅會議,確保我國領土完整,盛譽揚輝,貢獻至巨。為我國空軍建軍,展布新猷;創辦華興育幼院,施愛遺孤;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恢弘婦權;籌設振興複健醫學中心,澤惠群民。綜其生平,跨曆三世紀,惠愛在朝野,簡冊留芬,允垂世範。上壽歸真,殊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總統 陳水扁。」高度概述宋美齡的一生。 由於家屬認為蔣夫人已經入殮,總統致送國旗與連戰致送黨旗到紐約後並未舉行覆棺儀式,蔣夫人、宋子文、宋藹齡都安葬於紐約家族墓園。

焦文魁夫婦在醫院接受婦聯慰勞

蔣夫人在抗日艱苦的時期,應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邀請至國會演講,要求美國把眼光投放在日本侵華這件事情上,為中國爭取到了很多抗日的裝備,她的事蹟因此也被載入史冊,被一代代的中國人所傳頌。蔣夫人在美國的洛杉磯、三藩市等進行室外演講,發表演說時曾獲得全體國會議員起立鼓掌長達三分鐘之久。宋美齡的演講大獲成功之後,由美國空軍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將軍組成的志願航空隊(飛虎隊)飛越中印之間的駝峰高山為中國輸送軍用物資,進而組成飛虎隊,以美國性能和速度都很優異的P51戰鬥機迎戰日本零式戰鬥機。衡陽保衛戰及湘西、廣西空戰中因優異的武器,中國人民奪回空中優勢,最終大獲全勝打敗日軍,此後日本零式戰鬥機便銷聲匿跡。蔣夫人抗戰時期亦在各後方地區廣設孤兒收容所,拯救千千萬萬的孤兒於戰爭的災難中,殘障孤兒也屬於救濟之列。

先總統夫婦居住在俗稱的士林官邸。有一天官邸醫療小組的鄧述微中將,通知焦文魁每週到士林官邸,為蔣夫人診療皮膚病,她的慢性皮膚病經年未癒,每次出診空軍宋少將便接他們到士林官邸。蔣夫人的慢性皮膚病為異位性皮膚炎,因夫人屬過敏體質有很多食物不能吃,也有很多東西也不能接觸。夫人十分注重容貌及身材,經常穿著得體的旗袍,舉手投足都流露出高雅的氣質,很注重禮貌,每次和醫療小組成員去為她診療時,蔣夫人總是親切地與他們打招呼、讓座,叫他們隨便吃點心和飲料,並親切聊天。焦文魁還記得第一次見到蔣夫人時穿著一件淡藍色的旗袍,優雅地微笑,平易近人的態度感染在座的人,氣氛非常融洽。他詢問夫人的病徵並就病情仔細討論。陸軍總司令于豪章上將曾經叮囑為夫人看病時要多加小心,一定要慎重待之。焦文魁自知責任重大,所以每次在為蔣夫人用藥時都謹慎萬分,並隨時和其他醫務人員交換意見,有一次他和鄧述微中將,還有臺北榮民總醫院的老長官鄒濟勳院長,在振興醫療中心就蔣夫人的病情交換意見時,恰逢孔二小姐孔令侃在場。孔二小姐個性剛強,醫生們商量蔣夫人的病情時,孔二小姐也在一旁插嘴,不時打斷醫生們的談話。她以中醫說法謂夫人皮膚濕氣太重,應以濕毒攻之。大家對孔二小姐的所作所為早有耳聞,她的論點也只是席而聽之,所以也就一笑而過,並沒有把她的說法當一回事,而仍然以商定的醫療方案為原則施治。

一級上將何應欽

何應欽上將(民前二十二年 — 民國七十六年)抗日戰爭時擔任軍政部長,官邸在臺北市中山北路五一路的天母宅區。蔣公領導抗日時,提倡實施焦土抗日政策,日本侵略軍佔據大半中國領土的主要城市,何上將襄助蔣中正先生率領五百萬大軍,不屈不撓,節節堅強地抵抗,終於獲得國際上的有效支援,經過八年浴血持久奮戰,獲得最後勝利與日本無條件向中國投降。何上將先後在湖南芷江和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侵華軍首領崗村寧次等的投降大典,名垂青史,享譽國際。何上將早年曾留學日本,其時他與日本各種民間團體接觸較多,每月不下數百團體,夫人王文玉女士也因為皮膚病問題,每年須往日本接受治療。由於何上將年事已高,不堪旅途勞頓,焦文魁奉命按時到官邸為將軍診視病情,有一次診療完後剛好是午餐時間,老夫婦極力挽留他留下來共進午餐。他在何上將的寓所中看到掛在牆上的領袖蔣公玉照,上有蔣親筆書寫的「文玉嫂夫人惠存」,下面的落款是「弟中正敬贈」,何夫人回憶說這是北閥時期,她率領婦女勞軍團到前線慰問勞軍時蔣所頒贈。

