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最完整的 NBA Fantasy 教學 — 聯盟設定

Mymy Kuo
21 min readSep 29, 2022

距離上一篇已經大概一年前了…,不過也就代表新的一季(2022–2023)也快開始了(好興奮rrr)!既然已經無恥地霸佔了「NBA Fantasy 教學」的關鍵字,加上最近也明顯感覺到前兩篇文章搜尋度攀升,就繼續把系列作補完吧!

以下的操作教學雖然主要寫給盟主(commissioner)看的,但玩家若是對於聯盟設定更了解,對於玩遊戲的策略(選秀、替換球員、季後賽挑對手等等)也會很有幫助。

另外手機 App 對於聯盟設定介面不是很友善,網頁版才可以設定各個項目的細節,強烈建議盟主透過網頁版設定

這些設定項目大多在選秀前,甚至一些在選秀後都還可以微調,所以不用對於一些項目設定不清楚而緊張,但希望在閱讀後這篇文章後,盟主和玩家們都能對聯盟設定細節有所掌握,以降低未來開季後設定需要異動的公平性疑慮。

以下將一步一步針對聯盟規則(Rules)、球員名單(Roster)、遊戲比項(Scoring)做各別的設定介紹並摻雜一些主觀建議。

1. 建立聯盟

首先前往下列網址:
https://basketball.fantasysports.yahoo.com/

登入 Yahoo 帳號後會進到下述畫面,點選建立聯盟(Create a league)。

(網頁版介面:NBA Fantasy Basketball)

緊接著會看到下述的頁面。以下條列介紹相關選項:

(網頁版介面:Create a league)
  • LEAGUE NAME
    聯盟的名字,遊戲開始之後還可以改。

    小建議:取個酷炫、中二、好記的名字吧。
  • LEAGUE TYPE
    聯盟的玩法,分成以下幾種:

    Head-to-Head(H2H):NBA Fantasy 最經典的玩法之一。兩兩一組的玩家每週會對決各個累計的比項(PTS、REB、AST 等等,每個比項的輸贏都算一分,下週會重新累計比項),每週各個比項的輸贏會影響 W-L-T (Wins-Losses-Ties:贏-輸-平手)的記錄,當週 W-L-T 較好的玩家可以贏得那一週的勝利(例如:5W-3L-1T > 3W-5L-1T),Fantasy 季後賽前的 W-L-T 會不斷累計,W-L-T 較好的玩家可以晉級 Fantasy 季後賽。

    Rotisserie(ROTO):NBA Fantasy 最經典的玩法之一。所有玩家的遊戲比項(PTS、REB、AST 等等)會隨著現實 NBA 例行賽的數據不斷累計,這些累計的數據會在玩家間產生排名,排名好的比項可以拿到較高的分數,所有比項的分數累加會決定遊戲最終的名次。

    Points Only:玩法類似 ROTO,差別在於各個比項的分數不是由排名決定,而是盟主自己定義(例如:1 STL = 3 points、1 TO = -2 points),所有比項的分數累加會決定遊戲最終的名次。

    Head-to-Head Points:玩法類似 H2H,也是兩兩一組的玩家每週對決,差別在於各個比項不是單純比大小,累計的比項會轉換成盟主自己定義的分數(例如:1 REB = 1.5 points、1 FGA = -0.45 points),所有比項產生的分數會在當週比大小產生出 W-L-T(1W-0L-0T、0W-1L-0T 或是 0W-0L-1T),Fantasy 季後賽前的 W-L-T 會不斷累計,W-L-T 較好的玩家可以晉級 Fantasy 季後賽。這個玩法會讓 W-L-T 很拉鋸,相對 H2H 來說更困難、更刺激。

    Head-to-Head One Win:玩法類似 H2H,也是兩兩一組的玩家每週對決各個累計的比項,差別在於每個比項的輸贏不算一分,而是當週的輸贏算一分產生出 W-L-T(1W-0L-0T、0W-1L-0T 或是 0W-0L-1T),Fantasy 季後賽前的 W-L-T 會不斷累計,W-L-T 較好的玩家可以晉級 Fantasy 季後賽。這個玩法會讓 W-L-T 很拉鋸,相對 H2H 來說更困難、更刺激。

