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顧方法論第三講:建立問題的架構 (problem structuring)

--

繼上回 管顧方法論:定義問題(problem definition) 的介紹後,相信會對於定義問題有更深的了解,接下來這回我們要來介紹解決問題的第二步:建立問題的架構 (problem structuring)

一、建立問題的架構的重要性:

管理顧問遇到的問題通常錯綜複雜,透過建立問題架構可以了解問題之間的層級關係,並將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各自予以解決進而解決大問題。此外根據20/80法則,真正重要的議題往往只佔20%,此時在運用議題樹拆解問題後,尚需利用假說思考的能力找出真正的問題核心。

另外,在眾多顧問公司以及頂尖外商公司的案例面試(case interview)中,建立問題的架構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這部分著實為方法論中很重要的一步。

二、拆解問題的程度:

回扣到前述的sweet spot,追究問題本質要在影響力與可解性兩點上取得平衡,在運用假說思考找尋問題根因時,通常總結而出的根本問題不會超過3~5個。

若要了解何謂解決問題的sweet spot,可以參考 管顧方法論:架構&解決問題思維

三、拆解架構工具:issue tree

運用結構化的圖表,將問題拆解成一系列清晰、全面且易於操作的子議題或是提出以事實為基礎的假設,並且提出足以支持假設的論點。在此我以「BCG問題解決力」所提及的例子讓大家了解issue tree的使用方式與情境。

issue tree 議題樹(資料來源:BCG問題解決力)

透過issue tree的方式,將「人才頻頻外流」這項問題拆解為四個部分,再分別拆解至更細的議題,如此一來便可以清楚了解問題之間的架構。在issue tree中的每一項子議題都是一項假說,需要透過驗證才能確定是否為真正的問題(如:透過訪談外流人才來進行驗證),並且透過排定優先順序,找出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核心。

四、如何拆解架構:

拆解架構的方式並沒有完美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方式,關鍵在於這個架構必須足夠MECE,並能夠讓你理出問題架構、找到問題核心;另外,遇到不同的case,拆解架構的方式也會不相同,以下我便分享幾個常見的case類型,並分享我拆解架構的方式:

  1. Profitability:如何提升公司的獲利能力?
Profitability case 拆解架構

首先需找出影響profit的key driver,將profit拆解成revenue & cost。在收入項,將revenue拆解成price*quantity,確認是否有收入下降?若有,是因為單價降低?(產品組合改變、促銷等)或是因數量降低?(消費者偏好改變等)。在成本項,將cost拆解成variable cost 與 fixed cost,確認成本是否以及上升的原因。接下來便是要探討為何key driver會有如此表現,在這裡分成消費者偏好、競爭者、公司因素三方面探討,而這邊若要拆解得更完整可以先將影響key driver的原因切分成「組織內部」與「外部環境」,「外部環境」的部分可以再往下細分成「總體環境」(PEST)與「競爭環境」(消費者&競爭者),分別向下探討。

2. Market Entry:是否要進入A市場?

Market Entry case 拆解架構

決定是否進入該市場前,第一個先確認市場的吸引性(可用規模、成長性兩構面判斷),第二必須確認在市場夠大的情況下,競爭態勢如何,市場有無缺口?第三則必須了解公司之競爭優勢能否對應至市場缺口,能否拿下這塊市場?最後則是進入該市場後的效益分析,若以上四者皆為真,則應進入該市場。

3. Growth Strategy:如何為A公司尋求下一個成長點?

Growth Strategy case 拆解架構

將成長策略分成inorganic growth(非原生成長,來自公司併購或joint venture)與organic growth(原生成長,來自公司本身能力或資源),organic growth可分成從既有收入來源成長&從新收入來源成長(新收入來源成長的部分可參考Ansoff Matrix,分成開發新市場或新產品)

4. Pricing:如何為產品&服務定價?

Pricing case 拆解架構

定價策略可以拆分為三種,最高價為該商品所能為消費者帶來之價值,最低價為該產品所產生之成本,而中間的benchmark則為競爭者的定價。

這裡我遇過蠻經典的一道題:「一個燈泡20元可以用兩年,假設你今天有一項產品是50年不會壞的燈泡,你會選擇定價多少?」

5. M&A:是否應併購A公司?

M&A case 拆解架構

在併購「前」,需先考慮併購公司所處產業的吸引性,以及被併購公司的吸引程度,接下來併購「時」則需考慮的價格是否合理,最後併購「後」則需考慮併購公司與原先事業能否產生綜效

6. New Product:是否應推出A產品?

New Product case 拆解架構

決定是否推出新產品前,需先了解該市場是否具有足夠吸引力,在有足夠吸引力的前提下,需了解我們所推出的產品是否能對應消費者需求,以實際拿下市場,接下來則是需了解公司的能力是否能推出、發展新產品,最後則需了解推出後的效益性。

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不錯的資源,上述的拆解架構很多都是從這裡而來的,有興趣可參考看看!

