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角度分享 Agile Tour Taipei 2018 (上):產品與產品經理

Agile Tour 應該是年底最大敏捷盛會,這篇不談敏捷,先説說產品面的事吧!以下是我聽了演講並融入工作經驗的分享。

企業級產品PM的十年復盤 — Jonathan Chen

這裡說的企業級產品是指to B (to business)的產品,講者從企業、產品、產品經理三個面向說明to B / to C (customer)的差異。

To B vs to C 企業

為什麼很多新創公司、甚至是大部分的獨角獸企業都是偏向to C,因為起心動念都是想解決自己的問題,也發現很多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To B 與 to C企業對於「user」的稱呼不太一樣:

[To C, to customer ] user =消費者

[To B, to business ] user = 用戶

以91APP來說,我們提供品牌商店有自己網站/APP,也提供後台系統經營網站,所以91APP是B2B2C (B to B to C)的公司,商店的user是用戶、網站/APP的user是消費者,我們的產品需同時滿足服務商店和消費者。

To B vs to C 產品

[To C] 消費者只要「爽」就買單了,目標是做到讓消費者願意買單,所以在做to C產品時,要先了解消費者在什麼樣的場景使用你的產品、想解決的問題,也就是使用產品的用途(jobs)為何?這裡推薦閱讀一本書<創新的用途理論>(Jobs to be done),裡面有很完整的解釋與說明。

[To B] 提供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這裡說的產品通常是指一系列的產品或完整的解決方案,如銷售前的規劃、技術支援與服務、甚至可以和企業內部既有系統相容,並且持續、穩定的提供產品與服務。因此,完整的to B產品應該是「產品+服務」,在產品同質性高的市場中,服務便會是你與其他公司的差異,也就是競爭優勢所在。

由於to B產品兼具服務性質,相較於to C產品來說,更有機會獲得用戶的直接回饋。即便如此,還是要努力聽懂用戶背後的真正需求,因為用戶有時會提供建議做法,但背後不一定代表是真正的需求。

雖然to C產品user眾多,如果消費者對於產品不滿意,甚至會直接拒絕使用,我們不一定能明確得知原因。例如產品為一款APP,若使用者對於功能不滿意,可能會直接卸載,改用其他APP,若是比較「好」一點的使用者,還會在APP評價中寫上不滿意的部分,從而得知產品的反饋,但負面評價也會讓其他潛在使用者對於產品產生質疑甚至是不使用。

To B vs to C 產品經理

無論是to B還是to C產品經理,都有一些共通點

  1. 使用者導向(user driven):這裡提一下B2B2C的模式,產品面向兩種不同的user,所以在規劃產品時,不能太偏頗用戶或是消費者,若產品太偏向用戶卻忽略消費者體驗,企業也不願花錢購買產品。如何拿捏這兩者之前的權衡,就看產品經理的功力了。
  2. 微觀體感,宏觀視野:做產品首要是「看見全貌」,在產品開發期間也不能忽視專案細節部分。我認為厲害的產品經理應該是在微觀與宏觀視野間來回穿梭,既要掌控時程、疑難排解等細節,更要hold住全場,與團隊一起往目標邁進。

但也有一些共通的痛點

  1. 沒有固定範圍與能力:世界上產品百萬種,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產品經理要有什麼背景、工作守備範圍、應具備什麼能力等。
  2. 沒有專業培訓與評量標準:目前也沒有一套專門培訓產品經理的課程與評量標準,還是要視產業別、產品性質,對於產品經理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產品經理成為顯學?

產品經理發展至今,有越來越多人投入這個職務,聽說斯坦福大學已經針對產品經理開設課程。而身為產品經理的我,從第一天起,跟著前輩一起學習,不論是從不同面向觀察痛點,還是與團隊相處方面,至今也還在摸索。無論如何,在可預見的將來,市場對於產品經理的需求會是日漸上揚的。

接下來將説說「問題解決導向的用戶訪談工作坊」與「從工程角度引領團隊持續挖掘產品風險」的心得,to be continue…

--

--

Fufu
Hi, it’s Fufu|電商從業者和她的簡單生活練習

崇尚極簡主義,從不消費挑戰到減塑的簡單生活實踐者。2020年完成不消費挑戰4個月以及一趟零廢棄蜜月旅行。減塑日常在IG simplelife.fu / 極簡生活主站 https://fufu.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