    小建議:聯盟新手多的話,建議就玩最經典的 H2H、ROTO(其實我也只玩過這兩個,私心最愛玩 H2H)。
  • INVITE PERMISSIONS
    All Managers Can Invite

    所有聯盟內的玩家(GM)都可以邀請別人到盟內。

    Commissioner Only
    盟主才可以邀其他玩家到盟內。

    小建議:盟主專制吧,控管玩家品質。
  • DRAFT
    選秀的方式,分為以下四種:
    Live Standard Draft:標準選秀 aka 蛇行選秀。例如一個盟有 10 個人,玩家選秀的順位若是在第三位,代表他第一輪選秀可以第三順位挑球員,第二輪選秀可以第八順位挑球員,依此類推,跟貪食蛇行走的路線很像。細節可以看我這篇 — H2H 蛇行選秀教學

    Live Salary Cap Draft:競標選秀。選秀時每個人會被分配 $200 的虛擬額度,順位主要變成出價順序,重要性變成沒有蛇行選秀那麼大,球員出價高者得標。這個選秀方式的籌碼分配和抬對方價非常重要,細節可以看我這篇 — H2H 競標選秀教學

    Autopick Draft:電腦選秀。NBA Fantasy 系統會依據 pre-draft rank 和玩家選秀前設定的必選球員名單來替各位玩家選秀。

    Offline Draft:線下選秀。玩家自己撮合選秀時間,線下進入選秀房間完成選秀後,再把選秀結果匯入到 NBAFantasy 系統。

    小建議:有時間、老手多的話,力推競標選秀(運氣成分少、刺激度高)!反之則推蛇行選秀。至於剩下兩個請不要考慮(選秀最重要且最好玩)。
  • DRAFT DATE
    選秀日期,正式選秀前都還可以改。

    小建議:選秀是最重要也是最好玩的環節之一,所以挑個所有玩家都可以參加的日期吧。另外有些盟主會把日期訂在季前賽打完和季賽開始之間(2022/10/15~2022/10/18),好處是可以透過季前熱身賽觀察潛力新秀的表現和各隊的先發配置。
  • DRAFT TIME (+08)
    選秀時間,正式選秀前都還可以改。
    小建議:挑個所有玩家都可以參加的時間吧。另外也推薦選秀時開線上語音(Google Meet、Discord、Line 等等)一起打嘴砲,可以讓選秀摻雜吹牛的策略,加深遊戲性。
  • Make my league a Private Prize League
    獎金盟,入場費收 $10~$250 美元,系統最後預設會分配入場費作為第一到第五名的獎金,NBA Fantasy 也會收取其中的 2% 作為手續費。
    小建議:如果盟內都是認識的朋友,可以由盟主自己收取入場費和訂定獎金規則,不過老話一句「小賭怡情,大賭傷感情」。
  • Finish
    結束設定,所有客製化的設定都用系統預設。
    小建議:玩家人數不同,或是玩家新手、老手與否,都建議客製化設定才能最大化遊戲樂趣。
  • Customize settings
    客製化遊戲設定,以下 2~4 的篇幅會介紹相關細節(H2H 為主)。