何上將注重軍人儀表,是非常有將軍風範的人,一次他特地邀請焦文魁一人至臺北愛國東路的軍人之友社午餐,在座者全是將軍的家人,因是老長官邀宴,特地提前十五分鐘到達。當他進到貴賓室內時,發現將軍已端坐室內,誠意讓他感動萬分,餐敘間何上將出示他的右手拇指,因皮膚病的長年困擾,有局部皮膚已粗厚多年,將軍問能否醫治?當時何上將已年近九十高齡,仍興致勃勃地說如果能治癒的話,他願意專心接受數月的治療。焦文魁答應何將軍的要求,但由於年事已高,且頑疾已有多年歷史,要治好難度和風險皆高,對於皮膚科醫師無疑是一大挑戰,必須謹慎用藥。何上將特以親自題名之日軍受降等著作多冊相贈,其抗戰時的許多寫實史冊,屬珍藏巨著,焦文魁至今仍謹慎保管。

那時何上將的隨待參謀是一位周姓少將,焦文魁每日和這位周少將都以電話聯繫,以便隨時掌握將軍的病情及用藥後的身體反應。終於經過四個多月精心的治療,手疾得以痊癒且患指變為正常。何上將在治療手疾期間與焦文魁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次他應地方舊屬邀請蒞臨臺南市,進駐臺南大飯店,抵臺南即親自致電焦文魁,一同到臺南市圖書館大廳國劇院觀賞演出,談笑風生,眉開眼笑。何上將送一幅自己親筆揮毫的寫法,寫的是「濟世功深,造福人群」八個大字,蒼勁有力的大字輝映在鮮豔的紅色宣紙上,氣勢磅礡。焦文魁一直珍藏著這張見證情誼的書法,也珍藏著一段畢生難忘的時光。

二級上將張發奎

張發奎(民前十六年 — 民國六十九年),中國國民黨軍陸軍二級上將,字向華,廣東始興人,民國五年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回粵軍後由排長逐級升至旅長,民國十四年冬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師長,次年參加北伐戰爭,在攻佔汀泗橋、武昌城等戰役中,因有戰功升任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軍長。民國十六年四月,寧漢分裂,張擁護汪精衛,反對蔣公,六月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第二方面軍總指揮,率部入贛準備討蔣。七月寧漢合流後又轉而追隨蔣、汪反共,九月入粵,十一月與汪合謀發動兵變驅逐桂系勢力,行使廣州軍事委員會分會主席職權。十二月鎮壓中國共產黨煽動的廣州暴動,同月李濟深率部配合黃紹竑部進攻廣州,張兵敗辭職後附蔣。民國十八年蔣桂戰爭中,任蔣軍第一路追擊軍司令兼第四師師長,進駐湖北宜昌,九月獲悉蔣欲消滅所部,遂聯桂攻粵再次反蔣,十二月被陳濟棠部擊敗。民國十九年蔣馮閻戰爭中,張聯合桂系支持馮、閻反蔣,出兵岳陽失敗。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集團軍總司令、兵團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方面軍司令官等職,率部參加過淞滬、武漢、昆侖關等著名戰役,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任廣州行營(後改行轅)主任,民國三十六年改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民國四十八年三月任陸軍總司令,七月辭職,定居香港,卒於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十日。

北閥鐵軍張發奎將軍因湖北汀泗橋一戰而成名,國民革命軍北閥時期,在湖北省汀泗橋(中央銀行曾印製汀泗橋戰役紀念郵票),張將軍大敗軍閥吳佩孚,使北閥軍得以順利北進,故張將軍的部隊有北閥鐵軍之稱。八年抗戰後,國共兩黨兵戎相見,兩廣高級將領白崇禧、余漢謀等紛紛到臺灣定居,當時張將軍居留歐美等地,待先總統 蔣公逝世後,蔣經國先生敦請張將軍到臺灣居住,乃定居於臺北市天母住宅區。張將軍患有二十多年的慢性皮膚病,焦文魁奉命負責為他診治,數次精心治療後,張將軍的病情有很大起色,患病部位完全呈現正常膚色,他的皮膚劇癢等症狀也完全消失。一次張發奎將軍攜同夫人南下,參加南部退休兩廣將領到曾文水庫的聚會。他先到臺南八零四總院參觀(時焦文魁任總院院長),院辦公室負責人員將院況以幻燈片的形式向張將軍彙報,張將軍因患感冒稍有不適,便在八零四總醫院就診,由院內科主治醫師為他用藥開處方。張將軍在聽取彙報的過程中突發呼吸急促並出現呼吸困難症狀,焦文魁則立即率領內科眾醫師予以急救處理,此時張夫人告知,張將軍曾有某種藥物的過敏現象,醫護人員立即按緊急過敏搶救處理。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將軍化險為夷,呼吸狀況恢復,但仍然需要留院觀察,待張將軍的緊急病情緩解過後,焦文魁輕鬆地舒一口氣。

