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均館語學堂二級:課程內容與心得

李姿穎
8 min readMar 9, 2019

拖了兩個月才寫,感覺什麼都忘了。還是把我僅存的記憶記錄下來,前半是關於二級的課程內容、測驗方式,著重在二級跟一級的差別;後半是關於我在二級遇到的困難。另外之前的成均館語學堂一級(中):上好上滿以及2019最新消息,主要是想跟大家說上課時間又恢復成原來的九點到三點囉,怕有人沒跟到。

應該沒有人發現照片跟一級是一樣的吧只有顏色變成橘色哈哈哈

2019.3.7
還是自我DISS一下,標題也取得太爛。有人可以幫我想標題嗎(嘆)

課本

跟一級一樣兩本,但是還沒編好(定稿之類的)的所以比較便宜,沒有CD但可以跟老師要檔案。

單字

其實主題還是圍繞在生活上,比起量的增多,倒不如說是陌生的單字佔比變高。一級有很多單字在韓國節目裡或kpop中太常聽到,所以會有個印象。但二級的單字很明顯有一股陌生感,所以背起來比較辛苦一點。另外二級也不像一級會有單字小考,所以要靠意志力督促自己。

文法

二級的文法有一種暴衝的感覺,無論是質還是量。對我來說每一個文法就是一個小組合,意義跟規則。意義是使用情境,規則是像動詞、形容詞、名詞變化之類的。質的方面可以說成密度高,舉例來說一級會把現在式、過去式、未來式看成三個文法,一個文法一個基礎規則,但二級會是教一個文法,這個文法可能適用兩個以上的時態或不同時態有不同意義,所以學一個文法要記多個基礎規則來變化。是不是看不懂,總之就是教得比較快的感覺。量的方面是類似的文法有好多個,但他們之間會有情境上、對象上、可使用詞性上等等的差異。像是表達因果關係就至少學了三個,每學了一個新的,就要拿來跟之前學過的做比較。所以我就不寫二級學了什麼了,太累XD

寫作

在作文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一樣是一篇十句為基準,只是要求用到的單字量跟文法要比一級多(八個單字六個文法以上之類的,我忘了)。老師改作文的時候會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單字、文法跟錯誤,所以大家第一次拿到花花綠綠的作文時都滿頭霧水XD。考試範圍方面除了作業也可能會是上課期間的小發表。

上課期間小發表

二級每一課幾乎都會有小發表。根據該課主題課本會設計一個課題(例如邀請參加派對),大家就要分組討論(辦什麼派對、時間、地點、帶什麼東西等)、畫海報、寫內容然後發表,最後貼在教室牆上,經常會讓同學們貼貼紙票選。我覺得寫跟說方面這是一級跟二級很大的不同點之一。

對話

一級作業會是背對話隔天考,也會有從好幾個對話中抽一個來背的大測驗,但二級就沒有了,老師頂多要大家現場馬上背、馬上驗收,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大家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XDD,有夠刺激。但也不是每一課都會這樣玩,大家習慣之後也沒什麼,頂多偷看課本被大家笑這樣。

期中期末考筆試

同一級
成均館語學堂一級(上):從가나다라마바사開始

期中期末考口試

圖片題變少了。抽三個問題,老師問學生答。盡可能用到二級文法跟單字。有考過A給B、B從A得到的文法、半語替換等(對我又忘了)。另外兩次都有在考前給兩個小主題,請大家各準備一到兩分鐘的內容,實際考試會抽其中一個。最難的就是那三個問題了,會一直用自己習慣用的一級文法。而且口試全程會錄音所以很容易緊張,怕很空講很多結果一堆小錯。老師後來跟我們說稍微想一下是可以的,重點是用到二級文法,講一到兩句正確的比講很多但一堆小錯來的強。

期中發表

內容是廣告一個電子產品,時間五分鐘以上。自己寫稿、背稿、做一頁ppt或畫圖(像廣告那樣有圖有重點文字,不是把講稿全放上去)。跟一級的抽對話比算是相當有挑戰性。我覺得可惜的是講完老師也不會跟你說分數或哪邊講錯,可能是怕學生跟老師爭論之類的吧。

期末發表

兩人一組,抽情境編對話演出來,時間我忘了(六分、七分?),講稿長度大概三到四面A4。這個發表主要是練習半語,所以情境為朋友之間的對話。我抽到的是A有煩惱B給建議安慰之類的,小夥伴是一個韓文講得很好的日本女生。

文化體驗

跟上次狼狽的首爾樂園之行相比,這次有比較像文化體驗了。這次是去明洞看亂打秀,我沒看過所以蠻期待的,雖然很多同學抱怨感覺很無聊XD實際看完之後大家都覺得很有趣,完全沒有冷場度過很開心的時光(很官腔)。亂打秀真的蠻適合一家大小跟觀光客來觀賞,雖然我沒看過其他秀而且是語學堂買的票,但我還是覺得蠻值回票價的,還好我沒有一來就去看(什麼結論)。看完秀跟老師和同學一起吃辣炒雞排,不吃辣的記得叫不辣,因為小辣很辣。