2. 設立規則

Customize settings 按下後,會看到各項設定,以下條列介紹 Rules 相關選項。

(網頁版介面:Customize settings — Default Rules)
  • LEAGUE TYPE
    聯盟的玩法。上面有介紹,不贅述。
  • DIVISIONS
    聯盟分區。會影響 Fantasy 季後賽入圍的方式,以及玩家兩兩對決的排程。
    小建議:所有隊伍同區一起比其實主觀覺得公平些,很想玩分區再設定吧XD。
  • PLAYOFFS
    季後賽。NBA Fantasy 特別定義的季後賽(跟現實 NBA 季後賽不同),盟主需要選例行賽 Week 19~24 中的其中三週作為 Fantasy 季後賽,以及需要決定多少位玩家可以入圍季後賽。
    小建議:盡量不要選最後一週 Week 24 作為 Fantasy 季後賽,因為那週很多主力球員都開始輪休備戰現實季後賽,或是因為球隊已經淘汰,教練開始練菜鳥新兵,主力上不了。至於季後賽的玩家數,我個人習慣設好設滿(8 teams),能進季後賽都會很開心,多點人玩的開心最重要!
  • PLAYOFF TIE-BREAKER
    季後賽突破僵局制。
    Higer seed wins:季後賽兩組玩家對決同分的話,例行賽排名較高的玩家獲勝。
    Best regular season record vs opponent wins:季後賽兩組玩家對決同分的話,這兩組玩家先前例行賽對決時的勝敗決定最後的勝負。
  • PLAYOFF RESEEDING
    種子順序重新編排。季後賽第一輪會依照例行賽的排名決定誰對上誰,例如第一名對上第八名,而第二輪時如果勾選要 Reseeding 的話,會讓晉級後例行賽戰績較好的玩家對上戰績較差的玩家。
    小建議:都可以,其實季後賽各隊實力都不會差太多,不過為了讓例行賽的第一名玩家好像有優勢,我通常會選預設的重新編排來藉此鼓勵例行賽努力的玩家。
  • PLAYOFF SEEDING
    季後賽種子序編排方式。預設是參考例行賽的戰績,其它兩項則是有勾選聯盟分區才會起作用。
    小建議:選預設吧,其它兩項有點過於複雜,窩不知道在幹麻。
  • LOCK ELIMINATED TEAMS
    鎖住被淘汰的隊伍。
    小建議:選預設的 Yes 吧,不然被淘汰的隊伍亂丟球員到自由市場很破壞遊戲平衡。
  • MAX TEAMS
    聯盟最多有幾隊。
    小建議:一個盟 8~14 隊算是相對舒服的隊伍數,超過 14 隊很容易造成自由市場(FA)沒有好球員可選的現象。私心最愛 10 隊或 12 隊:隊伍的球員夠多且 FA 也不會一片死水。
  • DRAFT TIME PER PICK
    每輪選秀可以猶豫多久時間。
    小建議:選秀很好玩,但耗太久也會精神疲乏,如果新手多就維持一分鐘吧(再多拖台錢),老手多可以考慮降低為 45、30 秒。
  • MAX ACQUISITIONS PER SEASON
    每個球季最多可以從 FA、Waiver 替換幾次球員。
    小建議:私心喜歡預設的 No Maximum,整季的替換球員數不要太綁手綁腳大家玩的會比較開心。
  • MAX ACQUISITIONS PER WEEK
    每週最多可以從 FA、Waiver 替換幾次球員。
    小建議:這個可以看盟主想要的聯盟風氣,想要極致的鼓勵洗球員可以設 No Maximum;若是想鼓勵玩家慎選、慎丟、愛惜羽毛、珍惜子彈(一堆廢話),則可以設定上限。私心喜歡設比預設 4 還多一的 5 次,一方面鼓勵大家多參與多洗球員,另一方面大家都上班族,用寶貴的時間打對子彈比較重要。
  • MAX TRADES PER SEASON
    每個球季最多可以交易幾次球員。
    小建議:選預設的 No Maximum 吧,要提出對等的交易已經要花非常多時間研究,還要能不被大家拒絕(vote)也是非常難得,私心鼓勵能多點交易成案,讓大家能多點互動。
  • TRADE END DATE
    交易截止日期。
    小建議:我通常都選預設,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沒入圍季後賽的玩家亂提交易破壞遊戲平衡。
  • ALLOW DRAFT PICK TRADES
    允不允許盟主把明年的選秀順位做交換,例如用第二、第三輪的選秀順位換別的玩家的第一輪。選允許的話這個盟下一季也會存在。
    小建議:這功能我覺得只是為了讓 Fantasy 更像現實 NBA 的交易選秀簽,私心覺得過複雜,我慧根不足沒玩過,期待有經驗的大佬們分享相關心得。
  • TRADE REVIEW
    交易審視制度,分為盟主說了算(Commissioner)、玩家投票(League Votes)、直接通過(None aka 不同意的請舉手)。
    小建議:選預設的玩家投票吧,每個交易其實都會影響聯盟局勢,每個人看的觀點都不同,不該是盟主說了算,讓大家為彼此的決定負責。
  • VOTES REQUIRED TO OVERTURN A TRADE
    有幾個玩家投了反對票就可以推翻交易。
    小建議:我通常都選預設,盟內超過 1/3 的票數就可以推翻,例如 12 人盟 5 票就可以推翻交易。
  • TRADE REJECT TIME
    交易的投票會進行幾天。
    小建議:我通常都選一天,畢竟我樂見交易成案,所以我喜歡加快節奏,而因為天數忘了投反對票的玩家就自己承擔後果吧。
  • WAIVER MODE
    Standard
    :標準的讓渡(Waiver)狀態,被丟掉(Drop)的球員會依據讓渡時間(Waiver Time)決定幾天後可以被玩家認領(Claim),沒有被認領的球員會在讓渡時間過了後進到自由市場(FA:Free Agents)。

