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姓,就跟從父姓一樣沒有理由

Miso Hong
Sep 28, 2021

--

當我們有了第一個孩子後,幾乎所有人都問說:「恭喜恭喜,孩子是叫陳 〇〇 嗎?」「小孩叫做 〇〇 啊,那爸爸是姓什麼?」彷彿小孩的姓氏,理所當然、毫無疑問的是從父姓。而當我們回應說孩子是從母姓時,友人的反應不是「好像問到了什麼不該問的」,就是問「為什麼要從母姓?」

我們的理由很簡單,「從母姓,就跟從父姓一樣沒有理由。

也許你會期待聽到什麼特殊理由,但我其實更想反問「為什麼一定要從父姓?」尤其孩子的冠姓權,早在民法 2007 年時就首次落實性別平權、不需要任何理由即能從母姓,但 13 年多過去了,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所示,在 109 年出生嬰兒從父姓約佔 94.7%,從母姓的僅約佔 5.2%,比例相當懸殊。(資料參考來源:出生登記子女從姓統計資料庫

姓什麼,重要嗎?

在 2010 年,彭渰雯與洪綾君的研究中指出:「即使許多人具備了一定的性別平權觀念,仍不會採取從母姓的行動,可能是對於從母姓需面對的家庭革命感到卻步,意識與行動之間仍有落差;也可能是因為越來越多人不重視姓氏,認為『姓什麼都一樣』,不必『多此一舉』、『自找麻煩』。」

所以,姓什麼重要嗎?子女從父姓一直是我們習慣的預設值,假設這個問題根本不重要,那又為什麼一提到從母姓的議題,就會有一堆人出來跳腳,質疑這是沒有倫理道德的事、導致血緣混亂、讓男方家很沒面子等反對聲浪,看到這麼大的社會反彈,答案當然是顯而易見的。

尤其傳統觀念對於姓氏的傳承非常在意,「傳宗接代」的思想也間接影響了「重男輕女」觀念,過去的家庭如果是生了女兒,會視女兒為未來夫家的人,將來女兒生下的孩子也必須隨男方姓,那麼女方這邊的姓氏就無法得到傳承。雖然形成重男輕女觀念的原因有很多,但像是因為孩子從母姓,卻被解釋成「感覺父親沒尊嚴、低人一等」,那怎麼就沒人覺得孩子從父姓會讓「母親感覺沒尊嚴」?這些從父姓的習以為常,其實無形中也成了我們想要「提升女性家庭、社會地位」所難以跨越的門檻

Photo by 🇸🇮 Janko Ferlič on Unsplash

姓什麼,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重要太多,尤其在現今明明是推崇男女皆有平等冠姓權的社會,實際落實從母姓的門檻卻是難上加難,你可以說姓什麼只是種形式不那麼重要,但前提也該是冠姓權不再只掌握於特定性別的人手裡,而是社會能夠更平等看待冠姓權,不再對欲從母姓的人拋以異樣眼光、排斥和咒罵;取而代之的是將從母姓視為跟從父姓一樣自然、平等的選擇後,屆時,你再來說跟誰姓不重要。

推薦閱讀:你家小孩跟誰的姓?子女姓氏選擇的家庭政治學

法律修改,即等同性別平權?

「我不否認臺灣越來越進步,逐漸把一些男性優位、差別待遇的法律廢除了;我也不否認社會有進展,女性的權益越來越受到保障──但我認為法律上的平等並沒有達成。某些方面來說,過去是『被強迫』不平等,現在卻變成了『自願』不平等。

— — 臺大法律系教授 陳昭如

臺灣早在 2007 年時,已修改了民法 1059 條有關子女姓氏的規定,孩子的姓氏從「應從父姓」改為「父母可自行約定」,但這幾年的數據顯示,還是有將近 95% 的人選擇從父姓,為何連法律都修改後,能夠實際落實的依舊很少?

但法律還是有它一定的效用在,例如冠夫姓法律。在 1930 年,民法第 1000 條規定:「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贅夫以其本姓冠以妻姓。但當事人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這條法律雖然看似允許妻子不冠夫姓的例外,但在當時極為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之下,女性結婚後,原則上還是必須冠夫姓。直到後來在台灣婦女團體的努力推動下,終於在 1998 年,民法 1000 條新法規定:「夫妻各保有其本姓。但得以書面約定以其本姓冠以配偶之姓,並向戶政機關登記。」終於,此案例成功的藉由法律修改,順利成為女性背後重要的實踐力量。

但從母姓的議題呢?根據彭渰雯、洪綾君在 2010 年發問卷給約定子女「從母姓」或「從父姓」的民眾,並從問卷調查結果得出以下數據資料:民眾從父姓的最主要理由為「因為一般家庭都是如此 (69.8%)」,超過半數比例,這也呼應到陳昭如教授說的:「『自願』不平等。」為何在子女冠姓權上的法律已成熟多時,而實際從母姓的比例仍舊只有個位數?