那天看的是綠隊,大家都演得很棒

結業式

結業式有上一滴滴課。這次不是先看電影而是先玩遊戲,比賽編句子跟用韓文描述猜單字。我知道從字面上看起來很無聊,但真的頗好玩,好玩到加場,所以接下來電影沒看完。這次看的是愛上變身情人,小插曲是親密戲前老師消失,演完老師又出現了XDD。一樣也是吃吃喝喝、寫給大家的話、頒獎頒結業證書,結束。同學之間都說一級是幼稚園,二級是小學。二級的確沒有一級那麼輕鬆快樂,但是和同學們一起成長到能用韓文描述猜單字,甚感欣慰。老師們的媽媽感也沒那麼重,但依然教學認真、關心學生,下了課可以像是朋友一般聊天。

其實二級的一開始我就面臨了韓文學習的低潮期(也太快才兩個月)。當然在文法和單字方面肯定比較難,但問題並不是出在無法掌握上課內容,而是感受到自己韓文實力的不足所帶來的無力感。一級那種從零到有的過程會帶來很大的成就感,明顯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然而來到二級的前後這段時間我對韓文開始感到厭煩,我自己分析出來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密集性課程帶來的疲憊感。大學選課之奧妙就在於空堂的藝術,但在語學堂上課就是回到跟高中一樣的規律生活。規律生活不是很棒嗎?然而從體力和記憶力的衰退你會感受到時間無情的摧殘,而你再也無法歸咎給不規律的生活,不得不接受自己就是腦袋空空的大四老妹。大家可以評估一下自己回不回的去這種上課模式,記住你沒辦法選其他的課,所以你就只能一直學韓文,旁聽什麼的得靠意志力,但我沒有。我已經來到交換的下學期了,現在真的是覺得兩學期都上語學堂會很疲乏呀,尤其在過了兩個月長的寒假後。

第二是不平衡感,簡單來說課堂當學霸,出門變廢渣。這是導致我心情低落最大的因素,無論在教室多麼的厲害,一出教室的門來到現實世界,就會發現還是什麼都不會,點餐還是點不好,還是很怕店員跟你說話。剛來的時候還可以說因為自己是外國人,問題是你已經有了一點基礎,但這個基礎完全禁不起一點考驗。沒有成就感的學習真的很沒意思的,然而即使有成就感,出門就知道只是自己眼睛業障重,假的。心情調適也沒什麼有效的辦法,總之就是不斷跟自己說你本來就是外國人,韓文爛也是理所當然,但還是要乖乖認真學。

最後則是比較偏我個人遇到的問題,就是上課的時候談到國家文化之類的話題,台灣會被跳過或跟中國歸為一起。我一遇到這種狀況內心小劇場就開演了,很難再繼續專心上課。老師剛剛沒問我是因為覺得台灣不是國家嗎?還是只是剛好沒問我?國家的定義是什麼?對國家認同的意義和價值存有疑惑、還沒有明確立場的我該怎麼做?我的行動能代表什麼?我不行動就代表什麼嗎?我為什麼覺得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斷出現,因為找不到答案、無法輕易行動搞的心情非常悶。最後實在忍不住到臉書上跟台灣的朋友討論,之後也在下課後跟老師談了一會兒才終於覺得好過一點。一級的時候老師都會問我,也會問香港人,所以有點曖昧。但二級的時後出現讓我覺得不太能接受的情況,算是藉這個機會好好地思考了一番,用那麼破爛的韓文討論國家認同問題也是蠻難得的經驗,也很感謝當時回應我的朋友們。

還是來點輕鬆的話題,還記得上次我的獎品是成大保溫杯(杯蓋會漏水不好用QQ)。原本很怕又是一樣的,變杯子富人。還好是不一樣的,如圖

是成大馬克杯!還是變成杯子富人。加上我買的跟帶過來的,各種大小小的水瓶、杯子加起來現在有五個。

別班同學云:沒有比我們學校更摳的了。
不是我說的。

寒假的語學堂是要付費的,再加上我想到處走走所以就認真放寒假。接下來的文章應該會先是學校生活或遊記分享,當然語學堂的部分也會繼續寫,但至少又是兩個月後的事了,對什麼主題有興趣也歡迎留言拍手讓我知道💬

想看我寫語學堂系列拍4下
想看我寫交換生存攻略拍14下
想看我寫景點美食介紹的拍24下
想看我寫遊記碎碎念的拍34下
想看我的拍44下
或追蹤IG:jzying_korea

--

--

李姿穎

已經畢業,只能懷念在韓國成均館大學交換時光的大人。