    Continuous:持續的讓渡(Waiver)狀態,被丟掉(Drop)的球員一樣會依據讓渡時間(Waiver Time)決定幾天後可以被玩家認領(Claim),而跟 Standard Mode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1. 禮拜幾可以認領也有被規定(WAIVER PROCESSING DAYS),2. 天數到了之後,球員會持續維持為可以被認領的讓渡狀態。

    小建議:各個 Mode 都有擁護者,預設的 Standard Mode 好處是玩家隨時都可以從 FA 撿球員(半夜、開賽前、當天數據結算的整點時:台灣時間下午三點 aka 加州時間凌晨零點),壞處是因為隨時都可撿,玩家會容易因此隨時關注自由市場的球員,變得 FOMO(Fear of missing out,也算優點?),FOMO 且上班可以開 NBA Fantasy 程式的玩家較容易取得優勢(也不算不公平?);反之 Continuous Mode 好處是可以讓玩家能避免因為 FOMO 的情緒持續關注球員市場,畢竟 Waiver 認領結算前(當天數據結算的整點),都可以在自己舒服的時間 Claim 球員,壞處則是私心覺得這個模式相對不刺激,理由是 FOMO 帶來投入時間,投入時間帶來更多互動,更多互動遊戲會更刺激。各有利弊的雙面刃,盟主自己定奪盟內大家生活型態適合的模式吧。
  • WAIVER TIME
    讓渡時間,代表球員遭到讓渡(被玩家Drop)後,需要過幾天會成為自由球員進到 FA。預設是兩天。
    小建議:我通常都選一天,讓球員可以盡早進入 FA,加快替換球員的頻率。
  • WAIVER TYPE
    Continual rolling list
    :每個玩家在遊戲開始後都會有 Waiver 順位,順位較高的玩家可以提前 Claim 到處於 Waiver 狀態的球員,Claim 成功後順位會掉到最後一位,而沒有 Claim 的玩家則可以因此順位往前一位。
    FAB w/ Continual rolling list tiebreak:FAB(Free Agent Budget)代表每個玩家在球賽開始都可以透過有限的籌碼來競標 Waiver 狀態的球員,如果出價一樣再來參考 Continual rolling list 的規則。
    小建議:預設的 Continual rolling list 較適合新手多的盟,如果盟內老手多且想體會出價心理學的角力,可以考慮玩玩 FAB。
  • CAN’T CUT LIST
    不能被替換的名單。Yahoo Sport 會參考現實中專家的意見,列出一些不能被扔到 FA 的名單。
    小建議:相信專家的意見吧,畢竟 IL、IL+ 的格子已經能減少主力受傷的衝擊,過強的球員進到 FA 也會破壞遊戲平衡。
  • POST DRAFT PLAYERS
    選秀結束後,沒被選到的球員會被放到哪:自由市場(Free Agents)或是讓渡名單(Follow Waiver Rules)。
    小建議:放到讓渡名單,讓大家透過開賽的籌碼或是蛇行順位搶遺珠吧,不然放到 FA 就是拼手速、網速。
  • LEAGUE START WEEK
    聯盟從哪一週開始比賽。
    小建議:熱愛 NBA 就從預設的第一週吧,任何一場球員的比賽和數據都不想錯過!
  • ROSTER CHANGES
    球員名單什麼時候可以異動。
    Daily — Tomorrow:明天的球員名單必須在「今天數據結算的整點」:台灣時間下午三點(加州時間凌晨零點)之前決定。
    Daily — Today:球員名單只要隊伍內的球員、自由市場的球員今天還沒上場,都可以異動。
    Weekly— Monday:台灣時間週一下午三點(加州時間凌晨零點)之前必須把該週的球員名單全數決定好。
    小建議:選 Daily — Today 吧,好玩非常多。
  • PUBLIC ACCESS URLS
    聯盟的網址公開與否。
    小建議:選預設的公開吧,網址公開了還是能決定盟內資訊公不公開。
  • INVITE PERMISSIONS
    邀請玩家的制度。
    小建議:如上述,盟主專制吧,控管玩家品質。
  • MAKE LEAGUE PUBLICLY VIEWABLE
    盟內資訊公不公開。
    小建議:公開的話其他線上的玩家都有機會加入你的盟,如果已經都私下找好玩家就選預設的關閉吧。
  • SEND UNJOINED PLAYERS EMAIL REMINDERS
    系統寄信提醒玩家們參與遊戲或加入聯盟。
    小建議:沒什麼在用這個功能,很多線上聊天工具可以取代。