民國六十六年與張發奎將軍(右三)暨夫人(右二)、朱鎔堅(右一)

醫療情況千變萬化無法完全把握,稍有不慎後果便不堪設想,此次張將軍的險情更加重焦文魁對醫務工作的責任感,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這次意外一旦搶救不力,產生的政治責任將不可估量,其嚴重後果更是沒法設想。張將軍是接受蔣經國總統的邀請才來到臺灣定居的,一旦有意外醫療問題發生,很容易就被人們聯想到政治方面的原因,緣因當時的政治形勢非常敏感,所以,焦文魁一開始便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張將軍自覺恢復正常後,堅持坐一個小時的車程到曾文水庫繼續赴約,他不想爽約,讓抗戰時期的老戰友們失望。焦文魁於是安排了一個醫護小組及備用的急救藥品一同隨行。待張將軍平安回到臺北後,焦文魁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而後數年間,焦文魁和張發奎夫婦都保持著親密的聯絡。焦文魁和夫人曾多次接受張發奎夫婦的邀請赴香港參加聚會。

總統李登輝

在李登輝任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後來宋楚瑜掌省政時改稱臺灣省長)時,臺灣開通臺灣南非空中首航,李登輝為首航特使,並有很多政府官員、國大等民意代表參加這次飛行,焦文魁和夫人也參加了旅行團同機直飛到約翰尼斯堡,華航的七四七型客機上三百多個位座無虛席。李登輝和他的太太曾文惠屬官方行程訪問,到南非的鑽石礦和金礦去參觀,行程中,由於旅途上的人們都來自臺灣,人不親土親,大家很快便熟識,焦文魁夫婦和李登輝夫婦有許多合影。在南非經常行駛在荒野不見人煙的地方,能夠見到的房舍便是旅行團將要到達的吃飯的地方,一次到了一個駝鳥園地,遊客不僅可以親自騎著駝鳥體驗樂趣,還吃一頓豐盛的駝鳥大餐。後來旅行團到達好望角,是焦文魁心中嚮往已久之處,為世界地圖最南端的指標(世界最北端是屬於挪威的北角,但須經過芬蘭交通始可到達)。好望角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界點,終年吹著強勁的大風,故僅可見到低矮的雜草和少量的灌木樹。在駝鳥園行程後,李登輝夫婦結束任務返臺,旅行團一行人則繼續北上至維多利亞大瀑布、肯雅野生動物園,再經由埃及、尼泊爾、印度等歷史悠久的國家,分別在每個國家遊歷三天,再經曼谷、香港返回臺灣。

民國八十六年李前總統之問候函

一級上將黎玉璽

黎玉璽(民國元年 — 民國九十二年),四川達縣人,民國二十三年海軍電雷學校第一期畢業,後赴美、德國學習,曾任國民黨政府海軍永泰艦、太康艦艦長。撤臺後,歷任臺灣海軍艦隊參謀長、艦隊司令、海軍參謀長、副總司令、總司令、參謀總部副參謀總長執行官、參謀總長、總統府參軍長、全國體育協會理事長、總統府戰略顧問與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常委。

黎玉璽於電雷學校畢業後,於民國二十七年加入江陰江防司令部任基層海軍軍官,正式參與對日抗戰。二戰後,民國四十五年參與國共內戰,歷經遼東沿海海戰,民國三十七年國共內戰戰況逆轉,國民革命軍逐漸從中國大陸撤退,他也擔任掩護撤退等工作。民國四零年代,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他再於中華民國軍隊中任少將參謀長,副總司令,並在民國四十四年以及民國四十七年參與各戰役,其中尤以九二海戰最為著名。他於金門海戰中擔負運送巨炮任務,為該海戰關鍵人物之一,因此戰功,他於民國四十八年二月升任海軍總司令,同年七月,晉升海軍二級上將,之後再於民國五十四年七月升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總長任期於民國五十六年六月結束,民國五十六年七月任總統府一級上將參謀長。民國五十九年六月,任駐土耳其大使,民國六十二年七月回任總統府參謀長,民國六十七年五月任總統府戰略顧問,民國九十二年病逝臺北,享年九十二歲。