從《一九九九台灣女權報告 》一文中指出,可看出可能的原因:「一九八五年的民法親屬編修正,是由上而下,即由政府主動修法,雖然花了十年時間,法律作了大幅修正,所得到的只是表面粗淺的『男女形式平等』,亦即將所有不平等條文,如從夫居、夫妻財產由夫管理、子女從父姓等等,加上一可以約定之『但書』,表面上是平等,實質上仍是夫、父權獨大,對於影響婦女人權至深且鉅的父權思想無絲毫的反省與憾動,在社會上亦未引起任何的迴響,婦女朋友對於自身權益仍處於『無知』、『不可知』、『不應知』的階段。

老實說,我也是前幾年到區公所辦事時,無意間看到張貼在櫃台上的紙才知道可以從母姓,但大部分的人可能只停留在知道可以從母姓,但行動上卻沒有,或無法跟伴侶有效協商,進而選擇自願不平等。我認為,未來若要有效推動性別平權,除了法律必須要持續改革外,女性應更了解自身的權利,勇於向伴侶提出從母姓的意願,同時,整個社會、家庭和伴侶也應該要成為助力而不是阻力。只要再多一個家庭勇敢加入從母姓行列,這股力量將會成為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更是解構父權社會與重建性別平權的原動力。

從母姓,伴侶的態度是首要關鍵

Photo by Hannah Busing on Unsplash

法律修改=人權進步?臺大陳昭如破解「性別平權」背後的迷思一文中指出:「雖然法律規定父母可以協商,但要達到效用,前提必須是:父母願意協商,且能夠平等協商。但這個社會的權力關係仍是男性較佔優勢,從父姓為社會常規,在現實劣勢的女人,經常是按照常規,讓子女跟隨父姓。於是就造成了絕大多數人還是跟從父姓的結果。」

我的伴侶本身也很支持性別平權,但就連這樣的他,當初跟他開啟小孩從母姓的討論時,起初他並不是很支持,甚至有些心理抗拒。追問他當時的感受,他認為這不是一般常見做法,感覺要跟親戚做複雜溝通,心理負擔很大,所以一開始會覺得沒必要多此一舉、自找麻煩。很巧的,伴侶的理由跟前述研究的結果幾乎一致。

但經過我們多次來回的討論,潛移默化之下,他開始覺得原先的傳統思想不是那麼公平,尤其從初期的懷孕、承擔生產風險的主要都是先由女生來承受,更何況,其實我原先並沒有想生小孩,而這點跟伴侶完全相反,所以我花了一年時間問自己是否想要踏入下個階段,畢竟這個決定對女性來說極為重大,未來是否要回歸職場?與伴侶間的育兒分工等…。也許是原本生小孩就不在我人生的計畫中,我內心不時會有種「被迫」和「犧牲」的負面感受,如果連決定孩子的冠姓權都沒有的話,那種因為婚姻而被剝奪自我的感覺會更強烈。

所以,等到我們夫妻雙方有了共識後,我們決定在還沒有小孩之前,先跟各自父母提起這件事,告訴他們我們決定「第一胎不論男女,皆會選擇從母姓,而這是屬於我們這個家庭的決定。過程中,我的父母只有擔心男方親戚是否介意,並沒有阻止我們的意思,所以最大的難關,主要是落在先生的父親,因為他們算是傳統家庭,爸爸又是國中訓導主任,從小先生就是在比較威權的環境下長大,尤其跟父親之間的關係也不好,若是還提出從母姓的想法,當時我光想像就非常憂心。

從母姓的溝通態度,是告知,而不是說服

還好伴侶提醒了我很重要的一個溝通重點:「我們是『告知』他們,而不是『說服』。」聽到這段話,我終於茅塞頓開,因為我先前都是建立在「從母姓容易引起紛爭」、「不尋常」的前提下去看待此事,但事實上,從母姓本身理當應該是一件「很自然、正常」的事,為什麼我們要為了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去跟原生家庭抗爭?去徵詢父母輩的同意?更何況,我們都已經是擁有自主權的成年人,我們自己的孩子要從誰的姓,事實上是其他人都無法做干預的。