五、如何增進自己對於拆解問題架構的能力:

拆解問題架構並非一蹴可及,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夠拆解的快又精準,除了參考別人拆解的架構,我認為增進自己對於管理理論的了解是蠻有幫助的方式,能夠加快自己拆解架構的速度

舉例而言,剛剛在介紹Profitability case 拆解架構時,有提到分析影響獲利的key driver的三個維度,分別是消費者、競爭者以及公司本身,其實背後的思維是源自麥肯錫顧問大前研一的3C模型;或著剛剛在Growth Strategy case 拆解架構中也有運用到Ansoff Matrix的概念,這些都是運用管理理論加快自己拆解架構速度的方式

然而要記得不能過於依賴理論,否則拆解的架構會過於死板,而不能跟隨眼前問題去做應變;另外,理論應是放在心中的思維邏輯,通常不會在case interview明白地講出是用何種理論。

以下我分享幾個我覺得蠻好用的理論,若有不熟悉的可以再進一步搜尋詳細內容:

  1. 企業管理基礎:

1)作業性層級、策略性層級

2)利害關係人(直接、間接)(內部、外部)

3)管理功能:規劃、組織、領導、控制

4)企業機能:產銷人發財

5)管理能力: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化能力

6)管理角色:人際角色、資訊角色、決策角色

7)總體環境PEST

8)Porter價值鏈模式

9)Porter鑽石模型

2. 經營策略類:

1)Porter五力分析(產業內競爭、潛在進入者威脅、替代品威脅、消費者議價能力、供應商議價能力)

2)SWOT分析

3)BCG矩陣

4)Ansoff矩陣(新市場、新產品產生之矩陣)

5)動態競爭策略(資源相似性、市場相似性兩面向定義競爭者)

6)司徒達賢 策略型態分析法(策略的三項前提:目標、條件、環境)

7)Kaplan & Norton平衡計分卡、策略地圖(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員工學習與成長四面向評估公司績效、制訂策略)

8)Porter競爭策略模型(差異化、低成本、集中化)

9)商業模式九要素

10)國際企業策略(依成本降低壓力、地區回應壓力分成Global, Transnational, International, Multinational)

11)競爭策略矩陣(依「影響競爭優勢之策略變數項目」以及「建立競爭優勢」之可能性將企業分成零散型企業、專業型企業、量產型企業、僵固型企業,可用於分析產業的競爭模式,詳細見BCG系列叢書「策略思考」p97)

3. 營運與供應鏈類:

1)全面品質管理

2)Six sigma

3)產品週期(輸入、處理、輸出、回饋)

4. 行銷管理類:

1)產品生命週期(導入、成長、成熟、衰退)

2)行銷管理程序

3)行銷4P

4)STP

5. 組織結構類:

1)McKinsey 7S(企業有三種硬性經營資源, 指策略(Strategy)、制度(System)、架構(Structure),與四種軟性經營資源,指價值觀(Shared Value)、能力(Skill)、文化(Style)、人才(Staff),7S 就是以這七種資源為基礎,思考最適合該企業的發展策略及組織營運方針。)

2)Daft 輔助構面(影響組織結構之因素:文化、規模、技術、策略、環境)

6. 人力資源類: (較少用)

1)三需求理論

2)馬斯洛需求層級

3)ERG理論

4)雙因子理論

5)期望理論

6)JCM工作特性模型

7)費德勒權變理論

8)情境領導理論

以上便是本次內容,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到你!如果喜歡的話,歡迎給予拍手鼓勵~若想進一步了解管顧方法論的更多內容,歡迎參考這個系列的其他文章!

--

--

楊承儒 Laurence

外商管理顧問 | 擁有美商半導體公司、MBB 管理顧問、美商科技顧問、日商策略顧問與電子業 BD 實習經驗,專注分享策略分析以及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