黎玉璽為四星級的老將軍。據說當年蔣公下野時,黎為海軍中校艦長,負責蔣公座艦的相關任務。他一直跟隨在蔣身邊,忠誠侍衛蔣中正,而後自海軍平步青雲,一直晉升成為四星上將的參謀總長。黎老將軍居臺北市金山路一所平房,為人節儉,處處體現出作為長者的風度。焦文魁奉命赴其官邸訪視時,發現黎老將軍對人非常熱情和善,對晚輩厚愛有加。焦文魁為老將軍診治後,約定下一次的見面時間。待見面時間來臨,黎老將軍竟然不顧自己年邁的身子堅持要到臺北羅斯福路焦文魁的寓所中看病。他認為病人去看醫師,理當病人主動,焦文魁深受感動,一個耄耋之年且功勳卓著的老戰士,不擺架子,為人謙和樸實,真正是學養禮數不同於常人也。

臺南市市長蘇南成

焦文魁和蘇南成市長在台南市立體育場一起晨跑,右一為時任市長之蘇南成

蘇南成先生任職臺南市市長期間,焦文魁作為八零四總醫院院長,二人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當時總統蔣經國鑒於能源危機,在臺灣推行十大建設。當時臺南市除了民選的蘇南成市長外,地方軍政首長以河北省籍的為者官居多,如市府主任秘書張連生、綜合執行秘書申鍾凱、市警局局長張廣恩、鹽務總局局長劉曾壯、師管區司令劉舜元中將等,都為河北籍人士。焦文魁和蘇市長相識相交多年,彼此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凡屬市民醫療義診救助或有重大疾患需遠赴臺北榮民總醫院者,蘇市長均親自打電話予以關切,醫院在修繕過程中的施工材料及工程補助,蘇市長也盡心盡支持,而焦文魁也積極配合支持蘇市長的工作。在他們一個任院長一個任市長期間,兩人把醫院與政府、軍人與百姓的關係處理得水乳交融。

一次蘇南成市長因市政工作需要擴建國民住宅,需要大面積的土地,剛好在市區安平工業區有大塊屬於經濟部而由臺南製鹽總廠管理的國有土地,時該廠任總經理的是從警總副總司令退役的裴超中將,也是焦文魁的舊識。蘇南成市長於是找到焦文魁,希望他能從中協助把這塊土地轉為臺南市國民住宅建地當時厲行革新,政府有規定不可在外舉辦飲酒宴會,於是焦文魁便安排雙方有關人員在醫院內自籌筵席,讓雙方見面,酒過三巡,大家酒興正濃,性格豪放爽朗的蘇南成市長竟然高興得脫上衣高唱國歌,把氣氛推向了最高潮。因和裴將軍談得頗為投機,蘇市長竟然和裴將軍相擁而舞,裴將軍剛正不阿,軍人本色顯露無疑,如今地方政府有要求,裴將軍義不容辭地以社會利益為重,當即便答應蘇市長的要求。價值數十億臺幣的土地,由經濟部行政院依法負責辦理行政資源交換,而下級未用分文,在雙方的協商下,漂亮爽快地完成了此事,如今的這片土地已是國宅林立,蔚為壯觀。

焦文魁與台南市長蘇南成(左三)等人一同參觀畫展

蘇市長經市議會商討決定後把臺南市與金門縣結為姊妹縣,互相訪問,互相來往,一市一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情同手足,時任金門縣司令官的是蔣仲苓中將,也是焦文魁多年的老友,蘇市長便邀請焦文魁陪同市政府團隊,及議會議員組成龐大的訪問團去金門進行友好訪問。這是自八二三炮戰後焦文魁第十七次赴金門,戰爭期間,他曾經多次踏入這片土地,其主要陣地以及小金門、大擔島等都留有他的足跡。蔣仲苓小焦文魁一歲,是焦文魁在抗戰期間第六戰區宜昌戰區的同集團軍戰友,聽說焦文魁一行人要來,早早就來到指揮所門外迎接,而後在擎天廳(太武山之內,完全軍工建成,焦文魁每次到金門都由當時司令官親自陪同餐會一次)舉行酒會招待他們。蔣將軍率領防衛司令部官員及地方人員熱情地向他們敬酒,從臺南市來的議員不勝酒力,但也從中體驗到了金門人熱情爽朗的一面。晚餐後金門縣政府舉行了隆重的晚會,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在促進兩縣市的友好工作中,焦文魁盡心盡力,以一片熱忱和愛心獲得金門縣以及臺南市的信任及感謝。臺南市議會頒發榮譽證給焦文魁,盛讚他為「臺南市第一號榮譽市民」,而裴超將軍後來也獲得了第七號榮譽市民的稱號。

