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Product Design Intern 實習分享

特別感謝所有協助過我的大人們、Design Team 的大家以及我的雅虎好夥伴們

Szu-Yu Yang
6 min readApr 1, 2020

一年前的今天,我投出 Yahoo! Product Design Intern 的履歷,儘管並沒有信心被聯絡,一封 Email 卻讓我忍不住在電腦前驚呼。

5 月初,當出發去蘇格蘭研討會時,我在 O’Hare 機場看到 Yahoo 的來信。兩天後,當面試結束、闔上筆電時,我在寄給自己的明信片上寫下了這一句話: “或許你不會記得你去過的地方,但我知道你會記得在 Airbnb 看著日出的心境! 記得你喜歡自己的模樣,以及能夠真心想要一件事情的力量 ! ”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在看到前同事 D 的分享後,也想藉由自己的分享為目前還在找實習、準備申請的同學們盡一份心力。

本文分成
Part 1 | My journey to Yahoo! - 申請流程、準備內容
Part 2 | 為什麼選擇到 Yahoo 實習
Part 3 | 嘿,你也是從研究背景跨入設計嗎?

Part 1 | My journey to Yahoo!

當時申請的流程

面試準備方向

我認為可以把重點放在 Design Challenge 的呈現上,以下主要有兩點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試著讓你的設計體現你是什麼樣的設計師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是研究背景的設計師,對我來說視覺的效果不是我的優勢。因此與其做出驚為天人的視覺,我較善於針對每個所設計的細節,能以整合質性與數據的 insights 去最大化程度的驗證我的設計邏輯,因此我在安排上,刻意用 research methods 去深化我在設計上的邏輯性。而如果你本身和我相反,是非常視覺導向的設計師,則可以去討論更多比如在 UI pattern 、Style guide 細節的琢磨等。

問問自己:「如果你是此產品的設計師,你會需要哪些資源才能夠讓你眼前的設計上線呢?」

這題是我在做設計挑戰時不斷思考的,包括現在正在面試做其他公司的 Design Challenge 時,普遍接受到正面回饋的,並非是有創意有挑戰性卻需要花長時間溝通才能完成的設計,而是在思考眼前的專案上,能以實務上的層面稍微考量所提出的建議。

比方來說:商業上需要這項功能的原因?相同競品是否已有相似功能?Design system 的一致性?工程端的執行上是否會有難度?我認為在產品思考的能力,身為 Junior level 的我們當然未必能夠完全參透,不過卻能在接受到無框架的設計題目時,給予自己一些有利於思考跟進行設計的條件。

Part 2 | 為什麽選擇到 Yahoo 實習

這邊需要提到一下我的背景,我目前在美國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 (IUPUI) 唸書,有三點是我權衡尋找實習的考量點,也可以提供給可能與我當時相同,同樣糾結著是否要回台灣實習的海外遊子們。

👉 實習後誕生的寶寶:你的專案

Photo by You X Ventures on Unsplash

我相信你可能跟我有相似的經驗,可能剛踏出校園大門,一頭踩進UX (使用者經驗),每天定時刷 1–5 篇 Medium 文章,設搶先看 UI/UX Designer Group 的通知,但這可能都比不過一次扎實的專案合作來的深刻。

Yahoo 的實習提供機會讓我接觸到跨部門的專案,能透過兩個月明白作為設計師箇中的小掙扎,和該如何闡述不同部門所在意的課題。沒有和 PM的合作,我可能不會知道我所提出的功能並沒有權衡產品的行銷成本,沒有和 Engineer 大大們的合作,我不會知道自己在 wireframe 上的 default 等細節。

👩🏻‍🏫 支持你走完這場戰役的軍師:Mentor 制度

Photo by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每位 Yahoo 實習生都有一位 Mentor 能在你不敢明目張膽地問一些蠢問題、或是當專案卡關,思考不出下一步時,能夠詢問的導師。我覺得這對 junior role 的我來說,是能更快反思自己成長的方式。

透過每週的 weekly,可以和 mentor update 目前的設計方案與進度,同時也可以聊聊與不同部門在合作上怎麼計行,並參考 mentor 的意見。當然,還有相互打氣的部分 ( special thanks to Tzu-Chi 😍~~)

🎙想成為的模樣:Design Team 的 Culture

Photo by MD Duran on Unsplash

UED (User Experience Design)Team ,也就是設計與研究實習生所待的設計部門,主要分為兩大產品線: Media (媒體)與 Ecommerce (電商) ,媒體部分如大家熟知的 Yahoo 新聞, Yahoo 財經、Yahoo 知識家等,電商的部分則有 Yahoo 拍賣、Yahoo 商城與 Yahoo 購物中心等。

而正因產品不同主線的複雜性,在每一次的 Design 分享上,實習生都能夠大量吸收不同 domain 的 know-how,瞭解不同產品線上目前的方向、策略、以及設計的目標等。我從正職 Designer 們的身上看到自己所欠缺的部分,並且在發表自己專案脈絡上,再次去檢視當初的決策與邏輯是否有落差。

Part 3 | 嘿,你也是從研究背景跨入設計嗎?

最後想特別跟和我同樣,從研究背景跨入設計領域的夥伴們說一句:你不孤單!兩年前的我,也才剛結束擔任新創公司的研究助理,同樣也是來自 Research 背景稍微有點異類的我,想分享我和 Designer 的一個 coffee talk 。

我記得當時實習第一二週的我,對於 Designer 這個單詞所需要肩負的責任還感到有些負擔,當我主動詢問這位設計師時,她告訴我:我來自 Research 的背景給她很深的印象,同樣的她也提醒了我,要記得善用這個優勢,去做一個更理解使用者的 Designer。但同時,也別忘了去加強其他身為設計師同等重要的能力。

最後,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是本文沒有提到的內容,都可以寄信到 yangszu@iu.edu / Linkedin ,或是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希望對正在準備 Yahoo 實習申請的大家有點幫助:)

--

--

Szu-Yu Yang

A Product Designer who is passionate to create experiences that are accessible & meaningful for both users and businesses. Portfolio: https://szuyuyang.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