3. 設立名單數

Customize settings 按下後,會看到各項設定,以下條列介紹 Roster 相關選項。

(網頁版介面:Customize settings — Default Roster)
  • POINT GUARD (PG):控球後衛,選秀時有 PG 標籤的球員可以放這個位置。
  • SHOOTING GUARD (SG):得分後衛,選秀時有 SG 標籤的球員可以放這個位置。
  • GUARD (G):後衛,選秀時有 PG、SG 標籤的球員可以放這個位置。
  • SMALL FORWARD (SF):小前鋒,選秀時有 SF 標籤的球員可以放這個位置。
  • POWER FORWARD (PF):大前鋒,選秀時有 PF 標籤的球員可以放這個位置。
  • FORWARD (F):前鋒,選秀時有 SF、PF 標籤的球員可以放這個位置。
  • CENTER (C):中鋒,選秀時有 C 標籤的球員可以放這個位置。
    小建議:以上 PG、SG、G、SF、PF、F、C 都建議至少設一個,我自己習慣全都設一個。
  • UTILITY (UTIL):工具人(例如你各位),選秀時任一球員都可以放這個位置,算是 NBA Fantasy 為了讓玩家保有操控彈性的功能性位置。
    小建議:設 2~3 個差不多,保持玩家遊戲彈性,盟主不要這麼嚴格!
  • INJURED LIST (IL):受傷的球員,不佔據選秀名額,不過等開季後可以把隊伍的球員,或是自由市場(FA)的球員帶有 INJ 標籤的受傷球員放到隊伍的 IL 格子。
    小建議:可以至少開放一個 IL 格子以避免玩家選到受傷報銷的球員,或是前兩年因為 Covid19 的關係,隊伍內很容易 1/3 都因染疫變成 INJ,所以開放此格可以增加彈性、降低玩家挫折。
  • INJURED, OUT FOR SEASON, OUT, OR GAME TIME DECISION (IL+)
    受傷(INJ,Injury)、整季報銷(Out for Season)、賽前決定(GTD,Game Time Decision)、不出賽(Out)等等有任何狀況不能出賽的球員都可以擺在這個位置。選秀時這個位置不會算在隊伍人數中,選秀完才可以把帶有 INJ、OUT、GTD、OFS 的球員放到這個位置。
    小建議:盟主如果希望鼓勵玩家替換自由市場球員的話,可以考慮開放此格(私心覺得一個差不多)。
  • BENCH (BN):板凳,佔選秀名額,選秀時任一球員都可以放這個位置。
    小建議:盟主如果希望考驗玩家在同天多場次出賽的 BN 技巧,可以把這格數目設多(三個之類),但 BN 到爆發球員會令人非常受挫,所以我建議 1~2 個差不多。

總結小建議
建議總名單數目(Total Roster Size*玩家隊伍數)不要大於 150,因為現實 30 隊 NBA 球隊每隊先發只有 5 位 (30*5=150),且幾乎只有先發才有上場時間刷數據,而 NBA Fantasy 又是累計數據比大小的遊戲,如果名單數目大於 150 的話,容易會有自由市場只剩沒有上場時間的替補球員(aka 雜魚)的狀況,會因此降低替換球員的遊戲體驗。

