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讀者改變了,媒體也必須跟著變

--

這些年來,媒體想著改變、做了各種改變;但讀者也變了。媒體的轉變,是跟著讀者一起變的嗎?過去由上而下的典範,還能繼續嗎?

Photo CC-BY kikimimi(聞き耳)

終於進入「新舊媒體的新出路:從讀者角度出發的思考」的第三部分。在先前的第一部分,我們分析了新舊媒體遇到的困局與難題;第二部分,我們開始從讀者的角度,檢視各種媒體新收入來源的可行性和困難。在第三部分中,我們還是從讀者出發,先看看讀者發生什麼改變、為什麼媒體沒有跟著變,然後從頭思考媒體的轉變策略。

業者角度 vs 讀者角度

許多新舊媒體在談所謂「變革」時,不論談了什麼、做了什麼,普遍的盲點是往往局限在「業者自己的角度」,試圖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找到下一個可行的出路;但這些討論往往是把讀者排除在外的。

例如這篇我過去的文章《別再講「〇〇為王」了!》,對「內容為王」這樣的說法進行反思,並且指出這種說法的盲點,就在於把讀者當成被動的受眾、面目模糊的群體,完全無視個別讀者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這必然導致錯誤的媒體經營策略。

從商業策略的角度來看,只考慮自己,不考慮顧客的思考方式非常奇怪。畢竟要是讀者(顧客)不買單,再好的產品都無法賣出去,再漂亮的商業模式也都只會是空談。

然而我們看到的大多數媒體出路的相關討論,卻都是這樣子由上而下思考的。

何以致之?原因是從過去以來,媒體就缺少動機真正深入地了解讀者。媒體在上,讀者在下,這種由上而下的產銷關係,長久以來形塑了大多數媒體人的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太大改變。

某種程度上,這也部分決定了媒體衰落的命運。

在本系列的《1–1. 舊媒體為什麼失效?有救嗎?》這篇中,我花了不少篇幅,說明舊媒體的商業模式之所以能夠成立,是建立在「讀者沒有選擇」的前提之上。長久以來,讀者只有少數媒體供應商可以選擇;在這樣的賣方市場裡,反正生意躺著也能做,身為強勢供應商的媒體,當然可以任性而為,媒體也就不需要跟著讀者需求而變化。

--

--

施典志 Tenz Shih
Tenz的媒體、網路、科技觀察思考誌

資深編輯、譯者、社群經營者、講師、自由部落客。曾任PC home雜誌副總編輯、T客邦創辦人、博客來總經理特助、Yahoo奇摩社群經理、Rocket.cafe火箭科技評論編輯總監、ETtoday 資深副總編輯、方格子平台營運總監,現為專業 L10N 編輯/譯者。各種合作請來信 tenz122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