臺南市第一號榮譽市民証書
臺南市第一號榮譽市民頒獎儀式

鞋業大王蘇清祿

蘇清祿先生與焦文魁第一次見面是在臺南機場,當時在機場候機,一位友人說要介紹焦文魁認識一位工廠的老闆,蘇清祿先生。他只唸到國小四年級便因家庭清貧輟學,小小年紀就為了生計,不得不踏入社會謀生,因為家貧,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只能是打赤腳、穿短褲,好在臺灣的冬天除了三千公尺的高山上偶爾飄雪外,大部分地區從來不下雪,否則他實在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捱過饑寒交迫的日子。在他們貧窮的家鄉甚至還流傳著一個笑話:一位媒婆到女方家時對女方的父母吹噓保證說有三頓白米飯吃,女方過門後卻一頓也沒有吃到,於是去質問媒婆,媒婆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有說錯呀,五月端午、八月中秋、陰曆初一共計三頓,這並沒有錯。這個苦難時代的笑話,真實地記錄了蘇清祿幼年時候所生活過的家鄉是何等的貧窮與落後。與焦文魁相識後,蘇先生告訴他,希望到八零四總醫院參觀,於是他安排一個時間讓蘇先生參觀,也和醫護人員交談甚歡,說與官兵及長官們交換意見有助於他對工廠的管理。

參觀醫院以後,蘇先生告知想給醫院送些禮物,幾天後蘇先生從工廠派來了三名員工,為八零四總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測量腳的大小和形狀,由他的工廠訂做白色鞋子,贈給每位醫護人員每人兩雙。他精美實用的禮物,博得醫護同仁的感謝。後來,蘇清祿先生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奮鬥,在臺灣建立最大的名牌運動鞋製造基地,也成為世界各類名牌運動鞋的代理加工製造商。他的產品,完全出口交貨,並不銷售國內。蘇清祿以自已的實力成了臺灣名副其實的大企業家。大陸開放後他又在福建福州市投資了多間廠家,連鎖工廠開到二十多家,因為工作需要,他經常在臺灣與大陸之間飛來飛去,工廠每月的營業額都是天文數字,他的傳奇令人敬佩。每當他與焦文魁相遇時,都會很有誠意地邀請到工廠去參觀,並說只要下飛機他就會派車來接,說只要在機場向人打聽蘇清祿的工廠,就會有人送到他的工廠。

嘉南藥專創辦人王趁

在臺南市創辦嘉南藥專的王趁,也是與焦文魁搭乘同一班機到臺南機場時相識的。甫下飛機,王先生搭乘焦文魁的接機公務車回到市區,一路上相談甚歡,王先生訴說經過的路上,哪些是屬於他的,哪些是屬於別人的,市郊的土地最早都是農耕甘蔗田,當初他以很低廉的價格收購,如今都市發展迅速,土地升值,房價上漲,土地也跟著升值。王先生的學校聘請成功大學的鄺教授任校長,軍訓處的教官主任則是焦文魁在大武營時代的連長尤家海,在軍中升到上校退役以後被派來擔任教官。王先生說,臺灣經濟好轉,一些家長都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他的學生來源充足,他務實辦學,從中也能獲得可觀的利潤。他的長子王昭雄從美國留學歸來後,在他開設的學校擔任校長,引進國外較新的教育理念,他希望兒子能把這項家族的事業好好發揚下去。

國民黨秘書長蔣彦士

蔣彥士先生在任教育部長的時候,宜蘭地區有學生活動時發生船難,導致部份學生溺斃。蔣先生得知此事後,立即親自去出事地點督導處理。然而,後來他還是因船難負起行政責任,而辭去了教育部長。焦文魁和他第一次見面是蔣先生到他的診所看病,當時他是國民黨秘書長,蔣先生與他同年,一番交談後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回憶起抗日戰爭時期的流亡生活和苦難經歷,這段共同的命運讓兩人唏噓再三。蔣先生的皮膚病因病情比較嚴重,需要進一步治療,慎重安全起見,焦文魁建議他到國防部醫務所治療,後來一直追蹤他的病情,每次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從皮膚病說到臺灣的情況,又從臺灣的情況回憶到抗日戰爭時的情景。對那個遠去的歲月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感慨。