4. 勾選比項

Customize settings 按下後,會看到各項設定,以下條列介紹 Scoring 相關選項。

(網頁版介面:Customize settings — Default Scoring)
  • Games Played:比賽打了幾場,開賽有被列在球員名單就算。越高越好。
  • Games Started:比賽上場幾次,開賽後真的有上場才算。越高越好。
  • Minutes Played:比賽上了幾分鐘。越高越好。
  • Field Goals Attempted:投了幾球。越高越好。
  • Field Goals Made:進了幾球。越高越好。
  • Field Goal Percentage:FG%,投籃命中率。越高越好。
  • Free Throws Attempted:罰球投了幾球。越高越好。
  • Free Throws Made:罰球進了幾球。越高越好。
  • Free Throw Percentage:FT%,罰球命中率。越高越好。
  • 3-point Shots Attempted:三分投了幾球。越高越好。
  • 3-point Shots Made:三分進了幾球。越高越好。
  • 3-point Percentage:三分命中率。越高越好。
  • Points Scored:得分。越高越好。
  • Offensive Rebounds:進攻籃板。越高越好。
  • Defensive Rebounds:防守籃板。越高越好。
  • Total Rebounds:所有籃板。越高越好。
  • Assists:助攻。越高越好。
  • Steals:抄截。越高越好。
  • Blocked Shots:火鍋。越高越好。
  • Turnovers:失誤。越低越好。
  • Assist/Turnover Ratio:助攻失誤比。越高越好。
  • Personal Fouls:犯規。越低越好。
  • Times Fouled Out:犯滿畢業。越低越好。
  • Technical Fouls:技術犯規。越低越好。
  • Ejections:驅逐出場。越低越好。
  • Flagrant Fouls:惡意犯規。越高越好。
  • Double-Doubles:雙十。越高越好。
  • Triple-Doubles:大三元。越高越好。

總結小建議
最經典的傳統九項(FG%、FT%、3PTM、PTS、REB、AST、ST、BLK、TO)非常值得玩,這九項已經千錘百鍊,取得很好的遊戲平衡,玩家很難選到一個隊伍兼容這九個項目,例如中鋒為主力的隊伍,命中率、籃板、火鍋、失誤會較強,但罰球、三分球就或較弱而難兼顧。

如果盟內新手多,或是盟主對於玩哪幾項不是很有概念,就直接玩傳統九項吧。

反之如果盟內老手多,盟主也對於項目的平衡很有概念,增加某些遊戲比項能更添遊戲樂趣,例如傳統九項+雙十(DD)+三分命中率(3P%) 就是我認為一個不錯的進階玩法(中鋒 DD 多但 3P% 差)。另外進攻籃板(OREB)、助攻失誤比(A/T Ratio)、大三元(TD)也是不少老玩家的熱愛比項。

最後建議遊戲比項最好湊成單數,例如九項、十一項、十三項,這樣可以減少當週兩兩一組玩家平手的機會。

5. 邀請玩家

(網頁版介面:Click Finish Button)

上面的聯盟規則(Rules)、球員名單(Roster)、遊戲比項(Scoring)都設定好後,點選 Finish 按鈕,聯盟就創立成功。

(網頁版介面:Customize settings — Invite Friends)

接著就可以開始透過上圖的方式邀請玩家加入到這個聯盟:

  • Copy and share your league link:複製聯盟連結,透過其它通訊軟體傳給朋友。(簡單明瞭,我都用這個)
  • Email friends to join your league:透過 Email 傳給玩家聯盟連結。
  • Invite friends from your other Yahoo leagues:邀請過去其它盟的玩家。

聯盟設定就大概介紹到這邊了,一樣是又臭又長,大家自己找想要參考的部份細看吧,有相關設定不清楚歡迎留言給我。另外再強調一次我偏好的設定不見得適合所有盟的玩家組成,畢竟大家的生活型態都不同,著重的角度也會不同,但至少我確定我跟大家一樣喜歡 NBA 就是了。

就這樣啦,祝開盟順利!

--

--

Mymy Kuo

A tech lover who focuses on Automotive Android/Linux,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Team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