雖然每個人的原生家庭狀況都不同,要採取的溝通方式多少也不同,有些家庭的相處模式近乎情緒勒索,有些是威權式,也有些很在意家族祭祀、祭拜祖先等,相較之下,我們從母姓的門檻其實是比較低的,連這麼有機會從母姓的我們,如果都還不付諸行動,那就更別奢求能改變這個社會的性別不平等。

從母姓或父姓,都只是日常的一部分

Photo by Drew Hays on Unsplash

說了這麼多,其實本來就沒有一定要從母姓,但是,也沒有一定要從父姓的義務,選擇從母姓或父姓,最終都只是日常的一部分。就像取名字,每個父母都會賦予孩子名字不同的意義,將之作為出生禮物送給他們,而孩子的姓氏也一樣,你們可以帶入自己的風格去決定孩子的姓氏,像是近期我們身邊的友人很有創意,他們開了一份線上表單讓親朋好友們集思廣益,除了可以選擇從母姓、父姓之外,連決定名字這件事都能讓朋友們一同來參與,非常的有紀念價值且歡樂。

推薦閱讀:李坤儀么兒從母姓被簡化成「續香火」 — 用姓氏平權翻轉「傳宗接代」內嵌的父權意涵

孩子的冠姓權,由於牽涉到根深蒂固的父權意識,在現今社會若想積極爭取女權的同時,難免可能會有矯枉過正的情形,但到底應該要緩慢循序漸進?還是為了要加速提升女性該有的權利,應該要更激進的改革?這個恐怕是在通往性別平權的道路上,肯定會不斷遇到的問題。最終,我們還是要了解,「冠姓權是個權利,而不是義務」,我們不需要因為別人沒有從母姓而抨擊他們背叛女性族群,也不需要因為別人從母姓而攻擊女性是自私、擾亂家庭和諧的人。

推薦閱讀:網紅papi醬兒子從父姓遭斥男權病 李銀河:跟女性獨立與否無關

最後,從母姓的比例如果真的要有效提升,伴侶願意協商的態度是最為重要的部分,而不是聽到從母姓議題就直覺先排除各種溝通可能性。這不禁讓我想起 Emma Watson 在聯合國的演講中提到的一段話:「如果男人無需透過爭強好勝來獲得認可,女人就無需被迫逆來順受;如果男人無需掌控一切,女人也無需被迫接受掌控。男人以及女人都應該能自由地表達脆弱;男人以及女人也都應該能自由地顯現堅強。」如同 Emma Watson 呼籲全世界的男孩男人都應該加入的 HeforShe 運動,性別平等是兩性共同的問題

推薦閱讀:艾瑪華森震撼人心的聯合國演講全文:「不只爭取女權,而是兩性都能自由!」

期望有更多人在行有餘力之下,一起加入從母姓的行動行列,透過「實際行動」鬆動社會的父權結構,真正實現性別平權與人權的價值。從母姓,就跟從父姓一樣沒有理由。

參考資料:

  1. 孩子一定要跟爸爸的姓嗎?可不可以跟媽媽的姓呢? — — 子女姓氏約定
  2. 為何從母姓?夫妻約定子女姓氏的影響因素調查
  3. 一九九九台灣女權報告
  4. 法律修改=人權進步?臺大陳昭如破解「性別平權」背後的迷思
  5. 民法第 1000 條
  6. Emma Watson: Gender equality is your issue too

推薦社群資源:

  1. 從母姓俱樂部

推薦書籍:

  1. 《歡喜從母姓》

感謝耐心看到這的朋友們

我是一名設計師,除了關注設計之外,也對環境、性別、教育等…議題特別有感。關於性別議題,預計陸續出以下內容,有興趣互相認識、交流的朋友們,歡迎透過底下留言或是 Facebook 聯繫我 👋

  1. 男人求婚是浪漫,還是性別刻板印象?
  2. 從母姓,就跟從父姓一樣沒有理由
  3. 溫柔生產 -女性自我賦權的過程
  4. 女生要學會保護自己,還是兩性都該學習尊重(暫定
  5. 女兒貼心兒子好動?性平教育從家庭做起(暫定
  6. 像女生一樣,是羞辱還是讚美(暫定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分享,可以在下面為我拍手五下👏,你的一點讚賞將會給我很大的鼓勵~

拍手 like 五下,Likecoin 平台將會分配獎勵給我們這些創作者,而你完全不用付費!
最後,很謝謝你的觀看與支持,良好讚賞生態能夠支持每位創作者持續分享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