臺南科技大學創辦人李政合

李正合先生是在臺南二中任教的老師,先是在開元路出資創辦了一所私立中學,進而在四分子段的歸仁鄉創辦一所工業專科學校,後來這所學校升級為臺南科技大學。李正合夫婦因為皮膚病的困擾到焦文魁的診所就診。李原籍甘肅省,早在他擔任八零四總醫院院長時,李先生就曾經陪同司法院院長田炯錦蒞臨醫院參觀訪問過。而田炯錦院長訪問後又約好下次和在臺北司法院見面的時間,並設下午茶招待,兩人交談甚歡。湊巧的是在這次會面中,還結識對中藥頗有研究的楊家寶先生。

中藥實業家楊家寶先生

楊家寶先生在民權路開設一間藥房,裏面有他合成的抗風濕的專用藥丸 — 七鹿風濕丸,這種特效藥在當時曾經風靡一時,不僅在臺灣廣泛流行使用,也外銷東南亞、美、日等國。楊先生同時是一位關心體育的實業家。民國六十二年八月,楊先生率領臺南市少年棒球隊橫掃亞洲各地區,爭取到遠東區代表的資格,遠赴美國威廉波特(Williamsport)參與總決賽,一舉奪得世界冠軍。在他們比賽的時候,臺灣百姓徹夜守候電視機旁觀看這場盛事,少棒隊的冠軍讓所有臺灣人民士氣大振,也鼓舞了全臺灣的小朋友。此後數年間,臺灣連續多次獲得世界冠軍,帶領棒球風,臺灣媒體曾經報導過他的事蹟。

楊先生還在仁愛街開一間大飯店,他和家人居住在飯店的頂層樓,在永康也有一間國隆大飯店。他是一個具有開拓、創業精神的人,各項事業在他的管理下井井有條如日中天,創辦的中華醫事專科學校在仁德鄉。他與焦文魁相識後,慷慨地捐贈四十萬新臺幣給八零四總醫院,作為新建圖書館的資金,這筆錢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焦文魁將此事上報給陸軍總司令于豪章將軍。于總司令拿到司令部核准後親自召見他商議此事,特別叮囑在接受捐贈的同時要注意產權交割,不要留下軍民之間的糾紛。楊先生的資金到位後,焦文魁隨即聘請成功大學的教授規劃設計,建造兩層鋼筋混凝土構造的圖書室,完工之後冠以「家寶醫學研究室」之名。剪綵之日請來楊先生,感謝他對八零四總醫院的支持,他捐贈的圖書館給全院醫護人員帶來良好的閱讀環境。

不久,楊先生的七鹿風濕丸在美國被藥品檢驗局檢查出有成份問題,某項藥的成份超出正常標準範圍,使得該藥一時之間在市場上消失。楊先生也因這件事的影響導致財務危機,看著廢棄後空空蕩蕩的製藥廠房,楊先生邀請已退休的老軍醫局長楊文達商量如何將這些廢棄的建築加以利用,卻始終沒能想到最佳方案,於是楊先生便放棄了醫藥這一塊,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他所創辦的學校中。他的中華醫事專科學校招收國中生,培訓各種護理人員及專職技術生,因這所學校在社會上建立了良好的聲譽,所以一直都有充足的學生來源,學校的老師除了少數從其他醫院聘請,大多都是從八零四總醫院聘請的專職或兼職醫護人員,他們都有深厚的理論基礎與學業的臨床本領,這使楊先生的學校師資力量非常雄厚。楊先生曾經多次聘請焦文魁去做校長,但是他考慮到自己的診所也需要專心經營,便婉拒楊先生的好意,多年過去,兩人仍然保持友好聯繫。

焦文魁與醫院同仁合影,由左至右依序為護理長李鴻禧、護理長劉婉如、耳鼻喉科主任何昌亭、院長焦文魁、政戰部主任陳振伍、副院長何振東(劉婉如之夫)、外科主任林禮文(李鴻禧之夫)
民國一百零五年家寶醫學研究室現況

上一篇:文魁回憶錄(八)文魁診所

下一篇:文魁回憶錄(十)落葉歸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