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 — 訪談分析】

訪談當下的傾聽有三個層次,(1)受訪者說了什麼(也就是多數逐字稿所呈現的);(2)怎麼說:聲音的抑揚頓挫、嘆氣、微笑、停頓、身體語言、搶話、迴避眼光。(3)背後的涵意:說了一個懺悔還是驕傲的故事,是主動者還是受害者的版本。對應到資料分析,則分別是主題分析(thematic analysis)、對話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論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美國LA塗鴉,2010)

主題分析是一個概括的字眼。一般質性研究的經由持續比較、編碼、歸納步驟的內容分析,經常都稱之為主題分析。也就是針對某個特定議題,將訪談資料加以歸納整理組織分類,辨識出幾個主題,並給予命名。分析的對象通常是受訪者的經驗、感受、想法與行為。多數使用訪談方法的經驗研究,大概都做到這個層次。主題分析可以有效地整理受訪者發出的聲音,但經常將資料切割(去脈絡)再組合,沒有將此片段資料放入受訪者的傳記(生命的意義)中來理解,也沒有處理訪談當下的對答脈絡。遇到資料中受訪者多種甚至自相矛盾的說法,也只是將之並排,沒有處理意識形態競爭的問題。

對話分析則需要語言學的專業訓練才有辦法上手。常見的訪談逐字稿,大概都是轉錄訪員與受訪者說了什麼,你一句我一句,頂多註記一下受訪者停頓了幾秒,或者哭了笑了。然而對話分析的逐字稿,則有嚴格的程序。音調的高低、話語的重疊,都必須註明。每一行文字,都有數字編號。對於主題分析而言,「喔」、「對啊」可能是贅字,訪談引文也經常會修飾文字;但是從事對話分析,這些用字,以及使用「我」還是「我們」,主動式還是被動式,都是有意義的。對話分析的重點在於將說話視為一種有組織結構的行動,一來一往建構了對話的序列。

論述分析認為語言並非簡單地反映社會世界,而是主動地建構它。論述是在特定權力關係下經由語言的操弄而生產出來的知識。它頌揚某些意義,壓抑其他意義。論述因而在一特定歷史文化情境下,規範了什麼是可以說的(正當性)。論述分析的目的在於揭示論述如何再製了社會中不平等的支配關係,以及反抗的可能。其分析的對象不是受訪者的經驗與感受,而是其語言實踐(如何談論),以及主體的位置。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小畢空間)

小畢空間出版社致力於學術出版與社會運動。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 2020進化版》,已於2020年九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